开展群众性国画培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

开展群众性国画培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

开展群众性国画培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杨国志

摘要: 文化馆肩负着开展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的职能,在开展群众国画培训时要针对这一群体水平不齐、基础薄弱的特点因材施教。在培训时要注意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本文将对如何提高参训人员的审美能力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提出几点可行的做法。

关键词: 群众性国画 培训 问题

文化馆肩负着开展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的职能,近年来,随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政策的逐步推进,热爱传统书画的社会群体日益壮大,各地文化馆为了满足社会群众的文化需求,积极开设书法、国画培训班,开展公益培训和讲座,掀起了学习书画的热潮。因参加培训学习的人员水平不齐、基础薄弱,本文将对此类培训班开展培训时要注意的问题谈两点认识。

由图1和图2可知,风资源强势的月份,太阳能资源则相对较弱,风资源弱势的月份,太阳能资源则相对较强,两者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是发展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优势。从21世纪初,风力发电提水、太阳能(光伏)提水、风光互补提水系统相继从科研进入试验、示范阶段。特别是依托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再辅以成本正在不断下降的光伏组件,光伏提水、风光互补提水大量应用的前景值得期待。

一、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审美能力,即艺术鉴赏力,是人们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中国画有着特殊的审美要求,群众性国画培训的学员基础较为薄弱,对国画审美能力不高。初学者应首先学会鉴赏,打破社会层面的低俗审美趣味,建立正确的审美标准,所谓“眼高手低”对初学国画的人来说并非贬义,即首先要学会对画面的格调高低、雅俗优劣有一个正确的审美判断,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才能不走弯路,不落俗套,真正领会到中国画的精神要旨和绘画技法。

审美能力的培养主要以解读经典画作来开阔眼界,提升鉴赏能力。中国绘画历史悠久,历代流传下来的经典作品都传承了中国绘画独特的审美样式。每一幅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元素。对于初学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可先欣赏魏晋画像砖、壁画,隋唐时期的一些一线细描作品,建立对线的审美感受,因为线是中国画主要的一个构成要素。理解了线对国画造型的意义,才能由浅入深地解读中国绘画。接着可以欣赏一些经典的宋元绘画作品。宋代绘画无论山水、花鸟、人物都注重写实,在造型、设色、造境、技法上都相当成熟,且在欣赏时能更直观地获得审美享受,容易产生心理共鸣,激发绘画兴趣。如在欣赏范宽《溪山行旅图》时,画面中一峰独峙,气势撼人,而巨峰之下茂密丛林中溪桥、楼观错落层叠。一队行旅缓行其间,静谧林间宛若可闻潺潺溪水声与驮驴嗒嗒的蹄声,顿出生意,使观者遐想翩翩,精神愉悦。这正是画面中雄壮逼真的物象和巧夺自然的意境妙造给我们带来的审美享受。从元代起,文人画兴起,欣赏这一时期的作品要注重中国画笔墨的写意性审美认知,绘画作品多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及诗、书、画的结合。相对宋人绘画更显得笔墨简逸,主观意兴的抒发更为强烈,对理解中国画写意性更为直观。懂得欣赏宋元绘画作品后,明清及近现代作品欣赏便可自己品评了。经过大量观摹传统的经典作品,时间久了自然会眼界开阔,眼光敏锐,超然脱俗。这种审美意识的构建会把一个曾经“看热闹”的外行晋升为“看门道”的内行,对今后学习和欣赏绘画意义非凡。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中国画的教学有其完整的学科体系,但对于群众性书画班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可以尝试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讲授基础画论,作为读画习画的理论依据

画论是中国古代关于绘画审美标准、绘画批评、绘画技法等总体形式的理论,这些理论中对解读中国画的品评标准、绘画技法、历史传承、发展演变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国画初学者了解必要的理论知识,更利于国画的深入学习。教师可以选定部分画论穿插于教学当中,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如顾恺之的《魏晋胜流画赞》、宗炳的《画山水序》、谢赫的《古画品录》、姚最的《读画品》等,都奠定了中国绘画艺术的理论基础,作为习画者不可不知。

中国画的学习必须从临摹入手,临摹什么样的作品才能得法?古语有“取法乎上,则得者中;取法乎中,则得者下”之说。宋元绘画工整细腻,造型严谨,法技齐备,物象自然。通过临摹可解决造型用笔、设色、构图等基础性绘画语言和技巧。对物象的结构有明晰的认识,知道“物性”与“画理”之间的转换技巧。可在临摹过程中锤炼笔墨关系,理解以书入画的文人意趣,提升绘画把控能力。

(二)临摹宋元绘画经典作品,掌握基本的绘画语言和绘画技巧

式(14)第1式代入sα1≤s[α]有(ma+ mb)2≤mc2+ 2mcs[α]+ 1;式(14)第2式代入sα2≤s[α]有(ma- mb)2≥mc2- 2mcs[α]+ 1。于是得:

能力的形成需要习惯的养成,良好习惯的养成要靠我们平时的细心引导。要使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必须重视成功的范例引导,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

(三)临摹与写生结合,强化对笔墨语言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一段时间临摹之后,基本掌握了对物象的表现能力,如何将这种临摹获得的经验转化为主观能动的表现,就需要在写生中解决实际问题。如在写生树时,树的态势、枝的前后穿插,单树、丛树与杂树的提炼与组合时就会不自觉地将临摹的技法应用到写生中。写生之后再回头临摹,感受也更为深刻,这种交替或递进式的学习方法效果更为显著。

总之,中国画的学习离不开临摹和写生,更离不开正确的理论指导,所以在具体的传授过程中,教师的课程安排和方法引导直接影响学员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为培训教师,不可不慎重。

(作者简介: 杨国志,男,本科,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文化馆,馆员,研究方向:国画书法创作)

(责任编辑 刘冬杨)

标签:;  ;  ;  ;  

开展群众性国画培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