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山东省高考组成分析_高考论文

2009年山东省高考组成分析_高考论文

2009年山东省高考作文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山东省论文,高考作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9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概览

2009年各地高考中,安徽、福建、广东、湖北、湖南、江苏、江西、辽宁、山东、四川、浙江、海南等省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重庆市等地均实行了自行命题。这16套(宁夏海南合用一套)各地自行命题的试卷和两套全国卷共18个作文题目。其中,有7个材料作文,9个命题作文和2个话题作文。2008年19套试题的作文题目中,有7套试题采用了命题作文的形式,其中4套还是在提供相关材料的基础上的命题作文;9套试题采用了材料作文的形式,占总数的近一半;话题作文形式只有山东、四川、延考区三套试题采用,而且均是“一句话话题”。2007年的17套试题中,有9套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则平分秋色,各为4套。从以上数据看出,作文命题呈现多元化: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居多,命题作文更是多种形态共有,而话题作文则占比少。

赋分方面,18套试题中有15套的作文题目依旧以60分为满分。福建卷、上海卷、江苏卷三套试题的作文分值和去年相同,仍是70分,分值的提高,对阅卷老师的责任心和水平就有了更高的要求。

和其他题目一样,作文试题也要体现“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三个有利于”。笔者个人认为,作文命题要做到这“三个有利于”,就要具有“五性”:创新性、可写性、公平性、选拔性、导向性。

就今年的作文题目而言,虽然命题的同志们做了各种努力,但试题在创新性上还是有所不足。当然,作文命题本来就是一件难事,命题的同志们辛苦一两个月,也想创新出彩,被社会一致认可,但试题出来之后,还是难免受到各方面的批评。能被一致叫好的试题历来很鲜见。就作文命题而言,既要和政治若即若离,还要避开大量模拟试题的猜题押题。笔者强调的“创新性”,主要还是避免猜题押题。

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中,不少省市的作文命题涉及社会热点话题,如辽宁的论题为“明星代言”、江西的论题为“圆明园兽首拍卖”事件、上海的论题为“金融风暴中的我”等。对此,一些媒体认为这类命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参与管理社会事务的意识和能力;也有媒体认为,这类作文考试能促进学生以公民的身份发声等。但笔者认为,这类题目往往会让大多数老师猜中,在“公平性”和“导向性”上略显不足。

对学生来说,作文题目都有较大的发挥空间,审题、立意不致有太大难度;如果语言文字功底比较扎实,应该能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这也是我所说的“可写性”。今年的大部分作文命题体现了新课改精神,形式开放,紧扣现实,有较好的区分度,能考查出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使考生有事可叙,有理可议,人人都能享受“下笔如有神”、“妙手偶得之”的佳境。江西的材料作文评论兽首拍卖、辽宁的讨论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现象、江苏的作文题目《品味时尚》、天津的作文题目《我说九零后》,都属于紧密联系社会生活的题目;与之相近的山东的作文题《见证》,应该是与建国六十周年或改革开放三十年联系比较密切的题目。全国卷Ⅰ的小动物学游泳是讲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海南和宁夏的作文题是关于诚信和善良的材料作文;安徽的“弯道超越”、湖南的《踮起脚尖》是让学生在生活细节中挖掘人生哲理;广东的“对常识的认识”、重庆的《我与故事》是让学生在看似平常的话题中巧选角度另辟蹊径;上海的材料作文是让学生通过“板桥体”谈艺术创新;福建的《这也是一种______》和湖北的《站在______门口》都是半命题作文,北京的材料作文“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浙江的材料作文“绿叶对根的情意”都是从流行歌曲中选材,类似于读后感。学生如果临场不慌乱,应该都是有话可说的。

关注“可写性”的同时,还要做到“选拔性”。好的高考作文命题应该是让绝大多数考生有话可说,又能区分出哪些考生“说得精彩”。高考是不同于常模考试的选拔性考试,题目要有更好的区分度。如果题目本身让学生“想得高分不易,不想及格也难”的话,这样的区分度就很低,“选拔性”也就不强。评论兽首拍卖、讨论明星代言虚假广告、《品味时尚》、《我说九零后》一类题目,固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但媒体上已经有大量文章,很难避免抄袭或雷同;山东的作文题《见证》,虽是命题作文,但可写空间很大,不足之处是容易被估题者猜中;有关因材施教和诚信善良的话题则很容易流为老生常谈,难出新意。这些题目不但在“选拔性”上略显不足,在“公平性”上也存在问题。

诗文向来有别,我们考的是文章,想用几行所谓诗歌的分行文字应付要求“800字以上”的作文恐怕很难。即便是考生写的诗歌不错,但“诗无达诂”,我们又如何作出客观评价呢?单从这两方面讲,诗歌答卷就有失公平和客观。高考不是常模考试,更不是自主招生的特长考试。所以笔者一直认为高考作文不把诗歌除外,是有失“公平性”的。今年的18套试题中有10套是把诗歌除外的,这10套中江西和湖南限制了文体,分别要求写“议论文”、“记叙文或议论文”。

总体来看,今年的作文命题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都具有现实性强,材料新颖鲜活,明确精炼的特点,利于全面考查考生语言文字表达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实施新课改的10个省份的高考作文命题已明确显示出新课改的方向,体现出新课改的要求,那就是激励学生用作文自由地表达、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这在“导向性”上也更有利于新课改的进行。

2009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的评价与分析

2005年自行命题以来,山东省首次考命题作文,顺应了高考命题的发展。和去年相比,题型有所变化,难度有所下降。考生普遍反映有话可说,审题难度也低于去年。总的看今年山东的作文题目不偏不怪,考生只要平时多积累,具备一定的观察、鉴别和评价能力,都能淋漓尽致地发挥、表达,具有较好的评价、甄别功能,也能体现出效度、梯度和区分度,真正起到了选拔的作用,而不再是只要背篇范文就可以得分的题目。此题的导向功能较好,可以引导老师、学生备考时不死学死记,而是开动脑筋。这种具有强烈生活气息,贴近学生生活的命题,为考生走出复制型思维,走向“我手写我心”提供了可能,也为避免为文造情,回归朴素与真实创造了条件。

山东省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见证》,对于“见证”,《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①当场目睹可以作证的。②指见证人或可作证据的物品。根据题目后面的引导语,它又可分成两种情况,一是本人的亲眼目睹,或者亲身经历;另一种则是历史人物、事件留下的痕迹或遗物,转化为一种历史的见证。前一种情况,考生可以写身边发生的社会变迁、重大事件,也可以写个人生活中所经历的事情。后一种情况,可以用历史的遗迹来印证历史。无论采用哪一种题材,都要求考生关注现实、关心社会,这是很好的写作导向。而且今年的命题实际上还要求不能就事论事,要从所叙述的事件中感悟某种积极向上的意义,提炼出时代的价值,从而升华作者的认识。笔者认为这样的作文题对素质教育工程的贯彻落实有很大意义。

从写作角度看,这次的题目包含一定的理性思辨意义,既要记叙,又要论述。文体方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侧重点,但试题要求“诗歌除外”的“文体不限”,并要“文体特征鲜明”,依旧强调文体的重要性。在具体评分方面,和去年一样,规定错别字一字扣一分。这两方面的要求和规定,对高中语文教学也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从考生的作文情况看,今年的写作趋向比较一致。大多数考生选择了2008年发生的几件大事展开论述,包括汶川地震、奥运会、经济危机,还有年初的气候反常等。多数考生能够通过对重大事件的回顾,反思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历的艰难历程,以及获得的成就,从无数感人的事件当中提取中华民族可贵的品质。也有的考生将眼光投向历史,从历史人物留下的著作、遗物里寻找历史的真相,反思历史,揭示意义。以上两部分占据了全部作文内容的80%以上。还有一部分考生选择写身边的小事,或者家庭亲情、朋友友谊等等。这些作文大都能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当然中学生阅历毕竟不多,还认识不到更为深刻的内容,立意也就不会特别深刻。作文命题更多的还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让他们发挥出最好水平。

不过,也有一部分考生对“见证”这个词的理解存在偏差,有的考生以“我”或者“我们”为主体,竟见证了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还有的主张要“勇于见证”。另有一些作文为见证而见证,罗列材料,缺少思考,主题分散。在这个问题上,笔者认为,学生的各种理解偏差和题目中对“见证”的解释有一定关系,如果题目不去解释或直接把词典中的解释搬过来,也许情况会好一些。所以在命题上,要尽量避免会让学生产生误解的文字。

文体方面,绝大部分考生采取了夹叙夹议的形式,议论和叙事互相交织,结合得比较自然,体现出中学语文教学这方面的正确导向和写作训练的效果。也有一部分考生完全采用叙事体,大多也能做到叙述清楚,重点突出。还有部分考生文笔流畅,饱含感情,颇有文采。今年的作文题虽然难度不大,但要想得高分却不容易,人人都有话说,往往会庸俗化,大众化。要想得高分必须注意:如果写记叙文,就要把事件叙述得细腻充分,有个人心灵的震撼,重点在“见”的记叙,“证”只是作为文章的画龙点睛之笔;如果写议论文,就必须观点鲜明,详略得当,中心论点突出,重点在“证”,论述证明,“见”只作为材料或论据的一部分。相对前些年,在“文体特征鲜明”方面,考生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和进步。

在文风上,与前些年相比,朴实无华文风的作文增多,但还是有部分考生有话不好好说,一上来就是一个题记、四个排比句,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有的则在中间用排比形式,引用大量古诗词或名言警句;有的学生还是用几个没有多大联系的有小标题的小故事进行拼接;有的则结尾几个排比句,无论什么文体都来个后记。像这样华而不实、内容空洞的作文,基本上难得高分。

今年作文题目的实际难度为0.70,与去年的0.69相比,降低0.01;今年平均分为42.43分,去年为41.13分,比去年提高了1.30分。相比往年,中间段的分数较为集中,低分段数量少于去年,高分段的也不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今年山东省的作文题目区分度有所降低。

2005年以来,今年是第六次语文网上阅卷(2005年一月份曾经进行过一次网上阅卷的全省模拟考试),网络系统更加成熟,欧玛系统在设置上增加了若干新的检索功能,如发送量和个人阅卷速度进度统计、组长的监控抽查功能、保险分数据统计、质检跟踪和查询、三评量和三评率统计等。“三评率”是由网上阅卷的“三评制”产生的。“三评制”是指电脑随机抽取两位老师对考生考卷进行一评,如果评分分歧过大,将交由相关科目评分小组长进行二评,如果评分分歧依然过大,考卷再交由评卷组长进行三评。“三评制”将遵循“坚持标准,统一做法,宽严适度,前后一致”的原则,努力做到评分客观,给分合理,扣分有据。今年三评率和仲裁率较以往有所下降,仅占6.9%。这一方面说明考生对试题的理解偏差不大,有内容可写;另一方面也说明阅卷教师标准把握得较好,批阅准确。

采用网上阅卷,可以有效控制评分的误差,但评卷的标准并没有改变。由于阅卷老师读到的是考生的作文图像,因此考生答卷时一定要写在答题卡规定的范围内,字迹要工整,书写要规范,避免写错别字,以免扫描出来图像效果不好。近两年的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明确要求,高考作文“一个错别字扣一分,重复的不计”,这一点在阅卷中备受重视,希望引起广大考生和老师的注意。

学生答卷存在问题:1.作文题里的引导语有引导考生思考的功能,但也有副作用。考生将其认定为对作文内容的规定,不敢遗漏,面面俱到,造成内容、主题的分散。2.因题目自身的局限(平面化),考生缺少个性发挥的空间,绝大部分考生内容趋同,大话、套话较多,缺乏真情实感。3.学生阅历不够,亲身经历的见证空间并不大。4.错别字较多。

命题建议:1.作文命题要考虑到中学生的实际状况。2.作文的范文以及有关语文试卷总结的信息应及时向广大教师、学生公开,这样有助于中学作文教学的正确导向,推进作文教学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稳步发展。

备考建议:1.中学语文教学应继续提倡扩大知识面,广泛阅读,不要局限于课本。2.要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强调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3.加强识别错别字的训练,改变作文写作中的错别字众多的现象。

总之,山东省的作文命题虽然存在瑕疵,但命题已有意把作文向生活延展,有意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体察生活的意识,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创新空间,让每个人都有话可写。同时,今年的命题也明确显示出新课改方向的和要求。新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新课程改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山东的高考作文命题正体现了这个思路,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弘扬个性。在命题原则上,首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即以激发考生的表达与创新欲望为出发点,以调动考生的思想与生活积累,激发考生的写作潜能,充分展现真我个性为最高要求;其次体现了语文本位原则,高考作文旨在考查考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状态。一个优秀的作文命题要求命题者必须考虑到考生的心理基础,既让大部分甚至所有人都有话可说,又要保证能让一部分人道出心声,写出精品。

标签:;  ;  ;  

2009年山东省高考组成分析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