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宁静的绿色家园--对城市生态住区降噪的思考_噪声危害论文

营造宁静的绿色家园--对城市生态住区降噪的思考_噪声危害论文

营造宁静的绿色家园——对城市生态住宅小区降噪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住宅小区论文,降噪论文,宁静论文,绿色家园论文,生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摄/本刊记者 张国栋

本刊记者 王玉玺 摄

噪声污染不容忽视

环境噪声是当今我国城市环境问题的四大公害之一。

有资料显示,我国大中城市中,交通干线两侧区域噪声超标的城市达71.4%,全国约有2/3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随着城市房地产的火爆,开发商趋利而动,见缝插针,到处建楼,忽视了本该远离的噪声源区域,造成居民区巨大的声污染。如上海当年在距离虹桥飞机场仅2公里处建造了一个规模很大的居住区,南京在具有100年历史的老南京火车站旁15米处建了一个居住区,白天居民们遭受的飞机起飞声和火车轰鸣声震耳欲聋(均超过100分贝)……这样的例子在各个城市比比皆是。

众所周知,噪声是有损人体健康的。严重的噪声环境,会造成永久性听阈位移,使人听力损失。长期处在低量噪音环境下,会引发头痛、耳鸣、高血压、心脏病、呼吸道疾病以及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疾病,甚至影响胎儿的发育。

最近有研究人员指出,低量的噪音污染是“慢性毒药”,是造成大楼综合症、亚健康的罪魁祸首之一。可见噪声危害之大以及提高声环境质量的重要性。

应该说,环境噪声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不可控因素,有的是可控因素。从可控角度来讲,造成城市住宅区域噪声污染的主要原因首先是行政管理问题,其次才是技术措施问题。

审批忽略环保,“环评”形同虚设。按规定,在办理商业性营业执照时,首先应由环保部门在环境保护栏中填写审批意见,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却常常忽略此项,随意跃过,直接为经营者办理执照,致使该项审查形同虚设。在工程项目进行“三同时”审批时,按规定应首先做环境影响评价。实际上,有许多工程项目是先动工后做环境影响评价,造成“环评”无论是否可行,依行政权属,工程照干不误。你评你的,我干我的,致使“环评”流于形式,失去科学价值。目前城市噪声管理仍处于“民不举,官不究”的粗放型被动管理,除明显的企业排放和交通干线外,基本依靠受害者举报,主动监管的作用很难得到正常发挥。此外,土地审批不严,集市管理松懈,也是因忽略环保而造成噪声污染的原因。

市政建设缺乏科学合理的长远规划。在市政建设中,往往缺乏科学合理的长远规划,以至于几年后,又要扩路改道,甚至住宅区的整体搬迁,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噪声污染。

居民环保意识差加重生活噪声泛滥。有的居民缺乏公德意识,长年使用大功率音响进行娱乐活动,闹得四邻不安;有的在楼内开黑店铺;有的居民装修时破房砸墙,重新进行房间布局,释放大量噪声……对此现象,不少物业部门只负责住宅区房屋修缮和收取管理费,不负有环境保护责任,对噪声更是听之任之。

从国内外噪声限值看差距

对于噪声污染,应该说国家是高度重视的。

早在1993年,国家已经制定颁布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硬性规定了户外和户内各三个层次的噪声限值:①以疗养院、高级宾馆、高级别墅等特需安静的区域为高标准,户外白天不超过50分贝,夜间不超过40分贝;户内起居室白天不超过45分贝,夜间不超过35分贝;户内卧室白天不超过40分贝,夜间不超过30分贝;②以居住和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为一般标准,户外白天不超过55分贝,夜间不超过45分贝;户内起居室白天不超过50分贝,夜间不超过40分贝;户内卧室白天不超过45分贝,夜间不超过35分贝;③以居住、商业、工业混杂的区域为低标准,户外白天不超过60分贝,夜间不超过50分贝;户内起居室白天不超过50分贝,夜间不超过40分贝;户内卧室白天不超过50分贝,夜间不超过40分贝。

同在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WTO)也公布了相关标准,规定户外和户内各两个层次的噪声限值:①避免多数人不受中等噪声干扰的标准为,户外白天不超过50分贝,夜间不超过45分贝;户内起居室白天不超过35分贝,夜间不超过35分贝;户内卧室白天不超过45分贝,夜间不超过30分贝;②避免多数人不受严重噪声干扰的标准为,白天连续声级不超过55分贝。

在1997年,国家建设部制定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其规定既严于国家制定的高标准指标,又高于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噪声限值,规定户外白天不超过45分贝,夜间不超过40分贝;户内起居室和卧室白天均不超过35分贝,夜间均不超过30分贝;同时,《导则》还规定住户间一墙之隔的分户墙,以及一楼之隔的楼板间,其隔音效果均应达到50分贝以上,并规定住宅楼板之间的撞击声,所传出的噪声量不超过65分贝。

另有资料表明,分户构件(指墙或楼板)的隔声量大于50分贝,达到55分贝时,隔壁的一般声音就听不到了(除钢琴等特大声外),是“私密性”交谈的理想状态;隔声量到45分贝时,在周围较安静状态下,可以觉察到邻室有人,也可听到微弱电视声。当楼板上的撞击声听来达65分贝时,留神注意才能听到楼上脚步声,撞击声听来达到75分贝时,一般可听到脚步声,若生活上加以注意便无大碍。

降噪出路在何处

众所周知,城市住宅小区是城市的细胞和缩影,又是人们最主要的活动场所。所以,如何降噪,建设真正的绿色生态小区,将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

按照《导则》规定,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必须构建声环境系统。它包括小区(户外)声环境建设和小区住宅内(户内)声环境建设两部分。

生态小区(户外)声环境建设

小区内会出现两部分噪声:一部分是小区外侵入的噪声,如交通噪声、工业和施工噪声、商业噪声;另一部分是小区内自生的噪声,如固定的机械设备运行噪声和生活噪声。可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选址成功能避噪。作为生态小区首先要做好选址勘察,对周边噪声源进行测试分析,评估其影响,从声环境的角度来论证小区建设的可行性。成功的选址,将有效避开被称为不可控因素的外来噪声。据降噪实验测量,当小区距外部噪声源有90—110米(m)时,环境噪声值将降至55dB左右。一般来说,生态小区距高速公路的水平距离应大于200m,而距轻轨、磁悬浮、地铁、铁路等应大于150m,距汽车主干道也应在100m以上。小区建成后,是否符合标准应纳入验收项目。

合理布局能降噪。事物往往是变化的,原本远离噪声源的安静小区,门前忽然新建一条路或不远处架设了高架,这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外部施工噪声和交通噪声的干扰。所以,在规划和建设生态小区时,就应从声环境系统角度,前瞻性地合理布局。我国常见的平面布局有垂直式、并列式、混合式三种,其中混合式的噪声污染面最小,并列式次之,垂直式为最大。很明显,沿街面平行的第一排建筑往往成了小区的一道隔声屏障,形成“牺牲一个,拯救多数”的布局,当然,对这“冲锋陷阵”的功臣建筑物岂能怠慢,必须“重点保护”,作重点隔声处理。小区布局成围合式,高大建筑平行在外,隔挡外部噪声源,中低层建筑在内,整栋建筑连续,中间不断开,避免噪声穿过中间扩散到小区内部。当然“隔声屏障”建筑最好做辅助服务房间、缩小开窗面积、封闭外廊。

设置绿化能减噪。从声学角度分析,在住区周边设置绿化带将有助于减轻外界噪声,但隔声效果取决于绿化带宽度和植物品种。10米宽的松树林能减少噪声3dB(A),10米宽的草坪只能减少噪声0.7dB(A),40m宽的草坪才能减少10—15dB(A)。北京北潞春生态小区周边设置了80米的绿化带,减少外界噪声25—30dB(A)。小区以选用常绿灌木与乔木结合为宜,这样,四季不会出现叶黄衰落而减弱隔噪效果。

区内机械的消噪。小区内有不少固定机械,每天在不停地运行,如小区水泵房的生活水泵(含消防水泵)、变电房的变压器、地下车库的排风机、每户必备的分体式空调器等,其噪声均在50—80dB(A),是干扰居民的噪声源。必须分别隔声消噪。生态小区规划时应顾及声环境,在住宅楼外单独建造水泵房。水泵安装于隔振台座上,下安隔振器,并选用低噪声节能型水泵或变频水泵。必要时水泵房顶棚和侧墙采用吸声结构,安装隔声门、窗和排风消声器等。对小区1万伏以下的小型变电房,宜选用低噪声变电设备,将变压器隔振,变电房进风口和排风口安装消声百叶或消声器。对地下车库通风排气设备宜用低噪声节能型排风机,在排风的进出口加装消声器,必要时对风机壳体、电机、传动部分加装隔声罩,并采用风机基座隔振、风机与消声器及风管之间软连接等措施。

生活场所的隔噪。除了固有的机械噪声,小区内还不断产生生活噪声。如小区设置的幼儿园、歌舞厅、游乐场、健身场、游泳池、餐饮业等各种生活娱乐场所,均会产生60—90dB(A)的噪声。生态小区在规划和建造时,应离住宅有足够的距离,并具有相应的减噪隔音措施。

区内车辆的消噪。小区内私家车的剧增以及各种动力车的出行,形成区内流动的噪声源,其住宅旁的停靠,尤其安装防盗报警器后一有风吹草动就没完没了的鸣叫,时常把熟睡的居民从睡梦中惊醒,是令人难以容忍的噪声源。作为生态小区最好在设计时实行人、车分流系统,将车辆由小区外部直接引入地下停车场或车库,可以从根本上杜绝车辆对小区内住户干扰。湖南省的华盛家园小区现已如此实施,效果非常好。对于车辆进入小区不可避免时,应合理安排和设计小区内的道路布局及停布场位置,使车流量和车速保持低而缓,避免行车噪声和汽车、摩托车报警声的干扰。

家庭装修的避噪。基于现代人对舒适度的不断提升和频繁搬迁,小区内家庭装修此起彼伏,对先期居住的居民造成噪声影响。对此,生态小区应做的是提高住宅的隔声能力,在建筑结构或构造中采取隔声降噪措施。并且按《导则》要求,制定相应措施,提议居民对住宅采取一次性装修,避免多次噪声干扰。

生活用具的减噪。生态小区除了在建筑结构或构造中提高住宅的隔声能力之外,还应拉大住宅间距,降低建筑密度。这样不仅有利于日照、通风、绿化环境的改善,也有利于楼与楼、户与户之间的噪声干扰减少,从而满足私密性要求。国外有资料显示,对于面对面布置的两间房间,只有开窗间距达7米—12米时,才能确保一间房的谈话声不致传到另一间。同墙面的相邻两房,须窗间距达2米以上,才可在开窗情况下避免谈话声互传。

生态小区住宅内(户内)声环境建设

其实,生态小区住宅室内声环境建设主要是提高室内隔音密封度,以消除噪声在住户间互扰。《导则》规定,生态小区的住宅分户墙和楼板的空气隔声量应≥50dB,住宅楼板的撞击声隔声量应≤65dB。有资料表明,分户构件的隔声量大于50dB,达到55dB时,隔壁的一般声音就听不到了(除钢琴等特大声外),是“私密性”交谈的理想状态;隔声量到45dB时,在周围较安静状态下,可以觉察到邻室有人,也可听到微弱电视声。当楼板的计权撞击声压级达65dB时,留神注意才能听到楼上脚步声,计权撞击声压级达到75dB时,一般可听到脚步声,若生活上加以注意便无大碍。

房间合理分布来避噪。生态小区的房型设计不仅体现在房间功能上,更把声环境建设纳入其中。如厨房和卫生间是高噪声区,宜集中相临或上下对齐,然后可由噪声要求相对较低的起居室或餐厅来过渡;卧室和书房对低噪声的要求最高,不宜相临于厨房、卫生间。在进行房间分布设计时,应按照动、静分区和噪声源集中与过渡原则进行平面布局。

墙体填材封严来隔噪。墙体是住宅抵御外界噪声的一道防线,其隔噪能力是检验防线质量的试金石。出于省土节能而推广使用的混凝土空心砌块,因其单层砌墙经双面粉刷后的隔声指数是49dB,未达到分户墙≥50dB的标准。因此,必须在砌块孔洞内填塞膨胀珍珠岩、矿渣棉或加气混凝土碎块等隔声材料,墙体隔声指数才能达标。另外需特别注意墙上的孔洞,如电线、管道穿墙打出的孔洞、门缝以及墙壁与天棚交接处的缝隙等,会使墙体的隔声性能明显下降。如果在10平方米的墙板上留一个面积只有0.1平方米的孔洞,而不作特殊的声学处理,其隔声量就由原来的40dB减少到20dB。因而丝毫不能疏忽,墙板间的缝隙和墙孔要用密封油膏填实封严。

楼板增厚隔振来减噪。目前国内制造的住宅楼板撞击隔声量无法达到绿色生态住宅所要求的标准。据测试,把楼板增厚一倍,可使撞击声隔声量减轻10.5dB。但如何增厚呢?一种是在楼板结构层与面层之间铺设片状或条状的弹性垫层,以减弱结构层的振动。另一种是在楼板面上铺软质面层(如地毯、塑料橡胶布等),以减弱撞击声,减轻楼板振动,对高频降噪效果显著。还有一种是在楼板下增加弹性悬吊或顶棚,可显著提高撞击声的隔声性能。从建材来讲,现在有一种用于浮筑楼板构造的隔声、隔振新材料—消音剂。它以废弃橡胶轮胎为原料,经清理、破碎、松散后,加入黏结剂、防老化剂等添加剂,制成松散的袋装弹性垫层材料,是一种无毒无害的绿色建材。不仅具有耐久、耐热、耐寒、保湿、施工便捷等特点,而且其撞击声隔声量达到62dB,完全符合生态小区的指标要求。

门窗填材吸声来消噪。门窗是墙体中隔声的薄弱部位,也是住宅这座堡垒的隔噪突破口。因此改善门窗的隔声性能,是住宅内声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户门与阳台门,除了具备防火、防盗的基本要求之外,宜在门的空腹内填充吸声材料,并增强加工制作精度,减少缝隙,提高其隔声性能。门窗材料宜采用质量较好的铝合金来密封或采用新型的硬塑料来保温隔热,可取得30dB以上的隔声效果。门窗框与墙间的缝隙可用弹性松软型材料(如软木、呢绒,海绵橡胶条等)、弹性密闭型材料(如聚乙烯泡沫材料)、密封膏以及边框设灰口等密封。亦可在门窗外设置隔声的密封条,以减少声音的渗透。窗户虽然能采光、通风和隔声,但同时满足三个功能是困难的。只有关上窗,享受隔声和采光,另装低噪声消声通风器来调节新鲜空气,使得室内通风不再依赖于开窗,同时又能使隔声量达标。

标签:;  ;  ;  ;  ;  

营造宁静的绿色家园--对城市生态住区降噪的思考_噪声危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