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加快实施国家信息技术战略_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日本加快实施国家信息技术战略_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日本加速推进信息技术国家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技术论文,日本论文,战略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日本从1994年就开始制定、实施推动IT(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终因总体经济增长与改革的停滞以及电信发展制度条件的束缚,未能产生明显成效。在90年代后半期,日美两国IT投资与IT普及的差距日益扩大。其原因除了日美两国宏观经济表现的巨大反差的影响外,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能适应信息化潮流新趋势的信息技术国家战略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有鉴于此,日本从2000年起加强了对信息技术国家战略的研讨、制定与落实,特别是在2001年1月制定、其后又一再修正的“e—日本战略”的推行确实使日本在信息化方面加快了对美国的追赶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IT国家战略的实施与加速

2000年7月,日本政府将1994年推动IT政策的旧有机制进行改组,改称为“高度信息通信网络推进战略本部”,并同时成立了由内阁首相与民间企业领袖参加的“IT战略会议”。同年11月提出“IT基本战略”后,“IT战略会议”随即解散。

2000年11月,根据“IT基本战略”的重要政策建议,日本政府促使临时国会通过“高度信息通信网络社会形成基本法”(简称《IT基本法》),以作为落实有关政策的法律依据。在《IT基本法》生效的同时,“IT战略本部”随之诞生。

《IT基本法》规定由内阁首相担任IT战略本部的本部长,全体内阁成员为本部的当然成员,这就明确了IT战略本部的法律地位,把IT国家战略的推动机制充分落实到政府内阁的建制之中。

《IT基本法》还明确了推动IT国家战略及政策的正当性,在充分形成政策共识的基础上,使IT战略依法获得了其执行所需的预算。在支援民间部门的相关措施方面,由于可援用《IT基本法》提供相关的优惠奖励措施,从而保证了各项政策预算的取得。

2001年1月,IT战略本部制定了“在5年内使日本成为世界最领先的IT国家”的国家战略即“e—日本战略”,其重点政策包括:(1)建设作为IT硬件基础的“基础设施”,在5年内使宽带网用户发展到3000万户;(2)振兴IT教育,大力培育人才;(3)建立电子政府;(4)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5)确保高度的学习通信网络之安全性与可靠性(注:参见日本高度信息通信社会推进战略本部:“e-Japan重点计划》,2001年3月29日。)。

2001年3月,日本政府又提出了使“e—日本战略”具体化的“e—日本重点计划”。同年6月,发表了体现“e—日本重点计划”的“e—日本2002计划”。2001年9月,日本政府为推动经济体制和结构改革而制定了“改革工程表”。同年10月,又在确定需要紧急实施的政策的基础上,制定了“改革先行计划”。与之配合,IT战略本部也对IT领域内需要紧急实施的有关政策进行研讨,制定了“加速和提前实施e—日本重点计划、e—日本2002计划”的方案,以作为“改革工程表”和“改革先行计划”的组成部分。

2002年3月,日本政府制定了“IT人才培育计划”,其目标是在2007年使日本成为IT人才资源大国。该计划包括3项基本政策:(1)推进“学校教育的信息化”,提高青少年运用IT的能力;(2)向所有国民提供“IT学习机会”,促使所有国民能在日常生活中自如地运用IT;(3)大力培育各个领域的IT专家,培育具有专门知识和技术的创造性人才(注:日本总务省:《情报通信白皮书》,2002年版,第220页。)。

2002年6月,IT战略本部对2001年3月制定的“e—日本重点计划”进行全面修订,提出了包括300多项措施的新的“e—日本重点计划—2002”。

进入2003年后,IT战略本部对2001年1月提出的“e—日本战略”进行全面修订,并于2003年7月出台了“电子日本战略Ⅱ”和基于该战略的“e—日本重点计划—2003”。与旧战略以信息技术的基础建设为重点相对照,新战略以增加接近国民生活的务实的“IT化成果”为重点,提出了支持在医疗、食品、生活、中小企业金融、教育、就业和行政7个领域使用信息技术、创建新产业的方针。这标志着日本到目前为止以宽带网等基础建设为重点的信息技术政策发生了转变。新战略在每个领域都有具体目标。比如在2005年实现电子病历的网络传送、建立能确认国产牛生产信息的体制、创设电子债券市场等等(注:〔日〕《日本经济新闻》2003年7月3日。)。

在一些具体领域日本政府也加紧推出新的措施。例如2003年3月,在日本政府主持下,日本家用电器业决定在日本生产的网络家电不再使用传统的视窗操作系统,而采用开放源代码的Linux操作系统,或者采用日本自己开发的Tron操作系统,以确保日本在家用电器领域特别是在网络家电上的技术主导权,这是日本力图恢复其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行动(注:计算机世界网2003年4月22日。)。2003年4月,日本政府将执照授予日本广播公司(NHK)以及16家商业广播公司,允许它们在12月份播送数字电视广播图像。这些公司计划在2003年6月份开始基本的数字电视广播,12月份在东京、大阪、名古屋开始有规律的广播,到2006年,数字电视广播将延伸到其他城市,预计2010年在全国普及,届时将中止现在的模拟信号电视广播。

日本为何要加速实施IT国家战略?

目前被普遍使用的IT即信息技术一词系指信息之储存、处理、传输等技术。一般而言,信息之储存、处理技术可归类为计算机技术;而信息之传输技术则属通信技术。

在制定“e—日本战略”时,日本政府认为现在正处于可与第一次产业革命相匹敌的历史转折时期。与第一次产业革命导致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一样,IT革命正在导致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转变。正是由于互联网的应用普及,才使得过去长期累积的知识及信息存量得以通过IT迅速传播,大大促进了知识及信息的共有、提升了知识及信息的使用价值,进而产生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带动各领域创新的效果。

尽管日本从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走上了工业化道路,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的工业化主要表现在军工生产方面。二战结束以后,日本才在经济复兴的基础上迅速地实现了重化学工业化,跻身发达国家的行列,成为工业化时代的成功者。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在信息技术革命潮流中也落在了美欧之后。比如,在网络的普及应用方面,1999年日本的个人计算机的普及率在世界上仅列第20位,互联网普及率仅列第22位,是主要发达国家中互联网普及率最低的(注:国际电信联盟(ITU)调查报告,2000年。)。在亚洲,1999年日本的个人计算机普及率低于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屈居第三位;日本的互联网普及率低于新加坡、中国的香港和台湾以及韩国,屈居第五位。在宽带方面,2001年3月底日本的宽带上网用户仅有约85万户,普及率低于韩国、中国香港、新加坡和中国台湾(注: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亚洲、日本的潜在竞争力》,2001年1月。)。上述现状使日本人普遍产生“日本落后了,日本不是IT领域的先进国”的危机感。究其原因,主要由于通信市场未能充分引进竞争机制,通信费用高,相关法律制度落后。

日本在IT普及方面的进展之所以不如其他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一部分亚洲国家或地区,其主要原因有:

第一,日本的改革滞后。陈旧的制度、商业习惯以及多达1万项以上的“规制”束缚了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导致经济长期低迷,进而又抑制了民间企业对IT领域的投资。

第二,日本在信息技术领域未能敏锐地跟上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潮流。例如在宽带普及方面,日本邮政省曾在1996年研讨是否引进ADSL,以适应互联网时代“随时、高速”接入的需求,但被日本电信电话公司(NTT)以政策上和技术上的理由拒绝,致使日本宽带上网起步较晚,利用率偏低。事实上,日本的市话网络几乎为NTT所独占,若NTT积极推动入户接口的宽带化,日本本可在短期内提高宽带上网的普及率。但NTT却为了维护其对传统电信网络市场的垄断地位而消极以对。

第三,日本信息通信服务的价格和计价方式存在着不合理之处。IT革命的本质在于应用,在于企业或个人能超越时间、空间、组织的限制,自由地进行信息或知识的交流。为此,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提供低廉而不限时间的“随时上网”的环境,即每月费用固定,使用时间没有限制的“包月制”,才是符合网络发展要求的计费制度。然而,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乃至21世纪初,上网费用一直高于其他发达国家,网络计费方式也不尽合理,系按通话时间之长短进行计费。这种计费方式是过去电话线路不足时代的产物,虽可产生“以价制量”、节约通话时间的效果,但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人们需要“随时上网”的要求,进而成为互联网进一步普及的障碍。其后,直到2002年,日本的通信和上网费用才终于降了下来。

第四,日本的内容信息产业发展滞后。尽管通过政府和民间的努力,特别是通过发挥民间的主导作用,日本的IT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加强。到2002年6月日本已形成可满足3500万高速互联网用户、1400万超高速互联网用户所需的基础设施能力,上网费用也提前于2002年7月降到了包月费2500日元的水平,成为了发达国家中收费最低的国家。但是,从实际用户数看,在2002年底宽带互联网用户只有660万户,超高速互联网用户只有8.5万户,实际用户数大大低于基础设施建成后可能容纳的用户数量。用户增加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于内容信息产业发展滞后,诸如电子学习、企业信息化等方面,都缺乏能让用户感到有吸引力的产品和服务。这说明,如果在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同时,不能同步充实丰富网络信息内容,则毫无经济意义可言。没有丰富的信息内容来唤起需求,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资只会造成企业设备闲置,负担加重。当然,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日本的问题,比如目前全球铺设于地下的光纤网络长达1亿英里,但其使用率只有5%。

日本IT国家战略的重点

日本的IT国家战略的基本特点是:首先大力推进IT基础设施的建设,然后大力开拓IT的应用领域。

在推进IT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IT国家战略规定要在5年之内建成世界最高水平的超高速互联网,通过有线、无线等多种上网手段,使国民能够以低廉的价格长时间地与因特网连接;为了扩大互联网的地址空间,积极推进从IPv4互联网向IPv6互联网的过渡;同时大力整顿市场竞争环境,促进公平、公正、健康的市场竞争,充分发挥民间企业的活力。

为了扩大IT的应用领域,进入2003年后,日本对2001年1月提出的“e—日本战略”进行全面修订,以便形成“新IT基本战略”(注:[日]《朝日新闻》2003年1月15日。)。与旧战略以信息技术的基础建设为重点相对照,新战略以增加务实的、接近国民生活的“IT化成果”为重点。例如,在医疗领域,提出申请医疗保险业务“在线化”的目标;在“学习”领域,提出在2010年以前使通过互联网远程教育获得学士学位的人数达到10万人/年的目标;在“政治参与”领域,提出在2010年以前在国政选举中实现电子投票;在“食”领域,提出在2005年以前对所有牛肉、在2010年以前对所有食品,消费者均可以通过设在商店的计算机终端了解其产地信息;在电子商务方面,改革阻碍电子商务的现存规则,完善电子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障等法律规则,改革电子商务的制度和市场规则,提高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大力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加强对消费者的保护,促进中小企业对IT的运用;在建设电子政府方面,要促进行政部门内部的电子化、政府和民间接点的联机化、行政信息网络的公开和利用,推进地方公共团体的相互支持,行政上实现电子信息与以往纸质信息处理的无差异化,促进广泛的社会IT化和企业IT化。此外,在“生活”、“中小企业金融”、“知识、文化”、“就职、劳动”、“行政服务”等领域也都提出了具体的目标。

无论是推进IT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扩大IT的应用领域,最关键的是人才。为此,IT国家战略规定要加强人才的培养,提高国民的信息意识,大力推进学校教育的信息化,大力培养IT人员、研究人员以及程序设计人员,大力培养指导IT应用的人才,同时还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利用。

日本通过推进IT国家战略所要达到的社会目标是:

一个不因地理条件、身体条件、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人均可接受最高水准的教育的社会;

一个不受地理限制,任何地方都能够鉴赏、利用和参与制作艺术作品、文学作品与科技作品的社会;

一个能通过网络信息交换,即使在偏远地区亦能接受高质量的医疗和护理服务的社会;

一个不再必须依靠交通手段而可通过互联网络连接工作场所、人人可从事自己所希望的工作、选择自己所喜爱的生活方式的社会;

一个运用IT的电子商务普及化、可自由地与全球客户进行商业交易的社会;

一个可通过应用网络来抑制交通量,控制资源能源之消费,整体性地减轻环境负荷的社会;

一个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高质量的通讯、“网络无所不在”的社会;

一个引入智能交通指挥系统、大大减少交通阻塞或车祸、大大提高交通运输的速度和效率,使人们可在最短时间、以最便捷方式安全而舒适地抵达目的地的移动化社会;

一个随时随地可通过各类信息设备鉴赏最新电影,享受最流行的电子游戏并可不受国界限制而同远方亲朋好友进行高质量的语音影像交流的社会;

一个人人可通过网络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参与社会活动、对社会做贡献、即便残疾或高龄人士亦可方便地参加社会活动的社会;

一个可在家里或工作场所随时获得政府相关信息,并可利用综合性单一窗口享受有关户籍、报税等方面的最优行政服务的社会。

日本推进IT国家战略的特点

日本推进IT国家战略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官民结合,以民间为主导。

在推进IT战略中,日本政府积极倡导民间主导型的“官民分担”方式,政府只是在民间力量难以发挥作用的领域发挥作用,对具体措施的实施尽量放权于民间,以利于激发社会各界自下而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体地说,政府分担的作用是:开展宏观经济的调控,促使公平竞争环境的形成,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修订乃至取消过时的法律与规章制度,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使通讯费用形成良性降价竞争,提高通讯的速度和质量,提升互联网普及率;大力建设电子政府,在公共部门积极引进IT;推进国民的IT学习运动,尽量缩短或排除国民利用IT的各种差距或障碍;加强有关IT的研究开发;采取优惠租税、无息或低息融资、债务保证等政策手段激发民间企业的IT投资意愿;利用公共投资促进民间部门投资不足、经济效益差或偏远地区的信息化发展,以消除地区间的“数码差距”。总之,日本政府通过积极改善电信市场的竞争环境、积极充实电子政府的服务内容、积极检讨并修正不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旧有法制等,努力为知识经济的发展奠基(注:参见日本高度信息通信社会推进战略本部:《e—Japan重点计划》,2001年3月29日。)。

第二,行动迅速,讲求效率。

速度和效率是IT革命时代的突出特征。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不仅企业决策必须速断速行,才能紧跟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维持企业的竞争力,而且政府部门也需敏锐把握时代变化,及早革除阻碍发展的陈旧制度,为整个社会提供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空间,才能使国家整体跟上信息化潮流。

综观日本IT国家战略形成的过程,人们可以看到,从“IT战略本部”的改组,到“IT战略会议”的设置,到“IT基本战略”的提出,到《IT基本法》的制定,再到相关法案在国会的表决通过,不到5个月就完成了推动IT战略的全面的法律程序,其效率之高在日本可谓前所未见。特别是鉴于“速度”在追求国家利益上的重大意义,日本政府把原先计划在2010年实现的以光纤为主的宽带网建设提前在2005年以前完成,在至2005年的计划期内,运用相关法律积极推进支援宽带上网的基础设施建设。这种重视速度的深刻涵义是:日本朝野对日本IT发展的落后现实已产生深刻的危机感,认识到“速度”对追求信息化时代国家利益的重要意义,从而对制定和落实IT政策的紧迫性形成共识,遂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相关的议事程序,反映出日本急起直追的决心和意图。

第三,硬软结合,全面整合IT各领域的发展。

日本的信息政策除追求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硬件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以外,还注重推进软件业和信息内容产业的发展,将软件上的整合、IT教育、IT人才培养乃至提高全体国民的信息素养作为一项重点政策。

在硬件方面,日本政府把建设宽带网络作为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并将2001年定为日本推动IT国家战略的“宽带网络建设元年”。如果把传统的电话线比作乡村小路,把ADSL比作一般公路,把光缆比作高速公路,那么,如果不改造通向最终用户的“乡村小路”,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将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宽带网络与工业化时代的公路、铁路、机场等主要基础设施一样,是信息化时代与知识社会最主要的基础设施。日本把发展以光缆为主的宽带网建设和服务作为IT国家战略的核心是很有道理的。

从官民分工来看,日本政府在IT硬件建设方面更多地强调发挥民间企业的主导作用,而在长期为日本的弱项的软件方面,尽管以民间为主导,但与硬件方面相比,则更重视发挥政府的作用。比如在日本政府2001年度预算案中,拨出高达13000亿日元规模的经费用于“充实信息内容及其相关应用软件开发”,通过加快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激发民众对电子政府服务之潜在需求,并带动其他有关的应用软件之开发。

总之,只有通过硬件与软件的相互促进,供给面和需求面的相互刺激,才有利于营造良性循环的成长局面,有利于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四,目标明确具体,注意建立各种数字指标。

有关IT政策的目标不仅十分具体,而且大多有明确的数字评价目标。比如在2001年度已实现的数字目标有:任用1000名与IT相关的特别兼任讲师;对550万名消费者和50万名中小企业经营者实施IT基础讲习;以140万人为对象,实施IT职业训练;在7000所图书馆公民馆设置IT设备。在2003年度要达到的数字目标有:使BtoB(企业间交易)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超过70万亿日元(相当于1998年的10倍)、BtoC(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交易)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超过3万亿日元(相当于1998年的50倍)。2005年度要达到的数字目标有:形成使宽带用户达到3000万户、其中利用光纤的宽带用户达到1000万户这个目标所需要的环境和收费水平;从国外引进3万名优秀的IT人才;使信息内容市场规模翻一番等。2010年度要达到的数字目标有:通过互联网远程教育获得学士学位的人数达到每年10万人(注:参见日本高度信息通信社会推进战略本部:《e—Japan重点计划》,2001年3月29日。)。

第五,措施细致周到,有明确的时间表。

在《IT基本法》及“e—日本重点计划”中,明确提示发展目标及实施进度,对各项信息政策目标的实现时间等都提出了十分明确、硬性的时间表,《IT基本法》还规定政府部门必须随时公开与政策实施进度有关的各种统计数据,运用“基准比较法”(bench mark)检查相关政策的确切进度。比如2001年度的成果有:促使NTT采取自主性开放竞争措施;制定“垄断禁止法”相关原则,强化公平交易委员会的机能;设置“电信纷争处理委员会”,仲裁与电信有关的纷争;完成利用既有光纤网络之相关制度及地区IP网络接入规范;完成方便利用电柱管沟的制度,以便为业者排除铺设光纤缆线可能遇到的障碍;为电信同业间租用闲置光纤制定更具弹性的制度;扩大高速无线接入之电波频率;全国公立学校接取网际网络;全国公立学校教员熟习计算机操作;改善引进外国人相关制度等。在2002年度实现暗号技术标准化。在2003年度实现亚洲共通的IT人员标准;所有法令等行政信息原则上在网上公开。在2004年度计划实现竞标开标电子化;在都道府县配置信息安全顾问。在2005年度计划实现IPv6之网际网络环境;实现学习资源数字化;学校所有班级使用计算机;实现文物美术品等信息数据化并在网上公开;实现对所有牛肉消费者均可通过设在商店的计算机终端了解其产地信息(食品消费者通过商店计算机终端了解其产地信息则需等到2010年才能实现)等。总之,上述各项措施的明确、硬性的“分项时间表”正是为了服从“在2005年使日本成为世界最先进IT国家”这个“总时间表”。

此外,在“政治参与”领域还提出在2010年以前,在国政选举中实现电子投票的目标。

第六,政策富有弹性,视形势变化一再修正。

IT时代是科技创新变化极为快速的时代,为避免政策错误阻碍科技发展,在《IT基本法》的附则条文中,加入了政策弹性调整的机制,可适时调整政策方向的内容。比如在2001年9月制定“加速和提前实施e—日本重点计划、e—日本2002计划”的方案;在2002年6月修订“e—日本重点计划”;在2003年上半年全面修订“e—日本战略”以及每年都依据“e—日本战略”制定当年“e—日本重点计划”等。

标签:;  ;  ;  ;  ;  

日本加快实施国家信息技术战略_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