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的方法浅析论文_吴晓燕

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的方法浅析论文_吴晓燕

吴晓燕

仁寿县中医医院 620500

摘要:动脉血气分析是判断呼吸衰竭、电解质、救治措施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对指导氧疗,机械通气调节参数等均有重要的意义,正确留取和处置标本在减少或消除偶然误差、保证血气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方法

血气分析就是从人体动脉中抽取一定量的血液标本,来检测动脉血中含有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血液的pH值,还可以计算出氧含量,氧饱和度,碳酸氢根含量等等参数。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来源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科行动脉血气分析病人185例,其中男113例,女72例,年龄25岁~88岁;其中桡动脉穿刺164例,肱动脉穿刺17例,股动脉穿刺4例,穿刺一次性成功179例。

2.目的

通过动脉血气分析可监测有无酸碱平衡失调、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判断急、慢性呼吸衰竭的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呼吸衰竭提供可靠依据。

3 准备

3.1 操作前物品准备:医嘱单、病人编号标签、动脉穿刺针、消毒物品、冰水或其他冷藏装置(当血样标本不能立即送检时)

3.2病人的准备:向病人解释抽取动脉血目的,让病人放;病人最好处于稳定的通气状态(如吸氧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停氧30分钟,如果病情不允许,采血时要记录给氧浓度。当改变吸氧浓度时,要经过15min以上的稳定时间再采血,如果刚调整完呼吸机的设置参数或者刚进行了药物治疗,需要等待20-30分钟。吸痰或者活动后,需要等待20分钟才能抽取动脉血气标本)

4穿刺部位及动脉血管的选择

理论上从全身任何动脉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均可。而理想的部位应是表浅易于触及、穿刺方便、体表侧支循环较多、远离静脉和神经的动脉,且动脉穿刺总带堵塞动脉并发症的风险。所以,检查要采血的区域是否有并行的血流供应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以在产生动脉堵塞这一并发症时,仍能保证周围组织的血液供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在采血时,要极度小心不要意外伤到骨膜,这样也会引来并发症。根据以下标准选择穿刺部位:有并行的血流供应(不影响血供);血管是否可进入,以及动脉的粗细;并发症的风险(已经多次穿刺,表面有明显伤痕的部位,感染的风险加大,应避免);水肿(避免有不正常的大量细胞间液的区域)。

4.1 桡动脉对于成人是最常用的穿刺点,因为它位置表浅。尺动脉提供了绝好的并行血供。然而,还是有16%患者尺动脉功能不良,因此在行桡动脉穿刺前,应用改良的艾伦测试法(Allen,s Test)检查尺动脉的灌注功能。在该测试中,在手腕处加压来堵住桡尺两动脉。嘱病人手紧握,使血液流出他的拳头。当手的颜色变白时,放松尺动脉上的压力,观察手掌和手指。如果手的颜色在数秒内变红,那么尺动脉的灌注功能完全。在此情况下,行桡动脉穿刺是安全的。但此法对循环衰竭病人不易成功。

4.2 肱动脉不经常使用。因为它没有很好的并行的血供,而且靠近骨膜,血管和神经,也很难施压。由于肌肉和肌腱未将胘动脉固定,容易滚动,所以较难穿刺成功。另外,由于胘动脉的位置很深,穿刺容易损伤周围组织、并造成穿刺后出血。

5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采血操作方法

5.1 选择体位、穿刺点根据所选血管不同而定。桡动脉采血时,患者体位不受影响,以患者舒适,采血方便为宜。实施穿刺时,将病人上肢外展,手臂放置于一个稳定的平面,或腕关节下垫一小软枕,手心朝上,以绷紧穿刺部位的皮肤,在?臂掌侧腕关节上2cm,动脉搏动明显处为进针点;取肱动脉采血时,病人平卧或斜坡卧位,上肢伸直略外展,手心朝上,肘关节下可垫一软枕,使病人舒适伸直,穿刺点在肱二头肌内侧沟肱动脉搏动明显处;取股动脉采血时,病人取平卧位,穿刺侧下肢伸直略外展,股动脉搏动点一般在耻骨结节和髂前上棘连线的中点,以搏动明显处为穿刺点。

5.2 进针的方法:采血时根据进针角度分为垂直法和斜刺法

5.2.1 垂直法:消毒穿刺部位皮肤(5cm)及左手食、中指,以固定欲穿刺的动脉。采桡动脉血时,食、中指在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的纵向两侧,相距约1cm固定桡动脉,食、中指应都能摸到桡动脉的搏动,中间是搏动最明显处;采股动脉血时,食、中指放在股动脉两侧,因股动脉很粗,食、中指都应摸到股动脉的搏动,两指中间是穿刺点。右手持动脉穿刺针,在两间垂直进针,如无回血,可缓慢退针,见有鲜红色回血,右手固定穿刺的深度及方向,动脉血液自动充盈到血气针预设的管腔(1-2ml)后立即拔除针头,将针尖斜面刺入橡皮塞或针帽隔绝空气。用力按压穿刺点5-10分钟,力度以摸不到动脉搏动为准。

5.2.2 斜刺法:此方法我们常用于桡动脉采血,也可用于肱动脉采血。消毒穿刺部位皮肤(5cm)及左手食、中指,以固定欲穿刺的动脉,右手持动脉穿刺针,针头朝着动脉的血流方向,和动脉平行,针头的三角斜面朝上,在动脉搏动明显处与皮肤呈大约40-45度,缓慢刺入动脉,若无回血,可稍退针,左手食指摸着动脉搏动后,使针头向搏动方向,稍深处穿刺约1cm,然后边缓慢退针边观察有无回血,见有鲜红色回血后,余同垂直法。

6.体会

血气分析因其结果迅速、准确,对机体的呼吸功能和酸碱平衡状态的准确描述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在危重抢救时尤为重要,已成为临床必要的检测指标之一。但要获得准确的血气分析数据,除了精密的仪器,严格的指控外,标本的采集与保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此,在采集标本时不可忽视每一步操作。例如:采血用物的准备,动脉血管的选择,穿刺角度的定位,操作技术的熟练,采血前病人是否处于平静状态下,病人是否吸氧以及标本是否在允许的时间送检。遵循以上方法,均可获得很好的效果。给临床医生准确及时地提供可靠的血气数据,使患者得到及时、合理、有效的诊治。

参考文献:

[1]李翠萍.血气分析标本采集及误差控制.山西医科大学学报,1998,29(增刊):110-111.

[2]董秀芝.影响血气分析结果的常见原因分析.济宁医学院学报,1998,(2):86.

[3]杨小丽.血气分析有关问题探讨.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1999,8(1):57-59.

论文作者:吴晓燕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2

标签:;  ;  ;  ;  ;  ;  ;  ;  

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的方法浅析论文_吴晓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