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车流结构分析与设计论文_石岩

铁路车流结构分析与设计论文_石岩

哈尔滨铁路局调度所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车流结构设计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铁路运输企业必须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不断优化运输组织,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铁路运输的需求,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铁路;车流结构;分析与设计

1 车流结构设计的目标

车流结构调整的目的是使各区域保持合理的运用车保有量。运用车保有量是指全路、铁路局为完成规定的运输任务,所应保有的运用车数。铁路总公司向铁路局下达的经营业绩考核文件规定:铁路总公司使铁路局月间日均部属现在车保有量达到技术计划规定值以上,并原则上保持旬间平衡。在实际执行中,各铁路局运用车因受各种因素影响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因此铁路总公司每日对各铁路局运用车进行调整,以使各铁路局运用车保持合理状态。铁路局每日的装卸车差值反映了为完成运输任务对运用车调整的依赖程度。

2 车流组织优化的设想

2.1车流径路的优化

车流组织包括车流径路和编组方案两部分内容,自然车流组织优化也包括车流路径与编组方案优化。在考虑车流组织优化之间,应该给出车流组织方案(车流组织优化与编组方案的综合表示方案)的一个综合表现形式,它一方面可对车流组织进行合理地综合刻划;另一方面可得到车流组织方案的一个简洁表达形式。根据“改编限制关系”,一条车流径路被沿途的改变中转站分割成若干段,其中的每一段都并入了一个编组去向,我们称这一段径路为相应编组去向的径路(通过这条编组去向的所有车流都从这条径路通过),于是可以认为:车流径路是由沿途编组去向的径路组合而成的,对于给定的编组方向,若不考虑通过能力限制,则应选择一条最短径路为该编组去向的径路。若考虑通过能力的限制,最短径路可能无法通过太多车流,便可选择一条非最短径路为该编组去向径路,并编组去向集,编组去向的径路确定以最短径路为该编组去向的径路。当编组去向集、编组去向的径路集确定以后,只要确定各支车流(含0车流)首次并入的编组去向,便完全确定了各支流的运送径路及中转方式,这是因为车流每到达一个车站都可根据“车流合并关系”并入相同终点的始发车流,从而确定下一阶段并入的编组去向与车流径路,如此循环便可得到后续编组去向与车流径路。

2.2车流组织改进需要优化的相关参数

车流组织改进(优化)要优化相关参数。首先是车流量,其次是费用参数,第三是能力参数。车流量是车流组织的核心参数。铁路货运承运、装车、运输、卸车、交付等环节组成。在货运营业站(或装车地)将货运装车站开始形成车流直至终点货运营业站(或卸车地)卸车后车流消失,所以最基本的车流量是指货运营业站(或装车地)至货运营业站(或卸车地)所需运输的车辆数。费用参数包括路段里程、集结耗费、单位车辆改编中转额外耗费。能力参数包括技术站通过能力、路段通过能力、技术站可开行的编组去向数,技术站改编能力。这些参数都以天为单位。

2.3车流径路和编组方案的协调解决

如果车流径路和编组方案能够协调解决,就相当于攻克了车流组织的核心问题。要力争达到协调解决必须努力做好下面工作:

(1)加强车流组织的实用性。尽管直通列车、空车、重车已经开始综合优化,但应加大实用性。

(2)加强分级别车流组织。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一些高价值货物需要快速运送,但又达不到货运班列的运量,可采用分级别的车流组织方式,相同起讫站的快车流和慢车流可采用不同的径路运送。

(3)加强指定车流径路的走向,为了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建设或调整路网车流流向,需指定一些车流的径路走向,车流组织优化方案必须与车流径路走向相吻合。

2.4车流径路优化与运输生产计划的关系协调

车流组织包含车流径路和编组方案。而运输生产计划、车流组织、临时性的车流调整,以及进行车流推算、车流统计、运输收入计算等又都与车流路径有关。为了车流径路优化创造良好环境,应提前对运输生产计划工作程序进行改革。改革后的铁路运输生产计划应将传统的月度计划、旬计划和运输方案统一起来,形成以旬为周期的新的铁路运输生产计划,其中的运输计划、技术计划和运输方案都由计算机自动产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新的运输生产计划的工作程序为:

(1)铁路总公司不定期确定铁路局别通过限制口别日均使用车数,下达给铁路局。根据运能和运量的变化情况,铁路总公司不定期确定是否新增加限制口或取消某些限制口,以及改变限制口控制数分配方案,并及时下达给铁路局,如果没有变化,则以上次下达的控制数为准。

(2)铁路局根据铁路总公司下达的限制口控制数确定局间通过限制口别使用车数。

(3)铁路局按年、半年、季度、月度和集中计划签订的运输合同的计划旬货物运输纳入计划。

(4)路局以法人资格与托运人签订限制口去向旬运输合同,并将该合同运输纳入计划。

(5)根据合同运量及去向,确定大宗物资成组、直达货运组织方案。

(6)根据预测,确定非限制口去向随时计划部分的运量,并纳入计划。

(7)形成铁路总公司、局的货物运输计划。

(8)铁路总公司、局编制铁路运输工作技术计划,核定各分界口、各困难区段通过重车数及路局使用车去向,核定各分界口车种别、空车调整计划和货物列车数计划,分配各路局货车运用指标计划及运用车保有量计划。

(9)铁路总公司、局编制运输方案。

2.5优化车流组织应同时考虑的相关内容

从装车地组织直达列车是有效的车流组织方式之一,也是铁路提高运输服务质量,扩大运输市场占有分额的主要技术组织措施之一。在装车地如何组织直达列车,组织那些种类的直达列车,这与市场需求、车流构成、设备条件等有关,从整体上也存在与其他车流组织方式相互配合的问题,应在编制列车编组计划时统一考虑。

3 车流结构设计的方向

车流设计理念是以重车结构合理为原则,以能力使用最优为核心,以效率最高为根本,以效益最大为目的,以日班计划为保障,实现装车总量最大化。

(1)对各种能力等基础数据准确查定、动态维护。对车站的装车能力、卸车能力、容车能力,对编组站的解编作业能力,对各区段的通过能力等有关基础数据都应该进行准确查定,及时、动态地进行维护,使对车流结构的设计建立在准确、科学的数据之上,使车流调整的决策者有据可查、有据可依。

(2)后方站按前方编组站编组号安排装车。编组站承担列车编组解体任务,其改编作业量与到达列车编组质量有关,在货源充足情况下,如果后方站按前方编组站编组号安排装车,则编组站的作业量就会相应减少,能有效提高编组站的作业效率。由于传统组织方式很难彻底解决后方站按前方编组站编组号装车的问题,哈尔滨铁路局组织人员开发了“后方站按前方编组站编组号装车系统软件”,目前该软件开发已进入收尾阶段,待进一步调试后可投入使用。

(3)进一步加快两整合一建设进程。通过优化整合专用线、货位、车站的功能,发挥战略装车点整列到达、整列配空、整列装车、整列发车的优势,使车辆停留时间大大低于车站一次作业时间,形成“点对点、点对站、站对站”的直达运输产品规模。如果进一步整合资源,释放运输能力,运输效率将会大幅提高。

(4)建立车流监测系统。每天各车站、各区段的能力使用情况,区域内各种车辆保有量的变化等重要信息都是车流调整的信号,各铁路局应随时掌握。目前,金融系统可以根据监测网络随时查询各类金融信息,铁路运输企业应效仿建立车流监测系统,随时查询各铁路局的车流信息,根据变化情况有目的的超前调整自局车流结构,使车流调整质量产生一个质的提高。

结语

由于车流组织改进关系到铁路运输的根本,牵一发动全身,关系到相应组织形式同步改进,因此,车流组织改进必将是一项系统工程,也将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杨浩.铁路运输组织学.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2]胡思继.铁路行车组织.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

[3]罗国雄.铁路运输方案.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

论文作者:石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1

标签:;  ;  ;  ;  ;  ;  ;  ;  

铁路车流结构分析与设计论文_石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