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控隙性脑梗死的临床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早期控隙性脑梗死的临床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朱明[1]2004年在《早期控隙性脑梗死的临床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从临床角度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对早期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cerebral infarction,LI)的诊断价值。 方法 分析60例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进行MRI常规程序及DWI程序检查,并由4位经验丰富的医师在不了解患者临床体征的情况下进行阅片,记录出病变所在的详细的神经解剖部位,对同一层面所有的磁共振像进行比较,重点分析信号强度和病灶大小。数据经统计学分析。 结果 60例患者中高血压病45例(75%)、高脂血症21例(35%)、糖尿病18例(30%);常见临床类型为纯运动性轻偏瘫(PMH)及变异型20例,腔隙状态(LS)12例,无症状腔隙性便死(ALI)10例,感觉运动性卒中(SMS)8例。病灶部位主要为尾状核(29.1%)、豆状核(23.3%)、放射冠(15.1%)、丘脑(10.5%)、内囊(7.0%)。60例患者中超急性期(≤6小时)20例,DWI扫描均检出病灶,常规MRI扫描均未检出病灶;急性期(7~24小时)患者22例,DWI扫描均检出病灶,DWI检出率为100%,而常规MRI共检出12例,检出率为55%(P<0.05)。DWI在超早期及急性期可显示T_2加权像不能显示的病灶,并随时间延长显影范围逐渐增大。在T_2加权像上可显示的病灶中,DWI可更清楚、更全面地显示病灶,大于T_2病灶。 结论 高血压病是LI的直接原因;腔隙病灶主要位于基底节,LS及ALI的检出率有上升趋势,DWI对早期LI的诊断显着优于常规MRI。DWI应作为早期LI的首选检查方法。

齐智慧, 李东晓[2]2019年在《不同静脉溶栓时间窗对进展性脑梗死血管再通及预后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 分析不同静脉溶栓时间窗对进展性脑梗死血管再通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治疗的101例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0例,于发病4.5 h内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观察组51例,于发病3 h内给予rt-PA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率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改良Rankin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早期(3 h内)静脉溶栓可以增加患者血管再通率,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何培林[3]2019年在《内囊预警综合征一例诊治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探讨内囊预警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对一例45岁女性内囊预警综合征病例的临床诊治进行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女性,45岁,有高血压病史,临床表现为反复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伴言语含糊,刻板发作,经双抗、调脂、扩容、中药活血化瘀治疗,预后良好,头颅MRI示DWI可见右侧内囊区域新发梗死灶,MRA未见异常。治疗后,研究组凝血指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内囊预警综合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存在低灌注、穿支口病变、病变区域去极化等发病机制,早期治疗可以rt-PA静脉溶栓、抗栓、调脂、扩容、抗癫痫药物、中药活血化瘀等综合治疗,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 早期控隙性脑梗死的临床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 朱明. 青岛大学. 2004

[2]. 不同静脉溶栓时间窗对进展性脑梗死血管再通及预后的影响[J]. 齐智慧, 李东晓. 临床医学. 2019

[3]. 内囊预警综合征一例诊治并文献复习[J]. 何培林. 心理月刊. 2019

标签:;  ;  ;  ;  ;  ;  

早期控隙性脑梗死的临床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