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战争与中东新格局_伊拉克战争论文

伊拉克战争与中东新格局_伊拉克战争论文

伊拉克战争与中东新格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东论文,伊拉克战争论文,新格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伊拉克战争的性质

此次伊拉克战争是美国执意发动的,具有弱肉强食的特点。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经济连续保持了10年的强劲增长,为二战结束后50余年所仅见。2001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约占世界的28.7%,重新拉大了与其他大国的实力差距。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知识经济为基础的产业结构调整臻于成熟,并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彰显活力。在标示综合国力的15个产业领域和32项前沿科技(包括理论科学和技术科学)领域内,美国分别在13个产业领域和27个科技领域占据压倒优势。在全球市场份额占有、战略资源控制、贸易扩张极限、金融财富聚敛、资本市场调控、外资吸引、人才吸纳等方面,美国执世界牛耳,成为至少在21世纪上半叶无任何国家可与之匹敌的新帝国。(注:John J.Mearsheimer,“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p.67、134,http://www.wwnorton.com/catalog/fall01/002025.htm.)

凭借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的实力,美国先后发动海湾战争、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确 立了它在中东地区的主导地位,控制了巴尔干,相继抛出“世界新秩序”、“欧亚大陆 新秩序”、“人权高于主权”等强权政治理论,并试图将它们强加于全世界。九一一事 件后,美国借“反恐”之名发动阿富汗战争,打通了中亚与南亚间的地缘战略联系,确 立了美国在上述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存在。美国利用九一一事件,一方面逼各国在 反恐问题上重新站队,另一方面继续在反恐问题上奉行“双重标准”,同时企图迫使其 他大国、强国及区域力量中心在敌友划分和威胁界定方面向美国理念靠拢。阿富汗战争 的迅速结束及局势的大体稳定,使美国“整合中东”并“改造欧亚大陆”的野心进一步 膨胀,继而抛出“邪恶轴心”说,首先将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列为“对美国国家安全、地 区稳定及民主和自由的威胁”(注:“Remarks by the President at 2002 Graduation Exercise of 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 West Point”,New York,June 1 ,2002,http://www.whitehouse.gov/news/releases/2002/06/20020601-3.html.),决 意“先发制人”,以武力来解除伊拉克武装并赶萨达姆下台。为了给战争寻找合法依据 ,美国曾数次尝试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授权对伊拉克动武的决议,但屡屡受挫。鉴此, 美国不惜绕过联合国安理会而携少数盟国发动战争,又一次在处理国际和地区争端方面 开了恶劣先例。

伊拉克战争遭到世界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反对,其性质与1991年海湾战争迥异。战争对 伊拉克的无辜百姓无疑是一场灾难,家园被毁、家破人亡、生灵涂炭,正成为悲惨现实 。战争对伊拉克周边国家同样是一场灾难,它们原本就不很景气的经济将因此雪上加霜 。战争将使伊拉克境内民族和宗教矛盾再度凸显并波及周边,从而影响有关国家的稳定 与统一。战争还将对海湾地区的生态平衡、大气环境和海域环境造成破坏。一切爱好和 平、渴望发展、企盼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国家和人民已经对这场战争的正义性表示了深度 怀疑。如给伊拉克战争定性,笔者认为,这是一场美国借反恐名义和阿富汗战争胜利的 余威蓄意发动的旨在通过“倒萨”来整合与改造中东地区,进而打通欧亚大陆东西南北 地缘战略联系,巩固美国在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存在和主导地位的局部战争,也是一场在 国际法含义上正义性依据不足的战争。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整合中东”的开端

“整合中东”战略构思的出台,系美国对九一一事件反思的结果。美国认定,中东地 区是极端宗教思潮和国际恐怖主义的策源地,一旦这二者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拥有者 沆瀣一气,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必须以各种方式和手段彻底改造中东。自“邪恶轴心 ”说和武力“倒萨”提上日程以来,美国总统布什、国家安全顾问赖斯、国务卿鲍威尔 、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副部长沃尔福威茨(地缘政治学家)等人,便不断发表言论, 就战争的目的和中东的未来从不同角度加以阐述,较为清晰地勾画出“整合中东”的大 致构思:

1.把萨达姆赶下台,由美国来“帮助伊拉克人民建立一个民主新政权”,由该政权控 制石油资源,让石油资源“为伊拉克人民的福祉和民主事业服务”。美国愿与国际社会 一道,把伊拉克打造成阿拉伯世界的“民主样板”,进而推动整个中东地区向“民主化 ”过渡。(注:“President Discusses the Future of Iraq”,Washington D.C.,February 26,2003.)

2.通过“倒萨”使国际社会认识到“邪恶轴心”对国际和平、安全、民主、自由、繁 荣所构成的现实威胁,认识到“邪恶轴心”与类似“基地”组织的国际恐怖组织之间是 唇齿关系,从而“达成国际共识”,“确立新的国际规范和国际合作”。(注:“ Powell Says U.S.Has 45-Nation Coalition on Iraq”,Reuters,Washington D.C.,Ma r.18,2003.)美国还希望其他国家愿与美国一道将反恐战争进行到底,特别是愿与美国 在“改造或消除邪恶轴心”方面进行配合,以缔造中东永久的和平、繁荣、自由和民主 。作为第一步,“应在中东建立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地区机制,并与地区反恐 和地区安全机制的完善结合起来”,“原有机制(如《大马士革宣言》框架、海湾合作 委员会等)必须改进”。(注:Richard W.Stevenson & Warren Hoge,“White HouseApproves a Plan to Administer a Postwar Security Pattern”,Mar.15,2003.)

3.改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领导层,迫使阿拉法特退出历史舞台,由愿与以色列实 现和平、反对暴力、致力于民主改革的政治家掌握实权,根除巴勒斯坦内部的“恐怖势 力”,推动巴勒斯坦自治区尽快过渡到“真正的议会民主”。在此基础上,根据四方“ 路线图”安排,与以色列展开和谈,争取于2005年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巴以实现和 平共处。

4.以“倒萨”为开端,打破中东旧格局,所有阿拉伯国家都与以色列实现和平,都反 对恐怖主义,致力于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合作,启动国内政治改革,逐步实现“民主化 ”。

美国寄希望于“整合中东”的战略构思取得成功,并产生如下地缘政治效应:俯瞰欧 亚大陆东西南北,以土耳其为地缘枢纽和战略支轴,美国的各类战略盟友和不同类型的 亲美国家基本连成一片,大致由3组次区域地缘战略板块构成,即土耳其——巴尔干板 块(含土耳其、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黑山、波黑、克罗地亚、科索沃、阿尔巴尼亚、 希腊等国),土耳其——外高加索——中亚——南亚板块(含土耳其、格鲁吉亚、阿塞拜 疆、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等 国),土耳其——中东板块(含土耳其、伊拉克新政权、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卡塔尔、 巴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约旦、以色列等国)。从这个角度看,伊拉克战争也 是一场“地缘政治战争”。

伊拉克战后局势短期内难以稳定

伊拉克战争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争。从军事角度讲,美胜伊败在各方意料之中。美国 在策划战争时就注意到伊拉克的战后稳定问题。布什向国会提出1000亿美元战争概算中 有200亿美元将用于扶植伊拉克新政权。从布什政府高官的言论、国会就政府议案的辩 论、各类专家建议等不同角度归纳,伊拉克战后的稳定与重建计划大致包括以下步骤和 内容:

1.军事占领伊拉克。美军在伊拉克至少要驻扎6个月以上,以肃清萨达姆残余势力。驻 海湾和伊拉克周边地带的美军亦保持相当规模的存在,以应付不测或突发事件。驻伊拉 克的美军司令将出任军事管制执行官。为保持过渡时期的稳定,美国将同时任命1~3名 “临时行政长官”,其使命是组织新议会和政府的选举。新政权的法律、政治、经济和 执政能力标准是:民主选举,具有广泛代表性(吸收逊尼派、什叶派、库尔德人、土库 曼人、亚述人、亚美尼亚人、境外反对派及旧政权留用人员),实行议会民主制,发展 市场经济,崇尚民主、人权、自由、法制等价值观,能有效控制局势。

2.成立战犯法庭,对那些死心塌地追随萨达姆并对伊拉克和科威特人民“犯下罪行” 的革命指挥委员会要员、共和国卫队将领、复兴党主要头目等提起公诉,做出“正义审 判”。(注:Adam Entous,“Bush Presses Iraq,Looks to Future without Saddam”,Associated Press,March 4,2003.)解散共和国卫队。改组伊拉克常备军,使其为民主 制度服务。

3.对一切愿与萨达姆划清界限且无“血债”的前党、政、军、特人员予以赫免,并根 据民主制度和经济重建的需要因才录用。

4.向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会署、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捐款并输送 志愿人员,在伊拉克全境建立5.5万个食品和药品分发站,“拯救伊拉克人民,消除因 萨达姆暴虐统治而造成的人道主义灾难”。

5.牵头召开“援助伊拉克战后重建国际会议”,动员西方世界、产油国、新兴市场国 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出资建立“伊拉克战后重建专项基金”,迅速投入 战后重建。上述各方亦可同时通过双边渠道向伊拉克提供援助或承揽经济合作项目。作 为第一步,美国公司将首先帮助伊拉克恢复石油生产和出口,使新政权迅速掌握石油美 元,稳定国内经济,改善人民生活,获得民众支持。

6.维护伊拉克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伊拉克北部库尔德族可继续享有自治,但不许成立 独立国家,不允许周边势力对伊拉克南部什叶派加以利用。

伊拉克战后稳定与重建计划借鉴了科索沃和阿富汗战争后的稳定与重建经验。为使该 计划具备可行性,美国与伊拉克南部什叶派、北部库尔德族两派、境外反对派以及土耳 其等方进行了反复磋商,分别达成框架协议或共识。一般估计,在美国对伊拉克实行占 领的情况下,伊拉克局势不会失控;如果国际援款及时到位且伊拉克石油生产与出口迅 速恢复,则新政权统治根基会渐趋巩固。新政权能否控制局势取决于美国的支持力度。 布什已发誓“把伊拉克打造成中东地区的民主样板”,支持伊新政权将会成为美国的一 项长期政策。可以预计,萨达姆政权被推翻后,伊拉克将发生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 变革。

尽管美国为稳定伊拉克战后局势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但仍有如下不确定因素使美国 不可能在短期内稳定伊拉克局势:

1.什叶派将要求按人口比例进行民主选举,并分享与人口比例相称的国家权力,但此 要求可能会遭到逊尼派的反对。如果美国支持按人口比例进行选举(这也是西方国家的 通行做法),则势必出现什叶派居优势的议会和政府。该局面一旦出现,将引起整个阿 拉伯世界的不安和警觉。伊拉克新政权会被其他阿拉伯国家认定为什叶派政权,伊拉克 “民主模式”的输出将会被认定为什叶派势力范围的扩张,从而受到绝大多数阿拉伯国 家的防范和抵制。伊拉克逊尼派从此将获得各种外部支持,伊国内教派矛盾可能再度凸 显,进而构成影响国家稳定的长期性矛盾之一。

2.伊拉克北部库尔德族既要求参与议会和中央政府,又企图捍卫“高度自治”下的既 得利益,从而会削弱中央政府的权威。伊拉克中央政府与库尔德族间围绕基尔库克和摩 苏尔油田控制权的斗争将是矛盾焦点。库尔德族两派10年来受到美、英开辟的“安全区 ”的保护,已将埃尔比勒、杜胡克、苏来曼尼耶3个省变为“国中之国”,有自己的议 会、政府、法院和军队,控制了基尔库克和摩苏尔的外围油田,每年向土耳其走私约30 0万吨原油,获得丰厚收入,借此增强了与中央政府抗衡的实力地位。库尔德族允诺协 助美军攻取提克里特和巴格达,但条件是战后的自治地位不能低于目前状况,这与美国 扶植强大的伊拉克中央政府的目标相悖。另外,库尔德族两派有较深的历史积怨,在关 键问题上互不买账,曾在1996年爆发过大规模武装冲突。库尔德民主党扬言要夺取基尔 库克,库尔德斯坦爱国联盟则表示“不能容忍库尔德民主党独吞石油资源”。可见,伊 拉克北部库尔德族地区也有派系矛盾。

3.美土(耳其)之间在库尔德问题上的矛盾将影响伊拉克北部的稳定。美国为开辟“北 方战线”,加快“倒萨”进程,同意库尔德族战后继续享有高度自治和分享石油利益, 招致土耳其的不满。土耳其担心伊拉克库尔德族势力壮大会刺激土东南部库尔德族重新 尝试建立独立国家。因此,土耳其在与美国围绕“北方战线”的开辟进行讨价还价时坚

持如下要求:土军须与美军共同进入伊拉克北部,防止库尔德族两派宣布成立独立国家 ,制止库尔德族占领基尔库克和摩苏尔油田,清剿土耳其库尔德工人党残部并阻止伊拉 克难民流入土境内。土耳其还要求美国战后在伊拉克建立一个强势政府,能有效制约库 尔德族的分离主义倾向,并邀请土库曼人参加政府;美土两军协同收缴库尔德族两派武 器,迫使两派大幅裁军以确保伊拉克北部稳定。(注:“U.S.Ambassador to TurkeyPearson Visits Foreign Ministry”,Hurriyet,22 March,2003.)土耳其坚持“一旦库 尔德族宣布成立独立国家或占领基尔库克和摩苏尔油田,土军将坚决挫败库尔德族的企 图”(注:Murat Unlu,“Analysts:Relations with US May Recuperate if WarExtends”,Turkish Daily News,March 2003.)。美国为顾全“倒萨”大局和确保伊拉 克战后的稳定,必须对土做出某种妥协,它不敢冒美土战略关系破裂的风险。但如果伊 拉克库尔德族两派一意孤行,局势则很难控制。

可能出现的中东新格局

伊拉克战争将导致中东地区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亲美阵营扩大,其综合 实力远远大于反美国家;世俗国家在力量与影响方面将明显大于原教旨主义国家;阿以 力量对比将进一步发生有利于以色列的变化,“以强阿弱”的态势无法逆转。

上述可能发生的力量对比变化将昭示:相同的民族、宗教、血缘、语言、文化将不再 成为凝聚地区经济和政治组合的决定性因素,因为变化中的经济和政治组合的实质已明 显呈现为变化中的利益组合。阿拉伯世界继围绕埃及同以色列签订《戴维营协议》和20 世纪90年代海湾危机出现两次大分裂后,又将因伊拉克政权的改变而出现更深刻的大分 化。

地区力量对比的变化将导致地区格局发生变化。美国在地区事务中主导地位的强化和 它决意打破旧地区格局是这种变化的大背景。美国“倒萨”得手后,霸气将进一步升级 ,容不得本地区存在“中间国家和中间地带”,将逼各类国家在美国的主导地位、伊拉 克的解放、巴以“路线图”等重大问题面前明确站队,不表态或不跟美国走就会被认定 为“反美”,就有可能沦为伊拉克战后的首批“整合”对象。一些国家为适应因美国主 导地位强化而面临的外部压力,一方面必须在美国划定的敌友界线面前做出站队抉择, 另一方面将不得不启动国内政治和经济改革,以换取利于生存的外部环境。

尽管中东地区力量对比和格局因“倒萨”战争而发生有利于美国的变化,但美国以“ 倒萨”为突破口“整合中东”的企图难以彻底实现,并将为此背上沉重包袱:

1.“倒萨”易,但消化“倒萨”成果难。美国为扶植伊拉克新政权,将不得不重新配 置经济、军事和外交资源,进行长期投入。美国对伊斯兰国家发动战争并实施占领,将 严重伤害伊斯兰世界的宗教感情,有可能招致报复,“不对称威胁”将长期存在,使美 国防不胜防。伊拉克国内民族、宗教问题复杂,美国很难在不同的民族、教派之间达成 利益平衡来组成各方均可接受的政府。即使过渡政府成立,派系矛盾恐怕仍难以避免。 如何维持伊拉克政局稳定是美国的一大难题。

2.美国即使踢开阿拉法特、压制巴勒斯坦新领导人接受“路线图”,也很难消除巴以 暴力冲突。因为美国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偏袒以色列的立场,利库德强硬派将长期控制以 色列政坛,巴勒斯坦新领导人无力根除伊斯兰激进势力,巴勒斯坦人民不甘接受不公正 的和平,双方长期“以暴易暴”结下的心理仇视难以消逝。

3.美国在阿拉伯世界推进“民主化”的努力难以全面、彻底和在短期内见效。无论是 施压、诱拉还是意识形态渗透,美国的努力都将遭到抵制,甚至引发新一轮“文明冲突 ”,从而使业已形成的亲美阵营发生分化。从中长期角度看,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均埋下了“文明冲突”的种子,能否避免“文明冲突”的长期困扰,不取决于美国单方 面的主观愿望。

4.公开或暗中支持并配合美国“倒萨”的中东、巴尔干、外高加索、中亚及新加入北 约的中东欧国家,要求“论功行赏”,侧重于索要经济援助和战争补偿,同时希望分享 “战争红利”,美国必须一一加以安抚,做出不同许诺。美国若拖延兑现其许诺,势必 招致不满,挫伤它们追随美国的积极性,不利于美国巩固胜利成果。

5.美国执意“倒萨”损害了法、德、俄利益,不但促使这3个国家结成阶段性联盟与美 国周旋,迫使美国放弃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对伊拉克动武决议的努力,而且导致欧洲出 现阶段性分裂,以往“美主欧从”、“美呼欧应”的现象此次未能出现。这说明美国虽 然一超地位有所强化,但仍不能为所欲为;美国在四处显耀实力的同时也遇到了难题, 受到了更多牵制,正在接近不堪重负的极限;美国为迟滞多极化进程,一直试图挤压其 他大国和某些区域力量中心的经济和政治回旋空间,但多极化趋势仍在曲折中发展。

伊拉克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东地区力量对比和地区格局,但对全球力量对比和 格局而言仍属量变,不是质变,世界格局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法、德、俄囿于自身实力 和出于切身利益考虑,将根据战争结局调整政策,尽其所能挤入战后伊拉克政治安排和 经济重建。大国间在中东的利益角逐特征不会改变,依然是相互制约、彼此借重,根据 利益变化调整组合。地区国家,特别是地区强国,将依据大国间的合纵连横而左右逢源 。美国在相当时期内无法将其战略中心移向世界其他地区,中东地区将继续消耗美国的 经济、军事和外交资源配置。

标签:;  ;  ;  ;  ;  ;  ;  ;  

伊拉克战争与中东新格局_伊拉克战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