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索论文_梅治艳

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索论文_梅治艳

山东省莱西市第四中学 266600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知识点和教学手段无不蕴含着创新的素材。教学中,我们在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创新素质。

一、保护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好奇心是人对新鲜事物产生诧异并进行探究的一种行为;求知欲是人渴望获取知识的一种心理状态。好奇心若能转化成求知欲,则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学生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如在介绍“生物的进化”时,讲到鸡的祖先是原生野鸡,有些学生会问:“原鸡的祖先是什么?”“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介绍“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时,学生提问:“为什么我的上眼皮是一个单、一个双?”“我的曾祖父、父亲都是秃顶,为什么祖父却没有秃顶?”……这些问题书本上找不到答案,却又与书本知识有关联。此时,我总是给予鼓励,并组织学生结合已学知识互相探讨一番,或者先将问题带回家思考,下堂课再来讨论。在此基础上,我将问题与理论有机结合,进行解答。这样一来,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明显提高了,由此还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进行巧妙的设疑也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讲绿色植物的水分代谢时,先问学生:你们吃过糖醋蒜吗?它们是怎样腌制的?为什么蒜会变得又酸又甜?这些问题学生会很感兴趣,这时教师再引入“水分代谢”的内容就非常轻松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营造创新教育课堂环境,提高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结论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大凡创造型的学生多数淘气、顽皮、爱争辩、不受约束,常有越轨行为,平时好出鬼点子、爱提一些怪问题,对事物经常持怀疑态度……其实,就在学生的“点子”中很可能孕育着创造的因素,在学生对事物的怀疑态度中很可能引出新的发现。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并及时给予鼓励和正确评价,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个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三、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观察、多参与、多动手,在认识的基础上探索规律,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使学生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教材中强调的是设计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心理,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参与重演科学事实的产生过程,领悟科学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适当地调整实验内容和实验形式,利用学生迫切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创造进行学习的积极性,解放学生的双手,鼓励他们独立从事一些操作性活动,如采集标本、制作模型等。随着学生独立活动能力的增强,他们的创造能力也就会越来越变得活跃并更具有自发性。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敢于向经典实验挑战,不拘一格,勇于创新,变换条件,大胆设计。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创新才能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敢于质疑,是创新思维的起点,有疑方能创新。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中,应善于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采用各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培养其创新思维。如在学习完蒸腾作用的基本原理后,可启发学生思考下列问题:为什么植物在炎热的夏天中午没有被晒死?大树底下为什么好乘凉?为什么说森林能调节气候?“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的蒸腾作用中水却能往高处流?……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互相启发,破疑解难。这时有的学生提出:森林附近经常下雨是什么原因?学生在寻求答案获取新知的过程中,有效地促进了其思维的创新,在质疑问难中迸发出了创新的思维和火花。又如在做观察蚯蚓的实验时,有些学生提出:我们小组的蚯蚓没有环带,难道是其它虫子?我表扬这个小组的学生观察很仔细、善于发现问题,并要求全班学生仔细观察是否是幼小的蚯蚓没有环带而大的蚯蚓有。最后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成熟的蚯蚓才有环带。这样鼓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不仅提高了实验质量,还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学中,应奉行“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的教学原则,其中核心是主体参与。有效的主体参与能提高学生自主活动的质量、充分发挥其自学能力,从而发展创造力。比如课堂上适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是一种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也是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在学生获得大量感性材料尚未得出结论时组织学生讨论,互相启发,分析综合,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在总结生物的特征时,以学生讨论的形式出现。再如,教材中出现了难点,学生不易理解时组织讨论。有时讨论会陷入困境,但学生经历了一番研究和思考,思维得到了发展,在探索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有时学生可能产生争论,但通过集思广益,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从发散到集中的训练。

论文作者:梅治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7月总第24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8

标签:;  ;  ;  ;  ;  ;  ;  ;  

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索论文_梅治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