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遗民徐夜幸免文字之祸原因探析论文_张梦弘

清初遗民徐夜幸免文字之祸原因探析论文_张梦弘

山东省淄博第十八中学 255000

摘 要:清朝的文字狱残酷异常,而明末清初遗民、山左名士的徐夜却幸免于此。文章从朝廷无暇顾及汉民思想的天时、关注重点在江南的地利、世家宗亲的人和几方面,分析了徐夜所处时代的社会、历史特点。旨在通过对统治集团、社会和民众等的不同层面探讨,进一步揭示清王朝残酷的文字狱,是与武力征伐相配合,用来统治和镇压反清思潮、反清行为,巩固其统治的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遗民 幸免 文字狱 原因

在清朝作为牵制、禁锢、扼杀反清思潮与言论的文字狱层出不穷,可查者近二百起,被处斩、流放的人犯之多、惩罚之残酷令人发指,庄廷鑨《明史》案,被凌迟、斩决、处绞者七十余人,捕获入狱者二千余人。然而作为清初遗民、山左名士的徐东痴不仅活着时没有遭受文字狱之苦,甚至离世后也幸免文祸,这并非东痴先生缺乏对大明的深情顾念,也不是他卑躬屈膝于清廷,相反徐夜诗作中常常流露着对时政的不满与亡明的怀念,甚至还多次拒绝朝廷征招而不入仕为官,本文就个中原因做如下探讨:

一、朝廷无暇顾及的天时

统治集团内部的满汉党争使统治者暂时无暇顾及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汉人。从清初文字狱案第一人函可《变记》的洪承畴与巴山的党派倾轧,到庄廷鑨的《明史》案四辅臣时代的专横跋扈,再到皇帝挥毫不值钱《西征漫随笔》汪景祺的朋党恶习,这些或是重臣权贵之间的相互陷害与厮杀,或是皇帝与老臣之间的较量,总之都逃脱不了相互间的明争暗斗。

皇权稳定维护统治的政治需求。满清统治者意识到仅靠屠杀是无法长久的统治与管理有着悠久传统的汉人的,应当以汉治汉、以汉人管理汉人。康熙八年,逐步大幅度地调整对汉族知识分子的政策,采取怀柔和宽容的姿态争取国内敌视清王朝的才高名重之士与其合作,并为朝廷服务,而宽文网之禁便是对汉族知识分子新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明末遗民、山左名士的徐东痴,在明朝灭亡大清入主中原后,竟然在大清入主中原的1644年把名字元善改为夜,改字长公号东痴。改名为“夜”,乃思明之意,别号“东痴”,亦向明之意。向明思明而不能复明,故曰“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且徐夜还多次辞诏不仕,如是在乾隆朝,定当是叛逆之徒,何来名士之说,不一而足,可知清初顺康时代文网是相对宽松的。

拉拢汉人,巩固统治。康熙十七年清廷下令开博学鸿词科,不论仕与不仕,凡“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人”都可以得到推荐,一次便招取了曹溶等77人。清统治者从加强统治、巩固自己政权的需要,对汉族知识分子采取了怀柔拉拢的政策,山东有司两次荐徐夜赴京应诏,徐夜皆“以老病辞”;身为侍读“入值南书房”的表弟王士祯也多次劝徐夜出仕,然徐夜都辞绝,其诗《答友人劝赴科第》“一瓢一衲野云间,绕屋清流学种田。欲向此中寻乐趣,梦魂不到铁牛山”,就是做梦也梦不到官衙大门,根本没有仕途为官的念头了。

二、关注重点在江南的地利

灭绝人性的大屠城多发生在南方。满清军队入主中原的过程中,发生过多次屠杀抗清军民事件。而在屠城的实施中,满清朝廷是侧重于南方的。自明崇祯帝身亡、闯王李自成西撤,清军有记载的三十多起大规模屠城,发生在北方的只有6起,这其中的畿南大屠杀和潼关大屠杀均是由于同李自成大顺军作战而实行的,而另外的4起分别发生在山东曹州、山西大同与汾州、陕西蒲城,都发生在1649年。除此之外灭绝人性的大屠城全部发生在南方,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广州大屠杀、还有在苏州、南昌、赣州、常熟、沙镇、南京、盩厔、无锡、昆山、嘉兴、海宁、金华、厦门、潮州、同安、沅江、舟山、湘潭、南雄、四川等地也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江南士子的思想言论是监控的重点。肉体的消灭在南方是重点,同样思想的控制与扼杀也同步进行着。明崇祯皇帝自杀于石景山后,以崇祯皇帝朱由检为首的在北京的明朝基业已覆亡,福王监国于南京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弘光,复兴明朝的旗帜在南方举起。而弘光、隆武、鲁监国、永历朝廷都是在南方建立的,反清复明的主战场自然就落在了江南,而大清要清除和镇压的主要也就在江南了。同样,江南士子的言论、思潮都成为了重点监控的内容了,于是离京畿咫尺的山东反而成了文网宽容之地了。

三、世家宗亲盘根错节的人和

徐准有五子,五子孙蔼如、诸生,入赘于青州衡王府,做了衡王郡主的仪宾。四子徐民和即徐夜之父,自己家族的声望自不用说,且徐家与各世家宗族的联姻,自然也起到了保护作用。与新城王氏家族的联姻是徐夜得以保全的重要砝码;王氏家族与山东境内的名门望族几乎都有联姻,王氏除了与新城当地的名门大户官宦世家联姻,还涉及到全省的临邑、临朐、博山、汶上、章丘、德州、益都、惠民、海丰、陵县、滨洲、历城、济宁等家族,这些家族下为地方豪门、上为高官甚至帝师,联络之广、影响能力之大,非一般家族所能企及;再者徐夜的外祖父是官至南京吏部考功郎的王象春,而徐夜幼年丧父,自幼随母亲生活在外祖父王家,也就难怪徐夜能平安无事了。淳厚的民风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清初,特别是康熙五年对于奸佞小人为诈人钱财或者假造逆书以泄私愤的南北逆书案中无中生有之流的惩处,也是某种成分上对遗民徐夜之辈的保护。而《徐夜选集二卷》是由王士祯在康熙三十八年才编订刻印的,王士祯正炙手可热,也可是以保护。

如此这般,徐夜的诗歌才部分的得以流传下来。

论文作者:张梦弘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8月总第27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3

标签:;  ;  ;  ;  ;  ;  ;  ;  

清初遗民徐夜幸免文字之祸原因探析论文_张梦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