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发病因素及预防保健方式分析论文_付举琴,张志玲(通讯作者)

近视眼发病因素及预防保健方式分析论文_付举琴,张志玲(通讯作者)

(贵州省人民医院 贵州 贵阳 550002)

【摘要】近视是临床常见的屈光系统功能异常,其可导致眼内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因而视网膜成像模糊不清,导致患者只能看清近处事物。近视眼对人的视功能危害较大,且会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必须进一步提高近视眼防治水平。为此,本文对近视眼发病因素及预防保健方式进行了综述研究,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近视眼;发病因素;预防保健;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9-0384-01

近视眼是一种高发、常见的视力异常,全世界范围内近视眼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是影响人类视力健康的重要疾病。近年来,我国近视眼发病率仍处在较高水平,患者群体不断壮大,而其临床防治形势也日趋严峻,医学专家及相关社会领域均急切呼吁关注近视眼问题。目前,尚无可靠的近视眼保守治疗手段,该病的预防重于治疗,因而需探明其主要发病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干预对策,真正提升近视眼预防保健水平,进而降低近视眼发病率。

1.近视眼的发病因素

1.1 年龄因素

人的眼部结构复杂,生长发育至成熟的周期较长,各个阶段视功能处于不同状态。婴幼儿阶段,处于远视状态,随后视功能逐渐改善,至6~7岁,儿童视功能可达到正视状态,视力也达到正常标准,出生至学龄前阶段儿童眼部发育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近视发生率也相对较高[1]。除此之外,学龄前至青少年阶段,人的眼球仍处于生长发育中,而此阶段用眼要求也逐渐提升,因而成为近视眼的高发阶段,多数近视眼形成在该阶段,并伴随患者一生。

1.2 行为与环境因素

近视的成因复杂,除先天性眼球发育异常外,多数近视的形成与行为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行为与环境因素的长期影响下促进了近视的形成。近年来,有文献报道提出了近视负荷的概念,研究发现在长期在光线不佳的环境下看书、近距离看电视、书本印刷不清、读书写字姿势不正确、用眼时间过长等因素,均可增加近视负荷,进而引发视疲劳,若不及时纠正可形成近视或加速近视发展[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遗传因素

近视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多因素的模式,基因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在眼球发育和视功能完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视的遗传受多基因影响,最终表现为屈光状态的异常,而视功能相关基因的遗传也受行为与环境因素影响,其影响力可达3代,因而近视患者不能忽视其遗传风险[3]。

1.4 营养因素

视觉器官及视神经的发育需要复杂的营养素供应,除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基本物质外,还需要一些特殊的维生素、微量元素,一旦严重缺乏某些营养物质,可能影响视觉器官及视神经的发育。在正常饮食中,各种营养素摄取基本可满足儿童及青少年视力发育需求,但是部分区域存在微量元素等营养素摄入不足等情况,可能影响视力的正常发育,并增加了近视或其他视功能疾病的发生。

2.近视的预防保健对策

2.1 重视近视眼的预防保健

视觉功能的异常虽然不会直接影响人体生理机能,但是一旦出现异常,也会给生活造成极大不便,因而不是忽视近视眼等疾病的危害性。作为儿童、青少年的家长,应深刻认识到近视眼对孩子身心发展的不利影响,充分重视孩子用眼卫生、视功能保护等问题,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用眼习惯,为视觉器官和视神经发育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成年人也应注意用眼卫生问题,树立正确的爱眼、护眼意识,达到保护视力的目的。

2.2 近视预防要趁早

不同年龄段,近视眼患病率存在较大差异性, 我国儿童近视眼患病率从6岁开始,逐渐成升高趋势,5~15岁儿童患病率最高[4]。出生至6岁是视觉器官和视神经发育的关键期,近视眼危害因素的影响效果明显,导致儿童近视眼患病率逐渐升高,因而需尽早开始近视眼预防,从婴幼儿期开始及早发现和矫治视力异常。同时,应注意,5~15岁儿童处在用眼高峰期,故近视眼发生率也相对较高,此阶段也应重点预防近视形成,定期为儿童检查视力健康状况。此外,应积极预防假性近视,做好早期视力筛查,及早发现、及时矫正,避免近视眼发展至不可恢复状态。

2.3 规范用眼行为

用眼行为对视力保护至关重要,应关注用眼卫生,养成良好用眼习惯,进而主动规范自己用眼行为,积极预防眼疲劳,避免增加近视负荷。儿童期,应注意培养儿童正确的读写姿势与坐姿,指导儿童应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读书、写字,避免儿童在不良环境下用眼增加近视风险。同时,应注意眼部放松,用眼一段时间后可采用眺望远处、做眼保健操等方式放松调节紧张的视觉器官。

2.4 增加户外运动时间

现代生活条件下,人们户外运动时间逐渐减少,玩手机、电脑却成为人们每日的必备课,而这些因素均可加速近视发展,是现代人近视的“公敌”。现代儿童和青少年电子产品接触较多,视力保护意识差,且户外活动时间减少,这些因素均不利于视功能保护,导致近视眼发生率明显升高。为此,应鼓励人们多进行户外活动,使眼球处于放松状态,减少紧张的用眼时间,儿童及青少年尤其应增加户外运动时间,降低近视风险[5]。

3.结论

进入20世纪后,我国近视眼发病率升高趋势明显,儿童及青少年群体成为近视眼的主力军,近视眼已经危害到了我国下一代接班人的身心健康。目前,近视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难题,而且已经发展为一个社会学问题,近视眼的防治刻不容缓,而提高预防保健水平是改善这一问题的可靠途径,为此临床领域应联合患者、家庭及社会多个方面,共同参与到近视眼防治中,真正控制和降低近视患病率。

【参考文献】

[1]王欢燕,白大勇,李莉.柳州市校园儿童视力健康教育模式的初步研究[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17,7(05):222-227.

[2]肖林,吴茜茜,张丽霞,等.借鉴中医学理论开启现代医学在青少年近视眼防控中的重新定位与创新发展[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17,7(01):6-11.

[3]梅颖.儿童近视防、控三板斧[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6(17):128-130.

[4]云丽霞,李兰根,乌兰,等.影响青少年近视眼发展因素的临床研究[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16,6(04):161-166.

[5]国青,张健,吴天亮,等.青少年近视眼影响因素及其预防保健对策探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3,11(22):68-69.

论文作者:付举琴,张志玲(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0

标签:;  ;  ;  ;  ;  ;  ;  ;  

近视眼发病因素及预防保健方式分析论文_付举琴,张志玲(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