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德与法制课教学中的语言美论文_崔玉芹

浅谈道德与法制课教学中的语言美论文_崔玉芹

崔玉芹 山东省莱西市第四中学 266600

道德与法制课教学,形成有吸引力的教学语言风格是每位教师追求的目标。要使教学具有美的魅力,形成生机勃勃、洋溢着美的气息的过程,就必须精心追求教学语言的风格美。

一、豪放的美

豪放就是气势浩瀚、激越高昂、豪壮刚健、英武奔放的语言格调,语言风格要素主要表现在对词语声音色彩的大量选用上,博大高远、气势恢宏、色彩鲜明、胸襟开朗是豪放的主要特征。豪放的语言风格能对学生的情绪产生强烈的感染力,给学生一种豪壮英发的动感美。如在讲“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时,我说:“我国的宏伟目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宏伟目标,集中代表了全国人民振兴中华、强国富民的愿望,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同学们想一想:虎门销烟,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同学们听一听:‘五四’怒吼,‘八一’枪声,芦沟惊雷!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都在做着同一个强国梦。这个梦,好久好久!今天,我们终于找到了强国之路。我们伟大的祖国必将以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康乐的崭新形象,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一段简短的开场白,以一个中心主旨贯通,承上启下,从时间到空间,从静态到动态,从对比到印证,层次清晰,描绘出一幅悲壮感人、恢宏奇伟的历史巨卷。加之句群以对称的词组沟通句子脉络,犹如连绵不断、嘹亮雄壮的战歌,传达出一种强劲的节奏,造就出一种雄健高昂的豪壮气势,启人心扉,长人精神,促人猛醒,催人奋进。

二、柔婉的美

柔婉是与豪放相对应的语言风格。柔婉的特点是语句优美,情意缠绵,韵味深长。柔婉风格的语言,大多来自于使用语句的变幻多姿,短句急而促,长句舒而缓,偶句匀称凝重,奇句绮丽洒脱。这些句式错落而谐调地结合起来,造成一种情调婉转的艺术效果,使学生久久难忘。如讲上例“怎样才能实现宏伟目标”时,我进一步阐述:“宏伟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今天的奋斗。强国路,要一步一步地走下去;虽然困难多,毕竟在克服;虽然路遥远,毕竟脚踏地;虽然是梦想,毕竟能实现。”这一语句,通过一波三折、一唱三叹的抒情格调,反复强调和逐层烘托出实现宏伟目标的希望、决心和感情,用语言声调描绘出奋斗之歌的多层次旋律,使学生在逶逶迤迤的情绪意蕴中加深并巩固了教材内容的深刻意义。

三、灵秀的美

灵秀就是绮美绚丽的语言格调,它能给学生以错落有致、轻松谐趣、色彩斑斓的优美感受。灵秀风格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如何使用形容词和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它的节奏既充满着强烈、深厚的情感,又回荡着起伏不停的音律,能增强对教学内容的形象描述和抒情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讲授“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时,我满怀激情地朗诵陶铸的《松树的风格》:“我赞美你,松树,你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你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你照亮了人们前进的道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接着,我进一步引申道:“我赞美你,英雄模范人物,你们所追求的是无怨无悔的人生。从董存瑞、黄继光英勇献身到廖俊波、邹碧华用心血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到黄大年、李保国等科技人才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国计民生主战场……索取不属于我们,我们只有付出,绝不期待回报,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这一段,我用绮美娟秀的语言、深厚的情感,形成了跌宕起伏的音律和景外有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画面,恰如其分地把各个段落要表达的意思衔接起来,一气呵成,使教学情景交融、丝丝入扣、灿烂可观,正所谓“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四、回环的美

回环就是用前一句的结尾做后一句的开头,又回过头来用前一句的开头做后一句的结尾的语言格调。这种修辞手法通过语序回环往复的巧妙配合,表现了两种事物或现象相互排斥或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它结构严密、上递下接、语势连绵、音律流畅,用之则可加深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在讲授“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时,我在让学生回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是什么”的基础上说:“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就必须有正确的路线做指导,这条正确的路线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宏伟目标的提出依据的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实现社会主义宏伟目标的保证。”这段话语,每句内部意思衔接,揭示了“宏伟目标——基本路线”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含义深刻,精辟警策。加之结构整齐匀称,具有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美,传递出和谐统一的美的节奏,使学生听后情趣横生。

五、含蓄的美

语贵含蓄。含蓄就是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其特点表现在把烈火般的感情蕴蓄在冰冷的语言里,必须在细细体会之后才感到炽热逼人;它不是直截了当地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人自去体味。如在讲“生活理想”时,我针对学生中的“早恋”现象,讲了这样一件事:“秋末冬初,阳台的花盆中不知谁丢下一粒西瓜子。不几天,花盆里竟然长出了嫩芽,而且一天一天地长高,变成了藤并开出了一簇簇小花。不久,花谢了,居然也结出了苹果般大小的西瓜。可惜没过几天,霜冻就来了,叶落尽了,小西瓜也长不大了。我这才明白:不该开花的时候开花,不该结果的时候结果,是要受到自然生长规律的惩罚的。今天,发生在同学们中的一些事情引起了我的思索,你们是否也从中得到了一些启迪呢?”同学们听后颇有感触,早恋现象在这个班竟慢慢地消失了。

论文作者:崔玉芹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45总第29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  ;  ;  ;  ;  ;  ;  ;  

浅谈道德与法制课教学中的语言美论文_崔玉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