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旅游业_旅游产业论文

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旅游业_旅游产业论文

旅游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旅游业论文,昨天论文,明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正一天天走近21世纪。当新世纪的帷幕就要拉开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个世界正处于这样的时代——遍及全球的平民百姓的大众旅游黄金时代已经到来。凡是能为人们提供娱乐、休憩、游玩的地方,大多人满为患,拥挤不堪。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特别是原来不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逐渐发达起来,伴随着闲暇时间和收入的增多,人们只需带上不多的几千美元和必要的证件,就可以周游世界,踏上你希望去的任何一个地方。交通、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冷战结束后政治隔障的消除,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开放以及旅游费用的下降,所有这一切,都为这个黄金时代的来临作好了必要的准备。我们毋需将眼光放得太远,仅在1995年,世界旅游业雇佣人数达2.12亿人,年收入达3.4万亿美元。10年后,预计将雇佣3.38亿人,年收入达7.2万亿美元。据马德里世界旅游组织总部统计,1994年世界国际旅游人数为5.28亿,预计到2000年将升至10亿。1992年,旅游业已超过了石油、汽车工业,成为世界上第一大产业,而且其发展势头之猛,后劲之足,潜力之大,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产业可与之相匹敌。因此,在今后的几十年内,旅游业雄居世界各产业之首,已成必然之势。正因如此,旅游业才被人们喻为“朝阳产业”。

旅游业首创于19世纪中叶的英国,距今不到200年。大规模的发展却是在二战以后。由于世界交通环境的日臻完善,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半个世纪以来,旅游业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现已在170个左右的国家和地区基本形成了独立产业。1950年,全世界旅游者为2500万人次,国际旅游总收入21亿美元。1990年国际旅游收入达2.9万亿美元,1995年达到3.4万亿美元。1990年,全世界新就业人员中1/15的人从事旅游业。到1995年,这个数字已接近1/10。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还没有哪个产业象旅游业那样持续高速增长。国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7.5%和12%,远远超过世界经济的总体发展速度,也超出其他单项产业的发展速度。外汇收入增长速度比旅游人数的增长速度几乎高出1倍,且收入的最高增幅和持续增长时间均高于旅游人数的增长。

旅游形式越来越走向多样化,档次也越来越高。观光旅游和单一的度假旅游已不再受人亲睐,诸如登山、探险、狩猎、滑雪、民族风情、奖励等各种形式的专题旅游方兴未艾。旅游者越来越追求个性化、自由化,那种沿袭了半个世纪的包价团体旅游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旅游业的这种发展和变化,正在改变着我们的观念和生活,致使我们对以往世界上存在着的东西,不得不作出重新的理解。

鉴于旅游业在本世纪的迅猛发展和下一个世纪的美好前景,为了确立对21世纪旅游发展的纲领性指导,1995年4月27日至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WTO)等,在西班牙召开了“可持续旅游发展世界会议”,在通过的《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中说道:“旅游始于19世纪。在2000年即将到来之际,旅游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发展。目前,旅游被认为是世界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的社会经济事件之一。……在旅游业各方面的历史进程中,许多质和量的变化形成了旅游业发展的特征。与此相伴的,是我们这个社会所经历的深刻变革,逐步朝着一系列新的价值观方向发展。例如:自然与文化被视为人类共同的遗产,它涉及人们对人权及高质量生活的理解。”

不仅如此,旅游业的发展已经带来了世界产业结构的变化,并导致了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演变的大趋势。在以往习以为常的世界三大产业划分中,旅游业隶属于第三产业。但是,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当然,这还不能算是旅游业单枪匹马战斗的结果,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有一份不小的功劳。目前的中国,对此感觉还不太明显,但一二十年后,就再也不能不正视这一变化,甚至于从今天起就应当正视这一变化,以便为未来经济的发展提前寻到一个良好的对策。目前,在西欧、北美发达国家,产业的分化已成为一大趋势。这一趋势就是在原有三大产业结构中,分化出第四产业——科技信息产业。而旅游业,正从原第三产业分解出来,成为一个独立产业。北京大学陈传康教授称之为“康乐伦理产业”,即第五产业。这一产业包括了旅游、娱乐、疗养、文化欣赏、时装表演、宗教信仰、体育锻炼等。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第五产业离我们中国,已不太遥远了。

面对滚滚而来的世界旅游浪潮,我们中国做了些什么?又如何面对正在向我们走来的21世纪?

在第21届联合国大会指定1967年为国际旅游年,会上就“旅游是人类活动中基本的合乎需要的一项活动,应受到所有人和所有政府的赞誉和鼓励”达成共识的时候,中国正关闭着自己的城门,安稳地蒙头大睡。那时的世界旅游业,在没有中国的格局下发展着;中国的旅游业,在没有世界的情形下沉睡着。直到80年代以前,我国还谈不上什么旅游业。17年前,邓小平在会见美国航空公司董事长西威尔时曾说道:“旅游很值得搞。”1985年,国家确定把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全国人大七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不仅重申国家大力发展国际旅游业、增加创汇收入的要求,而且第一次明确地把旅游业列入第三产业重点发展序列之中。旅游业作为一种产业的地位在我国获得了显著提高。从此,中国迎来了旅游业的春天。

尽管中国旅游业仅仅走过了10年的历程,但其发展势头之猛,却为世所罕见。据国家旅游局统计,到1993年,平均每3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外出旅游,全年全国旅游人数达3.3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回笼货币250亿元,增长25%。1995年,是“八五”计划最后一年,国际旅游来华入境人数约为4500万人次,与1990年相比,增长到1.64倍,比“八五”计划确定的年限指标(3500万人次)高出28.6%,每年平均增长10.4%。全国旅游外汇收入,1994年突破70亿美元大关,1995年达80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到3.61倍,比“八五”计划确定的上限指标(40亿美元)高出1倍。5年累计数为268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1995年达5.5亿人次,增长到2.29倍,比“八五”计划确定的指标(3.6亿人次)高出52.8%。国内旅游收入可达1170亿元人民币(1994年已突破1023亿),增长到7.31倍,比“八五”计划确定的指标(350亿)高出2.34倍。五年累计数为3020亿元。现在,我国的旅游收入排名世界前15位,可望在2000年进入世界旅游大国前十强。

正当中国旅游业走向繁荣昌盛的时候,一个从未有过的历史机遇展现在我们面前,如果能抓住这个机遇,中国的经济必将获得大发展,中国的旅游业必将腾飞。

最近10年和今后一个长时期内,西欧和北美发达国家的经济出现缓慢增长的局势,而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则将出现持续高增长的势头。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会带来全球经济重心的东移,为旅游业发展带来良好的前景。各种商贸旅游、会议旅游将在这一地区兴盛起来。欧洲、北美那些玩惯了本地区景点的旅游者会大量东移。同时,随着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增长,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内的旅游者也会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所以,有人预测,从现在起到下世纪初叶,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将继续成为游客数目增长最快的地区。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被世界旅游界称为“沉睡的巨人”,在此时会猛醒并让世界震惊。据世界旅游组织发表一份最新报告指出,到2000年,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国际游客将达到1.01亿人次。

这样的数据和发展趋势绝非凭空捏造,而是经过众多专家多年详细调查论证的结果。据世界旅行及旅游理事会(WTTC)的统计,1985~1990年,亚太地区的旅游接待人数由3140万增至5300万,上升了68.5%。1993年,旅游业被亚太多数国家视为国内第四大产业,创造了国内1/10的就业机会。在中国和南亚,1994年旅游业占整个经济的13%。

1996年1月,世界旅游理事会秘书长李普曼来到中国,参加’96中国度假休闲游开幕活动,他对中国旅游业的未来发展作出了乐观的预测。他说:“未来10年间中国每年由旅游带动的投资将达800亿美元,2006年中国旅游业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可达2000亿美元。而到此时,亚洲旅游产出将达20000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三成左右,将超过欧洲联盟而占世界首位。”

还在本世纪80年代初,著名学者梅尔文·格林就曾预言:在未来20年中,中国将成为最重要的旅游市场之一,旅游经济收入将迅猛增长。在格林说这番话的时候,中国旅游业还未真正起步,10多年过去了,格林的预言在中国变成了现实。我们也相信,李普曼的预测不是空言。

标签:;  ;  

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旅游业_旅游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