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研究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研究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研究

董正敏

(喀什大学 新疆喀什 844000)

【摘要】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开篇就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判断。理解新时代、新思想,是我们理解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大精神的一把钥匙。首先,从历史和现实的维度,中国从建国的站起来到改革开放的富起来再到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起来。其次,从理论和实践的维度,新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以及社会等方面的现实发展状况决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最后,从国内和国际的维度,中国正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向世界需要发展和渴望发展的国家提供了中国方案,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新思想 ;新实践

一、从历史和现实的维度,中国经历了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今天强起来的新时代

中华民族曾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曾引领着世界,我们祖先发明的指南针推动了世界航海业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联系。然而,中国近代史却是中华民族的血泪史,从鸦片战争中国的大门被打开开始,中华民族就遭受到西方列强的血腥侵略和残酷逼迫。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就勇于担负起带领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解放以及国家富强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这“三座大山”,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新中国。

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的经济处于一片瘫痪,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人集体制定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措施,使一穷二白的经济现象迅速得到改善恢复并取得辉煌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力量和物质基础。在这一发展阶段,毛泽东结合当时经济发展困境提出并制定了许多具有划时代的经济发展思想的战略,毛泽东几次提出要把一切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指出要摆脱苏联的发展模式,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工业化发展道路,提出中国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并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提出四个现代化总体任务及分两步走的战略步骤,提出打破封锁,对外开放的政策等等。毛泽东时代是中华民族站起来的时代。

十一届三中全会成功召开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集体,提出了改革开放这一划时代伟大发展策略,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起航点。在他们不断摸索前进的过程中,逐渐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逐步演变变成了指导中华民族前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还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口号,又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合格的建设人才。邓小平还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和“三个有利于”的思想,让每一个中华儿女放下了思想包袱,敢于大胆尝试。他后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度,激励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大大解放了生产力,解决了中华民族的温饱问题,增强中华儿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他还提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国两制”的祖国统一思想,解决香港和澳门的管理问题,也让台湾靠近了祖国的怀抱。他提出的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思想,大大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使中国迈向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中华民族在这条快车道上不断勤劳奋进。

2.要想保障企业金融活动的安全性,企业不仅需要有效地开展动态把控工作,而且需要正确开展风险评估工作,按照不同的等级来进行防治工作。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带领了中华民族度过了极不平凡的五年,这是一个让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值得骄傲的五年。第一,中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重大成就。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排名稳居世界前列,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一点二个百分点,八千多万农业人口成功转业成为城镇居民。东西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协调性增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开放型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和健全。我国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国家前列,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第二,全面深化改革打破瓶颈取得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国家制定并推出了一千五百多项涉及各个领域的改革措施,其中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经济领域系统改革主体架构基本确立。第三,民主法治建设取得预期成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理念不断推行和贯彻落实之下,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完善和健全,人民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各行各业的生产和生活在有序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下进行,展现出一片和谐有序的社会主义幸福生活。第四,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在贯彻和实施一系列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和惠民工程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地展现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华民族的吸引力也不断提高。第五,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的推动下,每个中华儿女爱护环境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明显大大转变。第六,强军兴军开创新的发展方向。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军梦,制定一系列新的发展形势下军事战略布局和发展战略方针,积极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立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的现代化军队。第七,港澳工作取得新进展。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是“一国两制”实施的前提条件,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日益频繁,促进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第八,全方位外交战略布局得以开展。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的科学系统外交网,为我国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空间。第九,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全面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绝对领导和党的先进性建设,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状况。经过中国几代人的努力,中国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二、从理论和实践的维度,新时代是新思想的理论之基

增权模式主要包括“个体主动模式”与“外力推动模式”(范斌,2004);个体主动模式强调个人在增权过程中的决定作用,其假设前提是权力存在于案主之中(张时飞,2001),外力推动模式则强调外部力量在激活弱势群体方面的推动作用(范斌,2004)。这个理论既相信权力存在于服务使用者本身,也深知外部力量在促进服务使用者具备权能过程中的重要性。

从新航路的开辟把世界五大洲有机联系起来到现在,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交往与合作日益紧密,世界逐渐变成了一个很小的地球村。现在纵观全球的发展形式来看,人类处于大变革大调整的快速更新换代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所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趋势不可逆,它是符合人类发展的规律,更加保障和兼顾每个国家每个人的利益。但是人类也面临着很多安全问题,人类处于一个关联前所未有,风险和挑战日益上升的时代,想要知道“全人类何去何从”。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给出了答案,那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恩格斯曾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性思维”。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而主要矛盾的变化必然会促使习近平新思想的产生,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哲学问题来说,当前我国主要矛盾已经找准了,那我们就必须要抓住这一主要矛盾,找到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科学方法,而这些举措都会在新思想里边找到答案。新思想用了“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把中国各个群体所关心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都给我们展示开来,让我们相信中华民族的幸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奋斗而来的。新矛盾的出现让我们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对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制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伟大飞跃,它将给我们新时代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这个矛盾也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发展、新气象。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一词贯穿于十九大的始终,十九大报告“人民”一词出现了200多次,说明了人民在历史存在中的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努力劳作和积极参与。新时代、新思想需要新时代创新人才。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奋斗者的时代,可以说这是对新思想最简单、最通俗易懂的表达,还意味着对劳动者尊重的回归。这也让每个人都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明确自己在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主人翁的责任和担当,知道平凡劳动者做主角的时代,新时代的劳动者不是普通的劳动者,是物质生活丰富加上精神生活充盈的幸福劳动者。

2008年,丁康乐等[17]根据正庚烷与6种硫酸盐反应体系的反应产物分析,推测TSR反应过程中包括以下步骤:

“时代是理论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等方面的现实存在就决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时代问题,解决了当时很多人疑惑中国的社会形态是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三个代表”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勇敢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与担当。“科学发展观”回答了“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态度坚定表明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在大力保护生态环境,向世界呈现中国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习近平的新思想则果断地回答了“新时代应该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这个当下中国发展的时代课题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带领中华民族进入新时代的时代观,怎样解决当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观,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人民观。

三、从国内和国际的维度,中国正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每一个时代的判断,都是要以时代内涵、性质、特征为依据,对时代的变化过程及其影响作出一个科学论断。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伟大领袖毛泽东曾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中国也只有进到社会主义时代才是真正的幸福时代”,这个幸福时代也叫做“文明时代”。“一五计划”三大改造顺利完成以后,中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快速过渡,这也是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发展道路。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让我国的发展迅速腾飞,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以由近代任人宰割到今天可以抗衡贸易战,从最初的吃不饱穿不暖到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经历千辛万苦,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正因为这样,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把时代问题作为一个重大问题进行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开篇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报告还用“三个意味着”阐述了新时代的内涵和重大意义,分别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飞跃以及中华民族实现小康到走向现代化的角度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化。

2013年,习总书记还在莫斯科关系学院向世界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2017年习总书记又在达沃斯和日内瓦围绕“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主题上提出,进一步深入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十九大报告把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列入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个基本方略之一,并对其进行详细的阐述,随后又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写入了党章。在十九大召开五个月以后,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成功通过中华人民和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了宪法序言部分,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进行,使之有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外国媒体曾评价,中国的影响力从来没有出现过像今天这样强大,面对国际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新形势中国勇于承担起历史责任,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向世界展示中国发展宏伟蓝图的同时,也关心着人类发展的共同未来。

首先要允许内部控制人员对医院各经济业务环节进行调查了解,同时核实过后由其相关负责人进行尽快的问责,确保能够快速的找到问题所在并且解决问题;其次就是提升内部控制部门的权威性,要让医院了解到内部控制部门的重要性。

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识不管是在我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还是在世界历史形成的过程中都有其表现,如在中国古代史中,三国时期是一个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时代,北方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歼灭袁绍、袁术之后,统一黄昏流域,占据着中原地带,他几经南下想灭掉南方的刘备和孙权,完成国家的统一。但刘备和孙权知道凭借自身各自的力量都无法和曹操抗衡,于是为了二者的前途和命运联合起来,在“赤壁之战”打败曹操,使曹操退居北方,刘备占据了南方的巴蜀,而孙权则占据了东吴,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割据动荡的三国时代。在近代史上,日本找了许多借口发动一系列的侵华战争,1931年9月18日发动侵略我国的九一八事变,时隔六年以后,日本又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对中国的全面侵略。中国国民党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放弃国共对抗,建立爱国统一战线一致抗日,这种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使中国在极其贫穷落后的情况下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从国际发展过程中来看,在日本侵略中国的过程中,中国曾向国际联盟申诉,但国际联盟并没有对日本进行相应的制裁,对中国提供相应的援助。相反,美国在中立的丑恶嘴脸的名义下,把大量的废铁、石油等重要军事资源卖给日本,随着日本的侵华战争的日益扩大,西方列强在华利益也受到侵害,日本还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最后各国结成反法西斯的大同盟一起抵抗法西斯的侵略,最后取得二战的胜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发展的宏伟蓝图为世界上想要发展的国家勾画出中国发展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他们可以以此作为参考,结合本国的具体实际来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在新的世界发展历史进程中,习总书记把握了世界运行的方向。围绕“建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这个世界”等人类发展的重大历史课题,形成了丰富完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体系,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解决当代世界发展进步难题的良方,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和愿望,更是推动人类心连心、共呼吸连为一体的共同发展的中国理念。我们相信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和平、发展、进步的阳光会逐渐照透那些战争、贫穷、落后的阴霾,使世界各族人民生活在和谐有序的幸福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3]王宪明,胡庆祝:命运共同体意识: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前提[J].思想理论教育,2015(8).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

[5]杨明伟:理解新时代、新思想的几个视角[J].东岳论丛,2018(1).

[6]关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多维解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

[7]刘景泉,肖光文:当代世界格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

[8]金民卿: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重大意义的三个维度[J].青海社会科学,2017(6).

责任编辑/姜桂义

标签:;  ;  ;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