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孔子的经济思想_孔子论文

论孔子的经济思想_孔子论文

孔子经济思想浅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孔子论文,思想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的儒家思想,发端于春秋末年的孔子,而后逐渐形成一个学派,在中国历史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重读《论语》,原本没有想到从经济这个角度研究孔子,因为孔子自己就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然而,掩卷静思,有一个意外的发现,事实并非《论语·子罕》所说:“子罕言利。”一部上万余字的《论语》,粗粗算来,其中,“言利”之处多达70余处,字里行间亦可揣摩到孔子的经济思想。这些思想虽不成体系,但从中对孔子的分配观、消费观、价值观可管窥一斑。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 ”(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36页。)而孔子的经济思想,对于这个萌芽产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值得研究。

孔子的分配观,大致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事而有得,二是“惠民”、“富民”,三是“均贫富”。

事而有得,是孔子分配观中很重要的思想。他提倡“先事后得”(《论语·颜渊》)。他当老师,要求学生在见面时自愿送上十条干肉。这“束脩”还不能完全看作是学费,但也是他劳动价值的物质体现。他对自己是这样,对别人也是如此。“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论语·雍也》)原思为他家作总管,他付给原思小米九百斗,并认为这是原思理应得到的报酬。付出就应该有回报,包括学习知识,而且他认为复杂劳动比简单劳动得到的回报多。子曰:“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论语·卫灵公》)对于事而有得,《论语·宪问》直言:“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在孔子的分配观中,有一种很可贵的“惠民”、“富民”思想。孔子认为,“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雍也篇》)者,不仅仅是仁人,简直就是圣人了。他曾称赞他的学生子产有君子的四种道德,其一就是“其养民也惠”(《论语·公治长》)。孔子的社会政治思想:一是要人口兴旺,二是要经济富裕,三是要教育发达。所以其弟子冉有向他请教如何治理人口众多的卫国时,他明确回答:“富之。”(《论语·子路》)可以说,孔子当时已清醒地认识到“富民”与“治国”之间的关系。民富则国安,否则“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论语·尧曰》)。

“均贫富”,也是孔子的分配观之一。他认为,“不患贫而患不均”,因为“均无贫”(《论语·季氏》)。他还认为,“君子周急不继富。”(《论语·雍也》)所以,“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先进》)对冉求为富者谋财之举,孔子愤怒之情溢于言表。孔子“均贫富”的思想,也影响了他的学生。子路就曾向孔子表白:“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论语·公治长》)

孔子的消费观大致上可以这样概括:认可消费,提倡“节用”,反对奢侈。

孔子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衣食住行对他来说也是必需的。他自己就认为,贫穷而无怨恨是很难的。《论语·乡党》中有两段文字,可以说明孔子在消费上的要求并不低,而且在衣食上还是很讲究的。“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孔子在衣食上虽然很讲究,但也提倡“节用”,反对奢侈。他曾经说过,要“节用而爱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学而》),“与其奢也,宁俭”(《论语·八佾》),“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他还认为,“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论语·季氏》)他还告诫老年人,到了老年,要警惕贪得无厌。这对时下出现的“59岁现象”(临到退休,晚节不保),可谓有先见之明。他反对厚葬,其弟子颜渊去世,他哭得很悲痛。而“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论语·先进》)他认为,“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论语·述而》)所以,他对弟子颜回十分赞赏:“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孔子的价值观,在于他在“言利”之时,追求一种超越物质利益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仁”、“义”、“礼”、“道”、“孝”等道德观念。这部分内容在《论语》中“言利”之处,约占十分之四以上。从这个意义上讲,孔子的价值观是“重义轻利”。他强调“见利思义”(《论语·宪问》)、“见得思义”(《论语·季氏》)。他赞成那些“富而好礼者”(《论语·学而》)。他认为,子女仅仅供养父母还不能算是孝,只有依礼去敬重父母才算得上是孝。他还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他还告诫弟子:“无见小利”,“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他认为从政者应当尊重五种美德,其中之一就是“欲而不贪”(《论语·尧曰》)。孔子认为,人除了物质享受外,还要有精神上的享受,所以他“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在孔子的价值观中,还有一种“人本”思想。《论语·乡党》记载,有一次孔子去上朝,不幸家中的马厩着了火。孔子回来,首先问伤着人了没有,而没有问马怎么样。这和孔子“爱人”、“宽则得众”的思想是一致的。在重义轻利上,孔子还有一个很可贵的观点,就是强调正人先正己。《论语·颜渊》中讲了这么一件事,“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不欲,虽赏之不窃。’”是啊,假如有权的人自己不贪图财利,就是奖励偷窃,也不会有人偷窃。

以上,我们从三个方面归纳了孔子的经济思想。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中国文化有着辉煌的历史。”所以,对待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思想,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和分析,以利于古为今用。孔子的思想是很复杂的,有时是自相矛盾的。这种二重性在他的经济思想中,也自然会有所反映。因此,对孔子的经济思想,我们认为应采取原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提出的“三分法”:该决裂的要彻底决裂,该扬弃的要严肃扬弃,该继承的要积极继承。

标签:;  ;  ;  ;  ;  ;  

论孔子的经济思想_孔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