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论文_何承林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论文_何承林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环境景观工程设计所 天津市 300211

【摘 要】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应用到城市的建设中,就要求了城市在应对自然灾害、环境变化,以及面对旱涝情况时,城市的整体具有很好的弹性能力。当城市的降雨量大时,能很好的对这些降水进行吸收、渗透以及存储。当城市面对干旱的问题情况时则能进行水的释放。“海绵城市”这种能实现对城市范围内水量的调控的设计理念在考虑城市生态的同时,也将自然途径与人工途径进行了结合,最大限度的将城市降水进行了区域的存储、渗透以及净化,保障了城市的排水防涝安全的同时对自然降水进行了科学利用,实现了对城市生态的保护。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景观;应用

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与城市景观建设科学的结合在一起,既能有效的应对自然灾害,充分的利用自然资源,又能为城市增加具有观赏效果的景点,增加城市的风采,愉悦市内居民的身心。可以说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与城市景观建设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是一项双赢的建设方案,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持。

一、“海绵城市”的概述

城市是由各项完整功能系统组合而成的,要想实现城市的正常运转,就需要对各个组成的功能系统进行完善,使各个系统之间能相互匹配。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建设存在着很多的“面子项目”,虽然将城市建设得很繁华风光,但是在应对自然灾害、环境问题时,存在着应对乏力的情况,这也是导致汛期城市出现洪涝,造成人与财产损失的原因。

为了实现对城市内涝的有效控制,同时保证在干旱季节城市用水能正常使用,就有必要对城市的结构进行改造,而改造的核心思想就是要保证降雨密集期间城市的排水系统能很好将地面上的积水进行排除,同时调动起江水的渗透、吸纳以及存储上的能力,而普通的改造方案是无法实现那么多的功能的,这就需要从生态的角度来实现。“海绵城市”的城市建设理念也由此而生。现阶段还没有明确的概念来对“海绵城市”进行定义,“海绵城市”与“生态城市”具有相似性,但倾向更突出。

“海绵城市”是对城市应对自然环境变化进行的比喻,将城市比喻为一块海绵,当自然环境发生变化,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很好的“弹性”应对。当城市的降雨量增加时就对雨水进行存储、蓄水,当城市出现旱季时就将这些存储的水分进行释放,这样的方式很好的满足了城市的生态需求,通过将自然途径与人工办法的结合,很好的完成了城市的防洪排涝工作,而将城市雨水的区域收集,积存,渗透以及净化,也能在可持续利用以及生态环保上发挥作用。城市要改造为海绵城市就需要对城市的“海绵体”进行改造,构建起负责容纳以及释放的相关体系,构建专门的雨水渗透配套设施,如:绿地、花园等。

二、现阶段城市向“海绵城市”转化存在的问题

现代化的城市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一直以来,国家就致力于将城市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的设计规划受到了国外设计的影响,设计的方案过于标准化而缺乏创新、新颖的特点,硬化的地面虽然更加的平坦,但是也削弱了城市的生态特色,自然灾害以及环境的问题,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此外,不合理的城市规划也对城市的整体性造成影响,大量的基础设施总是处于重建的工作中,降低了城市的抗灾防灾的能力。因而就需要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应用到城市的建设工作中。

以往所采用的城市建设模式注重的是道路的硬化处理,而对于城市的降雨则是采用管道、泵站这些设备来实现排水功能,设计多是注重“快速排除”以及“末端集中”,而这使得城市降雨量过大时就容易发生内涝,旱涝问题十分的突出。而海绵城市的建设则是强调对绿色植被、雨水花园的应用。下沉式的绿地措施能有效控制城市的排水,城市的规划上采用的是“慢排缓释”、“源头分散”。准确说来,海绵城市对降雨的吸收以及存储具有明显的作用,而这也反映的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绿色生态的特性,不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来进行干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城市景观建设与海绵城市概念的结合应用

1、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要求

(1)规划工作从城市的整体角度进行

城市要建设为海绵城市,就需要从整体的角度来进行考虑。确保所建设的项目得以充分的发挥。因而前进的设计规划工作以及对城市水系情况的了解就变得十分的重要。而在实际的工作时,要落实好海绵城市的建设以及低影响的雨水开发系统的建设,科学合理的进行规划,突出规划的引领作用。

(2)加强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

海绵城市的本身就注重生态方面的应用,强调城市的建设要与生态环境的结合,因而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时要降低对人工因素的使用,更多采用规划引导的方式来说进行建设。在进行城市开发时,要强调对水源的保护,利用好天然的排水系统,以及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应用,对城市降水进行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进而实现可持续的循环使用,保护了城市水源的同时也维护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3)加强相关的安全防范工作

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时要减少人工因素的干预,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强化人工系统的维护、引导作用,降低对人民生命财产以及社会生活的影响,建设上采用综合的建设,以及非工程措施,能很好的提供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建设质量,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提供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4)海绵城市建设要强调因地制宜的应用

各个城市所处的区域、环境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时要考虑到城市所处环境的实际情况,了解当地的地理地貌、水文特征、丰水期以及枯水期的规律等,在依据这些特征来确定海绵城市的建设指标,在海绵城市的布局上要应用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透水辅装等有效调控雨水存储的设施系统。

(5)确保建设的统筹一致

“海绵城市”这一城市建设理论虽然已经探讨了很长时间,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上还是缺乏足够的经验,因而在进行城市建设时,地方政府要与中央政府做好整体的规划工作,确保建设的统筹一致。在项目的落实上要统筹建设,确保各个建设目标都达到相关的技术要求。设施在开发上要强调低影响的效果,保证设施的开发要与项目的建设要同步,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之后的投入使用都要同步。

2、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论下的城市景观规划

第一,城市的景观设计要遵从海绵城市的发展需要这一前提,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时,城市景观负责的是展现城市的艺术特色,给城市带来绿色的景观艺术,美化城市的环境。同时,城市的景观艺术也要向城市居民提供娱乐休闲的场所,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而海绵城市除了要保证城市景观优美这一要点的同时,要要注重对城市旱涝问题的调节功能。

第二,城市的园林景观在设计规划上要考虑到建设的投入以及城市的实际需求情况。往往有些城市的城市绿地覆盖率很高,但是在暴雨时期依然出现内涝的情况,这就是因为城市的绿地多处于城市较高的位置,没有实现对雨水的吸收、存储。因而在进行实际的操作时要注重因地制宜的应用。此外,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布局时,要考虑到设施的实用情况,在保证城市特色的同时,控制好建设投入的成本。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员涌入到城市,使得城乡二元结构发生的巨大的变化,也造就更多类型的城市体系。“海绵城市”的城市建设理念在很大程度上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我国未来城市的建设有着巨大的支持。作为城市建设的工作者,有必要开展有关“海绵城市”的研究,不但能对城市的旱涝问题进行有效控制,也能将城市的开发建设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结合,让城市发展的同时,人民更加的幸福。

参考文献:

[1]刘一颖. 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建材与装饰. 2016(04).

[2]张岚岚. 浅谈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林业产业. 2016(04).

[3]杜中华.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6(03).

[4]宋芸. 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 2016(01).

论文作者:何承林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7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4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论文_何承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