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论文_陈香宁

祁阳县中医院 湖南永州 426100

【摘 要】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MHD)充分性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4例M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值(OCM)<1.2,将动静脉内瘘间距10cm分界值作为依据,将其分为A组(38例)和B组(36例),B组穿刺间距>10cm,提高血流量;A组穿刺间距≤10cm,增加穿刺间距。结果 A组穿刺间距由(6.65±2.75)cm增为(6.65±2.75)cm,OCM值由(1.10±0.11)升为(1.42±0.14);B组血流量由(235±5)mL/min升为(245±5)mL/min,OCM值由(1.13±0.11)升为(1.49±0.21);两组干预前、后OCM值对比(p<0.05)。结论 对MHD患者实施增加穿刺间距与血流量护理,能够有效提高透析充分性,可推广。

【关键词】血液透析;透析充分性;在线尿毒清除率监测;护理干预

近年来,血液透析作为一种常规血液净化方法,已逐渐成为治疗MHD患者肾脏替代的一种有效措施,替代部分肾脏排泄功能。动静脉内瘘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重要生命线,在充分透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建立理想内瘘通路不仅能够为患者提供充足血流量,而且还有助于改善患者透析充分性。充分透析能够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并降低死亡率[2]。临床主要应用尿素清除指数(Kt/V)、尿素下降率(URR)以及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OCM)等指标对充分性进行评价。其中,OCM监测为评估血液透析充分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实时监测、操作简单、无创以及经济性等优点[3]。本组研究将内瘘间距作为分组标准,运用OCM对透析充分性进行评估,研究护理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MHD)充分性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4例M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我院进行规律透析,患者病情稳定,且OCM监测值<1.2。其中,40例男,34例女,年龄23~82(53.0±13.1)岁,身高148~182(166.95±8.54)cm;原发疾病:3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0例高血压肾病,7例糖尿病肾病,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4例多囊肾,2例肾病综合征,2例肾结石,1例血管炎性肾病,10例病因不详,2例其他。

1.2 方法

1.2.1 透析方法

本组收治的74例MHD患者应用AK96透析机和AK14L的透析器,透析器面积为1.4m2,主要进行碳酸氢盐透析,透析液流量设置为每分钟500mL,每周透析2~3次,每次4h。

1.2.2 分组方法

将患者动静脉内瘘间距长度作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A组(38例)与B组(36例),其中,A组内瘘穿刺间距≤10cm,护理干预:进行穿刺时,尽量将穿刺针间距离增加至10cm;B组内瘘穿刺间距>10cm,护理干预:透析过程中增加血流量,注意保持穿刺间距无变化。

1.2.3 OCM测量方法

进行透析过程中,注意维持透析液电导度的稳定,控制为13.5~15.0ms/cm;将患者年龄、性别、身高、红细胞压积、测量间隔时间以及需达到的透析剂量(本次研究设置1.5)等指标输入到血液透析机屏幕选项中,根据情况调整需要脱水的量、钠浓度,透析时的血液温度,电导度以及透析时间等指标。2013年1月监测的OCM值为干预前OCM值,每隔3个月,对患者的OSM值进行一次监测,共监测3次,取最后监测平均值,对比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OCM值变化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计量资料采用()描述,采用方差检验,均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如P<0.05则表明结果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组患者干预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

干预后,A组OCM监测值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38例患者中,22例患者PCM监测值>1.5,有效率为57.9%,见表1:

3 讨论

血液透析作为维持终末期肾病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保持透析充分性为延长患者生存期、减少患者透析并发症的一项重要指标[4]。近年来,各种评估透析充分性方法在临床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其中,OCM以其具备的监测无创性、经济性特点,在不同净化中心得到频繁应用。OCM应用原理为将电导率探头装置透析器透析液出口端,假设尿素和钠清除系数具有一致性,则经透析液离子在透析器中的清除对尿素清除进行推算,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5]。

血液透析充分性受到患者血流量、血液透析时间、透析液流量、A-V内瘘再循环以及透析器复用等方面因素影响。其中,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决定着患者透析间隔的时间。本组研究中,患者应用的透析耗材均为一次性,因此可去除透析器复用因素,内瘘与血流量为给患者透析充分性产生影响的关键性因素[6]。如动静脉穿刺点距离>10cm,则再循环率会<5%,否则会导致出现内瘘再循环,给透析充分性产生影响。本组研究中,干预前,A组患者OCM值均<1.2,且内瘘穿刺间距为6~8cm,为提高透析充分性,实施护理干预时,确保在血流量无变化的基础上,增加内瘘穿刺间距>10cm,结果显示,干预后,患者OSM值>1.5的有效率为57.9%,充分表明,增加内瘘穿刺间距,能够显著提高透析质量;另外,针对透析血流量而言,患者每分钟透析血流量达到干体重4倍左右后,如血流量每分钟小于200mL,则会给MHD患者毒素清除产生严重影响;如患者血流量每分钟大于300mL,则不会给毒素清除产生明显影响。受到患者心血管功能、体外循环耐受程度差异以及自身内瘘等因素影响,会降低部分MHD患者血流量,并导致出现透析不充分的情况,给生活质量产生影响。本组结果显示,提高患者透析血流量后,患者OCM值>1.5的有效率达到63.9%,充分表明,增加患者内瘘血流量,能够有效提高透析充分性。

综上所述,对MHD患者实施增加穿刺间距与血流量护理,能够有效提高透析充分性。

参考文献:

[1]丁莉.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适应状况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14,30(z1):13-13

[2]张旻佳,王咏梅,贾丽萍.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05):584-586

[3]袁如冰.老年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黑龙江医药,2013,26(03):538-540

[4]齐素艳,刘俊霞,胡江敏等.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对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3,35(16):2526-2527

[5]李井娜.血液透析患者液体入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2012,07(03):304-306

[6]岳建荣,胡彩会.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过程中非计划性下机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20):212-213

论文作者:陈香宁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7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论文_陈香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