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赫兹成像技术的专利分析论文

太赫兹成像技术的专利分析

蒋 栗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 专利审查协作天津中心光电技术发明审查部, 天津 300300)

摘 要 :太赫兹波段具有一些独有的性质,利用该波段的电磁波进行成像在许多领域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对太赫兹成像技术专利申请进行了统计,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总结。

关键词 : 太赫兹; 成像技术; 专利申请

1 概述

太赫兹(Terahertz,1 THz=1 012 Hz)泛指频率在0.1~10 THz之间的电磁波,处于宏观电子学向微观光子学的过渡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太赫兹的应用逐渐广泛。太赫兹具备如下的特性。

1.1 高透性[1]

太赫兹对许多物质及特殊环境都有良好的穿透性,可进行透视成像,作为X射线和超声波成像技术的有效互补。

1.2 低能性

太赫兹辐射不会导致光致电离,不会破坏被检物质,非常适用于活体检查。

1.3 指纹谱性[2]

太赫兹波段携带物质的特定信息,可以用于鉴别物体组分,分析物体的物理化学性质。

为了进一步研究太赫兹成像技术专利技术的发展情况,笔者结合实际审查工作经验,对太赫兹成像技术的申请进行统计分析,在incoPat数据库中通过关键词进行检索,根据检索结果对中国专利申请数据和全球专利申请数据进行统计,统计的专利申请公开日截止到2018年10月27日。

2 国内申请量年度分布

对申请人类型进行统计,太赫兹成像技术相关专利主要申请人为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占比率达到67.0%,而企业的占比率为27.8%。上述数据说明,目前太赫兹成像技术的发展主要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研究成果转化还比较少,其在商业应用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由图1可知,1999年时申请量尚为零,此后整体快速增长,尤其在2011年后增长明显,这说明我国近年来对于太赫兹成像技术的研究的投入正在逐年增大。

国内申请量在该领域占据绝对优势,这表明国内相关领域已经有了较多的科研成果。同时,美国在该领域的专利申请量也占据了相当的比例。

图 1 1999—2018年国内专利申请量情况

3 区域分布

再论知识产权的性质——一种权利结构的视角 .................邓志红 余 翔 02.03

橙皮苷是极有药用价值的天然资源,研究表明[18,19],橙皮苷在抗氧化、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肌缺血、血脂调控、抗血栓、降血压及抗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保护作用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中国拥有丰富的橙皮苷资源,测定六棱菊中橙皮苷的含量,并比较广西不同产地六棱菊中橙皮苷的含量差异,以完善六棱菊的质量控制。

针对获取的数据,对中国该领域1999—2018年的专利申请量进行统计,如图1所示。由于2017年、2018年的部分专利申请仍未公开,只针对1999—2016年的数据进行分析。

4 申请人分布

申请量排名前10的申请人中,国内高校及科研机构占据6个、国内高校及科研机构2个、国外企业2个;这进一步说明太赫兹成像技术的专利申请人相对集中于国内高校等研究机构,且企业申请中国外申请为主,我国国内的技术商业化水平目前还不高。申请量排名较靠前的国内高校有首都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东南大学等,这些高校均在国内的太赫兹成像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5 结语

我国的太赫兹成像技术存在以下特点:大部分技术掌握在高校研究机构,处在实验室研究阶段,成熟技术还比较少。由此可见,近几年我国在太赫兹成像领域的研究投入不断加大,但是研究成果仍然难以迅速为实际的工业生产所应用。这也与我国尖端技术行业基础相对薄弱、对于高性能成像技术的需求还不能形成较大规模的驱动力有关。因此,高新技术行业数量与质量的并重,以及对于科研成果转换的促进,都是未来需要着重考虑的。

西北铅锌冶炼厂两段除铜镉净化工艺的改造是成功的,从源头上缓解了系统钴循环、富集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净化系统对高铜原料的适应性,对稳定生产、提高技术经济指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牧凯军, 张振伟,张存林. 太赫兹科学与技术[J].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9, 4(3):221-230.

[2]孙金海. 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玉米种子和系列毒品的研究[D].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2005.

doi: 10.3969/j.issn.1006-8554.2019.02.095

标签:;  ;  ;  ;  

太赫兹成像技术的专利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