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持续呼吸道湿化的护理分析论文_宋晶

鹤岗市中医院 154100

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对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持续呼吸道湿化的护理方式进行分析。方法:为了提升研究结果的精准性,研究人员主要选择了某医院2012年5月到2013年5月一年之间的30例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对这30例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生理盐水来进行常规雾化。对这些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之后,将疗效进行记录。然后,研究人员又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之间的30例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主要采用的是MR850加温湿化器等组合方式来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湿化处理,将前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后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患者呼吸道进行湿化处距离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痰液粘膜度要低于对照组,呼吸道湿化不同时间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以及呼吸频等都比对照组具有优势。其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加温湿化器及其套装组合的形式来对相关性肺炎患者进行湿化处理,效果比较明显。

关键词:卒中相关性肺炎;呼吸道湿化;护理

从众多疾病中可以看出,肺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脑卒中疾病类型,同时也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并发症。这种肺炎类型主要是指原本没有肺部感染的患者患有感染性肺炎。在对这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主要的治疗方式主要以降低颅内压为主。而且,很多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不起,存在着严重的吞咽功能障碍。痰液的粘稠度明显不够,很难排除体外,因此,感染程度就明显加剧。

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在研究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分别对某医院2012年5月到2013年5月的30名肺炎患者以及2013年6月-2014年6月接收的30名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前一年的30例患者来说,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例数分别为22例和8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84±2.67岁;对于后一年接收的患者来说,男女例数分别为18例和12例,其平均年龄为83±2.8岁。患者可以作为研究对象的主要标准如下所示:

(1)患者的年龄需要在70岁-90岁之间。

(2)患者经过临床诊断之后,需要通过医学部门的相关脑血管疾病的标准,无论是头颅CT还是MRI检查结果都符合标准。同时,每一个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都需要超过8分。

(3)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诊断结果需要符合相关的文献标准。

另外,患者没有入选到研究对象的配出标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患者起病三天后可能会出现死亡的现象或者是可能会出现自动出院的现象,这样的患者要排除研究范围。

(2)患者的蛛网膜下隙出血。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互比较没有出现任何明显的差异。(P>0.05)

1.2方法

1.2.1湿化给氧方式

对于观察组的患者来说,主要采用的是MR850加温湿化器及其配套设施对患者进行湿化,患者的吸氧浓度主要为30%-40%。对于对照组的患者来说,主要是采用生理盐水做常规的雾化处理。每组患者都是每天进行两次,每次持续20分钟。在呼吸道湿化处理的过程中,要将室内的温度控制在23℃左右,湿度控制在60%左右。在采用不通湿化方式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蒸馏水,每日都进行更换,要对加湿湿化管道进行定期清理,同时灭菌程度也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

1.2.2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主要是指在对两组患者的呼吸道进行湿化处理之后,经过24小时、48小时、72小时以及96小时之后,分别对患者的痰液粘稠度,血氧饱和度以及氧分压等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

痰液黏稠度标准:I度,稀痰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塞无痰液滞留;II度,中度黏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玻璃接头内壁滞留,但易被水冲洗干净;Ⅲ度,重度黏稠,外观黏稠,呈黄色,吸痰管常因负压过大而塌陷,玻璃接头内壁上滞留有大量痰液,不易被水冲净。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呼吸道湿化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的比较见表1。

3、讨论

3.1持续加温湿化氧疗在卒中相关性肺炎中的重要性

脑卒中在老年患者中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老年脑卒中患者常因损害皮质和丘脑下部,导致神经免疫功能的紊乱,再加上因严重瘫痪长期卧床不能自行活动、意识障碍以及球麻痹,致患者咳嗽反射迟钝或消失、吞咽功能障碍,咽部分泌物易流人气管或者呕吐物被吸人气管,呼吸道肌张力降低,肺活量减少,氧的利用能力下降,肺组织的修复功能减退等原因,易发生肺部感染。加强呼吸道的湿化及吸痰护理可减少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加温湿化氧疗,通过湿化器加温,使吸人氧气温度保持在30~35℃,接近人体鼻腔温度,同时,氧气湿度也相应提高,避免了吸入干冷气体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患者感觉舒适,有利于提高患者氧疗依从性,确保了氧疗的效果。

3.2持续加温湿化氧疗的优点

利用MR850湿化器和面罩组成的呼吸道湿化装置对吸入气体进行加温加湿,可实施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氧疗。通过加温装置底座,加热灭菌蒸馏水,产生水蒸气,在吸气管道中有固定绝缘加热保温导丝,以保持吸入气体的温度相对恒定。同时有1个测温探头监测湿化器内的温度,另1个监测吸入端的温度,并通过人工调节,使吸入气体的温度保持在33~36℃,相对湿度为100%,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气体湿化效果。当室温较低时,为保证加温湿化效果,适当提高加热的温度、缩短通气管道、提高室内温度等,避免于冷气体直接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减轻患者在氧疗过程中的不适感,提高患者氧疗依从性,增加舒适度。加温湿化氧疗可改善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促进疾病的康复。

3.3持续加温湿化氧疗的注意事项

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重视患者的主诉。如患者出现频繁的咳嗽、咳痰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湿化,待患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雾化结束后,给予口腔护理或漱口,清除患者口腔内的剩余药液,防止口腔溃疡,同时进行有效地肺部叩击,促进痰液的排出。保持管道通畅、严格无菌操作、及时正确的吸痰护理是保证有效呼吸道湿化必备条件。呼吸道湿化时要选用灭菌蒸馏水,加热湿化罐禁用生理盐水或加入药物,避免溶质不易蒸发在罐内形成沉淀。

参考文献:

[1]梅映台,徐梅玉,胡慧英.循证护理对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2)

[2]江方正,李雪,叶向红,李维勤.持续加温湿化氧疗在气管切开患者脱机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02)

[3]吴玲,武冬冬,朱洁,倪明珠,高国昀.两种呼吸道湿化法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02)

[4]庄淑梅,王春梅.氧疗湿化液温度对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氧疗舒适度和效果影响[J].护理研究.2008(25)

[5]许燕华,俞美定.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14)

论文作者:宋晶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9

标签:;  ;  ;  ;  ;  ;  ;  ;  

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持续呼吸道湿化的护理分析论文_宋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