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句法:句法反对称理论--论理查德·S·凯恩的“句法反对称性”_线性思维论文

限制性句法:句法反对称理论——评Richard S.Kayne的《句法的反对称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句法论文,对称性论文,限制性论文,对称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引言

生成语法研究中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建立一种具有高度限制性(restrictive)的UG(普遍语法)理论, 它一方面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从而足以解释儿童习得语言的一致性和迅速性,另一方面又有足够的弹性和灵活性,从而能够说明现存语言的变异和多样性。这正是生成语法学家一直努力的目标。Richard S.Kayne(1994)的句法反对称性(the antisymmetry of syntax)理论似乎正是这样一种具有高度限制性的句法理论。Kayne在其早期的研究中(1984 )就提出了短语结构双分支结构(binary branching)理论,从而极大地限制了UG所允许的句法可能性。而他在其近著《句法的反对称性》(注:《句法反对称理论》由MIT 出版社作为“语言学探索专著”(Linguistic

InquiryMonograph )第25 种于1994 年出版;全书共xv +185 页。 )(TheAntisymmetry of Syntax )一书中则对人类语言官能(humanlanguage faculty)可以接入(accessible )的句法表征(syntacticrepresentations)作了全面的限制。本文根据Kayne(1994)以及有关文献中的评介对Kayne的句法反对称理论加以介绍, 从而使国内读者能对这一在国际理论语言学界颇具影响的句法理论及其技术操作有所了解,以便在具体的研究中加以运用。本文分6个部分:第1部分介绍理论动因,第2部分介绍基本原理,第3部分介绍技术操作,第4 部分对句法反对称理论的一些推导结果作出总结,第5 部分对句法反对称理论与最简方案之间的一些异同之处作出比较,第6部分为结语。

Kayne研究的重点在等级结构(hierarchical structure )与线性语序(linear order)之间的关系。过去一般认为二者之间的关系颇具弹性:线性语序与等级结构可以自由地相关联。中心语(head,用H 表示)与补语(complement,用C表示)在有些语言中可以呈H—C 语序(即,中心语居首(head-initial)),而在另一些语言中则可以呈C —H语序(即,中心语居尾(head—final))。这便是所谓的中心语参数(head parameter):语言可以分为中心语居首语言和中心语居尾语言。然而,问题远不止于此。有些语言中的语序还要取决于中心语的语类(category):如果中心语是名词,语序为H—C;而如果中心语是动词,则语序为C—H。此外,移位既可以左移,也可以右移,取决于特定的语言,甚至取决于特定的结构。然而,众所周知,在英语这种右分支语言(right branching)中,左移位似乎没有什么界限, 而右移位却有着明显的上限(upward bounded)(Ross 1967:307)。 这便是所谓的左—右不对称现象( left—right asymmetry)。而更难以解释的是,在OV类型的所谓镜像(mirror—image)左分支语言中, 也没有发现作为镜像而出现的无界限右移位(参看Bach 1971:161; Bresnan 1972:42ff)。这类句法异常现象在60年代就已引起广泛的注意,然而直到90年代初还没得到令人满意的解释(Cinque 1996)。

Kayne的句法反对称理论由于具有高度的限制性, 为解释这类异常现象提供了一个途径。这一理论研究的重点是等级结构与线性语序之间的关系。与过去普遍认可的观点不同,Kayne 认为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弹性关系:中心语总是居于与之相关的补语之前,嫁接(adjunction)总是向左,从来都不向右。这无论对于短语嫁接,还是中心语嫁接,情况都一样。Kayne认为标志语(specifier)是嫁接的产物,因此标志语总是出现在与之相关联的中心语的左侧,永远不能出现在其右侧。Kayne 在这一具有高度限制性的语序理论中论证:等级结构实际上总是决定线性语序。因此如果两个短语结构在线性语序上不同,那么它们也必然在等级结构上不同(Kayne 1994:3)。Kayne指出, 非对称性成分统制(asymmetric c- command )总是映射成线性居前关系(linear precedence)。这一理论既提供了高度具体的语序理论, 又推导出X阶理论的基本要素。换言之,X阶理论并不是UG的原始组件,而只不过是对短语结构中的反对称特性的一种表征。短语结构的反对称性实际上来自更基本的语序的反对称性。Kayne的这一理论具有深刻的含义。许多过去被认为理所当然的一些句法现象都将得以重新解释。例如,对于日语来说,补语位置在深层结构中将不再被认为位于中心语的左侧。日语中的补语之所以在显性(overt)结构中处于中心语的左侧, 那完全是左嫁接的结果。日语中的补语在显性句法中需要处于标志语/嫁接语(adjoined phrase)位置, 这一位置在等级结构中高于中心语位置。于是在日语中,直接宾语便非对称性地“成分统制”其动词中心语,而后置介词的宾语则非对称性地“成分统制”其后置的介词。同样,标句词(complementizer)的补语IP则非对称性地“成分统制”其标句词。根据这一分析,像日语这样所谓的中心语居尾语言便不再存在,或者说我们需要换一种思维来认识所谓的中心语居尾现象:中心语居尾是由于其补语移入标志语/嫁接语位置的结果。

那么,在人类语言官能可以接入的句法表征中,为什么中心语总是要居于补语之前,而标志语/嫁接语总是要居于中心语之前呢? Kayne认为这完全是因为等级结构与线性语序之间有着严格的映现关系。Kayne提出了一个线性对应公理(Linear Correspondence Axiom),用来解释标准X阶理论所不能解释的一些短语特性, 如为什么每一个短语必须至少并且至多只能有一个中心语。Kayne 认为其原因在于句法的反对称性。

3.句法的反对称性:线性对应公理

Kayne认为X阶理论是对短语结构的反对称性的表征。而短语结构的反对称性实际上来自线性语序的更为基本的反对称性。首先,我们要区分终端语符(terminals)与非终端语符(nonterminals)。 至少在语音式(PF)层面上,终端语符的语序必须线性化。线性语序有三个规定性的特征(Kayne 1994:4):

(1)a.它具有传递性(transitive);即,xLy & yLz→xLz。

b.它具有总括性(total);即,它必须包括集合内所有成员:对于所有的不同的x、y来说,或者xLy,或者yLx。

c.它具有反对称性;即,并非(xLy & yLx)。

在(1)中,L既可以指“居前”(precedence),也可以指“续后”(subsequence)。Kayne认为L应取的值为“居前”。Kayne认为,线性化(linearization)是节点(node)间非对称性成分统制的结果。他把非对称性成分统制定义为(2):

(2)X非对称性地成分统制Y,当且仅当X成分统制Y,而Y不成分统制X(Kayne 1994:4)。对于成分统制等概念我们可以定义如下:

(3)a.X成分统制Y,当且仅当X排除(exclude)Y,并且每个支配(dominate)X的语类支配Y。

b.在以下树形图中,αρ和βρ是同一语类的片段(segment),当且仅当α=γ。

c.X排除Y,当且仅当X的任何语类片段都不支配Y。

d.一个语类X支配Y,当且仅当所有X的语类片段都支配Y。

Kayne 把建立在非对称性成分统制关系基础上的线性化过程称作“线性对应公理”,其定义如下(p.6):

(4)d(A)是T的线性语序化(linear ordering)。

(4)的基础是(5):

(5)对于某一短语标记(phrase marker)P 中的所有的非终端语符(nonterminals)X、Y来说,X非对称性地成分统制Y:

a.A=所有排序对(X,Y)的集合。

b.d((X,Y))=所有排序对(x,y)的集合,以致于x是受X 支配的终端语符,y是受Y支配的终端语符。

c.T=P中的终端语符的集合。(参看Johnson 1997:27)

根据(4), 某一短语标记中非终端语符的非对称性成分统制关系必须为终端语符的排序提供基础,如此,(1)中的要求方可满足。 当线性化所具有的反对称性与总括性特征被加之于非终端语符的非对称性成分统制关系之上时,同一投射层上的非终端语符间的相互成分统制便会被阻止,这自然极大地限制了可能出现的短语标记。

4.线性对应公理的运作

Kayne(1994:7)首先用以下短语标记来显示LCA的运作:

(6)

在这一短语标记中,构成集合A的节点对(即,非终端节点对。 在这种节点对中,第一个节点非对称性地成分统制第二个节点)是: 〈J,M〉,〈J,N〉,〈J,P〉,〈M,P〉。因为在(6)中,J,M,N,P都支配一个终端成分,d(A)很容易便可以列出:〈j,m〉,〈j,p〉,〈m,p〉。这三个有序对可以构成{j,m,p}这一集合的线性排序,因为在此传递性成立,反对称性得到遵守,而排序也符合总括性。如此,每一对终端语符的排序都得以确定。在此,Kayne 是用“第一个向上节点”而不是“第一个分支节点”来定义成分统制的。如果用“第一个分支节点”来定义成分统制,那么在(6)中P将会成分统制M,于是M便不能非对称性地成分统制P,如此,m与p 这两个终端成分的语序便不会得到确定。这一点的重要性可从(7)中看出来,(7)只是比(6 )缺少一个N节点。

(7)

(7)中非终端语符对的集合A为:〈J,M〉,〈J,P〉。因此(7)的d(A)由〈j,m〉和〈j,p〉两个语符对组成。尽管由两个终端语符对组成的集合d(A)遵循了传递性和反对称性,但它却没有确定m与p这两个终端语符的语序,即,没能满足总括性的要求。如此,(7 )便没有满足LCA的要求,因此便不是可接受的短语标记。LCA可以解释X 阶理论所不能解释的一些现象。如X阶理论认为中心语不能作中心语的补语,但却没解释为什么,而只是把它看作X阶理论的基本事实。对此LCA可以作出解释:如果中心语作补语,其结果正是(7)中的情况,即, 会产生M,P这样的结构。又如,X 阶理论认为一个短语不能有一个以上的中心语,但X阶理论并没对其原因作出解释,而只是把它看作X阶理论所固有的基本特性。LCA 对此也作出了解释:一个短语如果有两个中心语就会产生(7)中[L M P]这样的结构,因此便会被排除。

(7)之所以会被排除,是因为终端语符m和p (以及支配它们的非终端语符M和P)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十分对称的关系,因此它们便不能被非对称关系所确认,于是便不能被线性化。换句话说,由于LCA要求d(非终端语符与终端语符之间的支配关系)把A映现(map)为线性语序,这便使得非终端语符集继承了终端语符所具有的线性语序的反对称性。

一个非终端语符,如果不再支配其他非终端语符,便是一个中心语。一个非终端语符,如果至少支配一个其他的非终端语符,便是一个非中心语(nonhead)。在前面的讨论中, 我们看到:如果两个是姊妹关系的非终端语符都是中心语,短语标记便不合格。而如果一个是中心语,另一个是非中心语,则合格。那么,如果两个是姊妹关系的非终端语符都是非中心语,情况会如何呢?我们可以把(7 )中的结构扩展为(8),其中M和P的下面加上两个新的节点Q和R,如下:

(8)

(8)中的非对称成分统制集A是:〈J,M〉,〈J,Q〉,〈J,P〉,〈J,R〉,〈M,R〉,〈P,Q〉。其相应的d(A)是:〈j,q〉,〈j, r〉,〈q,r〉,〈r,q〉。〈q,r〉包括在d(A)之中,因为〈q, r〉=d〈M,R〉;〈r,q〉也包括在d(A)中,因为〈r,q〉=d〈P, Q〉。(8)的d(A)具有总括性,但却不具有反对称性,因此其短语标记不合格。

X阶理论的一些基本特性可以从LCA中推导出来。X 阶理论不允许一个短语节点直接支配(immediately dominate)两个最大投射,但X 阶理论里却没有解释为什么,它没有解释短语为什么必须有一个中心语。对此,LCA作了解释:如果一个短语节点支配两个最大投射,那么, 反对称性条件就不会得到满足。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涉及到标志语与嫁接语问题。似乎LCA 排斥(9)这样的句子:

(9)The girl saw John.在(9)中,主语的姊妹成分不是一个中心语,但(9)却是一个合格的结构。显然,(9)的短语标记不能是(10):

(10)

在(10)中由于NP1非对称性地成分统制V,A便包括〈NP1,V〉,于是d(A)便包括〈The girl,saw〉。然而,d(A)还包括〈V,N1〉,因为VP非对称性地成分统制N1。如此,d(A)便违反了反对称性,终端成分便不能形成线性语序。这一结果说明,如果(10)中NP1和VP 是两个最大投射并受另外一个节点S支配时,短语标记不合格。然而,(9)这样的句子明显是合语法的。那么,我们如何使(9 )这样的句子与LCA相容呢?Kayne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区分语类与语类片段。成分统制只能局限于语类,语类片段不能进入成分统制关系。Kayne(1994:18)把成分统制定义为(11):

(11)X成分统制Y,当且仅当X和Y是语类,并且X排除Y,每一支配X的语类也支配Y。如此定义成分统制后,我们可以把(10)中的S 用VP来代替,于是我们得到一个嫁接结构(12):

(12)

(10)的问题在于d(A)既包括〈The girl,saw〉,又包括〈saw,The girl〉;前者是〈NP1,V〉的像(image),后者是〈VP,N1〉的像。而在(12)这一嫁接结构中,A不包括〈VP2,N1〉,因为较低的VP2是一个语类片段,而不是语类。根据定义(11),VP2不能成分统制N1,因此(12)的d(A)不包括〈saw,The girl〉, 于是便消除了违反反对称性的潜在可能性。如此,终端语符集便实现了线性语序化。

Kayne认为,语类片段与语类的区别是UG 需要允许标志语和嫁接语出现的结果。他指出:标志语是一种嫁接语。(12)中的情况完全取决于(11)中的定义。在X与Y的关系中,Y是一个语类也十分重要。 如果一个语类片段不能接受成分统制,如果先行语管辖必须以成分统制作必要条件,那么,一个语类片段便不能被先行语管辖,于是也就不能移位。这就是说, 一个被嫁接的短语不能单独移出。 如此, 一个附着词(clitic)嫁接到一个中心语上时,这个中心语便不能搁置(strand)附着词后再移走。如果我们把标志语看作嫁接语,那么,我们可以据此进一步预测,标志语的姊妹节点(即X')是不能移位的。

5.LCA的推导结果

Kayne的LCA可以推导出X阶理论所规定的许多基本特性。LCA的运作会产生(13)中的结果:

(13)a.任何短语都不能支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短语。(p.11)

b.一个短语只能有一个中心语。(p.8)

c.一个中心语不能作另一个中心语的补语。(p.8)

d.一个中心语不能有一个以上的补语。(p.136,注28 )(参看Cinque 1996:449)

Kayne把嫁接看作是一种涉及中心语、非中心语、 附着词和标志语的句法操作。由于他把语类与语类片段的区分引入成分统制的定义(参看(11)),他的LCA可以产生以下结果:

(14)a.标志语是一种嫁接语。(p.17)

b.把一个以上的非中心语嫁接到一个非中心语上面是不被允许的;即,一个短语至多只能有一个标志语/嫁接语。(p.22)

c.一个非中心语不能嫁接到一个中心语上面。(p.19)

d.一个中心语上面至多只能嫁接一个中心语。不允许向一个中心语上面进行多重嫁接(multipleadjunction)。例如,在法语等语言中,当出现多重附着词时,它们不能被看作是向同一中心语嫁接,而应被看作是向不同的功能性中心语嫁接。Kayne 使用空功能性中心语来建构短语结构。(p.21)

e.把一个中心语嫁接到一个非中心语上面是不被允许的。(p.32)

f.嫁接语/标志语可以越出它们所嫁接的语类进行成分统制。(p.18)

g.x' (标志语的姊妹节点)不能移位。 (p.17 )(参看Cinque 1996:449—450)

Kayne指出,LCA适应于所有的句法表征,即,适应于D结构、 逻辑式(LF)和语音式。LCA是UG的基本元素,X阶理论仅是LCA的副产品。

6.句法反对称理论与最简方案

Chomsky (1995 )在其最简方案的最新版本《最简方案》(TheMinimalist Program )的第4 章“语类与转换”(Categories

and Transformations )中专门用一节的篇幅(题目为:“语序”( WordOrder))讨论了Kayne的句法反对称理论。Chomsky完全同意Kayne对于语序的高度概括,但反对Kayne的LCA。在对语序的处理上,Kayne (1994)的句法反对称理论与Chomsky(1993,1995 )的最简方案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点。在早期的生成语法研究中,不同语言间语序的区别(如,一个语言是SVO还是SOV)是由中心语参数(注:Kayne(1984 )在其早期的研究中(另参看Koster 1987)认为, 中心语参数源自管辖的方向性(directionality of government):有的语言向右管辖,有的语言向左管辖。如果题元角色是在管辖之下指派的,那么,右管辖动词的补语在其右(中心语居首),左管辖动词的补语在其左(中心语居尾)。)决定的。 而在最简方案中, SVO与 SOV 的区别是由形态特征(morphological features)所触发的显性移位(overt movement)与隐性移位(covert movement)决定的。如此, 我们可以设想所有的语言都是中心语居首语言或中心语居尾语言,表层SVO与SOV的语序是由显性移位与隐性移位交互作用形成的。实际上,这正符合Kayne的观点, 他认为所有的语言都是中心语居首语言。从这一角度看,Kayne(1994 )的观点与Chomsky的最简方案完全相同。

在短语结构的分析上,Kayne(1994)与Chomsky(1993,1995)有很大不同:(1)Kayne认为中心语与非中心语之间的区别是基本区别,而中间层次投射(intermediate projection, 即X' )与最大投射(maximal projection,即XP)之间的区别不存在。他认为X'就是XP,标志语就是嫁接语。而Chomsky认为存在着X'与XP之间的区别, 标志语与嫁接语不一样。标志语与嫁接语之间的区别是由替换(substitution)与嫁接(adjunction)这两种句法操作之间的不同决定的。我们把α嫁接到β之上,得到的是一个与β短语结构层次相同的句法对象,而替换则产生一个比β高一个短语层次的句法对象。(2)Kayne的系统需要使用空投射(vacuous projection),而这是Chomsky所不允许的。(3)Chomsky的最简方案允许多重嫁接,而Kayne的句法反对称理论则不允许。

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Kayne 的理论所允许的短语结构既简单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因为它只允许S—H—C (标志语—中心语—补语)这样的语序出现。同时,Kayne 的理论又有足够的弹性来体现语序的变异。Kayne主要使用移位甚至是多重移位来解释语言的变异与多样性。 每当一个短语看上去是有两个嫁接语作标志语时,第二个嫁接语实际上是另一个更高一层的功能投射(functional projection)的标志语。 在Kayne(1994)的理论中, 这一更高一层的功能投射的出现并不是由于它的中心语具有形态特征, 而是由于建构可能的短语结构的需要。 Kayne(1994:132)指出,为了解释语言的变异,同时为了不违反句法反对称性,他的理论必然要使用抽象的空功能性中心语来建构短语结构,然而他认为这并不构成什么问题,因为其他的句法理论的运作也离不开这一类的功能性中心语。至于移位的动因,Kayne 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Kayne 1998)中基本采用了Chomsky(1995)的假设, 认为移位是由于功能语类的吸引(attract )造成的(注:最近, Andrea Moro (1997)对Kayne的句法反对称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他在Kayne的基础上提出了动态反对称( dynamic antisymmetry )理论。 Chomsky (1993,1995)在最简方案中提出,移位是由形态特征决定的,而Moro认为移位与形态特征的强与弱并无关系。他通过对英语以及意大利语中小句结构(small clause constructions)的分析指出,移位是由短语结构的几何构型(geometry of phrase structure)决定的。Moro的动态反对称理论与Kayne的理论略有不同。在Kayne的理论中UG只允许反对称性结构出现,而在Moro的动态反对称理论中,句法可以生成对称性结构,只要在拼读(spell-out )之前能通过移位把它们变成反对称结构就可以。)。

7.结语

Kayne的句法反对称理论对UG 所允许出现的短语结构与句法派生作了科学的严格的制约,实现了句法的高度限制性。Kayne 的句法反对称理论一出现,便受到了句法学家们的高度赞扬。 Cinque(1996:463)认为Kayne的理论最接近于一场句法科学的革命, 其深远的理论意义将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体现出来。

(注:Richard S.Kayne 现在执教于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语言学系,主要研究兴趣为理论句法学(theoretical syntax )、 (微观)比较句法学((micro-)comparative syntax)、法语/意大利语句法学。 Kayne 于1969年在MIT获语言学哲学博士学位。1969年至1986年在法国巴黎第8大学教授语言学,1986年至1988年在MIT教授语言学,1997年至1998年在纽约城市大学教授语言学,1997年至今在纽约大学教授语言学。)

标签:;  ;  

限制性句法:句法反对称理论--论理查德·S·凯恩的“句法反对称性”_线性思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