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食品安全事件引发的对标准的思考论文_左功平

由食品安全事件引发的对标准的思考论文_左功平

大庆市萨尔图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黑龙江 大庆163001

摘 要:“苏丹红”事件提示人们食品安全关乎人民的健康,关乎社会的和谐发展。 透过类似 的食品安全事件,我们需要对中国食品技术标准和管理的缺失进行全面的思考,从而采取必要 的措施不断完善食品技术标准的制定、执行、监督和保障.

关键词:技术标准 食品安全

1、“苏丹红”等事件折射出食品标准问题 的严重性

“苏丹红”致癌并非新闻.早在十年前我国就将“苏丹红”列为致癌物质之一,于 1996年出台 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禁止把“苏丹红”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然而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数年之后却演变成一场突发事件。将“苏丹红”列为 食品禁用物长达10 年之久的期间内, 我国食品质 监专家从未检测过,也没有任何单位提出 过进行“苏丹红”检测的申请, 不仅如此,在英国发 出“苏丹红”全球安全警告后,我们甚至连认定“苏丹红”的方法和标准都要从国外舶来。.透过这一事件,我们应该认真反思中国食 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重大隐患,特别是在食品安全背 后的技术标准问题,.

2、我国食品技术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食品技术标准缺失严重,不成体系

食品安全牵涉到原料-生产-流通-销售直至餐桌各个环节,相继曝光的“苏丹红”、“毒奶粉”、“毒 火腿”等事件,究其产生原因,除了相关法规缺位 外,根本问题是我国的食品安全技术标准滞后,且 执行不力。中国的食品安全管理目前还停留在“头 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防御阶段”,尚未建立起 从源头直至餐桌全方位链式食品安全技术标准体 系。有些食品国家没有标准,只有行业和企业标准, 而某些行业和企业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制定的是低 水平的标准;有的食品国家有标准,但现行标准有 缺陷,与国际标准差距大,造成符合国际标准的食 品出口了,不符合国际标准的食品成为出口转内销 的廉价货,另外一个严峻的现实是, 食品添加剂成为食品安全的最大威胁。目前我国批 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2个品类 1500多种,正确 使用这些添加剂可以改进产品的色香味,但在这 1500 多种食品添加剂中有一部分还没有国家标 准,有一部分缺乏限量标准和相对应的检测方法标 准。导致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超量使用添加剂, 甚至将化工用品用于食品生产之中。

(2)标准水平偏低,检测标准尤为落后

如上所述,我国不少食品标准水平偏低,而检 测标准尤为落后。目前在食品检测标准中采用的是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中涉及人体健康 和人身安全的强制性标准,这些标准与国际标准仍 有一定差距。同时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的不同,不仅为 执法带来了难题,也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可能的“避 风港”。

(3)技术标准不统一,标准执行不力

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在食品技术标准上条块分 割,不能形成统一的模式,也成为困扰生产者、执法 者和消费者的一大难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根据《食品添加剂标准》的规定,几种人工合成 色素,如胭脂红、柠檬黄等可以在食品加工中使用, 但含量有严格的限定。中国目前的常规检查中对这 些色素都有立项,检测的目的是看“是否超标”。但 对于“苏丹红”等禁止使用的成分没有常规检查,因 为“禁止使用的化学成分多达几千种,只是有人举 报或发生了安全事故,这种成分才会在今后的检查 中被列为重点检查”。明令禁止的东西却在执行环 节上不能执行,这是最为可怕的事情。禁而不查,查 而无标准可循,无法可依,这使得“苏丹红”在 我国明令禁止其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情况下,依 然作为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暗藏达 10 年之久,同 时也给今天的执法查处工作带来尴尬。

(4)食品安全预警监督薄弱,缺乏有效的信息 披露机制

从早期的农药DDT,到杜邦特富龙、“苏丹红 ”,再到雀巢奶粉含碘超标、光明乳业的回奶事 件,都给我们一个明确的警示:除了对重大的自然 灾害、事故建立预警监督管理系统以外,我们也需 要针对科技不断发展而带来的新产品对环境生态 的影响,特别是关乎人民健康方面的问题,建立新 的预警监督系统,以更好地应对上述种种危机。而 我们现行的做法,大多是就事论事,进行突击大检 查,或者权宜性地提出“食品质量安全年”或“质量 万里行”等等。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 来保障食品安全,也很少像英国食品标准署那样随时对各地查出的问题食品发布消费警示,损害了消 费者的知情权,消费者成为信息不对称的牺牲品。 国外的经验表明,对食品安全和卫生的有效管理主 要是在生产和流通这两个环节,而且注重事前监 督。

3 建立保障食品安全的技术标准体系

尽管食品安全问题重重,但值得欣慰的是,已 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食 品安全”问题前所未有地被提到了突出位置。完善 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保障食品安全的技术标准体 系已是当务之急。

(1)构建全方位的技术标准体系 首先,在纵向上形成从源头至餐桌全方位链式 食品安全技术标准体系,沿着产品的价值链系统理 顺各个环节上的标准,使各个环节上的标准相互衔 接,切实将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前移至技术标准的把 关上,从而保证技术标准和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性, 并且有力执法。 其次,在横向上采用企业联盟形式制定系列技 术标准。过去由国家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若干行 业标准化主管部门批准发布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 准,都是在全国范围内适用的,都是国家意志的体 现,但也形成了多头管理的局面,造成权力重叠、职 责不清。另一方面,行业与行业、行业与地方、地方 与地方的管理范围重叠、交叉,针对同一项标准化 对象,行业标准与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地方标准与地方标准的具体内容经常产生矛盾和 重复,使某些技术标准成为部门和地方利益保护的 一种形式。为此要逐步减少地方标准,从国家总体 利益出发,采用企业联盟形式针对某一产品建立技 术标准系列,统一进行标准的发布,从而彻底打破 条块分割和地方保护,保证标准的统一性。

(2)完善技术标准检测体系 在构建科学合理的技术标准体系的同时,要完 善检测标准和检测体系。除了食品标准之外,还应 建立过程标准,包括相应的检测标准,切实将过程 管理和结果管理结合起来,从而使企业在各个环节 均有标准可依。另一方面要在横向联盟形式的基础 上建立相应的检测体系,明确企业、行业协会、国家 卫生和食品部门各自的功能和责任,对企业产品及 时进行全方位的抽检,并予以公示,从而保证食品 的安全。

食品安全关乎广大人民生活健康,是我国经济安全 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才能够在 人民安居乐业的背景下进一步地实现国家的全面 发展。

参考文献1、 李惠宜 食品添加剂质量标准问题的探讨[ N] 。中国食品报 2001-07 20

2、李朝伟,唐光江,叶志平,食品安全性管理的发展趋势[ N] 。 国门时报,20014-2-13

3、 陈雪根, 苏丹红挑战食品安全法规 [ N] 中华工商时报2005-3-19

4、 王毅 “苏丹红”启示录

5、社会主义向何处去[ M]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论文作者:左功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下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3

标签:;  ;  ;  ;  ;  ;  ;  ;  

由食品安全事件引发的对标准的思考论文_左功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