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肿瘤内科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思考论文_张瑶

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 730900

【摘 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肿瘤内科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肿瘤内科2015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94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对照和观察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各项护理干预指标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肿瘤内科患者的护理管理中,效果明显。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肿瘤内科;护理管理;应用

肿瘤内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收治的患者通常都是一些疾病重症患者,采取的治疗方式以放、化疗为主。在长期的放化疗过程中,患者通常需要承受比较大的心理压力,而心理压力仅仅通过放、化疗治疗是无法解决的,因而需要为患儿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否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因为长时间的治疗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近年来,业内对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渐增多,并且针对肿瘤内科患者护理管理中护理风险管理应用的研究偏多,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肿瘤内科患者护理管理中,已经被大量临床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为此,本研究将我院肿瘤内科2015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94例肿瘤患者纳入研究样本中,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肿瘤内科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肿瘤内科2015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94例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全部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关于肿瘤疾病的诊断标准。采用双盲法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最大86岁,最小42岁,平均年龄(67.3±1.4)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6个月,平均病程(3.3±0.4)年。观察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最大84岁,最小45岁,平均年龄(67.5±1.7)岁;病程最长9年,最短5个月,平均病程(3.6±0.5)年。两组患者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精神状态均正常,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在上述各项基本资料的对比上差异不明显,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用药护理、饮食护理、不良反应护理、康复指导等。心理护理要求护理人员积极地同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通过不断的交流与沟通逐渐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健康教育指的是护理人员应当在护理的过程中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知识的教育,如疾病的原因、症状、预防以及用药的作用和重要性等,纠正患者及其家属的认识偏差,提升患者的依从性。用药护理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医生的指导,定期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以此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不因停药不当而出现突发情况。护理人员应当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保证饮食的健康,同时又能够促进治疗的进程。患者在进行放、化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对于不良反应,一要加强预防,二要妥善处理,坚持防治结合的原则,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减少不良反应引发的危害。待患者的病情有所缓解之后,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的强度和时间均要控制好,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好转,逐渐增强训练的强度和时间,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1)制定风险护理管理制度,明确各方面风险管理的职责,并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工作小组,选拔优秀的护理人员进入护理风险管理小组中。(2)组织专业的培训会议,加强对护理风险管理人员的教育,增强护理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识别意识,提升护理管理人员的业务素养和服务能力。(3)严格查岗,落实岗位责任,要求护理对患儿进行严密监控,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进展,减少突发情况的出现,发现突发事件沉着冷静予以处理。护士长落实查房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予以解决,积极组织并开展小组工作。(4)护理人员必须要积极、主动地同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了解患者的心里所想,解决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纠正患者的认识偏差,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5)落实各项基本工作,护理人员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记录护理工作的情况。护理小组应当根据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以周为单位组织小组会议,就过去一周工作开展遇到的问题及难题进行探讨,为下一周的工作开展做好积极的准备工作。

1.3观察指标

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记录两组不良护理事件和投诉事件的发生率,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投诉事件的发生率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以及投诉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5.7%、4.3%、4.3%,对照组的则分别为80.9%、17.0%、21.3%,观察组在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和投诉事件发生率等方面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

表1 两组护理风险管理各指标的比较分析(n,%)

3.讨论

作为医院极为重要的科室部门,肿瘤内科承担着收治并治疗肿瘤患者的重任,肿瘤内科的治疗与护理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会影响到患者的满意度,进而影响到科室乃至医院的声誉,对医院的发展会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从当前医院肿瘤内科护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护理任务比较繁重,护理工作的压力大,这主要是因为肿瘤内科疾病患者的病情严重性所决定的[1]。对于肿瘤内科护理人员而言,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与常规科室患者的护理服务有着很大的却别,肿瘤内科的护理服务要求更高、更严[2]。

常规护理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肿瘤内科的护理工作中,通过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用药护理、饮食护理、不良反应护理、康复指导等护理干预,能够对患者的疾病起到一定的控制和缓解效果,但是因为系统性的缺乏,并且针对肿瘤患者的特点缺乏针对性,因而护理效果仍旧留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是一种比较符合肿瘤内科实际特点的护理模式,该护理管理模式贯彻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坚持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并且树立风险意识,在护理的过程中注重对不良事件和突发事件的预防,进而为患者的健康恢复提供更多保障[3]。护理风险管理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需要建立优质的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明确相互之间的岗位职责,组织进行必要的培训,以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并严格落实查岗制度和各项基本工作,从而提升护理风险管理的有效性[4]。

本文研究显示,观察在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投诉事件发生率等方面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与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相比,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应用在肿瘤内科的护理管理中,发挥出的作用要更大、更明显。

综上所述,肿瘤内科护理管理中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应用,不仅可以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业务素质,还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和投诉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淑梅,付红,张静.护理风险管理在肿瘤内科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2(1):199-200.

[2]孙宁.护理风险在肿瘤内科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1):249-250.

[3]田肖芳.护理风险管理在肿瘤内科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5):258-259.

[4]曹慧芳,刘向阳,刘凤云.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肿瘤内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0):255-256.

论文作者:张瑶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8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7

标签:;  ;  ;  ;  ;  ;  ;  ;  

护理风险管理在肿瘤内科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思考论文_张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