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现象在血液检验中的临床探讨论文_陈小玲

(湖南省新邵县陈家坊镇中心卫生院 湖南邵阳 422923)

摘要:目的 分析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的血液检验的52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血液标本分为溶血组标本和对照组标本各52例,对比两组血液标本的血液检验结果。结果 溶血组血液标本中AST、ALT、LDH、总胆固醇及钾离子检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组血液标本与对照组血液标本的BUN、血尿酸、肌酐、葡萄糖、甘油三酯等检测值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溶血现象会对血液生化指标中的多项检测指数造成影响,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偏差,影响了检验的准确性,在临床检验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血液检验的采集、储存与检验操作规范,减少溶血现象的发生,提升血液检验的准确性。

关键词:溶血现象;血液检验;临床探讨

血液检验是最常见的临床检查之一,通过对患者血液相关指数进行检查,有利于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健康情况,对疾病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血液检验中保证血液标本的新鲜性和稳定性对于提高检验的准确性而言十分重要,溶血是血液的一种特殊状态,溶血现象指血液中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溢出到血清中的现象,在血液检验中,溶血现象的发生会对血液标本的检查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1]。为了具体研究溶血现象在血液检验中的影响,本文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的血液检验的52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血液检验情况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的血液检验的52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4例,女性28例,年龄18—58岁,平均年龄(35.72±2.91)岁。研究组患者均同意参与研究,且接受血液检验,患者排除血液系统疾病、精神和心理疾病以及意识不清晰者,符合本次研究的标准。

1.2 方法

应用迈瑞全自动生化仪BS一430进行常规检测,原厂配套试剂,采集研究组的血液标本,研究组体检人员血液标本共采集5mL,分别装入2个试管内,分为两组进行血液检验。将血液标本放于室温下进行自然分离,30min后使用离心机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离心时间10min;离心处理后取1mL血清作为对照组;将溶血组标本进行人工溶血,人工溶血后用离心机离心处理10min,血清分离后提取1mL血清作为溶血组标本。标本采集完成后,将溶血组和对照组的血液标本送至血液检验仪器中进行分析,使用生化血液分析仪及配套的检测试剂对血清标本进行分别检验,并记录两组血液标本中相关成分的检测数值[2]。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血液标本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总胆固醇、尿素氮(BUN)、钾离子、血尿酸、肌酐及葡萄糖等成分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了解两组血液成分的差异[3]。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9.0软件对本次研究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用“x±s”来表示计量资料,以t为结果检验,以百分数(%)表述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4]。

2 结果

溶血组血液标本中AST、ALT、LDH、总胆固醇及钾离子检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组血液标本与对照组血液标本的BUN、血尿酸、肌酐、葡萄糖、甘油三酯等检测值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液标本中的各项指标对比

3 讨论

血液检验是很多疾病诊断中所不可或缺的检查方式,血液检验的准确与否对疾病诊断的准确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血液检验中为了保证血液检验的准确需要对血液标本进行规范处理,保证血液标本的新鲜、完整,而溶血现象是血液中比较特殊的情况,当血液发生溶血现象时内部红细胞溢出,会对血液检验的相关指数造成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血液检验的准确性[5]。通过临床研究显示,发生溶血现象的血液标本检查结果与正常血液标本的生化检查结果并不完全相同,很多指数会发生升高或降低的情况,并且据研究在不同溶血情况下患者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变化也不完全相同,比如体外溶血中钾离子、Hb、LDH等指数会发生变化,而体内溶血中钾离子变化幅度并不大[6]。总的来说,在血液检验中,溶血现象的发生并不有利于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选择溶血的血液标本进行血液检验分析容易发生误诊、错诊的情况,因此在临床检查和诊断工作中必须对血液检验进行规范,确保血液标本的性质良好。在进行血液检验中为了有效预防溶血现象,需要加强对血液标本采集、运输以及处理等方面的控制,严格遵循无菌采集的原则,在采集血液中保证止血带的松紧适宜,采集血液标本速度控制良好,血液标本采集完成后不要长时间放置标本等,通过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保证血液标本的可靠性。另外,当发现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现象时,也应当对溶血类型和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组织再次采集血液标本进行检验,提高检验的准确率和可靠性。

本次对比了溶血组和对照组正常血液标本检查结果显示,溶血组血液标本中AST、ALT、LDH、总胆固醇及钾离子检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组血液标本与对照组血液标本的BUN、血尿酸、肌酐、葡萄糖、甘油三酯等检测值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上可知,溶血现象会对血液生化指标中的多项检测指数造成影响,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偏差,影响了检验的准确性,在临床检验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血液检验的采集、储存与检验操作规范,减少溶血现象的发生,提升血液检验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黄永红.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02(14):80-81.

[2]胡晓会.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效果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7):116.

[3]薛传亭.分析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影响[J].系统医学,2017,02(12):13-16+19.

[4]孔春晶,盛福德.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01(16):109.

[5]安玉生.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的影响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07(13):66-67.

[6]周霞.溶血现象在血液检验中的临床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06(07):117-118.

论文作者:陈小玲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4

标签:;  ;  ;  ;  ;  ;  ;  ;  

溶血现象在血液检验中的临床探讨论文_陈小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