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论文_尹翔

淮安市肿瘤医院淮安市淮安医院 尹翔 223200

【摘要】目的 分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方法 选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40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引发的不良反应患者,对40例患者的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性分析,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的具体情况。结果 在研究的40例患者中出现皮肤过敏反应的有12例,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有10例,出现过敏性休克的有8例,肝损害的有4例,出现血栓静脉炎的有6例。在旧品种与新品种方面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为皮肤、肠胃及过敏性休克反应症状,而肝损害及血栓方面的不良反应发生相对较少,而新品种所致的不良反应要低于旧品种。

【关键词】大环内脂;抗生素;不良反应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具有抗菌谱较广、免做皮试的优点,是临床抗生素药物的首选[1]。本次就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40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引发的不良反应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大环内酯抗生素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症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选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40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引发的不良反应患者,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1例,各患者年龄均在6~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8±4.6)岁。

1.2方法

对40例患者展开调查,对不良反应可发生情况制定调查表,将调查问卷发放到被调查患者手中,待患者完成问卷之后将问卷收回。查阅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各类型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情况。以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为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新品种,而螺旋霉素、红霉素等为旧品种。对大环内酯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各患者的新旧品种所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表示,行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通过调查,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如下表所示:

表1 40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类型(%)

3讨论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具有大内酯环基本化学结构的一类抗生素药物,它能够和细菌核糖体亚基相连结合,阻断转肽机制,从而抑制机体蛋白质的合成,起到较佳的抗菌消炎效果[2]。特别是对衣原体及支原体等明显增加的感染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虽然如此,但是由于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广泛使用,因而引发的各不良反应现象逐渐增多,大环内酯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显现便成为了医学工作研究的重点[3]。

本次研究的40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患者,均在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治疗之后,出现了各种不良反应症状,主要为以下五种,皮肤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过敏性休克、肝损害及血栓性静脉炎等。此次的研究调查中发现,皮肤过敏反应以荨麻疹为主要临床表现,偶有患者出现水肿、药疹等现象,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红肿、瘙痒脱皮等。对皮肤过敏反应症状的出现,患者应立即停止药物的使用,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过敏药物,同时可给予患者地塞米松药物进行治疗,最好是采取静脉滴注的方法,患者在治疗1~2天左右症状消失。其次发生率较高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临床表现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胃肠反应,导致患者食欲下降,在患者出现以上情况时,立即停止患者药物的使用,采用甲硝唑药物进行治疗,患者症状改善。

给予患者大环内脂类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后,大环内酯类药物能够吸附在食管壁上,导致患者食管壁出现溃疡、出血等症状,引发药源性的食管性损害。而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反应的主要症状为头晕、胸闷、心慌及冷汗、呼吸急促等,在停药后,取患者平卧位,先指导患者进行吸氧,再实施肾上腺素与地塞米松药物的治疗,实施肌肉注射之后,给予5%葡萄糖+多巴胺药物混合液进行静脉滴注,患者症状得到改善。肝损害,肝脏是机体的主要代谢器官,能够将机体的毒素排除,因而有毒物质会残留在肝脏内,对肝脏造成严重的损害,本次研究出现的4例肝损害现象主要为胆汁性淤积损伤,有1例患者为混合性的损伤,在对患者进行基本措施治疗后,有所缓解。而对于血栓静脉炎不良反应的发生,先分析其反应的病理原因,血栓静脉炎的发生主要为静脉注射引起,基本上由红霉素药物引起,对出现此不良反应病症的患者,应该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本次的新旧品种所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中,新品种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要少于旧品种。在姚杰[4]的研究数据中显示,新品种大环内醋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7.78%,老品种为72.22%。并且研究发现老品种大环内醋类抗生素致过敏性体克、皮肤过敏反应、肠胃系统反应、血栓性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新品种(P<0.01)。

综上所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为皮肤、肠胃及过敏性休克反应症状,而肝损害及血栓方面的不良反应发生相对较少,新品种所致的不良反应要低于旧品种。对于不良反应的发生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或者提前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高影.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2:159-160.

[2]林玉燕.本院2010年至2012年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6):201-202.

[3]王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4):45-46.

[4]姚杰,韩莉,魏继福.463例大环内酯抗生素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业,2014,23(9):43-44.

论文作者:尹翔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前沿》2016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4

标签:;  ;  ;  ;  ;  ;  ;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论文_尹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