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间骨折患者不同手术入路的效果分析论文_陈荣强

肱骨髁间骨折患者不同手术入路的效果分析论文_陈荣强

(永州零陵外骨科医院,骨科;湖南永州425100)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肱骨髁间骨折的病患采用不同手术入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肱骨髁间骨折病患9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有病患45例。实验组病患采用尺骨鹰嘴截骨术的手术入路进行治疗,而常规组病患则采用肱三头肌两侧入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病患手术后的效果进行分析,并观察病患肘关节的恢复情况。结果:经过对比发现实验组病患平均的手术时间为(92.38±13.66)分钟,在手术中的出血量为(91.45±21.44)毫升,常规组病患平均的手术时间为(134.36±3.14)分钟,在手术中的出血量为(119.27±25.78)毫升,实验组病患的平均手术时间和手术中的出血量要明显少于常规组病患,而实验组病患的肘关节评分也要明显高于常规组病患((P<0.05)。结论:采用尺骨鹰嘴截骨的手术入路对肱骨髁间骨折病患进行治疗其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并且手术后肘关节的功能恢复良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肱骨髁间骨折;手术入路;效果分析

在骨科当中,肱骨髁间骨折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是属于关节内的一种骨折,大部分是由于病患遭受了较大的暴力,在临床上是属于比较处理的骨折情况[1]。肱骨远端的解剖结构会比较特殊,对病患的骨折端进行固定处理比较困难,因此手法闭合复位的方式对肱骨髁间骨折的处理大部分不够理想,需要进行长期的制动,并且病患在治疗中容易出现并发症[2]。目前在临床上采用的治疗方式多采用外科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病患进行解剖复位的处理,因此本文对尺骨鹰嘴截骨手术入路和肱三头肌两侧入路这两种手术入路的方式对肱骨髁间骨折病患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现得出的分析报道如下。

1研究资料及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肱骨髁间骨折病患9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有病患45例。实验组中有男性病患24例,女性病患21例,年龄段在21岁至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5±2.1)岁;常规组中有男性病患26例,女性病患19例,年龄段在23岁至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2.3)岁。两组病患的致伤原因分别有因从高处坠落受伤,交通事故受伤以及摔伤等,两组病患在性别、年龄以及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方面并没有太大差别,因此两组病患的数据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病患采用肘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具体步骤为对病患进行麻醉之后,然后在肘后方的正中进行切口,在尺骨鹰嘴尖端的上方10厘米到12厘米的地方向下到尺骨鹰嘴尖端的下方3厘米的地方,将病患肱三头肌腱进行切开,在腱膜的远端做成舌形瓣并向下进行翻转,让病患的骨折部位进行暴露,然后对患处进行复位,并使用钢板进行固定。

实验组病患则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在病患的臂丛处进行麻醉处理,让病患保持侧卧的体位,并让其将患肢屈肘放置在臂架上,在病患肘后方的正中部位进行切口,切口要从尺骨鹰嘴尖端的上方向下进行延伸,在尺鹰嘴显露之后使用摆据在离尺骨鹰嘴尖端处的2厘米至2.5厘米的部位进行垂直的截骨处理,并向上方翻转尺骨鹰嘴和肱三头肌,在将肱骨髁间进行暴露的情况下对病患进行清除血肿的处理,使用克氏针进行临时的固定之后,再使用型钢板对患处的内外侧和骨干的部位进行固定,对尺骨鹰嘴进行复位,使用克氏针钢丝进行固定之后,在切口的内部放入引流管,将伤口进行闭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对两组病患都使用重建的钢板进行固定处理,将钢板向下防止,对肱骨的内外髁进行固定,从而能够避免因为放置钢板而对鹰嘴窝造成遮挡,影响到肘关节的功能。在手术之后对病患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在手术之后的48小时之后将引流管进行拔出,局部部位使用石膏托进行保护,在2个星期到3个星期之后将石膏托去除,让病患进行肘关节功能方面的锻炼。

1.3观察的指标

对两组病患手术所花费的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进行对比。根据相关的评分标准,对两组病患在手术治疗之后其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判定。其中判定的标准为恢复情况为优:病患能够伸肘15度并且能够屈肘到130度;良好:病患能够伸肘到30度,并屈肘到120度;一般:病患能够伸肘到40度并且能够屈肘到90度到120度。

1.4统计学的方法

本文对数据采用SPSS20.0的软件来分析,计量的资料采用x±s来表示,而以P<0.05表示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对比

经过对比发现实验组病患平均的手术时间为(92.38±13.66)分钟,在手术中的出血量为(91.45±21.44)毫升,常规组病患平均的手术时间为(134.36±3.14)分钟,在手术中的出血量为(119.27±25.78)毫升,实验组病患的平均手术时间和手术中的出血量要明显少于常规组病患(P<0.05),两组病患的对比数据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治疗效果的对比

在手术后对两组病患进行随访发现,手术的切口都在I期已经愈合,病患骨折的部位骨性愈合,并且都没用出现神经炎的情况。实验组病患其肘关节活动评分为优的有20例,评分为良好的有18例,评分的优良率为84.4%;常规组病患其肘关节活动评分为优的有17例,评分为良好的有15例,评分的优良率为71.1%,通过对比发现实验组病患肘关节评分的优良率要高于常规组病患(P<0.05)。

3讨论

肱骨髁间骨折的病患经常会伴随有神经性的血管破损,骨折之后会发生明显的位移,经常为粉碎性的骨折,肱骨髁间的骨折大部分都为比较复杂的关节内部的骨折,病患应该尽早的进行手术治疗[3]。当病患的肘关节发生损伤的时候容易发生张力性的水疱,应该在病患水肿的情况减轻之后进行手术,这样可以在手术的过程当中将患处更好的进行暴露,从而能够让骨折的地方更好的进行复位,并且能够减少感染的情况发生。在本文所研究的两种方法当中,肱三头肌两侧入路的操作比较简单,并且病患患处的暴露的比较充分,不容易对尺神经造成损伤,比较容易固定,但是容易对肱三头肌的肌腱造成损伤,在进行手术之后病患并不能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需要对病患进行有效积极的肘部主动和被动的锻炼,从而才能恢复病患肘部的关节功能。而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的治疗方式跟肱三头肌两侧入路的方式相比较,能够让病患骨折的情况更好的暴露,适合比较对复杂的骨折进行解剖复位,因为手法的不同能够避免了因为肌肉的断面而引起的肿胀问题,在手术的过程当中会将尺骨鹰嘴和肱三头肌向近侧进行翻起,能够将肱骨的远端结构进行充分显露,并且能够对病患的骨折端的解剖进行复位和固定,从而能够减少肱三头肌的损伤。本文根据对比发现实验组病患的手术时间和手术中的出血量都比常规组病患要少,实验组病患的肘关节评分也要明显高于常规组病患。

综上所述,采用尺骨鹰嘴截骨的手术入路对肱骨髁间骨折病患进行治疗其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并且手术后肘关节的功能恢复良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申威.不同手术入路改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肘关节功能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4):226-227.

[2]宋善新.不同手术入路改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肘关节功能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0):137-139.

[20]唐光耀.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疗效对比[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9(04):276-277.

论文作者:陈荣强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3月下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8

标签:;  ;  ;  ;  ;  ;  ;  ;  

肱骨髁间骨折患者不同手术入路的效果分析论文_陈荣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