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论文_李俭萍1,李秀萍2

(1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甘肃白银 730900)

(2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理卫生科 甘肃白银 7309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根据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急诊接收到的86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展开急诊抢救治疗。对照组予以辅助性护理措施,观察组实行临床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8.4%,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所有患者PaCO2、PaO2指标并无差异(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血气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要显著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期间,给予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同时还有助于改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可在临床上展开应用。

【关键词】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3-0197-02

呼吸系统疾病中,重症哮喘属于常见性疾病。此种疾病发展速度非常快,发病突然。患者病情发作的时候如不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可能引发肺不张、酸中毒、自发气胸等,引起呼吸衰竭[1]。急诊救治此类患者的时候,为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改善患者预后,可采取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本文研究分析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急诊接收到的86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符合关于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对照组43例,男26例,女17例,患者年龄为33~74岁,平均年龄为(54.3±8.4)岁。病程2~12年,平均病程为(4.4±1.5)年。观察组43例,男27例,女16例,患者年龄为32~75岁,平均年龄为(52.1±7.3)岁。病程为3~12年,平均病程为(4.2±1.7)年。患者表现出气喘、发绀、急躁、呼吸困难等。对照组和观察组一般性资料并无实质性差异,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接受到患者后,对其RR、HR、血氧饱和度以及24h液体出入量进行监护。给予患者静脉注射40mg甲泼尼龙进行抗炎平喘治疗,每隔12h以此。口服雾化吸入治疗盐酸氨溴索口服液,每次10ml,每次雾化治疗20min,并予以沙丁胺醇雾化治疗,每次2ml,每次20min。两次雾化治疗的时间应错开。加强吸氧与纠正电解质紊乱治疗。在调整患者体位后,予以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模式为S/T,设定好吸気圧力与呼气压力,保持患者舒适度,呼吸频率控制在14~16次/min。呼吸机的氧浓度控制在35至45%之间[2]。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辅助性护理措施,观察组展开临床护理模式。具体操作如下:

(1)急救护理。患者第一次出现重度呼吸困难的时候,保持端坐。并松开患者衣物,保证空气流通,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并使用支气管扩张药物缓解患者的症状。如患者病情仍不能缓解,可增加药物的使用量。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理的药物和剂量。(2)观察病情。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心律、呼吸动度、情绪状态与神志。观察患者是否又咳嗽、冷汗、紫苷、咳痰等症状。监测发病持续的时间,并遵循医嘱监测患者肺功能指标,以便能够判断疗效,完善治疗。详细记录患者出入量。如发现病情出现异常,需立即通知医生,并在最短时间帮助患者建立两条静脉通道[3]。(3)保持呼吸畅通护理。护理人员需及时将患者口腔、气道的分泌物与痰液清除干净。患者清醒的时候,指导其正确的咳痰,促进痰液排出。如患者痰液黏稠,可采用雾化吸入的方式。在患者痰液难以咳出或昏迷无力,护理人员可为患者吸痰。如患者处于清醒状态,护理人员应注意与患者沟通,促使其能够配合。在此过程中,护理动作应保持轻柔,以免损伤呼吸道与口腔黏膜。(4)药物护理。支气管扩张药物首选氨茶碱。护理人员注意给药速度换门,同时注意观察是否有并发症。患者汗液较多、张口呼吸,容易丢失水分。护理人员应详细记录出入量,避免电解质紊乱与酸中毒,及时补液,同时控制好滴速,预防出现肺水肿[4]。(5)机械辅助护理。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时候,护理人员应注意监测,促使患者呼吸与呼吸机保持协调性,保证呼吸道合理湿化。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率,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

显效:治疗后患者各项症状全部消失,各项指标恢复正常范围内;有效:有效治疗后各项症状明显好转,生活基本可以自理;无效:治疗前后并无明显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明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对比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8.4%,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对比[n(%)]

注:#为与治疗前比较,#P<0.05;*为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属于常见性疾病,与环境有着较大的联系。患者重度发作的时候,会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且伴随濒死感[5]。如此时没有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可能引发死亡。急诊救治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过程中,辅以临床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同时还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率。

综上所述,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期间,给予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同时还有助于改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可在临床上展开应用。

【参考文献】

[1]邢杰,刘美芳,郭盈.NIPPV治疗AECOPD合并重度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6):41-43.

[2]徐南.1例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J].上海护理,2015,15(8):789.

[3]徐玮炜,沈娜娜.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的护理方法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2):20-22.

[4]贺佳佳.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护理要点[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s1):20-20.

[5]朴希君.护理干预对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32(5):857-859.

论文作者:李俭萍1,李秀萍2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4

标签:;  ;  ;  ;  ;  ;  ;  ;  

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论文_李俭萍1,李秀萍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