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扬琴教学几点思考论文_苏明珍

师范院校扬琴教学几点思考论文_苏明珍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747000)

摘要:扬琴教学在艺术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地位,但扬琴的学习在艺术教学中却并不是很流行,学生要想学好扬琴,必须从多方面打好基础,才能完美的展现扬琴艺术的唯美,创造出明显的声音形象。本文重点对师范院校扬琴教学提出几点思考建议,以增强扬琴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水平。

关键词:师范院校;扬琴教学;思考

引言

明末清初扬琴开始从海上传入我国,先后被人们称之为 “洋琴”、“打琴”、“铁线琴”和“蝴蝶琴”。经过上百年的发展演变,扬琴逐渐成为中国民族乐器家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新中国成立后,扬琴开始从民间戏曲伴奏乐器中独立出来,现今成为高等音乐教育中的组成部分。1952 年成立的中央广播民族乐团将其吸收为乐团的“编制乐器”,正名为“扬琴”。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艺术院校的扬琴专业教学理论研究逐渐趋于成熟,为扬琴教学和创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增强了扬琴教学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因此,作为师范院校的重要民族乐器,教师应高度重视起扬琴教学,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设计相关教学方法和教学课程。

1、因材施教,增强学生获得感

在实际的扬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专业学生和非专业学生区分开来,对于专业学生来说,应加强训练,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对于非专业的选修学生来说,可适当放低要求,将增强学生兴趣作为教学主要任务。在扬琴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针对非专业的学生专门设置选修课程,以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会首要选择自身较为感兴趣的课程,同时认真对待,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综合素质水平也会得到增强。为了便于学生第一时间了解所选课程,教师可以在开展课程前做好讲解工作,确保初学者和不懂乐器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乐器进行学习。对于选修学生来说,教师应提前制定教学目标。不能对选修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否则很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扬琴教学的最终目标是确保学生对扬琴的文化背景、基本构造和基本演奏方法进行一定的了解,保证每个选修学生都能单独演奏一些简单的乐曲,可以将其看做是学生日后踏入社会中的一种乐器。专业学生在没有入校之前,就具备了一定的功底,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因材施教,不断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师应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确保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基本功底深厚,为以后深层次的扬琴音乐研究做好铺垫。

2、灵活方式,增强授课艺术感

在音乐类器乐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一对一导师制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是可以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例如,在一对一教学总,授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问题、不同个性和学习程度,选择合适的教材进行教学,可有效增强学生的演奏技巧,同时还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演奏人才。但是在师范院校扬琴教学中,在培养高技巧、高素质演奏人才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出一批有文化、有修养的教师,应将学生的演奏同理论知识进行结合,演奏技术与语言表达进行结合。将小组课与单独课进行结合,学生受益良多。在小组课上,教师可以将扬琴历史沿革、风格流派、演奏技巧、扬琴教学中的问题、国内外扬琴教学方法等进行系统全面的讲解,并针对这些问题以讨论和研讨的方式在同学之间切磋。小组课的开始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强了学生对扬琴的认知程度。通过小组课堂教学,学生对理论内容的掌握程度要优于一对一教学的效果。在扬琴乐曲教学中将小组课与单独课教学,也能增强扬琴教学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将学习程度相近的学生安排成一个小组,在对新乐曲学习时优先选用小组课形式,将理论讲解和示范演奏结合,对整首乐曲进行系统教学;随后选择单独课一对一的方式,对每位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最后,通过小组课形式,让每位学生对学习的同首乐曲进行演奏,其余同学则对同学的演奏进行讨论,并针对每位同学的演奏提出相关的建议。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学生上课热情,对于优秀教师的形成也十分有利,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扬琴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作为老师,向学生授课,学生学习每一个音乐作品之前都需要查找音乐背景资料,并对音乐作品有自己的见解和表达,随后在学生间讲解、演奏,结合自己的主观经验,通过自己的内心感觉引起想象及联想等,丰富自己从音乐作品获得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扬琴学习的兴趣。总之,在师范院校扬琴教学中应将小组课、一对一和学生为学生授课方式进行结合,确保教学的透明度水平,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扬琴教学质量。

3、注重实践,增强教学质效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日常理论学习中是为了更好的实践,在实际扬琴音乐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乐器,扬琴在演奏技法上,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加强演奏技能学习,对演奏技术进行熟练掌握,进而演奏出好的扬琴作品和扬琴音乐。为了提升学生的演奏能力,除了做好日常课堂演奏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于不同活动让学习积极参与到乐器演奏表演中来,通过搭建表演平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水平,确保学生在扬琴练习和演奏中得到快乐。师范院校应高度重视起重奏与合奏课程的实践教学,并将其划分两类:课堂实践和舞台实践。前者在实现的过程中可以将专业课、重奏课、合奏课的形式进行结合,其中在集体课教学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重奏课。教师应赋予每位学生在课堂演奏的权利,且不限演奏风格,学生可以将自身的风采充分展现出来,增强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也应注重学生团队精神和社交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度。舞台感知的正规性更为明显,学生可以借助于表演的方式为观众带来视听享受。舞台实践形式较多,例如定期组织学生举办专业汇报、小型音乐会以及参加专业技能比赛等,学生在表演之前应做好充分准备,整个表演过程对学生的身心进行了锻炼。让学生多参加专业比赛和校内外各种演出活动锻炼学生的控制能力与抗压能力。学校可以每年举办一次校内民乐比赛,老师也可酌情组织学生参加适合学生的校外专业比赛。除了比赛还应该让学生尽量多地参与各种演出活动,通过舞台实践让学生们充分的锻炼和施展,培养学生的舞台意识,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老师应主动与校方组织活动部门取得联系,建议在举办“文化艺术节”、“迎新晚会”、“元旦晚会”、“三下乡”等各种活动时尽量让扬琴学生参与其中,对于积极参加演出并表现优异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和适当的奖励。只参加校内的演出活动是远远不够

的,还应让学生的专业学习延伸到校外的实际生活中,如家庭宴会、社会各种大小场合的文艺活动。学校和老师要和居民社区、敬老院通过舞台实践,可以丰富学生的舞台经验,提升自身对舞台演奏的感知度和体会,增强学生对扬琴演奏的信心。

结论: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总结经验,增强自身的教学水平,从扬琴特点出发,尊重扬琴教学规律,加大扬琴教学创新力度,并在扬琴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合理的能力结构,进而适应我国艺术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曹玥.扬琴教学研究得与失[J].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2).

[2]唐衡,罗佳琪.扬琴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研究[J].戏剧之家,2015(02).

[3]王丽.扬琴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培养[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1).

作者简介:苏明珍(1990-),女,汉族,甘肃兰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从事扬琴教学与研究工作。

论文作者:苏明珍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研究》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3

标签:;  ;  ;  ;  ;  ;  ;  ;  

师范院校扬琴教学几点思考论文_苏明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