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愈合后内固定物取出困难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_王玉龙

骨折愈合后内固定物取出困难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_王玉龙

王玉龙

(山东省定陶县冉固镇中心卫生院 山东 定陶 274100)

【摘要】 生活中常常会出现各种意外而造成骨折等躯体损伤,而随着医疗技术方面的不断进步,骨折的治疗方法也不断改善和进步,其中,内固定技术的成效显著,已经得到广泛的运用。然而,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骨折愈合之后内固定物的取出手术。由于部分螺钉的取出十分困难,常会使原本轻松的小手术变成既费时又费力的大手术,严重者可能导致再次骨折。虽然手术技术越来越精湛,内固定物的制作材料和工艺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但固定物的取出困难的情况依然存在,仍然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将从内固定物取出困难的原因分析,研究探讨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骨折的愈合;内固定物取出困难;研究对策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9-0096-02

1.内固定物取出困难的原因

临床上内固定物的取出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常见的是内固定物发生断裂,断裂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患者的原发性创伤和内固定物发生断裂

当患者自身的原发性组织受到严重损伤,将会导致血液循环受影响,降低骨头愈合能力。另外,在治疗过程中的手术创伤如剥离,也降低了骨组织的局部稳定性。

1.2 医源性因素

主要包括内固定物的选择,对其种类、型号、规格以及材质方面都存在好与坏,其使用方法各不相同,需要医生谨慎的处理。除此以外,医师应当高度重视术后的管理,若康复指导不到位,很可能造成再次骨折。另外若固定物取出的时间不对,患者的恢复也将出现很大的问题。

1.3 患者因素

多数病患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缺乏科学治疗的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不重视医嘱;对手术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后期的恢复过程中,进行不科学的锻炼等。

除此以外,以下几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内固定物取出的困难程度:

1.3.1螺钉旋出困难的常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螺钉帽槽的损伤,使得螺丝刀很难将其取出;二是螺丝刀头的磨损,那么螺丝刀头就无法与螺丝钉帽槽契合,取出受阻;三是螺丝刀与螺钉不配套。[1]

1.3.2钢板取出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钢板被周围骨痂包裹,影响医师准确判断钢板的准确位置;二是纤维瘢痕将钢板包裹缠绕;三是钢板上螺丝钉并未完全取出,使钢板无法拆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3髓内钉拔出困难的可能原因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髓内钉的尾端和打拔器连接不牢或者不能;二是骨对髓内钉卡压过紧,强行将其取出时会伤到骨,造成骨的再次损伤;三是锁钉没有完全取出,残留在体内。

2.应对内容物难取出的应对政策

通过临床治疗来总结经验,归纳解决内固定物的取出困难的对策。

2.1 解决内固定物断裂致取出困难的方法

首先是医师在给患者治疗过程中对内固定物的材料选择和质量的评估,这就需要医师的专业判断来进行综合的分析,通过对骨骼的受力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估,来筛选适当材质的固定物,包括其材料的兼容性等各方面。同时,医师应灵活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以减少内固定物的断裂几率。另一方面,患者自身应该对手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能对手术治疗抱着过分激进的心态。同时,患者自身也应该高度重视手术后的管理,应按时回医院复诊,接受科学的医疗指导,进行科学的锻炼,既可以防止内固定物的断裂,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骨骼愈合。那么,患者一定要努力提高科学治疗的意识。

2.2 解决螺钉旋出困难的方法

首先,我们应当根据内固定物的材料质地,选择合适的手术工具,否则,手术将无法继续进行。首先,我们用小骨刀清除螺钉尾部的骨痂,使钉尾显露,以便用咬骨钳取出螺丝钉。对于钉尾断裂的情况,应选用相对应的规格的钻环,将其套入钉尾,通过破坏螺钉周围的少许骨质将其取出。在没有环钻的情况下,我们可使用钻头,但要注意钻头应略粗于螺钉的直径。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取钉时一定要稳,若螺丝刀出现摇摆,或者钉尾的凹槽受力不均都会很大程度影响手术,它是顺利取出螺丝钉的关键。[2]

2.3 解决钢板取出困难的方法

首先,在取钢板之前,应先核对螺丝钉的数目,并做相应的记录,必须清理干净钢板周围的骨痂,以确保完全取出。如果钢板周围没有明显骨痂包被的情况,取出螺丝钉后,钢钉取出依旧困难,那么就应当注意,瘢痕常常会包裹缠绕钢板上没有旋入螺丝钉的那些钉孔,倘若切断包裹其表面的斑痕组织,就能将钢板取下。对于螺丝钉断裂的情况,处理露出骨外的残钉,取钉就需要老虎钳,或者咬骨钳了。对于骨面外露出太短的残钉,或者未露出骨面的断钉,那么,电钻和空心钻就应纳入考虑范围了。[3]

2.4 解决髓内钉拔困难的方法

手术前必须要了解所使用髓内钉的型号和厂家,以保证打拔器与髓内钉尾端配套。在手术中,若遇到髓内钉卡压过紧的情况,可先用适中力量将髓内钉往里敲打,再往外拔,反复进行几次就可将其拔出,但前提是,必须得保证髓内钉和打拔器之间保持良好连接。

除以上所提解决方法外,医师还应当注意以下方面:

术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尤其要仔细读片,以准确判断内固定物的位置及规格大小,然后要准备好各种规格的工具:螺丝刀、电钻、空心钻、老虎钳、大力剪、克氏针以及骨凿等。另外,术前同患者加强交流也是一项必要的程序,以便于医师更清晰的了解病患的病况,同时也能够让病患更正确的认识自身的情况。另外,医师还应当注意控制手术中植入固定物时的力度,以免因操作力度过大而造成螺钉滑丝或者断裂的情况,或者力度不够而使钢板与骨干不服帖,而未达到固定效果。

3.结论

通过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方法,能够实现病患牢固固定、解剖复位、以及早期的功能锻炼的目标。临床上,医师应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即从它的种类、材质、型号、规格、质量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的内固定物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强度,要达到能与骨折端来形成稳定的一体。另外,不管是临床上,还是在康复指导中,医师都必须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采用最有效解决方案和措施,保证其高度的专业性,而病患需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正确认识自身病情,配合科学的治疗,才能更快的恢复。

【参考文献】

[1]李俊刚,岳喜峰. 骨折愈合后内固定物取出困难分析及对策[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08:101-102.

[2]孙中业. 四肢骨折内固定术愈合后内固定装置取出困难的原因及对策[D].吉林大学,2013.

[3] 李颖智,金海鸿,左建林,吴方强,付波,张忠哲,杨健. 解剖钢板或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外1/3交界处粉碎骨折[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01:59-60.

论文作者:王玉龙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1

标签:;  ;  ;  ;  ;  ;  ;  ;  

骨折愈合后内固定物取出困难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_王玉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