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经济特区产业升级研究_经济论文

海南经济特区产业升级研究_经济论文

关于海南经济特区产业升级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南论文,经济特区论文,产业升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经济特区要“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等方面继续走在前面,发挥对全国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产业升级,是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沿着技术进步路径不断高级化的过程。它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升级、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组织升级等内容。产业升级的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根本目标是产业素质的提高和产业竞争力的增强。不论发达国家还是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无一不把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作为自己的任务和方向。海南经济特区要将产业升级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和根本任务。

一、产业结构升级

海南现阶段产业结构转换与升级面临三个任务,一是调整和优化三大产业比例关系;二是各产业内部深层结构的转换与升级;三是产业在地域上的优化配置。

(一)调整和优化三次产业比例关系

海南三次产业发展呈现出的特征是:1992年前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三次产业排序为一、三、二;1992年后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三次产业排序为三、一、二。从1985年按三次产业划分GDP开始,第二产业始终居第三位,其中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始终没有超过14%。产业结构演变是有规律的,即一、二、三次产业依次转换递进的趋势。而我省经济发展在一定阶段上背离了这个趋势,主要表现在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一直在30%-50%之间;第二产业比重一直在19%-21%之间徘徊;第三产业所占比重1992年已高达49%。

调整和优化三次产业比例和结构,就是要在继续发展第一、三产业的同时全面实施工业化战略,大力推进现代工业的建设,奠定工业基础,构建工业体系,振兴支柱产业,扩张工业规模,提高工业水平,把国民经济增长转变到以工业为主导的格局上来。按照我省“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到2000年GDP构成中三次产业比例达到27:34:39,排序由1992年的“三、一、二”格局变为“三、二、一”的局面,工业占GDP比重由目前的14%提高到20%,2010年提高到30%。

(二)三次产业内部深层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是海南的基础产业。由于自然条件独特,海南农业目前至少有六大优势产业,即:热带水果、热带经济作物、冬季瓜菜、热带水产、南繁育种和天然橡胶。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农业成本利润率逐步提高,特别是热带高效农业已经成为国内外投资的热点。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趋势,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拓宽流通渠道,把农业和农村经济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加速实现工业化进程。一是改造传统产业。我省传统产业主要是“两黑两白”,即橡胶、铁矿、蔗糖和盐,这些传统产品昔日都曾辉煌过,都曾有过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的历史。但由于产业技术结构、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老化,不适应变化了的市场需求,大部分传统产业相继陷入困境或徘徊不前、市场低迷、产品滞销、效益低下和负债沉重的不景气状态中,其生存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传统产业大至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发展产业,即尚未进入产业衰退期,还有一定的相对优势和发展潜力,经过改造可以达到正常发展的传统产业部门;一类是传统衰退产业,即那些已进入产业衰退期,增长出现有规则减速的老化产业部门。针对这种状况,一是要用高新技术大力改造传统发展产业,如橡胶加工、铁矿等,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消耗,改善生产和产品结构,加强管理,提高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焕发其生机和活力;二是帮助衰退产业实行有秩序地收缩和资本存量向其他高增长产业部门的有效转移。生产能力大量过剩是传统产业面临的基本问题。糖厂效益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吃不饱”,因此应对现有多余的设备进行淘汰、报废、转移、调整与转产,同时要对过剩劳动力进行合理分流与安置。据分析,海南制糖业、采盐业、部分纺织行业和皮革行业已进入衰退期。

二是推进战略产业。海南发展石化工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应把石油化学工业作为海南的战略产业给予全力推进。海南确立重化学工业发展战略是工业规模扩张和结构升级的客观需要,是产业成长和进口替代的需要,是赶超型经济增长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发展重化工业是海南现实的产业优势:油气、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资源型重化工业;港口资源丰富,发展对运输成本敏感的重化工业有比较优势;而且当前正面临新一轮世界性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在成本推动下将把一批重化工业移向海外,海南区位条件和政策条件十分优越,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立足南海油气资源,重点发展石油天然气化工,通过资源的开采、利用、加工,形成一个上下游一体化的综合产业群,大力推进重化工业发展。

三是振兴支柱产业。海南工业支柱产业是油气化工、饮料食品、化纤纺织、医药、浆纸和建材等,这些产业的需求收入弹性高,生产率上升快,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既符合海南发展实际也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要实施产业政策,大力振兴支柱产业,促进产业成长。

全面振兴第三产业。一是旅游业的升级。旅游业的发展要把资源优势与文化和技术紧密结合起来。要跳出就旅游讲旅游的小圈子,走大旅游、特色旅游和现代旅游的路子。要积极塑造海南旅游新概念,发展综合型的旅游产业,实施旅游名牌战略,把旅游业建成名副其实的先导产业。二是房地产的调整。充分调动政府、企业、金融和消费者四个方面的积极性,制定配套的按揭贷款、减免税费等政策,通过多渠道融资,多形式运作,多元化经营和多产业渗透,努力盘活房地产中沉淀的巨大资本存量。三是努力发展为生产服务的行业,包括交通、运输、金融、保险、批发、商业、物资供应和仓储等。要特别注意过海通道和陆岛运输问题,把第三产业的发展真正建立在为生产服务的基础上。四是大力培育和完善各类市场,除规范消费品市场,拓展农产品市场外,要着力培育资本市场,完善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建立健全市场中介组织。通过市场建设,促进有效竞争,消除农产品流通瓶颈制约,引进工业化急需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提高市场组织化水平,推进海南市场化进程。

(三)产业在地域上的优化配置

在产业布局上,根据实际情况和生产力布局的一般原则,海南应该走“据点式”开发和培育增长极的道路。建省近10年来,海南首先是通过海口和三亚两个经济中心带动经济增长的。在海口和三亚两个龙头辐射下,整个东部地区迅速成长为支撑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区”。为了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海南还必须立即培育起另一个增长区,这就是西部工业走廊。如果说工业化是海南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的战略方向,那么西部工业走廊就是未来支撑整个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和快速升级的战略产业区域。该区域有资源优势、港口优势、环境优势和基础设施优势,是发展石油化工、钢铁、浆纸、医药等重化工业的集中区域,是海南工业腾飞的希望。通过建省以来的倾斜式投资布局,目前海口经济圈作为海南经济起飞的引擎巳具备条件,三亚经济圈作为助推器也日益成型,东部作为一只翅膀也羽翼渐丰,唯有另一只翅膀——西部地区仍然十分脆弱,担当不了经济起飞的重任。按照“九五”规划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现在已经到了对西部“工业走廊”进行大规模投资建设的时候了。西部崛起应成为下一步生产力配置的中心任务。发展西部要以洋浦、八所等港口加工区集中布局为主,在政府投资导向下,形成产业链和产业群,充分发挥产业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

二、产业组织创新

海南特区产业组织创新,关键在于调整和完善多元化所有制结构,全面实施战略重组和全面实施科学管理。

(一)构筑多元化所有制结构

在改革开放和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能否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全面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探索出公有制实现的最佳方式,是改革的焦点,是研究体制创新、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

强化股份制企业的规范运行。目前我省已经有130多家股份制企业,特别是海南亚龙湾股份有限公司、海南省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已引进外资参股,但我们也必须看到,股份制企业内部管理及运行机制等方面的问题还亟待解决。由于体制、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影响了股份制企业产业培育的质量与速度,使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没有收到应有的改革预期效果。现在问题的关键是要进一步加强股份制企业的规范管理,进一步理顺股份制内部的运行机制,以便使这一先进的所有制结构能够焕发出应有的光彩。

调整转换所有制结构。对于国有经济来说,要逐步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开放性的多元所有制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和利益主体多元化,使各种所有制形式之间在财产关系上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使多种生产要素在不同的所有制和不同的企业之间合理流动。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我们要继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明确一个方向,就是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抓住一个核心,就是通过制度创新,转换经营机制;突出一个重点,就是运用市场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全面推动国有企业存量资产的流动重组和增量资产的优化配置,使有限的生产要素发挥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省规模最大的糖厂儋州市春江糖厂于1995年由国有国营改制为民有民营;最近椰树集团员工持股会募集6000万元用于控股制罐分厂,这是我省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突破。

(二)全面实施战略重组

以产业为重点,走兼并联合之路,实施规模重组。针对我省产业“散乱低慢”现状,以盘活存量为重点,利用其中的大型骨干企业大规模收购、兼并、联合其它中小企业,是加速组建我省大型企业集团的一条最简捷、经济的途径。目前,我省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1793家,中小型企业比例高达99%。如果我们能让其中的三分之一或一半的企业通过改组改制活起来,那将是十分了不起的。同时,采取改组、联合、兼并、出售、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的步伐。海口市紧紧抓住被列为“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的历史性机遇,成功地将一批经营状况不佳的中小企业实施兼并破产,在国有企业改革和产业组织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我们要充分利用海口市优化资本结构试点的契机,进一步用好用足国家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特别是要把呆坏帐准备金用在刀刃上。省政府去年就颁布了《关于深化国有工业企业改革的决定》,明确了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以及方式步骤,提出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全面放开搞活我省国有企业。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改制面不足30%,这个问题务必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以名牌为重点,走“名牌流动发展”之路,实施跨行业混合型重组。进行全方位多元化的品牌市场扩张,靠名牌滚动发展大型企业的益处一是快捷,名牌之所以为名牌,就在于它的质量高,以名牌为先导的产品能够迅速占领市场,这是非名牌产品所无法比拟的;二是反哺,销售额巨增,实力的壮大反过来又进一步扩大了名牌的知名度。我们要充分发挥名牌产品、名牌企业的名牌效应,集中力量引导和促进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域的强强联合和重组。例如食品饮料工业,以热带水果加工为代表的饮料业已初具规模,椰树牌天然椰子汁、椰风牌天然芒果汁、椰岛牌咖啡饮品系列等等,在国内外都具一定影响,可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实行“强强”联合,实行跨所有制的再度重组,创建我省饮料业的“航空母舰”。可以考虑从我们的资源优势出发,在农产品的保鲜、包装、脱水、储藏、流通、加工等产业,在橡胶加工产业,在汽车、摩托车制造业、天然气深加工等产业组建一批单一式或混合型的“流通母舰、加工母舰或者橡胶母舰、摩托车母舰”等大企业集团。

(三)全面实施科学管理

企业的成功,是企业深化改革、机制转换、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的有机结合、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其中科学管理至关重要。对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经营的现代企业来说,资本是实力,机制是实力,技术是实力,但管理是更大、更持久的实力。管理水平低下是我省许多企业的一个致命弱点,在相当的一部分企业中,经济效益不佳不仅来自体制,更多的是来自管理。因此,政府要把管理作为企业的生命,放在与改革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

更新观念。效益不佳的企业,往往是管理落后的企业,其主要表现首先是观念落后。“等、靠、要”和“吃大锅饭”的思想严重;不是主动的适应市场,在转换机制、加强管理上下功夫;不是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而是怨天尤人,等着国家给政策,靠着政府发救济,争着抢着要利益。这种观念不改变是十分不利的。

严格管理。我们强调严格管理首先是人的管理。要摒弃管理上重物不重人的计划经济观念,树立“商战是人才之战”、“人是企业第一资本”的观念,全面实施人才管理与开发并举战略,力求实现从提高人力资源素质达到提高管理质量的目的。

加强成本管理。邯钢实行“模拟市场核算、成本否决”的管理经验,其实质是把企业的经营指标体系价值化,手段货币化,把企业的物流控制尽量转化为价值流控制,并把价值量分解到各个不同岗位,通过成本否决、收益挂钩,使人人明晰责任、义务、风险、收益,以此来调动经营者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经营指标的有效完成。

三、产业技术升级

产业升级的根本动力是技术创新的进步。产业升级本质上就是产业技术结构和水平从低度向高度的不断演进。

海南目前的产业技术水平较落后。据有关部门根据大中型技术开发经费投入指数、科研人员指数、科技成果指数、技术转让指数、新产品销售指数、新产品出口指数等六项指标的几何平均值表示的技术开发能力,海南居全国30个省市的倒数第10位。1995年企业户均拥有技术开发机构,海南为0.1个,全国为0.6个;技术开发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重,海南为1.7%,全国为3.2%;当年投入技术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海南为0.6%,全国为1.3%。可见,实现海南产业技术升级的任务十分艰巨。

(一)全面实施科技兴农战略

在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方面要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在近期,一是要加强良种良苗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品种品质改良,实施种子产业化工程,抓好热带瓜菜、水果、特种养殖品种的引种、繁育工作,提高产品质量,带动“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二是要提高管理技术,走科学种养和现代化管理的道路。要迅速促进科技推广,突出技术的先进性和适用性,把推广应用新技术与开发资源结合起来,尽快形成自己的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三是要大力提高农产品加工和运销技术,包括保鲜防腐、运输、包装和加工技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质量档次,延长产业链,带动产业升级。在促进农业技术进步过程中要注意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要进一步加强琼台农业合作,积极吸收利用台湾先进农业技术成果。

(二)加大产业技术升级力度

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这是一种经济节约的技术进步措施。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装备,改造我省现存的传统产业以提高其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消耗,从而使传统产业焕发生机。不仅如此,新技术还可以生产新产品,开拓新市场,进一步增强其自主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提高支柱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对油气化工、医药、浆纸等支柱产业,应该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从一开始就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设备,迅速与国际经济接轨,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对于饮料食品、化纤纺织和建材等支柱产业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确立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中、长期目标,尽快缩短与先进水平的技术差距。在支柱产业内部要选择一批优强企业,结合产品结构调整、新技术采用和新产品开发,通过投资倾斜,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

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是海南产业技术升级的最终目标。近期应采取倾斜政策,加速我省高新技术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实现产业技术的超常规进步。根据科技发展规划和我省社会经济条件,当前重点可以发展生物技术工程、新材料工程、现代电子通信工程、计算机应用工程、能源新技术和节能技术、节水技术工程。

最后要指出,推进海南的产业升级,必须制定健全的产业政策。“一省两地,三足鼎立”的产业发展方针,是特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结晶,从政策上为产业升级奠定了基础。我们要以赶超型产业政策为主,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在市场经济中对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导向作用,在完善产业政策体系方面狠下功夫。

首先要科学细化产业政策。“一省两地,三足鼎立”的产业政策,是从宏观上对全省产业格局的界定。相对于具体的区域布局、结构布局、产业内部的发展及县域经济的发展等都需要细化。要根据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状况、限制因素、生产力水平、结构层次及经济发展的阶段,因地制宜地制定各具特色,可供操作的配套政策,以协调要素的产业间、区域间的合理分布,使宏观的产业政策和微观的区域布局有机结合、互为作用。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多层次的经济政策。对瓶颈产业、支柱产业和抑制性产业制定多层次的政策体系,并使之不断具体化、科学化。要通过价格、利率、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作用,加大对优势产业的技术投入和支持。在第一产业,重点制定扶持鼓励热带高效农业的生产、加工、流通的政策,鼓励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和大企业进入农业领域,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在第二产业,现阶段重点制定扶持鼓励产业重组。特别是大企业、大集团重组的政策。从长远看,重点制定扶持支柱产业、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以综合配套的政策倾斜战略不断促进产业组织的成长发育,促进构筑多元化所有制结构的进程,探索实现公有制的最佳形式。在第三产业主要制定培育要素市场,促进房地产解套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的政策。

标签:;  ;  ;  ;  ;  

海南经济特区产业升级研究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