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现代舞的反思--兼论现代舞蹈舞者的五个人_现代舞论文

对中国现代舞的反思--兼论现代舞蹈舞者的五个人_现代舞论文

中国现代舞反思——现代舞舞者五人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代舞论文,五人论文,中国论文,舞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王玫 现代舞在逐渐打开局面,大众对现代舞开始有所了解,好像已深入到一些人群 当中。但另一方面我们看到的是中国舞编导能力的萎缩,中国舞蹈创作的滞留。舞院的 教育在中国的舞蹈界产生放射性的影响,现代舞的教育也是一样。通过大家的逐渐认知 ,人们对现代舞的兴趣和焦点集中在现代舞的技术上,大家急于学习现代舞的技术和动 作,在创作上从一味的模仿,到全国创作上的雷同,现代舞又成为一种模式,回到古典 意义的模式。

现代舞在发展的过程中失去了其原有的朴素性,在许多功利色彩的创作中落入了模式 化的套路,失去了原有的实验精神。芭蕾舞团参加国外的比赛都要有现代舞的剧目,也 是现代舞被接受和普及的某种快捷的途径。现代舞是不可模仿的,它更多的应该成为编 舞者的某种思维方式,而不是单单的可以套用的模式。

现代舞其实就是中国舞。把现代舞看做一种纯粹的外国舞蹈的概念是模糊和不正确的 。要把中国舞看做一种发展和进行的时态。现代中国的中国舞创作都应该是创作性的, 保留性的是传统的,所以要看到现代舞与中国舞其实是合一的,是创作的方法和思维的 方式,而不是国籍性的差别。无论你采用的是什么语汇,民间舞、古典舞、现代舞,最 终你都要反映现代中国人的生活,用现代的身体说话。不要错误地把现代舞当做一种表 演的专业来对待,现代舞是创作的舞蹈,是进行时态的舞蹈,是创造的艺术。作为编导 ,应该时刻注意表达和工作的时态性。

不思进取已经成为中国舞编导的惯性。我自身从模仿到反抗,其实是一种自我反省的 过程。反思一下自己的艺术风格、艺术问题,是不是真的反映了现实?这是一个世界观 的问题。在文艺思潮的动向中去选取自己的言语方式,去学会表达“自我”,从现代舞 的普及看来,要放下架子,要看到现实,现代舞应该是平民化的艺术。要学会准确地表 达自己的话语,真正对人的问题进行关注和深入研究。

专业的扭曲。我们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到创作当中,同时我们看到的大 学生创作,不是在发挥他们学识和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不同于舞者的思维方式,而是努 力地在向专业靠近。与此同时,他们离自己的生活,离活生生的人远了。他们在用自己 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所以在艺术系建设方面,在现代舞群众创作方面,要保持他们 的独特性和真实性。

中国现代舞的比赛缺乏活力,在于调整评委会成员的结构。每次不同的结构方式会带 来不同品位取向的结果,这才应该是比赛的魅力所在。现代舞的发展只有逐渐抛开外国 技术的拐杖,用自己的腿走路,否则不可能自己发育起来。

曹诚渊 首先大家对现代舞的许多看法还存在概念上的混淆不清,把一个横向的概念 与纵向的概念进行比较。中国现代舞的概念往往让人使现代舞与传统舞蹈混淆不清。的 确,现代舞是从对传统的反叛中走出来的,现代舞在中国的发展更应该是要逐渐走出传 统的束缚。当代的艺术发展,无论是文学家、艺术家、还是社会学家等等,都在努力学 习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挖掘出新的东西,以义无反顾的姿态前进着。中国在当代正以自 立的强大姿态屹立世界,现代舞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更应该是放开步伐去探索。

现代舞者还存在着不愿去思考的习惯,除了训练优秀的技术、身体,更应该注重舞蹈 本体的、本质性的思考,多一些对社会的关注。中国社会面临巨大的变化,这些都是发 生在我们身上的,我们现在的舞蹈技法都很好,但确实缺乏对身边事物的敏感。现代舞 的表现在每一个国家其实都有忌讳的东西,像抽烟、男女关系等等,但舞者们都用不同 的方式去面对他们,不会逃避这些问题,而我们往往逃避这些与我们切身的感受,想去 成为另一种“花”。

现代舞蹈比赛的概念太浓重。比赛不是艺术衡量的惟一标准,现在人们大多在为了比 赛而比赛,比赛成为创作的动力,这将不利于年轻演员对艺术的关注,而是倾向于对比 赛的关注。比赛确实给年轻演员以机会,但太关注比赛将不利于艺术的发展,也影响到 舞蹈本身的发展。

北京现代舞团的方向:北京现代舞团将更致力于现代舞在国内的推广,多一点时间放 在本土的现代舞推动上,挖掘本土的创作潜力,像每年的现代舞周等就是其中的一例, 今年厦门舞团的成立也有北京现代舞团的推动和支持。特别是北京现代舞周的活动,给 了地方创作更多参与的可能性,发挥了北京文化中心的作用,同时让地方政府对舞蹈艺 术感兴趣,去尝试支持这种新型的艺术创作。参加国外的演出固然重要,搞好自己的现 代舞展演更加重要。法国光是现代舞团就有180多个,中国只有4个现代舞团,这是远远 不够的,需要更多的风格,更多的方式。没有量的积累,没有一个中国的群体创作的势 头,现代舞的繁荣是不存在的。

金星 现代舞在国内的发展还是存在一个认同的问题,现代中国应该有优秀的现代艺 术,舞蹈也不例外。现代舞不是洪水猛兽,首先要用一个正确和宽容的态度来对待。现 代舞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的生存,其实更真实地反映出了编导、舞者的人生观。

现代舞是需要交流和沟通的艺术,中国现今的现代舞创作在表达言语上逻辑不清,太 看重在圈内的认同,而不考虑与观众的交流方式,搞不清楚要表达的东西,在表达冲动 和表达能力上存在差距。现代舞的好处在于给予观众的自由,这种自由和传达的东西不 是被迫接受,而是通过观众的重新理解和创造产生的。

提高现代舞者自我生存能力。在中国对现代舞者的培养还不像芭蕾和中国舞的舞者那 样普及,需要从其他类型的演员重新培训,从而走向一个成熟舞者的道路。所以现代舞 者的力量还有待成长和成熟。我现在的舞团没有拿国家一分钱,自力更生,用自己的资 金和商演的资金来维持团体的发展。我们要传统,更需要现代的艺术。

现代舞需要不同的风格,只有多样的风格,和其他艺术更多的交流,才能更好地发展 。我坚持我的唯美风格——一种纯粹简单的、能给观众带来更多想象空间的舞蹈。其实 我是一个充满古典情怀的人,只不过是借用了现代舞的形式。舞团希望在上海营造出新 的舞蹈观赏环境和优秀的作品,反映上海独特的文化氛围。

高成明 中国舞界系统地引进国外的现代舞至今已有15年的历史,当然吴晓邦先生的 新舞蹈运动奠定了舞蹈变革的基础。改革开放之后,对现代舞的发展和引进力度增强, 比如广东实验现代舞团是中国第一个由政府主管部门即文化厅直属的全民所有制舞团。 广东实验现代舞团通过自身不断地创作,让世界了解到中国广东有个专业化的现代舞团 和中国现代舞发展的某种程度,了解到它以其专业的规模在本土创作演出当中产生的影 响。这一切也是跟中国的进一步改革开放息息相关,创作的色彩也开始丰富。

中国现代舞的接受现状。虽然已经发展了十几年,但还在探索的进程中,在慢慢地成 熟,同时观众的接受过程不应操之过急也是一个事实。毕竟在观念上和形式上,观众在 传统舞蹈和现代舞之间还存在着距离。我们应该更多从从业人员的自身努力上来正确看 待这个问题,多考虑以舞蹈的方式带给民众的东西,首先要解决观众能不能够进入剧场 这一问题。拿我们一次江浙巡演来说,观众对现代舞有误解,总认为是晦涩难懂,并对 以前的现代舞印象模糊。但第一场之后,观众爆满,这说明需要有实力的作品给人民以 震撼,并且努力做好普及工作才能赢得观众。在作品内容上也应尽量多元化地去反映当 代人的生活状态。总的来说,观众群正逐渐增多,对现代舞的认识也在提高。

现代舞的创作问题。现代舞的确对中国舞蹈的创作产生很重要的影响,无论是观念上 还是形式技法上的。中国舞本身很难有所突破,借鉴新的创作手段和思维角度,融合自 身的舞蹈特色,才会有新的发展。这一点逐渐在全国性的舞蹈比赛中显现出来。中国舞 蹈的发展不应是单一现代舞或是中国舞、芭蕾舞的方向,它们各自健康地发展,互相借 鉴和学习促进才能形成良性的循环,专业界内首先要有种默契。

发展策略和方向——能够在现代舞的认知上给以正确的普及和疏导,以开阔的心胸包 容更多的社会内容,以现代人的身体和表达方式更亲切地表述当代中国人的思想状态和 和生活,去除浮躁的心态,做好每一部作品。

张长城 现代的艺术管理首先应该建立在对人尊重的基础上,以往的艺术管理方式是 把人标准化,用领导的姿态去期盼和要求下级,而不是发掘人的潜力——这种原生态的 资源。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全新的道德体系和合理的配置,给予演员充分的空间和自由。 管理者必须学会去发现艺术家的个性和能力,一个没有个性的艺术家是没有期待价值的 ,是不可能选择独特的角度发现这个世界的美丽的。所以对人的尊重和发掘是基础。

在管理团队方面,管理者不能仅仅作一个好人。要看管理者是否真正对艺术家有用, 管理者是否知道艺术家的价值,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一个好的艺术管理者要学会如何把 人员配置好,把艺术家需要的东西给他。但是两者之间不是相互牵制,而是相互沟通与 交流的关系。但艺术总监和行政总监的职能一定要分清楚。

资本的管理是一个根本的准则,艺术与市场是一个互动的、递进的关系。每个团体都 要很现实地面临钱的问题。一种方式是找到赞助人、投资人,他们的资助是出于对艺术 的爱好,但对艺术家的创作没有过多要求和干涉,他们的商业目的在给予资金的同时已 经实现了,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艺术家滋养方式。还有一种就是商业运作,这要考虑作 品是否会被市场接受?表达是否能获得沟通?受众的要求被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两种 方式都有利弊,前者不稳定的状态,会造成某种灵感的枯竭,并且由于资金一定时期的 保证,很容易产生权威感;后者如果过于迎合市场,会对艺术造成损伤乃至创作能力的 衰退。我个人比较认同三七开,70%保证市场的长期稳定,考虑社会的需要,从而获得 资金,30%以艺术投资的方式去考虑先锋艺术的前瞻性。生存依然是第一位的。

现代艺术工作者应该多培养责任感,而不是把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关于团员的去留, 一方面他们的离开是他们独立人格的重要部分,这也是现代管理方式所注重的;另一方面也是管理者没有创造最适合他们的环境。管理者应该具有反省的意识和习惯。在发展 上,先处理好视野之内的事情,在三年之内使现代舞在北京受到媒体和观众广泛关注, 这也是阶段性工作的目标。要学习怎样优化结构,提高与外界取得合作的机会和能力, 慢慢突破“懂文化的不懂商业,懂商业的不懂文化”的局限,用冷静平和的态度来对待 艺术管理。

王玫(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现代舞编导)

曹诚渊(北京现代舞团艺术总监)

金星(上海金星现代舞团团长)

高成明(广东实验现代舞团团长)

张长城(北京现代舞团总监)

标签:;  ;  ;  ;  ;  

对中国现代舞的反思--兼论现代舞蹈舞者的五个人_现代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