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三点可以说得很好_小灵通论文

世界上有三点可以说得很好_小灵通论文

三分天下话灵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灵通论文,天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中国无线通讯市场风起云涌,各运营商之间战火连连。中国移动也放下了“江湖老大”的身份,频频出招;中国联通用尽全身解数,左突右攻;小灵通这个“初生牛犊”也把江湖搅了个风生水起。中国无线通讯市场的暴风雨来得正猛烈。

中国移动“移动”不轻松

中国无线通讯市场容量巨大。截止到今年4月底,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已达2.25亿户,总数居世界第一位。而中国移动却占据了80%以上的份额。据信息产业部公布,2002年中国移动全年业务收入完成1509亿元,同比增长12.1%,所以,称其为“老大”当之无愧。

优势依然劣势突显

中国移动的赫赫战绩自然有其开心的理由,那就是网络覆盖大、服务质量好、用户数量多。据业内人士分析,在当今中国移动通信的运营格局中,中国移动代表着全国覆盖率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质量最好的移动通信服务水平,全国数量最多的移动通信用户群。网络质量和服务的全面性是联通和小灵通所望尘莫及的,这是移动获得并保持高端用户的杀手锏。同时,在新用户增长趋缓的今天,最大的用户群,也成为争夺客户资源的利基。

如果把中国移动的优势归结到产品上,那么它的劣势就主要表现在价格上了。中国联通在资费水平上得到政策的“偏爱”,小灵通也因成本低廉而采取了较低的资费水平。另外,政府目前对资费调整始终三缄其口,无疑也使移动受到的很大的限制。虽然通讯价格屡屡跳水,但一直是中国移动在市场上快速“移动”的羁绊。

差异市场多元制胜

面对联通主要是小灵通引爆的价格大战,移动也推出了种种套餐、来话畅听等多种形式来积极应对,但依然难敌对手的低价大潮。移动意识到,当前国内通信领域的恶性价格战主要是因业务、服务的“同质化”引发的,要跳出价格战的“泥潭”只有在业务和服务两方面创造差异,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打造多元化品牌。于是,2003年3月,中国移动向全国正式推出了定位明确、特色鲜明的“动感地带”客户品牌。

“动感地带”以“M-ZONE”为标志,提供了多种时尚服务并且价格低廉,目标指向崇尚个性、追求时尚、紧贴潮流的15岁至25岁年轻消费群体。这是中国移动强档推出的与“全球通”和“神州行”并列的第三大品牌,意味着中国移动的品牌塑造进入第二阶段,即从业务品牌走向客户品牌。中国移动不失时机的推出“动感地带”,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的个性化需求,缔造了全新的移动通信品牌。

实际上,联通和小灵通现在最迫切需要的,不是一个利润数值,而是用户基础——没有用户基础,就意味着巨大的网络投资无法被充分利用,就意味着日后发展前景黯淡。移动要把竞争重心从产品深度的纵深转移到新用户的争夺上,必然要采用价格战这一利器。在差异化的市场上,移动以具有差异化的优秀产品去争取高端用户(主要是全球通用户)并获得了他们很高的忠诚度,因此在这个细分市场上,完全没有必要现在就实行降价战略从而削薄企业利润。移动要做的只是去一个低端市场竞争新用户,对竞争对手设置重重障碍,进行阻击。因此“动感地带”的产生水到渠成了。

除了“动感地带”,移动的另一个差异化服务的王牌是全球通俱乐部。随着手机用户的飞跃发展,这种强势服务不仅向低端进行扩散,让一般用户能感受与其他品牌有不同的服务,还向高端的高难度服务进行挑战,让高端用户感受到的服务更为尊贵和优越。

另外,数据业务也成为移动正在寻找的新奶酪。移动在全国开始了主题为“手机新生活”的营销活动,推出包括百宝箱、手机钱包、随e行在内的10多项移动数据业务,力图靠增值业务掘金。

中国联通 突围无极限

中国联通在无线通讯市场上占据了第二把交椅,但从市场占有率上来看还不到中国移动的三分之一,似乎缺少同移动对决的实力。不对联通一直在坚持,并令移动感到如哽在喉。联通的CDMA在2002年如期完成了700万的目标,今年则要拿下1300万,其雄心可见。

“双网”合璧腹背受敌

2002年以前中国无线通信市场实际上是移动一头独大的形势,联通很难和移动相提并论。为了改变自身网络质量差、覆盖面小的状况,同时缩小跟移动的差距,联通新的网络通讯技术CDMA在2002年4月横空出世,对阵移动的GPRS,开始了策反中国移动高端用户的计划。这样,CDMA成为联通战胜移动的“超级武器”,成为它的未来和希望。

双网合璧之后,联通并没有一帆风顺,反而到了腹背受敌的境地。CDMA进攻高端市场首战失利,被迫转向低端。这样一来,不仅跟自己的GSM网争夺客源,还时时受到小灵通的威胁,双网运营的尴尬日益突出。联通高端受阻,低端被压,进退维谷。如何化解双网互相竞争而引发的矛盾和冲突,明晰品牌概念等问题迫在眉睫。

品牌重塑全面突围

虽然联通在今年的“5·17”世界电信日前后也推出了种种套餐,挑起了价格大战,但这也是联通不得已而为之。联通最为注重的则是它的品牌重塑工程。3月份,中国联通CDMA1X网络及“联通无限”品牌正式启动,这成为联通今年的重头戏。

中国联通通过细分市场的品牌塑造,在数据增值业务上推出的“U-max联通无限”的统一品牌以及统一品牌下所包含的“互动视界、神奇宝典、彩E、掌中宽带、定位之星”子品牌业务,将使联通在品牌和服务的良性竞争中得以健康发展,使移动用户体验到高科技带来的极大乐趣与便利,为实现“做大做强做优”的目标奠定了基础。“联通无限”成为联通必胜的砝码。

随着价格战的不断升级,ARPU值(每月从每用户获得收入)的持续走低已成定局。为了提升自己的ARPU值,联通寻找在数据增值业务上价值链整合当中力拔头筹。所以,近来联通先是宣布与SUN合作,采用基于后者JAVA技术的开发平台;随后与高通联姻,成立合资公司开发基于BREW技术的数据解决方案平台;紧接着又与微软签定了基于NET的合作备忘协议。联通在展现自己世界第三大移动运营商“非凡气度”的同时,其发展数据增值业务的急切之情也溢于言表。

在通路上,联通持续近半年的“预存话费送CDMA手机”优惠行动已经使自己背上了沉重的财务负担。2003年联通将逐步取消手机补贴策略,退出销售,力求与渠道的终端销售优势的结合,在为渠道带来市场的同时,也为自身带来用户。在财力上轻装上阵的同时,联通也积极寻求两网运营的最佳出路。

联通现在就是要品牌、网络质量、业务、终端四方面不断提高产品差异化水准,保障在促销力度降低的情况下维持客户增长,全力突围。

小灵通“革命”显神通

小灵通是无线通讯市场的“第三者”。它经历了五年的“飞短流长”仍坚持了下来,在短期内全力发轫,所到之处攻城掠地,迅速以燎原之势“红”遍了大江南北。截止到今年5月份,全国已经有400多个城市开通小灵通业务,用户数达到1600万。并且,攻陷了北京和上海最后两块“禁地”,在本来就不平静的移动市场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低价挑战 前途未卜

小灵通定位在“固定电话的补充和延伸”,提供本地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移动通信服务。由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全力打造的小灵通,设备造价低,又可以利用自身的铜线存量资源,所以能够单项收费、提供市话价格水平的服务。小灵通极具优势的资费水平,移动和联通品牌宣传也乱了方寸,他们不得不推出“准单项收费”等业务疲于应对,但仍难阻挡小灵通前进的步伐。

虽然目前看来小灵通全线告捷,但是它的前途令人堪忧。首先,小灵通的胜利主要靠的是价格优势,移动通讯的资费政策一旦变动,实施了单项收费之后,它的优势将大大减弱。再者,虽然小灵通是绿色手机,但技术还是落后,增值服务方面仍难于移动和联通相提并论。另外,小灵通的频率是占用3G(第三带移动通讯)频段。一旦3G这种业务被推广开来,小灵通不得不让贤。小灵通的未来之路并不平坦。

策动革命 暗潮涌动

小灵通在低价拚杀的同时,也在改变自身的落后形象。现在,它不仅能通话,还能发短信、上网浏览、下载图片等。随着增值业务争夺的日趋激烈,小灵通也新开增值业务服务超过了100种,技术上有了很大突破,使自身形象不断提升。这样,小灵通的竞争力得到提升,所到之外瓜分了不少中国移动和联通的低端用户。

小灵通终于拨云见日,在移动通讯政策上“一石激起千层浪”。

其一便是单项收费问题。小灵通的自由发展得益于信息产业部的“不支持也不干涉”,它的低价使移动和联通苦不堪言——大众对“单项收费”的呼声越来越高。虽然政策上至今没有表态,但移动和联通迫于小灵通的压力不得不做出了种种“违规”行为,变相的单项收费。

其二就是互联互通问题。小灵通的诞生就是因为电信、移动、联通之间资费结算问题使电信有所损失。互联互通成了今年中国电信业的主题。在竞争性市场中,互联互通的监管必须尊重市场经济规则,正确处理各运营商之间的关系是问题解决的关键。

其三便是移动牌照问题。小灵通被移动和联通视为“洪水猛兽”的真正原因,是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想借助小灵通这块“敲门砖”,千方百计的取得3G移动牌照。一旦得逞,这对移动和联通来说不啻于一个噩梦:小灵通的大行其道,终将导致中国移动通讯领域的重新洗牌,那时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策略共同的选择

移动、联通、小灵通在前进的道路上都会有克敌之术,但有一些策略是他们都必须遵循的。

差异市场的顾客导向。在愈见激烈的竞争中,对于所有的细分市场采取完全一模一样的服务策略已不再有效。运营商要分散运营风险,锁定目标客户群体,以客户为导向提供服务,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盈利。运营商需要对不同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优先理解客户群体对于客户服务的需求和期望,并以与其价值相匹配的成本提供区别化的客户服务。除此之外,运营商还要注重维持现有客户的业务创新,保持现有客户的忠诚。

产业整合实现双赢。未来的竞争是价值链对价值链的竞争,是产业集群对产业集群的竞争,是联盟对联盟的竞争。移动通讯领域的运营商竞争也正过渡为产业价值链的竞争。特别是发展数据业务,必然使产业链不断延伸,整个价值链的协调与沟通更成为市场细分的必然要求。同时,也只有全产业链上各方密切合作,才能达到拓展市场共赢的目的。

政策因素决定成败。中国移动通讯是一个特殊的领域,这个市场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政府政策的监管。如联通的资费上得到优惠政策;小灵通被多次“叫停”,同时,它的存在也是在政策的“默许”之下。单项收费、互联互通、移动牌照等问题无一都将在政策的框架内得到解决。政策能够创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但有时也会阻碍市场的自由。所以,运营商只有同电信政策斗智斗勇,为自己创造一个有利的成长环境,才能赢取最终的胜利。

标签:;  ;  ;  ;  ;  ;  ;  

世界上有三点可以说得很好_小灵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