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形势政策观之问题导向的特点论文

马克思恩格斯形势政策观之问题导向的特点论文

马克思恩格斯形势政策观之问题导向的特点

彭 红

(南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摘 要] 马克思恩格斯的形势政策观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其劳动异化、世界历史与经济危机的形势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反侵略的人民战争、阶级斗争、政党建设、统一战线、社会主义的本土化时代化发展等政策策略体现了其坚持问题导向的人民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特点。深刻领会马克思恩格斯形势政策观坚持问题导向的思维方法及其特点,对于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极大意义。

[关键词] 问题导向; 马克思恩格斯; 形势政策观; 人民性; 实践性; 科学性

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原创者,两位导师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他们致力于提出新问题并寻求科学的答案。马克思1842年与莫泽斯就国家集权问题进行过争论,他观点鲜明地提出,一部世界史就是提出新的问题来解答和处理老问题的历史。后来他又在《集权问题》中强调:“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1]问题导向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理论和实践的方向。每个时代都有它的问题,准确地把握并且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理论和实践都推向前进。

小儿先心病的临床发生率较高,约占先天性畸形的28%,患儿常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生长发育受限和消瘦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缺氧、休克甚至死亡。先心病患儿年龄相对较小,疾病耐受力差,在治疗过程中常出现不配合等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及预后。

“识时务者为俊杰”最早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思想家,马克思恩格斯是识时务的。其毕生从事理论创作,同时毫不松懈地关注世界形势变化发展,求索无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的政策策略问题,形成完整的形势政策观。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直接表明或者涉及“形势”“政策”“策略”“问题”的话语非常丰富,两位导师科学分析19世纪世界各国错综复杂的革命形势,审时度势地提出符合各国国情的政策策略,为各国工人运动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并且根据国际形势和国内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和转变政策,其始终以资本主义时代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如资本主义向何处去、人类如何才能解放,精辟阐述了劳动异化、世界历史、经济危机等宏大形势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反侵略的人民战争、阶级斗争、政党建设、统一战线、社会主义的本土化时代化发展等政策策略。

我党的十九大精准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审时度势地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形势政策观。在当今全球化多元化和国内政治经济新常态的时代,深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形势政策观的问题导向,对于如何在复杂变幻的新形势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形势政策观坚持问题导向具有人民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特点。

一 人民性是马克思恩格斯形势政策观坚持问题导向的根本立场

马克思恩格斯在观察分析形势和制定相关政策时始终坚持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谋求人类解放作为制定各项政策策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毛主席的话来说,马克思恩格斯的形势政策观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为人民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中,“人民”“民族”“工人”“无产阶级”等话语经常出现,其始终主张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历史的真正主体,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人类历史的第一前提是活生生的个人存在,人类社会历史的活动是群众的活动,历史的发展就是人民群众队伍的扩大[2]。两位导师肯定了思想对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同时强调了思想理论最终要转变为现实,就要有思想理论指导下实践的人。马克思主义找到了先进的无产阶级作为自己的物质武器,即科学社会主义的实现必须与工人运动相结合,而无产阶级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也就是以科学社会主义为理论指导,才能实现自身解放。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公开宣布共产党人有着鲜明的政治立场,那就是始终坚持为无产阶级、为绝大多数劳动人民谋利益,从而与历史上为少数人谋利益的社会运动彻底划清了界限。“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3]

在考察19世纪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时,马克思政治站位非常鲜明,就是为劳苦大众呐喊助威并且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鲜明的人民性特征。通过深入调研实地考察,他发现当时的生产形势非常严峻,劳资关系也很僵化。针对现实的生产形势和劳资问题,原创性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劳动异化学说,针砭资本奴役劳动、工业机器束缚人这一工业文明的弊端问题。他指出,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的类本质,劳动本质上应该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但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被异己的机器束缚奴役,劳动异化了,劳动者的能动性丧失了,人被工具化或者碎片化,成为单面人。这种异化劳动使得人的个性被压抑,人不能实现全面发展,只能是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针对劳动异化的社会生产形势,马克思强调要扬弃异化,从而创造性地提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政策理论,并强调个人只有在共同体中才能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指出: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人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在这里,马克思为人民大众描绘了未来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为劳动异化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方案。后来又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的现实途径。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马克思恩格斯的形势政策观既纵观全局又与时俱进,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社会历史,创造性地提出世界历史理论或者全球化学说。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因为地理大发现,因为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人类的活动范围愈来愈广,各民族的相互交往越来越频繁,因此人类历史就逐渐由封闭的各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共产党宣言》指出:由于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迅猛发展,推动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这使得每一个文明国家及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也就是所有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得通过世界市场实现,这也就打破了以往各国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的闭关自守状态。马克思恩格斯原创的这一世界历史理论或者全球化学说既是对19世纪世界发展形势的科学判断,也是对后来世界发展趋势的科学预言,而今,我们看到的是全球化已经成为实实在在的时代潮流和必然趋势,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皮山河位于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境内,发源于中昆仑山北簏,由东支阿克肖河、西支康阿孜河2条支流汇合而成,河流全长160km,流域总面积6775.9km2。流域内干旱少雨,有大量难于利用的戈壁、沙漠和干旱荒山,因此森林资源非常贫乏,植被稀疏单一。地表受强烈的干燥剥蚀与风蚀作用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

恩格斯在考察工人运动的实践中首先发现了阶级对抗阶级矛盾问题。1845年他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敏锐阐明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对抗阶级矛盾的政治形势,历史上他第一个说明了无产阶级是一个受苦的阶级,而且因为其经济地位低贱,使得无产阶级具有彻底的革命性。后来列宁在1895年的《弗里德里西·恩格斯》强调了恩格斯的这一重大发现,恩格斯为无产阶级用心描绘了自己社会地位的自画像,并且清晰地为无产阶级指明了出路,那就是自己解放自己。恩格斯的这一关于阶级对抗阶级矛盾的形势政策观唤醒了被奴役受压迫的无产阶级,使得他们由一个自在的阶级逐渐成长为一个自觉自为的阶级。同时恩格斯教导无产阶级要争取经济上的解放,就必须争得一定的政治权利。另外,恩格斯非常关心妇女解放问题,他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

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以人民为中心,要想方设法增进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共产党人要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其精准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提出一带一路、供给侧、乡村振兴等改革政策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我有幸应论坛邀请,在此次论坛上第一个议题,作了题为“走好军民融合发展之路”的发言。2015年,习近平首次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中国国家战略。中共中央政治局2017年1月22日召开会议,决定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由习近平任主任。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是中央层面军民融合发展重大问题的决策和议事协调机构,统一领导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向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负责。实施的对策是:以政府为先导;以法律法规为保障;以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为核心。

习近平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同样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摸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7年的实践中得来的。”[9]

二 实践性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形势政策观坚持问题导向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恩格斯还在指导工人运动的实践中探究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策略,其提出经济斗争、政治斗争、理论斗争3种阶级斗争方式。马克思1848年2月在布鲁塞尔《论波兰问题》的演说中指出,波兰的人权这一政治问题包含着自由竞争的社会问题。其提出了无产阶级斗争的方式,除了经济斗争,还有政治斗争这一更加有效的方式,而关于政治斗争的具体政策策略,如从经济生活入手,如立足眼前着眼长远,正如《共产党宣言》提出的:“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同时还坚持着运动的未来。”19世纪70年代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第二版序言补充中又提出理论斗争的政策策略,因为思想一旦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他将德国与英国、法国的工人运动进行比较,德国古典哲学的发达使得德国工人成为欧洲最有理论修养的群体,而英国工联运动和法国政治斗争的经验教训,又使得德国工人运动避免了一些错误。正是德国工人的理论优势,又吸取英法两国工人运动的前车之鉴,使得德国工人斗争取得了更大的胜利。

马克思恩格斯的形势政策观是工人运动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也是谋求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问题的科学理论。正如英国学者特里·伊格尔顿说:和政治家、科学家、军人和宗教人士不同的是,很少有思想家能真正改变历史进程,而马克思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历史上没有出现过建立在笛卡尔思想之上的政府,用柏拉图思想武装起来的游击队,以及以黑格尔的理论为指导的工会组织。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社会改革运动[8]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价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结局的诊断效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产物,又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并且以实践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不是主观臆想的理论,也从来不是书斋里的哲学,而是战斗着的唯物主义,学术界有人称为实践唯物主义。同样,马克思恩格斯的形势政策观也是在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实践中产生的,是实践经验的升华,并且根据实践的具体发展和时代的复杂变化而不断完善。马克思在早期就阐明了旧唯物主义之所以是片面的、毫无生气的,根本原因就是其不了解鲜活的社会实践及其意义。他指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要制定正确的政策策略,就必须客观考虑所有阶级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及其实践发展形势。

马克思在《给工人议会的信》中赞扬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工人阶级要实现自身解放必须要创立自己的先锋队——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政党是以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先锋队,其使命就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工人阶级还必须在如火如荼的阶级斗争实践中加强政党建设。如何科学地建设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政党建设要讲究什么政策策略?政党建设的策略之一是恩格斯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必须保持独立性,坚持领导权。1871年9月21日恩格斯在伦敦代表会议上《关于工人阶级的政治行动》的发言中指出:“工人阶级绝对不能放弃革命,革命是政治的最高行动,没有政治行动,工人就会在战斗后的第二天就受到法夫尔和皮阿之流的愚弄……工人的政党不应该成为某个资产阶级政党的尾巴,而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应该有自己的目的和自己的政策。”[7]二是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发展必须本土化,与当地老百姓打成一片,这是其谋求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必然路径。1887年恩格斯在《美国工人运动》中强调:美国的社会主义工人党必须制定一个明确而积极的纲领,该纲领必须随着环境的改变和党自身的发展而发展。该党要彻底美国化,首先要学习英语,然后主动向占绝大多数的并且是本地人的美国人靠拢,如此才能深深扎根当地,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的形势政策观坚持问题导向的实践性还体现在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强调工人阶级应该在鲜活的社会实践中证实自己思维的真理性,也就是通过实践证明自己的思想理论的现实性和力量。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就是在组织领导国际性工人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的艰苦实践中诞生的。马克思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也是在1848年领导共产主义者同盟投身欧洲革命的火热实践中,产生了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地位和政策的理论困惑,从而进行深入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最终形成剩余价值论这一伟大的理论创新,揭示了资本这一死劳动剥削活劳动的惊人秘密,揭露了无产阶级被资产阶级剥削压迫的阶级对抗形势。面对激烈的阶级对抗形势,无产阶级必须摸索出正确的斗争策略,才能求得自身解放。19世纪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亲手缔造了组织领导欧洲工人运动的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其中,马克思领导第一国际整整十年。1871年3月,巴黎工人起义并且成立巴黎公社,马克思代表第一国际写出了著名的《法兰西内战》,一方面高度赞扬了巴黎工人的伟大创举,另一方面科学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的军队,工人阶级必须在战场上争得自身解放的权利。”[6]在这里,马克思天才般提出关于无产阶级必须求得自身解放的时代问题,并且引导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对抗形势中坚持暴力革命的政策策略,即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创建无产阶级军队,和组建无产阶级政党的政策。他强调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就是组织工人、团结工人、领导工人运动。后来的毛泽东思想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鲜活实践中发展了这一暴力革命的理论,形成我党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财税尽职调查范围包括标的公司是否严格履行税法相关规定,是否存在拖欠税款的情况,标的公司是否存在税务上的纠纷等。如发现问题则应将交易对手对相关事项的妥善解决作为股权交割的前提条件或在股权交割时做相应减值处理。

三 科学性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形势政策观坚持问题导向的基本品质

马克思恩格斯的形势政策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具有人民性的根本立场。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恩格斯不仅能够敏锐地发现时代问题,而且针对当时形势创造性地求索解决时代问题的答案。我们今天的8小时工作制就是马克思毕生奋斗的成就之一。马克思曾经称自己是世界公民,“我为了工人每天只工作8小时,我自己每天就要工作16小时”。两位导师不仅始终关心并参与本国被压迫无产阶级的斗争,而且关心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弱小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和反对本国统治者的斗争。在《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中,马克思关注中英鸦片贸易,关心中国革命形势和中国人民觉醒问题。他一针见血地指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是当时的清朝政府墨守成规闭关锁国腐败无能,还沉迷于天朝泱泱大国的旧梦,而没有睁眼看世界。他在《英国人在华的残暴行动》中满怀正义的指出:“可是英国报纸对于旅居中国的外国人在英国庇护下每天所干的破坏条约的可恶行为是多么沉默啊!非法的鸦片贸易年年靠摧残人命和破坏道德来充实英国国库。”[4]恩格斯则在《波斯和中国》中精辟指出:英国政府的海盗政策引起了中国人的普遍反抗,并且是一切中国人反对一切外国人的普遍起义,这一起义是破釜沉舟的近乎绝灭战[5]。在这里,马克思天才般地提出对抗列强侵略的人民战争的政策思想,从而为苦难中的中国人民点亮了解决民族独立问题的亚历山大灯塔,并且在道义上坚决支持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我们必须承认这是中国人民保卫社稷和家园的战争,是中国人民保护自己民族保存自己种族的人民战争。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立场坚定地界定了当时英国侵略中国的形势,给中国人民反侵略指出了人民革命、人民战争的政策策略。此后,在艰苦的理论求索和社会实践中,两位导师找到了社会革命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此外,马克思恩格斯特别关注下一代成长,重视接班人的培养,因为无产阶级斗争必须要可持续发展,才能最终解决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宏大问题。恩格斯在《致国际社会主义者大学生代表大会》中谆谆教诲青年大学生要积极向工人学习,在劳动中主动学习,因为无产阶级的解放需要大批的专家和专门人才。

针对全球化的世界形势,各国无产阶级应该如何科学应对?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响亮口号,这就是伟大的统一战线的政策策略。针对当时无产阶级相对弱小而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机器的阶级斗争形势,虽然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最有前途的社会阶级。但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宏大历史使命,单靠一己之力还是非常弱小而不能胜任的,因此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同盟者,这样就可以集中力量反对最主要的敌人。当然结成同盟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一个著名论断:“在政治上为了一定目的,甚至可以同魔鬼结成联盟,只是必须肯定,是你领着魔鬼走,而不是魔鬼领着你走。”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斗争的科学的政策策略。后来的毛泽东思想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发扬光大了这一政策策略,统一战线成为我党取得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

《资本论》的经济危机论科学界定了19世纪资本主义的经济形势,也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形势政策观坚持问题导向的科学性特征。经济危机论既是对当时社会形势的科学界定,也是对后来西方社会的科学预言。其描述了大量商品积压、大批企业停产、金融机构倒闭的经济危机乱象,揭示了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特点和一般都要经历危机、萧条、复苏、高涨4个阶段的规律,并且揭露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一切现实危机的最终原因始终是:群众贫穷和群众的消费受到限制”[10]。针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严峻形势,马克思提出了“内科疗法”的三大药方:“高额累进所得税”“高额累进遗产税”“社会失业保障制”,还提出了“外科手术法”,即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府。后来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就是把马克思的“三大药方”变成可操作的法律法规,从而将美国人从绝望的经济危机中拯救出来。而外科手术法的实践则使二战后诞生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

(4)花岗质片麻岩类残坡积物:在北部许双头及南部滴水崖区域分布,主要出露二长花岗质片麻岩体。淀积层一般呈酸性-中酸性,母质风化后一般成麻石黄棕壤,土壤质地多为砂壤土。

马克思恩格斯的形势政策观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这一思维方法的科学性还表现在其理论是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对于为谋求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反对一切形式的教条主义,反复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也就是千万不要把理论当成机械的教条到处照搬照抄,而是要活学活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和创新。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两位导师指出:《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必须随时随地以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为转移。而对于《共产党宣言》所揭示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他们也反复声明,这些基本原则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描绘了未来美好社会的基本轮廓,但并没有规定共产主义社会的具体制度与实施方案。所以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什么是社会主义应有的模样,应该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些有待于无产阶级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摸索,而不是依葫芦画瓢。列宁也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时,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教条主义,而要防止教条主义错误,就必须独立地钻研和探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因为两位导师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则,这些原则的具体应用,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又不同于德国,在德国更不同于俄国[11]

马克思恩格斯的形势政策观自始至终贯穿着问题意识,他们致力于提出新问题并寻求科学的答案。对于各国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他们提出了本土化时代化发展的政策策略。虽然说人类社会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是人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也不是在人们自己选择的条件下创造历史,而是在已有的、既定的、从以往继承来的条件下创造历史。所以各国各民族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民族特点和具体国情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所谓标准模式。换言之,就是各国各民族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自己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植根于本国的土壤中,实现本土化,这样才能取得成功。并且,时代是不断前进的,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因而各国各民族的社会主义也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是永恒不变的,相反,社会主义应该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社会主义的本土化民族化时代化的鲜活实践,4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生动注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其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是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生机活力的根本保证。推而广之,其他各国各民族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时,也必须坚持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既继承又创新,坚决反对教条主义,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给我们提供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现成方案。恩格斯早就在评论《资本论》第一卷出版时说过:有的读者可能以为他将从这本书里了解共产主义的千年王国到底是什么样子。谁期望得到这种愉快,那就大错特错了。

总之,以问题为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维传统,是马克思恩格斯形势政策观的基本思维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俗而言就是要立足中国现实,以解决中国问题为宗旨。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全世界自古以来,没有任何学问、任何东西是完全的,是再不向前发展的。”针对当时中国革命何去何从的问题,他破天荒的抓住根本:“马克思活着的时候,不能将后来出现的所有的问题都加以解决。俄国的问题只能由列宁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解决。”[12]从而开创了我党独立自主探索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新篇章。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也反复强调:“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13]习近平同志也特别重视以问题为导向,其指出:“只有立足于时代去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这个时代的社会进步;只有立足于时代去倾听这些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社会和谐的时代号角。”[14]深刻领会马克思恩格斯形势政策观坚持问题导向的思维方法及其特点,对于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极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 集权问题[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89-290.

[2]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节选)[M]//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7.

[3]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1.

[4] 马克思.英国人在华的残暴行动[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04.

[5] 恩格斯.波斯和中国[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

[6] 马克思.纪念国际成立七周年[M].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19.

[7] 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的政治行动[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41.

[8] 陈先达.雄踞人类思想高峰的马克思[N].光明日报,2018-03-26(2).

[9] 周仲飞.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N].光明日报,2018-02-02(4).

[10]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86.

[11] 列 宁.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10.

[12]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5.

[13]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M]//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9.

[14] 陈松友.为何要坚持问题导向[J].人民论坛.2018(25):28-29.

Adhere to Problem Orient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rx and Engels “View of Situation and Policy ”

PENG Hong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yang 421001,China )

Abstract : Marx and Engels always adhere to the problem orientation of the situation policy view, its labor alienation, world history and economic crisis situation view, Human freedom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anti-aggression people’s war, class struggle, political party construction, United front, socialist loc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other policies and strategies reflect its adherence to the issue-oriented people, practice and scientific characteristic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arrying out the though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to understand the thinking method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of Marx and Engels.

Key words : problem orientation; Marx-Engels; situation and policy theory; people; practicality; scientific

[收稿日期] 2019-04-26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马克思恩格斯形势政策观研究”资助(编号:16C1424)

[作者简介] 彭 红(1969-),女,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 A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755( 2019) 04-0052-06

标签:;  ;  ;  ;  ;  ;  ;  

马克思恩格斯形势政策观之问题导向的特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