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起来论文_龚建玲

“动”起来论文_龚建玲

龚建玲(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浦贝中学 云南 玉溪 651109)

【摘要】随着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初中的必考科目之一,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让信息技术课更“美”呢?本文将从“精心引入、任务驱动、‘高手’带动、激励性评价”这四个方面作探讨。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3-154-01

一、精心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化枯燥为生动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两种: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一个乐意学习的人,肯定要比一个勉为其难的人要学得更好,要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就需要充分抓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创设他们喜爱、且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学习情景。如设计七年级下《photoshop中图像的合成》这一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课前先让学生观察一组用ps合成的贴近生活的图片,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观察后请同学思考这些图片是相机照出来的吗?那它们是怎么来的?

生:P来的……

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图像的合成,由此引入本节新课。

这样联系生活进行教学,使信息技术课贴近学生实际,学生从心底感受到学习实用知识的快感。又如,在学习指法、鼠标时,适当地采用一些练习鼠标和键盘的游戏小软件穿插在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吃苹果、生死时速、键盘积木、鼠的故事等,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们在忘情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练熟了指法以及鼠标的各种操作,了解了回车键、空格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学会了键盘的使用。

二、任务驱动——化被动为主动,化零散为系统

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认为,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从而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很适于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在教学中,教师根据课本的内容,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任务,同时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和指导,告诉学生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应该采取怎样的步骤,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掌握学习内容。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图片的处理——制作扉页》中图片的裁剪时,我先是让学生观察任务中已插进去的龙泉河图片 (带有一片黑色区域的图片)。

提问:对于刚插入的图片,大家满意吗?

生:不满意,图片中有一部分是黑色的不好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师:要怎么处理呢?

生:裁剪…

师: 阅读课本P40页,找出裁剪方法,对刚才插入学习任务中图片周围的黑边进行裁剪。

学生们带着任务主动阅读教材、互相讨论、找出方法、并都能很好的完成了任务。一节课下来,学生既没感觉累也不感觉枯燥,不知不觉就掌握了新知。“任务驱动”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上为着“任务”、为着制作一件“成品”或“半成品”去动手操作,去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当大功告成,一种收获的喜悦、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三、“高手”带动——化“大班”为“小班”,化“孤军奋战”为“集团作战”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估计没有哪个学科在体现学生的差异方面有信息技术课这样明显。在信息技术课上,有些学生可以说是一点就通、举一反三,而又有不少学生基础较弱,学习有困难。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学内容太浅了,基础好的学生就不能很好地配合,而稍微加深一点,基础差的学生便不能接受。为了解决这个实际矛盾,可以采取 “高手”带动,分组合作学习、小组协作共享的教学方式。

具体方法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编组,推选基础较好的“高手”做小组长,上课时由小组长负责检查、指导组员的学习。这样,原本班级容量较大,给教师教学造成一定困难的“大班”就被分化成了一个个“小班”,教师也由一个人的“孤军奋战”变成了有多个助手的“集团军”。这种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教学目的,学生也各得其所,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让学生懂得了协作的重要性,培养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

例如:“电子报刊”制作所涉及的知识很多,解决的办法也很多。在教学中,我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一名“高手”当组长,然后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完成一个主题的制作。布置完后,每个小组立即行动起来,他们既有明确分工,又相互协作。在“高手”的带动下,设计版面、查找资料、文字,紧张而又有序。我只是在学生遇到的问题时稍加点拨。通过共同努力,学生们不但顺利制作好电子小报,而且各具特色,充分显示出同学们的个性特点。小组之间的共享更使他们体会到了获得知识的喜悦和自豪,体会到了集体智慧的力量。

四、激励性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积极性

激励性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有效的手段。首先,实施激励性评价可以增进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调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障。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其次,实施激励性评价可以培养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从而满足学生健康的心理需求,树立对学习、生活的自信。

激励性评价能促进学生自觉向着我们所提倡的方向努力。例如:我班一个学生在做操作练习时总是不自信,我就鼓励他:“别着急,一步一步来,老师在旁边看着你,你一定能行的。”当他跨出第一步后,我更是借机表扬:“瞧,你做得多棒。”经过多次鼓励,他不再左顾右盼,无所适从,找回了自信,并成为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尖子生。有时课堂中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甜蜜的微笑,一个安抚的动作,都能传达教师对学生的赞赏和认可,给他们以愉悦感。

总之,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自主地设计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能极大地让信息技术这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真正发挥出它的优势,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巩固。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动起来,信息技术课才会更加精彩。

论文作者:龚建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  ;  ;  ;  ;  ;  ;  ;  

“动”起来论文_龚建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