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工业空间与工业可持续性_可持续发展论文

新的工业空间与工业可持续性_可持续发展论文

新产业空间与产业可持续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持续性论文,产业论文,新产业论文,空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04)01-0019-03

产业的可持续性的关键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和实现经济增长,二是实现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不对后代人的发展机会造成损害。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多、人均资源缺乏、环境恶化严重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与可持续显得尤其迫切。新产业空间这种经济区域形式在促进产业可持续性转变的过程中显示出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拟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探讨新产业空间与产业可持续性之间的联系。

一、产业可持续性成为世界性的课题

在世界范围内采用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战略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因为困扰整个人类社会的环境和健康问题显得日渐尖锐,这些问题包括:温室效应和同温臭氧层损耗;森林资源的损耗;不可再生资源的损耗;空气、水体和土壤污染;饮用水和农业用水的匮乏;物种的灭绝和过度的人口增长等。

面临这些问题,人类必须为自己和子孙后代做出选择。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何保持一个良好的环境,并且使人类的健康和福利维持在一个满意的水平?目前存在三种增长选择:

零增长

一些人认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国家的实践证明了,经济增长是以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对人类健康与福利的损害为代价的。按照这种观点,科技进步不能有效解决资源匮乏的问题,有效保证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的唯一途径是大幅降低经济增长。

另外,有现象表明,经济增长虽然是大部分国家渴望实现的目标,却不能必然地提高人均收入和削减贫困。相反地,社会最富有阶层往往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受益者。

然而,“零增长”的主张不被国家政府和世界组织视为一个正确的选择。

无限增长

这种认为经济应该不加任何束缚地增长的观点很早以前已经遭到摈弃。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和个人都不会选择这种增长方式。

可持续发展

一些人相信,资源的稀缺性和环境问题不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大障碍。按照这一观点,伴随科技进步,人类将更有效地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发现和发明可替代资源以及回收再利用稀缺资源。并且,谨慎控制下的经济增长可以实现与环境保护的兼容。这种兼容体现在经济增长对人类健康和福利所带来的中性和正面的影响以及后代的可持续性。这种控制下的经济增长被称为“可持续发展”,为全球大部分国家的政府所接受。

产业可持续性这一概念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主要针对产业行为提出,具体要求见表1:

表1 可持续发展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世界人口的稳定性

稳定和负责任的政府

针对企业制定和实施合理的法律、法制和贸易政策

适当的财政政策

政府部门、公众和商业部门的相关态度和行为,包括:

*鼓励有效利用非再生自然资源(谨慎使用、提高制成品的耐久性、回收再利用、开发替代品)

*储备非再生资源(农田、牧场、森林、水体)

*鼓励开发可再生能源

*矫正过去对自然资源造成的破坏

*降低浪费和污染

*维持生物多样性

*鼓励开发和采用有利环保的新科技

有关环境问题可靠数据的可获性

对可持续性认知能力的提高

(资料来源:Food Technology,June 2000,Vol.54 No.6)

二、产业可持续性的概念和要素

关于产业可持续性(Industrial Sustainability)存在不同的描述。构思、设计和制造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长期内无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利益(Peter Mark Jansson,2000)。产业可持续性强调更少的污染和资源占用,同时伴随公司和社会价值的增加。在世界人口稳定化的基础上,满足需求,减少饥饿和贫困,维持生态系统和生活资源(Thomas M.Parris,2003)。

以下构建的这个框架将用来说明一个产业在实现可持续性转型当中所必须具备的几个要素,它们包括:

1、基于顾客和市场的产品和服务构思;

2、可持续性工程设计;

3、生产流程管理;

4、环境管理;

5、优化技术;

6、战略规划;

7、系统分析技术;

8、知识管理和科技管理。

整体把握产业、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需要在保持物价相对稳定基础上,以更加多样化的产品满足顾客的需求,消除资源的压力,同时投资者的需求得到满足。

三、面向产业可持续性的转变

如表1所列,可持续发展的各项要求涉及到国际组织、国家政府、公众以及企业等多个层面。因此,面向产业可持续性的转变必须是以上各方联合、一致的行为,是一个系统的转变。本文着重说明政府和企业在产业可持续转变中的行为。

1、国家政府

国家政府以及地方政府在推进可持续发展方面负有主要责任。而且,政府可以动用一系列的工具来帮助执行这一项任务(见表2)。

表2 政府用来鼓励可持续性产业行为的工具

政府用来鼓励可持续性产业行为的工具

颁布法律和法规(标准、禁令、许可证、配额)

采用经济激励:

*征收使用费和绿色税(人为地提高原材料和制成品的成本),调整相关产业的贷款利率

*调整关贸政策

*鼓励全部成本计价法(包含环境成本)

*调整补贴政策

*建立一个污染许可证和开发权可交易的系统

为企业提供支持性服务(如,信息、技术支持、使用清洁科技的培训)

促成政府和产业的合作

教育和调动公众的参与

(资料来源:Food Technology,June 2000,Vol.54 No.6)

工业化国家在对待污染和环境恶化的态度上经历过很大的变化,首先是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漠视,继而是“稀释”政策,接下来几十年是“控制”,目前进入“保护”阶段(Hillary,1997)。这或许对我国政府制定有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另外一个趋势就是政府行政行为的市场化。如可交易污染许可证制度,就是把政府的污染许可证拿到市场上去拍卖,让市场发现价格,约束企业行为。香港就是一个推行可交易污染许可证制度的例子。

2、企业

在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里,企业的天性决定了其存在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进入20世纪,尤其在过去的20年当中,出现一种倾向,那就是企业的领导者开始宣称社会责任,并且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与企业的利润之间并不一定是负相关的关系(Rappaport and Flatherty,1992)。这种倾向的出现是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分别是企业面临的压力和动力(见表3)。

表3 促使企业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和动力

压力

动力

意识到企业行为所造成的环减少浪费带来效率的提高

境污染的严重性 减少排污成本

来自雇员和公众的压力

生产效率的提高带动市场份

政策因素:法律限制、税收、奖

额的上升

惩等

环保违规惩罚减少

来自贷方和保险公司的压力员工健康状况的改善和工作

来自产业协会的压力

 安全性的提高带来工作积极

性的上升

降低保险费用(员工风险降

意识到良好的环保措施可以低,与污染相关的诉讼风险降

节省成本低)

贷款能力增强(信誉提升)

易于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新的

生产用地

改善公共关系

获得金融市场和投资者的青睐

(资料来源:Food Technology,June 2000,Vol.54 No.6)

只有当组成产业的企业实现了可持续性转变,产业可持续性转变才能最终实现。因此,在这个系统当中,最关键的是企业本身行为的转变。

四、新产业空间:一个潜在的实现途径

新产业空间一词最早出现于Scott A.J.在1988所著《新产业空间:北美和西欧的产业柔性集聚和区域发展》当中。产业柔性集聚的内涵“柔性”是相对于福特制的“刚性”(即大批量标准化)而言的,可以将它理解为对市场变化的一种快速适应能力。而所谓的新产业空间是指,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范围内许多产业的发展已经或正在从福特制向后福特制转变,柔性专业化中小企业随之不断涌现。在此过程中,以柔性专业化为特征的大量中小企业集聚群体,它们彼此之间通过分工与协作而结成稠密的区域网络组织,以共同面对快速变化的外部市场环境和技术条件。这些专业化的产业集聚体内部的生产率不断提高,创新活动不断涌现,从而呈现很强的区域竞争力,奠定了现代区域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空间格局。如意大利东北部与中部地区、美国的硅谷地区、德国的南部地区等。

新产业空间理论将这些地区的迅速发展归结为网络式合作中不断产生的创新动力。这些中小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合作的形式不仅有正式的战略联盟、合同契约和投入产出联系,还包括了非正式的交流、沟通、接触和面对面的谈话。Scott等人认为,中小企业之间的这种有效的合作网络,产生了一种内生力,使当地经济迅速增长。在重新检验传统经济理论和创新理论假设的基础上,西方学者提出了关于群的核心假设,并称之为“创新相互依赖假设”。该假设认为,创新倾向于通过经济网络的前向和后向联系群聚在一起。该假设的另外一种表述是:当代的公司几乎没有单独进行创新的,客户、供应商和知识生产部门之间的密切交往和知识交流很可能改善公司的创新。

通过对新产业空间的理论研究不难看出,新产业空间具有以下特质:

第一,良好的创新环境;

第二,企业创新能力增强;

第三,新技术传播能力;

第四,更密切的企业联系和协作;

第五,更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能力;

第六,产品的多样性和生产能力;

第七,更好的服务能力和顾客沟通能力。

新产业空间的这些特质在产业实现可持续性转变的过程当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创新带来生产率提高和生产成本降低

良好的创新环境和竞争的压力加快了企业创新的步伐,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如,采购、加工、生产、包装、储运、销售等)产生成本节约。加上熟练工人可获性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增强,节省了培训费用和交易成本(Kee-Bom Nahm,2001)。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即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实现更少资源条件下的增长或更快增长。RuiBaptista和G.M.Peter Swann于1999年对英美两国计算机产业空间集聚的实证研究也说明了这一点。他们发现,处于产业集聚空间的企业比空间之外的企业有更快的增长能力和更高的生产效率。

第二,加速清洁科技的传播

所谓清洁科技指的是能够产生环保效应的科技,环保效应如降低有毒污染物的排放、降低能耗、启用新的可再生能源等。一项新科技的商业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发明、创新和传播。一项科技的发明并不意味着将被采用。而创新是一个改进的过程,包括科技本身的技术创新和在应用流程方面的创新(后者包括组织结构改进和管理改进)。商业化的最后一个阶段是企业对新科技的采用。因此,新科技的传播率决定了一项科技产生的经济影响(Schumpeter,1939)。研究发现,当少数企业采用清洁科技的时候,风险和成本较高,不利于传播。随着采用清洁科技企业数量的增加,使用成本迅速下降。而且,政府的政策组合(环境标准+补贴+税收)能有效地激励企业采用清洁科技(Robert Dirk Mohr,2001)。由于新产业空间企业之间紧密的分工和协作关系,容易产生环保示范效应,无论是竞争的压力(不采用清洁科技的企业将面临税收增加和成本上升)还是合作的动力(采用清洁科技的企业要求其分工协作伙伴的环保能力增强,以及政府补贴,使用成本递减等)都加快了清洁科技的传播速度。

第三,容易形成统一的环保准则

由于新产业空间存在自发形成的制度化的协会性经济氛围以及基于特定地点的文化经济惯性(Kee-Bom Nahm,2001),柔性生产集聚体内的经济活动植根于地方社会文化环境之中,企业的自我约束能力和企业间的协调能力比普遍意义上的企业强。在产业实现可持续性转变的过程中,各企业逐渐形成各自相对独立的环保标准和实施准则。新产业内部这种自发形成的氛围可以帮助企业通过相互学习和借鉴,建立一整套环保、安全和健康准则。

第四,节约雇员培训费用

柔性化的企业中,学习型工人和兼职劳动力大量出现。因为生产线和工艺过程的不断变化,工人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创新活动中去,进一步拓展了企业创新思维的来源,也使员工更有机会与外部进行知识、信息等的交流。由于企业的不断衍生和快速增长,要求本地的劳动力高度集中,劳动力市场充裕,市场中的劳动力在本地企业之间相互流动性增强。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雇员的培训费用,尤其是对雇员环保意识的培训费用。

第五,提供多样化的产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后福特制时代,由于企业生产方式和组织的灵活性、适应性增强,企业在市场中与客商可以随时、及时联系,了解顾客的满意程度和要求,获取更明确、更直接的需求信息。消费者个性化的要求也为企业的产品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增加了产品的创新速率和多样性。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的反应迅速调整产品结构,按客户具体要求制造产品,满足不同利基市场(niche markets)的需求。

第六,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

客户、供应商和知识生产部门之间的密切交往和知识交流,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同时,波特认为,企业群落共享声誉等准公共物品(Quasi-public goods),所以,为了维护企业群落的整体利益,声誉不好的个别企业将被驱逐出产业空间,逐步形成商品的原产地声誉,吸引新的客户和新的投资者。

第七,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选择生产地址和组合资源

产业可持续性是一个世界性课题,因此,必须具备全球观念,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包括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企业创新能力和环保能力的增强,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尤其是在对外投资设厂方面,企业的声誉和环保能力决定了企业是否能成功实现海外选址。例如,在德国,绿色卫生检疫制度一直存在,但近年来逐步得到强化。国外商品进入德国之前,必须先经审查合格并获得德环保监督部门颁发的“蓝色天使”标志或欧盟的“欧洲环保际志”。上述“标志”要求国外产品不仅质量符合标准,而且在生产、销售、使用乃至最终回收处理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均无损害。

收稿日期:2003-10-21

标签:;  ;  ;  ;  ;  ;  ;  ;  

新的工业空间与工业可持续性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