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家庭养老模式的困境与出路:市郊失地农民家庭养模式研究论文_王丽雯

失地农民家庭养老模式的困境与出路:市郊失地农民家庭养模式研究论文_王丽雯

王丽雯 西北师范大学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所引发的失地农民问题,和随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都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则更复杂、更棘手。大量文献表明,孝道文化的传统、老人身心健康的需求和现今我国社保机制不完善的现状都使得家庭养老模式不可替代且占主导地位。通过对兰州市七里河区彭家坪镇失地农民家庭养老模式现状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征地款分配问题作为最后一根稻草,激化家庭矛盾,使得失地农民家庭养老出现危机,具体表现在:养老费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三方面。重塑适应当代社会的孝道价值观,建设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与个人养老为辅,以降低养老成本并提高养老收益为原则的新型家庭养老模式是市郊失地农民家庭养老模式的出路。

【关键词】:家庭养老模式、失地农民

家庭养老模式通常是指在老人劳动力减弱时,由子女在孝道文化和法律义务的要求下赡养老人,包括养老费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家庭养老模式矛盾的在于养老的成本与收益不对等,养老费用是直接的经济成本,生活照料需要付出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精神慰藉建立在前两者成本的基础之上,而收益往往只有孝顺的名誉和老人少量的资产。随着现代社会与日俱增的竞争压力,家庭养老中的成本与收益拉开了越来越大的差距。并且家庭养老的约束力也在减弱,一是孝道文化随着多元文化的冲击逐渐衰弱,二是关于赡养老人的法律在操作过程中的困难使得其很难起到真正约束的作用。

失地农民是随着土地征占得到一大笔征地款,却失去了作为长久经济来源和生活习惯的土地的人群,这里需要说明市郊土地的经济收益在农民家庭收入中所占比重越来越低,农作物主要用来自给自足。征地会同时发生在一个较大区域内的所用农民身上,因此就会在这一区域内产生相同的矛盾和问题。

一、市郊失地农民家庭养老模式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

通过对兰州市七里河区彭家坪镇失地农民家庭养老现状的观察与分析,其家庭养老模式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从养老费用承担角度划分

1、老人自己承担养老费用型家庭养老模式

失地农民失去了土地,但得到了大量的征地款。征地款在法律上属于土地承包者,也就是面临养老的这一批老人,因此老人并不缺钱。他们虽然由儿女赡养,但自己支付养老所产生的费用,甚至大量的补贴家用。这种情况下子女较愿意赡养老人,家庭矛盾相对较少。

2、儿女承担养老费用型家庭养老模式

但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有足够的征地款,当出现如身患重病等原因,只能由儿女承担养老费用,而儿女经济又不够宽裕时,家庭矛盾就会出现,尤其体现在子女众多的家庭中,往往子女会因为赡养费用、赡养时间不公平等因素发生矛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从生活照料责任承担角度划分

1、获征地分款最多者负责型家庭养老模式

往往老人得到征地款后会分给子女,但很少有平均分,由于农村重男轻女思想还较为根生蒂固,因此儿子总要比女儿得到的多。通常得到征地款最多的子女承担照料老人的责任,这与“老人自己承担养老费用型家庭养老模式”还略有不同,这种情况下老人完全丧失了对这笔资金的支配权。这种养老方式常常会引发兄弟姐妹之间关系疏远、其余子女对父母心存怨念的家庭矛盾。

2、儿子负责型家庭养老模式

“儿子就应该赡养老人”这种传统的思想,使得老人门更愿意和儿子们生活在一起。哪怕儿子条件并不是最优。这种居家养老方式最容易引发“婆媳问题”。

3、女儿负责型家庭养老模式

当老人没有儿子或儿子儿媳过于不孝时,老人由女儿赡养。但前提是女儿没有和婆婆住在一起,并且女婿不反对。因为这一条件不易达到,所以农村很少由女儿来赡养老人。

4、轮流负责型家庭养老模式

轮流负责型家庭养老模式常发生在子女众多的家庭,具体的赡养方式由子女协商制定。“有钱出钱,没钱出力”是这种模式的一个变形。但如果有人打破契约,家庭矛盾就会产生。

很明显我们可以发现老人如何处理“征地款”对其家庭养老模式有直接的影响:一是养老费用方面,若老人选择自己支配这笔钱用于养老更有利于家庭的和谐,一旦全部分配给子女尤其是不公平分配时必然引发家庭矛盾;二是生活照料方面,子女认为获得征地款更多的应该履行照料义务,一旦打破这种规则就会引发危机;三是精神慰藉方面,不公平的分配会导致子女对父母的埋怨及子女之间关系疏远,使得老人精神负担大幸福感降低。

为什么“征地款”会带来这一系列问题?由于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征地款对当地农民而言是很大一笔钱,因此当出现不公平分配时矛盾就会激化。经济压力越大、社会竞争越强,养老成本就会越高,人性本能的利己心理开始不断挑战传统孝道,导致家庭养老愈来愈弱化。

二、市郊失地农民家庭养老模式的出路

很明显市郊失地农民家庭养老模式的困境在于养老的成本与收益之间的不平衡,那么降低养老成本、提高养老收益则是化解其困境的良方。

降低养老成本,一方面是降低经济成本,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老人要合理支配征地款和养老金。另一方面是降低生活照料成本,老人要适当独立,提高个人养老能力;村委会等相关机构可以举办适合老人参加的活动丰富老人生活。

提高养老收益,第一要重塑适合当今社会的孝道观念,可以在晋升评优等考核过程中加入是否孝顺的考核标准;第二村委会等相关机构可以对家庭养老方面表现突出的模范家庭进行表彰奖励。

三、小结

家庭养老不可替代,而传统意义上完全依靠子女的家庭养老,不利于子女发展,使养老质量缩水。个人养老在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老人经济水平、文化水平的限制下很难实现。社会养老既很难提供精神慰藉又容易出现过渡养老或不到位养老的漏洞。因此,塑造以家庭养老为主个人养老与社会养老为辅,以降低子女养老成本,提高子女养老收益为原则的新型家庭养老模式,才是市郊失地农民家庭养老模式的出路。

参考文献:

[1]申美玲.中国家庭养老问题的伦理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9月

[2]余飞跃.家庭养老的困境与出路——兼论孝与不孝的理性[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7卷第5期

[3]田北海,雷华,钟涨宝.生活境遇与养老意愿——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偏好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2.2

[4]陈芳,方长春.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与出路: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模式研究[J].人口与发展,2014年第20卷第一期

作者简介:王丽雯(1994.07——)女,22岁,汉族,籍贯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2013级本科,研究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

论文作者:王丽雯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9/6

标签:;  ;  ;  ;  ;  ;  ;  ;  

失地农民家庭养老模式的困境与出路:市郊失地农民家庭养模式研究论文_王丽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