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命题论文_周钰

探究性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命题论文_周钰

四川省盐亭县云溪小学

摘要: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活动中,或者通过一个偶然的问题,或者通过类比的联想,可以经历发现规律的瞬间。学生经历这一发现过程不仅可以使他们了解知识创生、发现的过程,而且可以让他们学会思考如何从偶然的现象中去发现必然的规律。学生一旦掌握了发现的一般方法,也就有了不断发现乃至创新的需要与可能。其次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活动中,或者通过归纳推理,或者通过演绎推理,可以经历验证猜想并获得结论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使学生形成探究的态度,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研究的方法,体验探索的艰辛和发现的喜悦,感受前人的智慧和渗透其中的数学思想。

关键词:小学 数学 探究性 学习 主要 命题

一、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1.探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2.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1)探究性学习具有自主性。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从课题的选择、确定,资料的收集、分析,报告的撰写、答辩,成果的整理、展示等,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己去操作,具有很大的自主性。

(2)探究性学习具有实践性。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实践,要求学生关注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探究性学习具有开放型。学生的学习内容既可以是数学学科的,也可以是多学科综合交叉,既可侧重于社会实践,也可以侧重于某些公式、法则等研究,即使是在确立同一学习主题后,研究视角的定位、研究目标的确定、切入口的选择、资料的搜集、过程的设计、方法手段的应用以及结果的表达,都有较大的灵活性,留有展示学生和老师个性特点和发挥才能的足够空间,学习内容具有开放性。

二、倡导探究性学习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1.“探究性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可行性。数学可以使学生有依据地猜想和发现。凭借着数学结构链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可以进行类比的猜想;凭借着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学生可以进行经验的猜想;凭借着对数学问题的敏感,学生可以进行直觉的猜想。有了这样的猜想,学生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因此,这些资源的开发可以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前提条件。其次,数学知识创生和发展的过程可以成为学生探索可能结论的过程。从问题的发现到有依据的猜想,从验证猜想到归纳概括获得结论,数学可以提供学生发现的方法和思维的策略,能够给学生以智慧和力量,有了这样的方法和策略、智慧和力量,学生就有可能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

2.“探究性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活动中,或者通过一个偶然的问题,或者通过类比的联想,可以经历发现规律的瞬间。学生经历这一发现过程不仅可以使他们了解知识创生、发现的过程,而且可以让他们学会思考如何从偶然的现象中去发现必然的规律。学生一旦掌握了发现的一般方法,也就有了不断发现乃至创新的需要与可能。其次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活动中,或者通过归纳推理,或者通过演绎推理,可以经历验证猜想并获得结论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使学生形成探究的态度,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研究的方法,体验探索的艰辛和发现的喜悦,感受前人的智慧和渗透其中的数学思想。

三、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环节和实施策略

1.创设问题探究情境。创设问题探究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

2.倡导自主探究方式。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育的本质在于参与,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作性。教学中,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把看、听、读、写、做结合起来,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1)猜测-验证。数学猜测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能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牛顿曾说:“没有大脑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新课标》指出:通过操作猜测等方式,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及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尝试-明理。尝试即让学生用原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探索新知识的过程。(3)操作-表达。现代教学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听科学。”儿童的动作思维在学习中占优势,他们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直接经验的体验,把教学过程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情境中,谈出感受、谈出方法、谈出数学思想,进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3.合作交流探究活动。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可以揭示数学知识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合作交流中,学生学会相互帮助,实现了学习互补,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自我表现的能力,以及听、说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4.实践运用探究拓展。探究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运用知识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它是沟通知识与能力的桥梁。在实际教学中,注重设计与生活紧密相联的习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总之,我们要让问题探究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探索活动贯穿始终,教师在其中发挥应有的组织、引导作用,并亲身参与学生的探索过程。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给予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放手让学生探究的空间。

论文作者:周钰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  ;  ;  ;  ;  ;  ;  ;  

探究性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命题论文_周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