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组织中P27和Fas的表达及其与淋巴转移的关系

胃癌组织中P27和Fas的表达及其与淋巴转移的关系

王晓盛, 刘丽娜, 吕申[1]2008年在《胃癌组织中P27和Fas的表达及其与淋巴转移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P27、Fas在不同病理组织类型胃癌中的表达,探讨P27、Fas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P27、Fas在114例胃癌(胃镜取材59例,手术取材55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P27在34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有29例表达阳性,阳性率为85.29%,在114例胃癌组织中55例表达阳性,阳性率为48.25%,两者比较有显着性差异(X~2=14.646,P<0.05)。Fas在正常胃粘膜组织有27例表达阳性,阳性率为79.41%,在114例胃癌组织中50例表达阳性,阳性率为43.86%,二者比较有显着差异(X~2:13.263,P<0.05)。2.P27表达与腺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术后生存期≥5年的15例胃癌组织7例P27表达阳性,阳性率46.67%,术后生存期<5年的16例胃癌组织,2例P27表达阳性,阳性率12.50%,两者有显着性差异(X~2=4.386,P<0.05)。3.Fas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术后生存期≥5年的15例胃癌组织中,有7例Fas表达阳性,阳性率为46.67%;在生存期<5年组的16例胃癌组织中,仅有2例Fas表达阳性,阳性表达率为12.50%,两者比较有显着性差异(x~2=4.386,P<0.05)。4.胃癌组织中P27与Fas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胃癌组织中P27、Fas表达下降与胃癌发生相关,且影响患者生存期。

王晓盛[2]2004年在《胃癌组织中P_(27)和Fas的表达及其与淋巴转移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是细胞的过度增殖和细胞凋亡受抑制的过程。肿瘤细胞的失控性增殖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特征之一,在稳定条件下,它分别由不同的细胞周期蛋白,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进行自控性调节,当调节因素功能异常时,便可导致细胞周期紊乱,细胞无限制性生长。P27作为细胞周期负性调节因子,具有阻制细胞通过G1/S期转换的“关卡”作用,从而抑制细胞增殖。Fas是介导细胞凋亡的重要蛋白分子,它在细胞凋亡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信号传导作用,并与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Fas表达缺失可使细胞凋亡减少,因而增殖—凋亡失衡,从而引起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旨在研究P27、Fas在不同病理组织类型胃癌中的表达,探讨P27、Fas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P27、Fas在114例胃癌(胃镜取材59例,手术取材55例)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不同病理组织学分型、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胃癌术后是否达到5年生存期的P27、Fas表达差异。胃癌病理组织学分型应用HE染色法。结果:1.P27、Fas在正常组织、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在34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有29例P27表达阳性,阳性率为85.29%,在114例胃癌组织中55例表达阳性,阳性率为48.25%(胃镜取材胃癌组织P27阳性率为47.46%;手术取材胃癌组织P27阳性率为49.09%),两者比较有显着性差异(X2=14.646,P<0.05)。Fas在正常胃粘膜组织有27例表达阳性,阳性率为79.41%,在114例胃癌组织中50例表达阳性,阳性率为43.86%(胃镜取材胃癌组织Fas阳性率40.68%,手术取材胃癌组织Fas阳性率47.27%),二者比较有显着差异(X2=13.263,P<0.05)。2.P27表达与胃癌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关系:48例胃高中分化腺癌中31例P27阳性表达,阳性率64.58%,45例胃低分化腺癌15例P27阳性表达,阳性率33.33%,21例胃粘液癌9例P27阳性表达,阳性率42.86%,胃高中分化腺癌阳性表达明显高于低分化腺癌,二者比较有显着性差异,低分化腺癌与胃粘液癌之间P27阳性表达无显着性差异;55例手术取材胃癌组织,有淋巴结转移的34例胃癌组织7例P27阳性表达,阳性率20.59%,21例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10例P27阳性表达,阳性率47.62%,两者有显着性差异(X2=4.442,P<0.05);有完整5年随访资料的31例胃癌中,术后生存期≥5年的15例胃癌组织7例P27表达阳性,阳性率46.67%,术后生存期<5年的16例胃癌组织,2例P27表达阳性,阳性率12.50%,两者有显着性差异(X2=4.386,P<0.05)。3.Fas表达与胃癌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关系:48例高中分化腺癌有28例Fas表达阳性,阳性率为58.33%;45例低分化腺癌中15例表达阳性,阳性率为33.33%;21例胃粘液癌中7例表达阳性,阳性率为33.33%。胃高中分化腺癌Fas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胃低分化腺癌,二者比较有显着性差异(x2=5.840,P<0.05);低分化腺癌与胃粘液癌之间Fas阳性表达无显着性差异(X2=0,P=1);55例手术取材胃癌组织,在34例有淋巴结转移胃癌组中14例Fas表达阳性,阳性表达率41.18%;在21例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组中15例Fas表达阳性,阳性表达率为71.43%。无淋巴结转移组Fas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两者比较有显着性差异(x2=4.767,P<0.05);有完整5年随访资料的31例胃癌中,术后生存期≥5年的15例胃癌组织中,有7例Fas表达阳性,阳性率为46.67%;在生存期<5年组的16例胃癌组织中,仅有2例Fas表达阳性,阳性表达率为12.50%,两者比较有显着性差异(x2=4.386,P<0.05)。4.胃癌组织中P27与Fas表达的相关性:114例胃癌中,P27阳性者的Fas阳性表达显着高于P27阴性者的Fas阳性表达(P<0.05),二者呈正相关。结论:通过对不同病理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胃癌术后是否达到5年生存期的胃癌组织中P27、Fas表达以及二者之间表达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发现:1.胃癌组织中P27、Fas表达下降,提示二者与胃癌发生相关,致病作用可能与其导致的细胞增殖和凋亡有关。2.随着病理分化程度降低,P27和Fas阳性表达下降;有淋巴结转移组胃癌组织中P27和Fas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术后生存期<5年组胃癌组织中P27和Fas阳性表达低于术后生存期≥5年组,提示P27、Fas可能与胃癌的恶性程度、淋巴结转移及生存期有关。3.胃癌组织中P27和Fas表达均下降,呈正相关,对胃癌的发生可能起协同作用。本实验从“增殖—凋亡”失衡角度初步探讨胃癌的发生发展,其结论对于评估胃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可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佚名[3]2004年在《肿瘤生物标志物与肿瘤转移》文中认为14—3—3zeta蛋白对肿瘤转移抑制作用的探讨陈惠华’王妍徐元基杜芝燕陆应麟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0 摘要目的:探讨14—3—3zeta蛋白与肿瘤转移的关系。, 方法:通过联合抑制消减杂交和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在肺巨细胞癌高、低转移株中表达水平存在显着差异的序列,其中一条与14—3—3zeta高度同源。在RNA和蛋白水平对其表达水平进行验证;构建14—3—3zeta的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并分别转染肺巨细胞癌高、低转移株;并对转染后细胞的增殖能力、黏附能力以及迁移能力等生物学行为进行研究。

刘瑞芬[4]2013年在《凋亡相关基因P53、Fas/Fasl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背景及目的肺部恶性肿瘤是目前临床较多见的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发病人群越来越年轻化。肺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多种基因、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包括原癌基因被激活、抑癌基因失活、凋亡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等。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其可以通过调节转录、稳定基因组等方式,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周期,抑制肿瘤细胞无限恶性增殖,达到抑制癌基因增殖,肿瘤发展的作用。突变型P53和野生型P53是P53基因的常见两种类型,突变型P53则不同于野生型P53,它是一种促癌基因,与可能发生癌变或已经发生癌变的细胞结合,不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周期。因此与肿瘤的预后差,转移率高,化疗耐药,放疗不敏感有关。Fasl是肿瘤坏死因子家族的叁聚体跨膜蛋白,Fasl与其受体Fas结合而诱导携带Fas的细胞凋亡。最新研究表明Fas/Fasl表达异常是肿瘤细胞逃避机体免疫攻击的新机制。本实验通过对凋亡相关基因P53、Fas/Fasl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以及这些基因之间的相关性,为NSCLC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实验依据。2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实验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11年~2012年间由胸外科手术切除标本,共60例,均被病理学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对照组:已经被病理学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的癌旁正常组织(即距肿瘤边缘超过3cm),共20例。所选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均为首次发现,之前未接受任何方式的有关抗癌治疗。2.2实验方法本实验通过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Fas、Fasl在非小细胞肺癌(肺腺癌、肺鳞状细胞癌)和癌旁的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凋亡细胞检测则用TUNEL法。2.3判定标准2.3.1P53、Fas、Fasl的阳性结果判定标准在400倍光镜下随机选取5个视野计数,计数方法为:100个细胞/每视野×5=500个细胞。细胞核内出现棕黄色颗粒表示P53阳性表达,细胞浆/细胞膜内出现棕黄色颗粒表示Fas表达阳性,细胞浆内出现棕黄色颗粒则是Fasl表达阳性。判定因素:显色强度分值+阳性细胞数分值,①细胞显色程度分值设置方法:无棕黄色颗粒,颜色与背景无明显区别记为0分;有棕黄色颗粒,颜色高于背景底色记为1分;有染色较清晰的棕黄色颗粒,介于1分与3分之间记为2分;深棕黄色颗粒多,颜色明显比背景颜色强的记为3分。②阳性细胞比例分值设置方法:0分:无阳性细胞;1分:阳性细胞比例小于10%;2分:阳性细胞比例介于10%-50%;3分:阳性细胞比例大于50%。①+②结果所得分值综合判断阳性表达,最后得分超过或等于4分为表达阳性,低于4分为表达阴性。2.3.2判定凋亡细胞的阳性以及凋亡指数(AI)通过采用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凋亡细胞阳性就是检测出来的那些细胞核被染成棕黄色的细胞。凋亡指数(AI)的计算方法:在400倍视野下任意选取10个视野,计数所测的凋亡细胞,凋亡指数=凋亡细胞总数/计数总细胞数×100%。2.4统计学处理分析本实验所得出的数据均使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17.0。所运用到的统计方法有:①卡方检验,②卡方检验的连续性校正(理论频数<5),③配对资料的关联性分析(spearman分析),④直线相关分析。检验水准为a=0.05。3结果3.1P53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P53阳性表达表现为细胞核染成棕黄色,P53在60例NSCLC中表达的阳性率为58.3%(35/60),P53在正常肺组织中不表达(0/20),两者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741,P=0.000)。P53在伴有淋巴结转移者的表达的阳性率为70.6%,不伴淋巴结转移者的表达的阳性率为42.3%,两者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48,P=0.028)。P53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自身因素中的性别、年龄、是否吸烟,以及肿瘤因素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TNM分期、病理分型、有无胸膜转移无关。3.2Fas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Fas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膜或细胞浆。Fas在60例NSCLC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46.7%(28/60),在20例正常组织的表达的阳性率为100%(20/20),两者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359,P=0.000)。Fas在NSCLC的高分化组中的表达的阳性率为78.6%,在中、低分化组表达的阳性率为37.0%,两者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68,P=0.006)。TNM分期Ⅰ、Ⅱ期的表达的阳性率为57.5%,Ⅲ、Ⅳ期的表达的阳性率为25%,两者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58,P=0.017)。Fas的表达与NSCLC患者自身因素中的年龄、性别、是否吸烟,以及肿瘤因素中的肿瘤直径、病理分型、伴或不伴淋巴结转移以及有无胸膜转移无关。3.3Fasl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Fasl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浆。Fasl在60例NSCLC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68.23%(41/60),在20例正常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15%(3/20),两者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239,P=0.000)。Fasl在伴有淋巴结转移者表达的阳性率为85.3%,不伴淋巴结转移者中的表达阳性率为53.8%,两者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431,P=0.001)。Fasl的表达与NSCLC患者自身因素中的年龄、性别、是否吸烟,以及肿瘤因素中的肿瘤直径、病理分型、TNM分期、分化程度、有无胸膜转移无关。3.4NSCLC组织中P53、Fas、Fasl表达的相关性分析应用配对资料的关联性分析结果示:P53和Fas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存在负相关(r=-0.361,χ2=7.837,P=0.005)。P53和Fasl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正相关(r=0.297,χ2=5.284,P=0.022)。Fas和Fasl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不存在相关性(r=-0.225,χ2=3.038,P=0.082)。3.5P53、Fas、Fasl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示:P53与凋亡指数(AI)成负相关(r=-0.684,P=0.000),Fasl与凋亡指数(AI)成负相关(r=-0.702,P=0.000)。Fas与凋亡指数(AI)成正相关(r=0.732,P=0.000)4结论1、P53、Fas及Fasl的表达与NSCLC的发生、发展过程关系密切,叁者的表达异常可能作为临床检测NSCLC的新指标。2、P53、Fasl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Fas的表达与TNM分期有关,有可能用来判断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3、Fas与凋亡指数呈正相关,可能成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新手段。

敖洪峰[5]2009年在《胃腺癌中c-erbB-2、CEA、p53、E-cadherin、Ki-67、Bax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c-erbB-2、CEA、p53、E-cadherin、Ki-67及Bax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期之间的关系,寻找与胃腺癌预后相关的分子标记物。方法:收集江西省人民医院病理科2002~2003年间实施手术切除胃腺癌病例150例,150例胃腺癌和18例非癌组织制成4个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PV-6000二步法检测150例胃腺癌中c-erbB-2、CEA、p53、E-cadherin、Ki-67及Bax的表达,分析它们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中随访到的74例胃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关系。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数据分析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两因素间的相关关系采用非参数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单因素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计算累积生存率并比较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期,多因素生存分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1) 150例胃腺癌中c-erbB-2、CEA、p53、E-cadherin、Ki-67及Bax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11/150)、29.3%(44/150)、50.0%(75/150)、87.3%(131/150)、61.3%(92/150)和40.0%(60/150)。18例非癌组织中c-erbB-2、CEA、p53无表达,18例非癌组织中E-cadherin、Ki-67及Bax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4%(17/18)、33.3%(6/18)和11.1%(2/18)。CEA、p53、Ki-67及Bax在胃腺癌中的表达高于在非癌组织中的表达(p<0.05),而c-erbB-2、E-cadherin在胃腺癌和非癌组织中表达无差异(p>0.05)。(2)非参数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53、Bax与Ki-67呈正相关(r分别为0.293、0.317,p<0.05),而其他蛋白之间不存在相关(p>0.05)。(3) c-erbB-2表达与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Laurén’s分型有关;CEA表达与组织学类型及远处转移有关;p53与性别、Bormman’s分型及浸润深度有关;E-cadherin与组织学类型有关;Ki-67与性别、Bormann’s分型、组织学类型及浸润深度有关;Bax与肿瘤部位及浸润深度有关。(4) 74例胃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状况:74例胃腺癌患者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3.8%(62/74)、70.3%(52/74)和63.5%(47/74)。(5)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年龄、Bormann’s分型、分化程度、Laurén’s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切缘累及和pTNM分期各组间术后平均生存期有差异,年龄≥50岁、Bormann III/IV型、低分化、弥漫型、浸润浆膜层、淋巴结转移阳性、切缘累及和pTNM III/IV期生存期低于年龄<50岁、Bormann 0/I/II型、高/中分化、肠型、浸润肌层、淋巴结转移阴性、切缘无累及和pTNM I/II期(p <0.05)。而c-erbB-2、CEA、p53、E-cadherin、Ki-67、Bax单独表达、不同性别、肿瘤部位和大小、组织学类型及有无远处转移生存期无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各蛋白两两共表达时发现:在CEA阴性组,c-erbB-2阳性患者的术后平均生存期比c-erbB-2阴性患者低;而分别在c-erbB-2阴性、p53阴性、Ki-67阴性组,CEA阳性患者的术后平均生存期均比CEA阴性患者低;在Ki-67阴性组,Bax阳性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期低于Bax阴性患者;c-erbB-2、CEA、Ki-67及Bax共表达生存期有差异(p<0.05),而其他蛋白组合无差异(p>0.05)。(6)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CEA、年龄、淋巴结转移和切缘累及是影响胃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1)胃腺癌中c-erbB-2、CEA、p53、E-cadherin、Ki-67及Bax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2)胃腺癌中c-erbB-2、CEA、Ki-67及Bax共表达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短有关,提示联合检测c-erbB-2、CEA、Ki-67及Bax可以判断胃腺癌患者预后。

谭雪梅[6]2008年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腺癌survivin和ELF-1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胃腺癌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转录因子Elf-1的表达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0例经病理证实为胃癌的病人的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远癌粘膜中Survivin、Elf-1的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分析Survivin、Elf-1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采用尿素酶试验、Warthin-Starry银染色两种方法检测Hp,并分析Hp感染对SurviVin、Elf-1表达的影响。结果1.Survivin主要表达于细胞浆或细胞核,胃癌组织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74.3%,相应的癌旁组织中为41.4%,远癌粘膜无阳性表达。胃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与癌旁组织相比,阳性表达率增高(X~2=33.299,P=0.000),表达强度增强(Z=5.329,P=0.000);Elf-1主要表达于细胞核,少量位于胞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远癌粘膜Elf-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6%、55.7%和5%,叁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X~2=78.553,P=0.000),胃癌组织中Elf-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X~2=22.960,P=0.007)及远癌粘膜(X~2=79.226,P=0.000),癌旁组织中Elf-1的阳性表达率又明显高于远癌粘膜(X~2=28.001,P=0.000)。叁者表达强度有差异(Hc=70.1072,P=0.000),胃癌组织中Elf-1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q=7.2170,P=0.0001)及远癌粘膜(q=17.9304,P=0.0000),癌旁组织中Elf-1的表达强度又明显高于远癌粘膜(q=17.3773,P=0.0001)。2.Survivin与Elf-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与胃癌的分化程度(u=-4.5163,P<0.01;u=-4.8097,P<0.01)、浸润深度(Hc=14.7093,自由度=2,P<0.01:Hc=19.6229,自由度=2,P<0.01)、临床分期(u=-1.9631,P<0.0l;u=-4.5367,P<0.01)及淋巴结转移(u=-3.4229,P<0.01;u=-4.4384,P<0.01)有关,与患者性别(u=-1.2667,P>0.05:u=-0.0406,P>0.05))、Borrmann分型(HC=2.6090,自由度=3,P>0.05;Hc=8.0919,自由度:3,P>0.05)均无关。分化程度低者、浸润深度深者、临床分期晚者及淋巴结有转移者,Survivin与Elf-1表达强。3.Hp阳性胃癌组织中Survivin和Elf-1基因蛋白的阳性表达率(X2=9.441,P=0.024;X2=4.6082,P=0.0318)与表达强度(Z=2.460,P=0.014:u=-3.4887,P<0.01)均高于Hp阴性组,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4.相关性分析显示,Survivin和Elf-1基因蛋白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具有显着相关性(r_s=0.4569,P=0.0000);Hp阳性胃癌组织中Survivin和Elf-1的表达也具有相关性(r_s=0.313,P=0.032)。结论1.从远癌粘膜到癌旁组织到癌组织,Survivin和Elf-1的阳性表达率增高,表达强度增强,说明Survivin和Elf-1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有关;2.Survivin和Elf-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Survivin和Elf-1基因的表达与胃癌的发展有关;3.Hp感染可上调Survivin和Elf-1的表达;4.Survivin和Elf-1在胃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协同作用。Survivin和Elf-1基因蛋白的检测对与胃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李钦[7]2005年在《IGF-Ⅱ、PC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与目的: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食管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第四位,其中河南省又为高发地区,其严重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通过长期细胞学、内窥镜活检及手术切除标本等资料研究证实,人食管黏膜上皮的癌变是一个长期的、多阶段与进行性发展的过程。食管癌的癌变机制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调控失常密切相关,多种癌基因及肿瘤抑制基因参与了其发生发展的过程。 近年来研究表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uth factorⅡ,IGF-Ⅱ)与肿瘤的自分泌和旁分泌生长调节有关,IGF-Ⅱ为促有丝分裂因子,对肿瘤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国内外的研究亦表明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已成为恶性肿瘤增殖期细胞的有效标志物,在肝、胃、乳腺和大肠等肿瘤研究中发现,PCNA的表达与肿瘤分级、临床分期及浸润转移有关,而有些学者则持不同观点。 有关食管癌组织中IGF-Ⅱ、PCNA的表达及IGF-Ⅱ、PCNA与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国内外至今尚未见报道。本课题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IGF-Ⅱ蛋白和

李乾[8]2009年在《塞来昔布抗胃癌作用机制及Fas、FasL在胃癌中表达意义的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胃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我国各类恶性肿瘤的首位。临床早期胃癌大多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临床就诊者大部分属于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或术后易复发。因此,提高胃癌患者生活质量和无病生存期的化疗显得很重要。目前常用的化疗药物副作用大且疗效欠佳。因此寻找新的安全有效的非细胞毒化疗药物是目前胃癌等消化道肿瘤防治方面需要迫切解决的课题。细胞增殖和凋亡是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两个重要方面,肿瘤的发生即为细胞恶性增殖和凋亡失控所致。近年来,Fas和FasL在消化道肿瘤中尤其在胃癌前病变、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已引起广泛关注。Fas是细胞表面重要的死亡受体,与其配体FasL结合活化并传导凋亡信号是诱导细胞凋亡的重要途径,Fas与FasL结合后,通过胞浆内Fas相关死亡域蛋白(FADD),再和门冬氨酸特异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8)酶原发生相互作用,激活caspase-8酶原,进一步激活多种caspase联级反应,最终导致细胞凋亡。既往研究已证明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组织表达FasL,不仅可以介导表达Fas的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细胞凋亡,而且可能介导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组织中表达Fas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发生凋亡,从而使胃癌细胞逃逸机体自身免疫清除,成为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潜在生物学基础。深入研究胃癌及局部淋巴结组织Fas、FasL的表达,为进一步阐明Fas凋亡系统在胃癌发生、发展及免疫逃逸机制和防治方面提供实验依据。NSAIDS降低胃肠道肿瘤发生的危险性,已成为肿瘤防治领域的研究热点。国外多项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发现,长期规律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能使结肠癌发病的危险性降低。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吲哚美辛(IN)和塞来昔布具有抗结肠肿瘤细胞增殖效应。然而传统的NSAIDS如IN,在抑制COX-2的同时抑制了COX-1,长期服用对胃肠道及肾等脏器产生损害,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和长期应用。新型NSAIDS,选择性抑制COX-2,则既有抑瘤作用,又避免了胃肠道副作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倍受肿瘤学专家们关注。国内外多个研究发现塞来昔布有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凋亡作用,对其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仅局限于对环氧化酶-2的活性抑制。一些研究表明COX-2抑制剂通过抑制环氧化酶-2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E2的释放,进而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但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细胞周期调控具有重要意义的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16和p21表达的影响,及对细胞Fas、FasL凋亡途径中Fas、FasL蛋白表达和凋亡相关调控因子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文献报道。探讨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BGC-823胃癌细胞抑瘤作用,从细胞周期调控系统,Fas、FasL凋亡系统与凋亡信号转导通路调控等层面,“立体”和系统地研究胃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调控网络,揭示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抑制BGC-823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调控机理,将为包括塞来昔布在内的选择性COX-2抑制剂抗胃癌等肿瘤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为发现新的分子靶标提供新的思路。第一章塞来昔布抑制BGC-823胃癌细胞增殖及对p16和p21表达的影响目的:研究塞来昔布对体外培养的BGC-823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对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16和p2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塞来昔布对BGC-823胃癌细胞增殖的抑制;通过流式细胞仪技术研究不同浓度的塞来昔布对BGC-823胃癌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RT-PCR技术检测塞来昔布对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16 mRNA及p2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①塞来昔布浓度为20,40,60,80,100,120μmol/L,24hr时抑制率(%)分别为:7.63±2.66,13.33±0.95,18.83±0.91,24.63±1.55,33.20±1.14,55.00±6.50;48hr时抑制率(%)分别为:10.72±3.20,25.16±2.70,37.22±1.60,42.42±2.41,46.79±4.57,91.64±4.14:72hr时抑制率(%)分别为:10.91±1.61,31.39±3.20,54.82±1.25,62.41±5.51,74.88±1.02,98.17±0.69。塞来昔布各浓度组均抑制胃癌细胞BGC-823的生长,并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②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塞来昔布浓度为0,20,40,60,80,100μmol/L时,G_1期细胞数比例分别为0.603±0.016,0.643±0.006,0.671±0.005,0.708±0.008,0.750±0.007,0.787±0.006;S期细胞数比例分别为0.307±0.006,0.223±0.003,0.209±0.005,0.193±0.015,0.157±0.005,0.122±0.006。塞来昔布随浓度增加G_1期细胞数比例逐渐增加,S期细胞数比例逐渐减少。各浓度组间细胞数比例两两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③RT-PCR结果显示不同浓度塞来昔布作用于BGC-823胃癌细胞后,塞来昔布各浓度组p16 mRNA和p21 mRNA扩增产物均有表达。塞来昔布浓度为0,20,40,60,80,100μmol/L时,p16 mRNA表达的相对丰度分别为:0.223±0.006,0.296±0.012,0.381±0.008,0.438±0.017,0.494±0.002,0.663±0.068;p21 mRNA表达的相对丰度分别为:0.435±0.045,0.642±0.098,0.730±0.014,0.813±0.069,0.907±0.058,1.030±0.051,p16 mRNA和p21 mRNA表达的相对丰度随塞来昔布浓度增加而增加。各浓度组间相对丰度两两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①塞来昔布抑制BGC-823胃癌细胞增殖,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②塞来昔布干预BGC-823胃癌细胞增殖,使G_1期细胞数增多,S期细胞数减少,阻滞胃癌细胞周期于G_1期。③塞来昔布通过上调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21mRNA和p16 mRNA表达,抑制BGC-823胃癌细胞周期进展。第二章塞来昔布诱导BGC-823胃癌细胞凋亡及对Fas、FasL及Bd-2表达的影响目的:研究塞来昔布诱导BGC-823胃癌细胞凋亡及对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及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技术观察不同浓度的塞来昔布对BGC-823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WesternBlotting技术检测塞来昔布对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和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①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塞来昔布浓度在0,20,40,60,80,100μmol/L时,凋亡细胞比率(%)分别为:0.503±0.018,5.870±0.325,11.396±0.267,17.567±0.376,24.439±0.326,52.933±2.575;随塞来昔布浓度增加凋亡细胞比率增加。各浓度组间凋亡细胞比率两两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②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塞来昔布浓度为0,20,40,60,80,100μmol/L时,作用BGC-823胃癌细胞48h后,Fas蛋白相对含量分别是0.1113±0.0037,0.1017±0.0065,0.1975±0.0100,0.3297±0.0053,0.4595±0.0045,0.5204±0.0148;FasL蛋白相对含量分别是0.8070±0.0268,0.7311±0.0780,0.6254±0.0501,0.5465±0.0180,0.4378±0.0081,0.3760±0.0034;Bcl-2蛋白相对含量分别是0.5448±0.0049,0.5213±0.0326,0.4256±0.0421,0.3934±0.0305,0.2659±0.0121,0.2294±0.0081。在0~100μmol/L浓度范围内Fas蛋白表达上调和FasL、Bcl-2蛋白表达下调,均呈浓度依赖性。各浓度组间蛋白相对含量两两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①塞来昔布诱导BGC-823胃癌细胞凋亡,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②塞来昔布在一定浓度范围内,Fas蛋白表达呈浓度依赖性上调,FasL、Bcl-2蛋白表达呈浓度依赖性下调。③塞来昔布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可能与Fas蛋白上调,FasL、Bcl-2蛋白下调有关。第叁章Fas、FasL在胃癌及局部淋巴结组织中表达意义目的:探讨胃癌及局部淋巴结组织中Fas、FasL蛋白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研究64例胃癌及局部淋巴结组织和20例正常胃组织Fas和FasL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年龄、性别、病理亚型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①正常胃组织Fas蛋白阳性表达率高,在胃癌组织中Fas蛋白阳性表达率低;正常胃组织FasL蛋白阳性表达率低,在胃癌组织中FasL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二者间阳性表达均有显着性差异(P<0.001)。②Fas蛋白在有侵犯组淋巴结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在无侵犯组淋巴结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低,二者间阳性表达有显着性差异(P=0.003)。FasL在两组淋巴结组织中阳性表达无差异(P=0.593)。③Fas蛋白在高中分化组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在低分化组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低,二组间阳性表达有显着性差异(P=0.015)。反之,FasL蛋白在高中分化组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低,在低分化组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二组间阳性表达有显着性差异(P=0.021)。④胃癌组织中Fas、FasL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年龄、性别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⑤胃癌组织中Fas和FasL两者间阳性表达率,两两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01);两者表达无直线相关性(r_s=-0.425,P=0.575)。结论:①胃癌组织中Fas蛋白表达下调,FasL蛋白表达上调。②有侵犯淋巴结组织中Fas蛋白表达上调,无侵犯淋巴结组织中表达下调。③高分化胃癌组织中Fas蛋白阳性表达高于低分化胃癌组织;高分化胃癌组织中FasL蛋白阳性表达低于低分化胃癌组织。

郭燕[9]2005年在《Hp感染与胃癌组织中Survivin、Caspase-3表达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研究Hp感染与胃癌组织中Survivin、Caspase-3表达的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以探讨Hp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尿素酶试验、Warthin-Starry银染色两种方法检测Hp,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经病理证实为胃癌的病人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癌旁5cm以外)中Survivin、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Hp感染与Survivin、Caspase-3表达情况的关系及Survivin、Caspase-3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1)、胃癌组织中无Hp生长,60例癌旁组织中Hp阳性38例,Hp阴性22例,(2)、60例胃癌组织中Survivin总的阳性率75%(45/60),癌旁组织中无1例Survivin阳性表达,而Caspase-3总阳性率85%(51/60),癌旁组织中阳性率93%(56/60)。(3)、Hp感染与胃癌组织中Survivin、Caspase-3阳性表达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而与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无相关性。(4)、胃癌组织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随着临床分期愈晚,表达率呈增加趋势,并随组织分化程度越低,Survivin的表达强度越强;Caspase-3的阳性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间无显着差异,但随组织分化程度越低,其表达强度越低。胃癌组织中Survivin与Caspase-3的表达无直线相关关系。结论 Survivin在癌旁组织中不表达,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率较高;Caspase-3在癌旁组织中表达率较高,而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率下降。两者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与Hp感染呈正相关和负相关,说明Hp感染能上调胃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下调Caspase-3的表达而引起细胞凋亡的抑制在胃癌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Survivn的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可作为提示预后的重要指标。Survivin作为凋亡抑制蛋白显着抑制癌组织的细胞凋亡,但不能完全抑制caspase-3的表达。

王建勋[10]2005年在《1:应用差别PCR技术研究胃癌中c-erbB-2原癌基因的扩增与胃癌的关系 2:胃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胃癌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组织中c-erbB-2原癌基因扩增情况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差别PCR技术检测47例进展期胃癌组织中c-erbB-2原癌基因的扩增。结果(1)胃癌中c-erbB-2原癌基因扩增率为34.0%(16/47); (2)胃癌侵及浆膜层c-erbB-2原癌基因扩增率为13.3%,侵及肌层组织c-erbB-2原癌基因扩增率为43.8%,两者有显着差异; (3)胃癌组织中c-erbB-2原癌基因扩增与患者年龄、性别、肿块位置、肿块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无显着相关性。结论c-erbB-2原癌基因扩增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与进展期胃癌的浸润能力密切相关,在胃癌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胃癌组织中P27和Fas的表达及其与淋巴转移的关系[C]. 王晓盛, 刘丽娜, 吕申. 第九届国际治疗内镜和消化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8

[2]. 胃癌组织中P_(27)和Fas的表达及其与淋巴转移的关系[D]. 王晓盛. 大连医科大学. 2004

[3]. 肿瘤生物标志物与肿瘤转移[C]. 佚名. 第叁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 2004

[4]. 凋亡相关基因P53、Fas/Fasl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D]. 刘瑞芬. 郑州大学. 2013

[5]. 胃腺癌中c-erbB-2、CEA、p53、E-cadherin、Ki-67、Bax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D]. 敖洪峰. 南昌大学. 2009

[6].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腺癌survivin和ELF-1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意义[D]. 谭雪梅. 青岛大学. 2008

[7]. IGF-Ⅱ、PC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D]. 李钦. 郑州大学. 2005

[8]. 塞来昔布抗胃癌作用机制及Fas、FasL在胃癌中表达意义的研究[D]. 李乾. 中南大学. 2009

[9]. Hp感染与胃癌组织中Survivin、Caspase-3表达的关系[D]. 郭燕. 青岛大学. 2005

[10]. 1:应用差别PCR技术研究胃癌中c-erbB-2原癌基因的扩增与胃癌的关系 2:胃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胃癌关系的研究[D]. 王建勋.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 2005

标签:;  ;  ;  ;  ;  ;  ;  ;  ;  ;  ;  

胃癌组织中P27和Fas的表达及其与淋巴转移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