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整合视阈下县域社区教育体制模式探索-以浙江省桐庐县社区教育为例论文

资源整合视阈下县域社区教育体制模式探索-以浙江省桐庐县社区教育为例论文

资源整合视阈下县域社区教育体制模式探索
——以浙江省桐庐县社区教育为例

姜 浩1,王 卉2

(1.浙江电大桐庐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2.杭州技师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

摘 要 :建立上下通畅的社区教育体制机制,是各地区行之有效地开展社区教育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以浙江省桐庐县的社区教育体制模式为例来探讨如何建立具有长效性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综合式社区教育体系,破解主导疲软难题,有效整合区域资源开展社区教育,建立地方性统一的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满足市民不断提高的终身教育期望和终身教育需求,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

关键词 :资源整合;社区教育;模式;探索

社区教育以行政区划为单位,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通过综合发挥社会资源的协作效用,能够有效地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城市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作为社会系统中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社区教育的社会功能越来越被重视,创建学习型城市是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强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和网格建设,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立上下通畅的社区教育体制机制,是行之有效地开展社区教育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以浙江省桐庐县的社区教育体制来探讨如何整合县域资源开展社区教育,建设学习型城市。

一、桐庐县社区教育体制架构

桐庐县位于浙江西部,为杭州市所辖,有14个乡镇(街道),面积1825公里,户籍人口41.14万,素有浙西第一经济强县之称,近年来获得国际花园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最美县、全国文明城市等一系列荣誉。

桐庐县的社区教育工作开始出现飞跃,并逐渐形成体制始于2015年。桐庐县于2005年成立社区学院,同时为加快发展全县社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同年5月印发了《关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桐庐的实施意见》(县委[2005]19号文件),同年桐庐县委办公室印发《关于成立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县委办[2005]61号),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副县长、组织部长、宣传部长任副组长,各县直机关部门、乡镇(街道)为成员单位的全县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从全县层面统筹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根据人民群众不断增长和多元化的受教育需求,有计划、有目标地做好“顶层设计”,致力于全县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实现资源整合的新突破,统筹推进全县终身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社区学院,具体负责开展各项工作。至此,桐庐县建立了全县社区教育领导机构,以加强领导力量,充分调动发挥社会资源,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形成了“党委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有利于推进学习型社会的运行体制。

盐胁迫是影响作物产量主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盐胁迫会影响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影响作物体内离子的平衡,还会导致膜透性的改变以及生理生化代谢的紊乱,进而影响作物的生长甚至导致死亡[1]。为解决盐胁迫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在盐碱地上种植耐盐作物是其中一种解决方法。

社区学院成立后,桐庐县相继建立了桐君、凤川、富春江、横村、分水五个社区教育中心,设立了旧县、江南、百江、新合、合村5所社区教育学校,各乡镇(街道)也相继建立了相应的社区教育领导组织和学习型组织,一批社区、村设置了教学站,形成了“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街道(乡镇)社区教育学校、社区(村)教学站”四级办学的社区教育网络。通过四级社区教育网络,实现从县到社区(村)的全民终身教育覆盖。

从桐庐县社区教育体系架构和社区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可以看出桐庐县社区教育工作体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有效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着力打破系统壁垒,注重资源整合深化优化。二是形成上下贯通的社区教育网络,打造了全县统一的终身教育平台。三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培养市民树立意识。四是服务县域发展,结合县域实际协同创新开展工作。

在社区培训方面,以服务社会发展和民众需求,实现培训社会化,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优势,开展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工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五方面培训,尤其注重经营管理人才、技工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方面的培训。

社区教育具有地区性和动态性,在不同地区建立的社区教育体制也有所不同。如何适应地区性和动态性,充分采用和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非常重要。目前来说,各地主要采取了两种模式:一种模式以本文介绍的桐庐模式为典型,建立全县层面的社区教育机构,有效地协调发挥各行政部门的资源和力量;另一种模式是教育模式,基于社区教育的“教育”属性,依托各级学校网络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比如,依托由省至县的各级电大完善社区教育组织的模式。《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建设与使用研究》中,提到“依托广播电视大学完善社区教育组织”,并介绍了上海市、杭州市萧山区基于此模式的实证探索[2]。将两种模式相比较,可谓各有长短。前一种模式注重打破系统壁垒,发挥政府宏观方面的协调力更强,有利于实现各个系统的资源共通与成果共享。后一种模式充分利用了已有的各级教育网络,在归口管理上,将之归于教育部门主管,与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归并管理,能够有效地统筹利用教育系统内部学校的各种资源开展社区教育工作。两种模式也各有不足,后一种模式的不足之处非常明显,那就是对系统外的协调力不足,将社区教育狭隘地定义为教育活动,所发挥的社会功能及社会影响力相对来说有所减弱。前一种模式过分依靠政府对社区教育的重视性和责任感。社区教育不能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直接或者直观的效益,也无法带动地方产业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不会将其纳入中心工作内容,当政府部门对社区教育工作重视性有所减弱时,实际工作中实现的效果与体制模式设计就会有所背离。但无论是采用何种模式,不约而同地形成了一个共识:在整合和发挥社区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推动社区教育工作。这也是由社区教育的社会性质决定的。真正要探索的是克服短板,不断实现制度设计的完善。尤其是在实施资源整合过程中,如何做好顶层设计,理顺机构职责,明晰工作责任,更好地将资源整合的作用发挥出来。

二、模式特点与成绩

桐庐县的社区教育体制的落脚点在于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实现全县社区教育工作出成绩,形成“党委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有利于推进学习型社会的运行体制。

第二,审计单位要建立健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科学、全面、合理。这样可以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防止出现私自简化流程的情况。

然后教师再总结:压力是一种效果力,而重力是一种性质力,他们之间并没有本质的联系,所以压力可以由重力产生,也可以由其他力产生。这样学生就不会将它们混在一起了。

实际上,桐庐县社区教育领导小组也的确在建设、优化资源整合、实现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提高市民素质修养、推动全县社区教育等工作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由于充分发挥了政府在社区教育工作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中的主动意识和引领作用,桐庐县形成了完善的社区教育体制,有效地推动了全县终身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习型城市的建设,社区教育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

从微观角度来说,在政府力量的强有力主导下,有意识地挖掘、培育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市民自发形成自由参与的学习型社团,评选示范社区学习共同体。各乡镇(街道)都形成了数个成熟的学习型社团,能够有效发挥社区学习共同体的辐射作用;持续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百姓学习之星”的评选活动,激发市民终身学习的积极性。以这两项活动为抓手,数年来的持续开展,极大提高了市民对终身学习的认识,激发了市民主动学习的热情,引领市民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意识。

从宏观角度上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社区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为全县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是利用政府的力量,有效地撬动了各种社会资源的参与。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培训机构等的作用,开展市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丰富市民生活,提高市民的文明素养;再次是培育创建了一大批的社区教育平台和品牌,如“书香桐庐 全民阅读”“桐江大讲堂”“红色讲坛”送课进基层、全民学习周等活动,倡导开放式教育,为市民接受社区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另外,还探索了社区教育信息化道路,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社区教育资源覆盖面,将“互联网+”融入社区教育,建设了“桐庐市民在线学习平台”网站,并开通官方微信号,打造终身学习课程库,不断丰富在线学习资源,将线上的学习资源按照市民的学习需要分类,为全体市民提供在线学习条件,营造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学习环境。既有助于学习型城市与智慧型城市的发展融合,又能够缓解山区农村终身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难题。

那时,北京工商大学还是当时的北京轻工业学院,毕业留校的孙宝国决定把两种香料的研制当成自己留校后攻克的第一道难关,他开始了“夜以继日”的工作模式,一日三餐常常吃在实验室。那时的他,一天大部分时间都扎在实验室,晚上实验楼要关门,他就从厕所的窗户爬出来,久而久之,竟轻车熟路起来。对于孙宝国而言,这只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小事,他有着更重要的事——把价如黄金的香料做出来。

社区教育基地从以“五校一中心”资源整合而成的社区学院出发,向县自考办、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机构拓展,培训对象定位为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工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五种人才,培训触角不断向社会基层延伸。

三、关于立体综合式社区教育体系的思考与探讨

百度百科有一个标明为2006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社区教育的定义:“在社区中,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开展旨在提高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成员的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1]这个定义被较为广泛地引用和使用。定义里没有提及社区教育的主体,但是毫无疑问,目前是由政府承担着社区教育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协调各种资源开展社区教育工作。但是如何进行顶层设计,有效地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各系统作用,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综合式社区教育体系,是一个值得探讨,也是很多地方都在探索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桐庐县按照“四有”(有机构、有人员、有阵地、有资金)要求,加强完善四级终身教育体系网络建设,从全县层面上制定了社区教育师资培训计划,有计划地对各级网络社区教育工作人员及师资力量开展专业培训,以提高社区教育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树立信心,激发对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激情。建设全县社区教育师资库,使各级社区教育网络可以根据需求寻找到需要的师资资源。

四、总结

社区教育工作的发展程度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一般来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社区教育工作开展状况较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偏低的地区,社区教育工作比较薄弱。而就我国现阶段的社区教育工作整体情况来说,如何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是当前阶段各地社区教育工作面临的普遍性问题。

社区教育工作的个体对象是人,广泛的社区居民参与是社区教育活动开展的意义所在。在社区教育工作开展中,在终身学习教育体系中,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人的参与始终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当前阶段,社区教育工作的主导力是政府部门。在不同地区,政府部门在社区教育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不一致,在同一地区,各个政府部门在社区教育工作中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展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是探索社区教育体制模式的正确思路。

由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力量支持,建立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综合式社区教育体系,并形成长效机制,是地区社区教育体制模式探索的目的所在。从政府层面而言,除了在财政支出方面加大比重外,提高政绩考核中社区教育工作所占比重,压实责任,可以有效激发政府的统筹力和主动性,自上而下,建立全县统一的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满足市民不断提高的终身教育期望和终身教育需求,促进城市文明水平发展,增强城市软实力,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

3.内容构成。习作题材在小学习作中包括写人、事、景、物四大类,这几种类型几乎是在每一学年都会有,只是要求逐渐提高。此外,每个年级的下册都有一次不限题材的自由习作,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习作的一大特点。习作的体裁主要有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四种体裁。低年级主要以记叙文为主,在中高年级虽慢慢增加了其他三类的体裁习作,但还是以记叙文为主,只有写“读后感”划分为议论文。

参考文献 :

[1]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4%BE%E5%8C%BA%E6%95%99%E8%82%B2/7454388?fr=aladdin.

[2]杨平.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社区教育发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中图分类号 :G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340(2019)01-0020-03

收稿日期: 2018-09-19

基金项目: 本文为浙江广播电视大学312人才培养工程资助,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基于资源整合思路下创建学习型城市的探索和研究”(XKT-15G24)、杭州市成人教育研究专项课题“基于资源整合思路下学习型城市的创建探索”(C1524)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姜浩(1983—),硕士,中国(杭州)美丽城乡教育培训中心、中共桐庐县委党校、浙江电大桐庐学院讲师、编辑,研究方向:政治学。

王卉(1983—),硕士,杭州技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学。

标签:;  ;  ;  ;  ;  ;  

资源整合视阈下县域社区教育体制模式探索-以浙江省桐庐县社区教育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