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通货膨胀研究现状和趋势分析论文

我国通货膨胀研究现状和趋势分析

刘小嘉

(黑龙江大学,哈尔滨150080)

摘要: 通货膨胀是各国经济学家研究宏观经济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通过梳理国内关于通货膨胀的研究成果可见,学者对通货膨胀的研究更多的都是基于国家宏观经济层面的研究,而从中观和产业视角的研究则较少。针对这样的研究现状,在此方面需要结合我国各产业的自身情况,从行业发展特性出发进行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更多的实际案例,使量化数据被更多的赋予实际的意义。

关键词: 通货膨胀;研究现状;分析

一直以来,通货膨胀都是各国经济学家研究宏观经济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毫无疑问,假若通货膨胀的情况过于严重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牵制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笔者此次对通货膨胀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分析是非常有价值意愿的,其能够有效的帮助我国政府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提供指导意见。就现阶段的研究现状来看,我国的研究学者对于通货膨胀问题的研究基本上都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货膨胀形成的具体原因、通货膨胀的具体度量、通货膨胀的制约手段等等。而笔者此次研究主要是在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整理的基础上,总结出各研究学者对于通货膨胀问题的不同论点,以期望能够为通货膨胀的后续研究提供便利。

一、关于通货膨胀形成原因的相关研究

第一,需求拉动导致的通货膨胀。褚晓坤(2015)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实用性,将我国2010-2011年的通货膨胀数据作为研究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以后,其认为导致此次通货膨胀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需求拉动。刘金全,李书(2018)采用TVP-VAR模型对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分析,并选择2001-2016年的通货膨胀数据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分析的结果显示,对我国通货膨胀影响最大的因素是需求拉动与国际传导,虽然成本问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通货膨胀出现,但是该因素对于通货膨胀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第二,成本推动导致的通货膨胀。杨子晖、周林洁、李广众(2014)以动量一致门槛自回归等非线性模型,对中国价格传导的门槛非对称机制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物价在短期呈现出“供需混合驱动”的特征,而在长期则面临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账”的风险。因此,中国可实施“逆经济风”的货币政策来缓解物价短期上升的压力。陈媛;孙雪梅(2019)研究提出能源供应和劳动力短缺导致的价格上涨,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价格飙升以及农产品价格上扬,可能通过“生产链”向下游的消费商品价格逐步传递,从而导致中国物价上行的压力,长期面临着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胀”的风险。

儿童采取预防接种能够一定程度上控制传染疾病的流行,同时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而在预防接种过程中,优于儿童个体性差异,部分儿童可能会出现不适情况。为提升整体预防接种效果,需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2-3]。

第三,资本输入导致的通货膨胀。刘琦(2015)在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分析以后表示,2014年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相对于2013年而言,同比增长两个百分点,情况还在控制范围以内。而结合CPI、PPI的数据来进行分析,我国当时的物价上涨形势已非常的严峻。而通货膨胀必然会导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减缓。此次通货膨胀产生的具体原因是货币的供应量远远的超过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孙浩涵(2017)表示近年来,我国政府所储备的外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海外投资的收益,这种现象必然会导致流动性过剩的现象出现。由于社会大众之间的经济水平差距较大,而劳动力长期都处于一个低水平的消费状态,促使我国的社会群众消费能力不断的下降,进而导致通货膨胀爆发。

二、关于通货膨胀的度量方法研究

于光耀(2018)基于央行发布的居民对下季度物价预期数据,以北京、河北、江西、云南等四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研究之间记忆性差异及其微观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江西通胀预期记忆性最长,其次为河北和云南,最短的是北京通胀预期记忆性。这种通胀预期记忆性的差异来源于各省市居民对未来收入信心、金融参与程度以及人均收入等微观因素的差别。李文雅、吴会玲、营增(2019)认为通货膨胀的出现为社会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例如,社会各阶层的经济收入不平衡、社会群众的消费能力差异性增大等等。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GDP逐年增长,但是社会大众的个人收入增长速度却非常缓慢,二者之间的增长速度并不协调,加之通货膨胀的出现导致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导致社会大众的生活水平不断的下降。王凯、庞震(2019)收集了我国三十余个省份在2000—2016年间的数据,并使用多元化的研究方法论证出通货膨胀对于我国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影响。结合研究分析的结果来看:通货膨胀的出现确实会导致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不断的增大,且还会呈现出显著的溢出效应。此外,城镇化发展、金融产业的蓬勃发展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扩大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三、关于通货膨胀的先行指标研究

(一)关于CPI指标与通货膨胀的研究

1.金融深化程度指标。金融深化程度指标主要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货币化或金融化程度。戈德史密斯提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深化程度指标可以用金融相关率(FIR)表示,即:

通过笔者以上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国内学者对于研究通货膨胀的指标有不同的见解。下面笔者对各指标在分析通货膨胀问题时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其详细情况可参照下表1中信息所示。

戴宴清和孙赫(2011)表示由于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相对较为严重,所以必须要严精准的度量出通货膨胀的具体程度,有针对性的制定出货币政策,保证其能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正面影响,优化CPI指数统计的方式。谢作诗(2013)认为CPI指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在很多情况下只是反映出部分商品的价格。但是部分商品的价格并不能够完全与通货膨胀产生匹配的关系。假若使用局部性的CPI指标来分析通货膨胀的程度,那么必然会导致我们错误的解读通货膨胀的成因。于学霆、吕光明(2018)通过对CPI指标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以后发现,使用拟最大似然发对于分析通货膨胀的波动性、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分析结果较为精准。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CPI与分类项目之间的波动性差异是由于共同作用而导致效应被放大,促使误差增大,并非是因为宏观冲击所促成的。但是,通货膨胀的持久性则是受宏观冲击所导致的,但是由于不同部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导致他们受到冲击的影响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关于其他指标指标与通货膨胀的研究

OSAHS也会对患者心脏舒张与收缩功能产生影响,当患者出现呼吸暂停体征时,由于存在极度胸内负压情况,心肌后负荷以及室壁压均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呼吸暂停还会诱导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用,使肺血管收缩,加之胸内压也会在呼吸暂停征象发生时增加而增多回心血量,造成右心室容量负荷加重。

在实验二中,A段、B段都有一方与树干相连,为什么具有“库身份”者能得到同化物的供应,而不具有“库身份”者就得不到同化物的供应呢?同化物怎么知道谁具有“库身份”呢?后来,带着这个问题做了第3个实验。

表1 通货膨胀先行指标优缺点比较

四、关于通货膨胀与其他经济现象的关系研究

(一)关于通货膨胀对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丁慧(2015)使用动态因子模型来收集通货膨胀相关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核心指标能够有效的反映出通货膨胀的变化趋势。解瑶姝、刘金全(2017)通过构建区制转移模型,以1996-2015年CPI指数、货币供应量和财政支出增长率进行统计分析,对我国通货膨胀的波动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显示,我国通货膨胀存在较强惯性,政府应采用结构型财政支出工具,在刺激需求和生产的同时,应关注通货膨胀期限结构的走向。徐强(2017)采用加权法对我国的通货膨胀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分析,其表示使用加权法对通货膨胀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示,能够获得较为精准的结果。刘廷宇(2018)通过对数据分析、通货膨胀发展趋势跟踪以及成因分析这三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我们可以通过对核心指标的分析来预测通货膨胀未来的发展趋势。

除了笔者在上文中所提到的CPI指标以外,还有诸多的研究学者将商品的批发价指数(WPI)、零售价指数(RPI)、GDP平减指数作为研究通货膨胀的指标。萧松华、伍旭(2009)在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分析以后,认为生产者理论、成本定价法可以有效地为PPI提供理论依据。为了论证这种猜想,其二人搭建出分布之后模型,使用平稳性检验法,对PPI指数与CPI指数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发现PPI确实能够引导CPI指数发生变动,以此来看,我们完全可以将PPI指数作为分析通货膨胀的核心指标。贾志让(2011)则认为CPI指数并不能够完全反映出通货膨胀的程度,而GDP平减指数更能够反映出社会物价变化的状况。通常情况下,我们在分析一个国家或是地区的通货膨胀、物价变化状况时,都需要借助一个完善的价格指数体系。

我国发改委在2005年时,明确的指出从特殊的角度来看,CPI指数仅仅是作为判断我国物价的一个参考性指标,根本就无法全面的反映出当前社会的物价变化实际情况。此外,央行也指出,CPI指标通常是运用在经济交易中,其能够有效的增强货币政策与社会大众之间的交流。但是就是实际情况来看,CPI确实是一个可信度相对较高的指标,一经发布几乎不会进行修改。下面笔者对国内学者对于CPI指标的研究现状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关于通货膨胀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刘向强、李沁洋、胡珺(2018)在研究通货膨胀问题中将研究的重心放在了企业自主创新发展方面,其三人所探讨的问题是企业能够通过自主创新的方式来调整自身的资产结构,实现冲销通货膨胀所可能会存在的潜在风险。结合研究结果来看:企业的自主创新、资产结构调整会在很大程度上与通货膨胀产生关系。当通货膨胀处于上升趋势时,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必然会不断的提升,且还能够高效的帮助企业实现增值。潘凌云(2018)通过收集2006—2016年这十年间的上市企业营业数据来分析通货膨胀对于企业的自主创新所造成的影响。结合研究分析的结果来看:通货膨胀的出现会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企业的自主创新效率,且这种作用力还会突显出显著的非线性特征。此外,不同的企业受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国有企业所受到的抑制效应更为显著,而股权制企业所受到的影响则相对较小。夏喆、魏涵(2018)将通货膨胀作为研究背景,并选择深沪两市在2010—2016年登录A股市场的上市企业的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使用通经研究法分析出通货膨胀对于企业债务融资的选择所造成的影响。在经过深入的研究以后发现,在通货膨胀环境下,不同规模的企业所受到的影响也不一样,且还会导致企业的债务融资受到影响,在必要情况下,企业应该及时调整债务融资的规模。

五、关于抑制通货膨胀对策的研究

陈博、高珊珊(2013)研究认为:通货膨胀、就业、消费需求三个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联和互动,通货膨胀的解决应当主要依靠结构的调整;应当关注通货膨胀可能导致的企业家丧失企业家精神、享乐主义盛行等隐性危害。王益君、宋长青、王紫瑜(2017)异质性通胀预期与实际通货膨胀动态关系的实证研究,提出想要抑制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影响,我国政府就必须要从能源安全与压缩成本来进行管控,与之同时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对当前的产业结构进行革新,进而降低我国工业对于国外资源的需求。此外,我国政府应该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影响力,这样才能够保证自身在国际市场中取得定价权,其次,我国政府应该扩大市场内部的需求,对经济市场的收入进行合理的分配,提升基层群众的经济收入。而相关行政单位也应该尽快针对于低收入群体制定出完善的价格指数,为制定出完善的动态价格体系提供依据。再次,我国政府应该从法律层面明确的规定到禁止资本主义在经济市场中采取投机性行为。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制定出倾斜政策,保证国内的过剩流动性倾斜于现代化产业。张猛(2017)对通货膨胀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以全球经济危机为背景,分析了我国通货膨胀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形成机制,详细的概述出通货膨胀出现对于我国商品价格的影响、房地产产业、金融市场的影响。刘学佳(2019)在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分析以后认为抑制通货膨胀并非是短期内能够完成的,且还需要庞大的资金作以支撑,是一场持久战。政府在这种“战役”中应该积极发挥出自身的主导作用,采用多元化的抑制手段,结合我国的实际发展状况与国际变化形势,促使通货膨胀能够发挥出积极性的作用。研究分析的结果表明,财政收入政策对于通货膨胀的抑制作用要明显的超过财政支出政策。所以我国政府可以针对于财政支出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六、研究发展趋势

通货膨胀作为我国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之一,相关研究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由于国外市场经济起步较早,国外学者对于通货膨胀的相关研究较为系统和全面,思想和理论都比较创新,而我国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相对来说系统性较差而且创新性也有所欠缺。因此,我国在研究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影响分析和抑制对策等方面的探索可以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研究成果。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关于通货膨胀的研究成果可见,学者对通货膨胀的研究更对的都是基于国家宏观经济层面的研究,而从中观和产业视角的研究则较少。在通货膨胀度量和量化研究中,多数都是利用相关的模型推算出了通货膨胀和其他经济现象之间量化关系的实证研究,从企业和产业方面应对通货膨胀的策略研究则较少见。针对这样的研究现状,在此方面需要结合我国各产业的自身情况,从行业发展特性出发进行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更多的实际案例,使量化数据被更多的赋予实际的意义。总之,通货膨胀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重要性愈发明显,国内学者关于该领域研究的欠缺,还需进一步的深化探索。

参考文献:

[1] Del Negro M,Schorfheide F,SmetsF,et al.On the fit of new Keynesian models[J] .Journal of Business&Economic Statistics,2007(2):123-143.

[2] Del Negro M,Schorfheide F.How Good Is What You've Got?DGSE-VAR as a Toolkit for E valuating DSGE Models[J] .Economic Review-Federal Reserve Bank of Atlanta,2006(2):21.

[3] Core J E,Guay W,Larcker D F.The power of the pen and executivecompensation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8(1):1-25.

[4] DeFond M L.Earnings quality research: advances,challenges and future research[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0(2):402-409.

[5] Hail L T A W C.Dividend Payouts and Information Shock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4(52):403-456.

[6] 杨子晖,周林洁,李广众.通货膨胀的驱动类型甄别:基于价格传导的非对称性研究[J] .世界经济,2014(5).

[7] 陈 媛,孙雪梅.浅析通货膨胀目标制在当前中国应用的可行性——基于最优货币政策规则角度[J] .经济研究导刊,2019(1).

[8] 杨雪莱,方 洁.人民币汇率锚、汇率弹性与通货膨胀的关联研究[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3).

[9] 丁 慧,范从来,钱丽华.通货膨胀预测方法研究新进展[J] .经济学动态,2016(2).

[10] 张安全,倪鹏飞,范智勇.中国物价上涨:通货膨胀还是相对价格调整——基于二元结构变迁的视角[J] .当代经济研究,2014(11).

[11] 刘金全,李 书.基于TVP-VAR模型的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2).

[12] 陈 博,高珊珊.通货膨胀理论的比较及启示[J] .经济纵横,2013(4).

[13] 刘金全,丁娅楠,毕振豫.需求冲击与供给冲击下中国经济波动机制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2018(5).

[14] 解瑶姝,刘金全.中国通货膨胀动态特征及其政策启示[J] .南开经济研究,2017(10).

[15] 于光耀.中国通货膨胀预期记忆性研究——基于2003-2017年央行数据的实证分析 [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18(7).

[16] 刘静一,朱柏松,简志宏.中国通货膨胀的预测模型与实证[J] .统计与决策,2013(5).

[17] 吴锦顺.我国产出缺口估计及其对通货膨胀预测——两种半结构方法的比较[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3).

[18] 赵小盼,丁秀英,刘鹏程.我国通货膨胀预期性先行指标的选择与评价[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

[19] 于学霆,吕光明.基于CPI及其分类项目的我国通货膨胀动态特征解析[J] .金融理论与政策,2018(10).

[20] 李文雅,吴会玲,营 增,姚 娜,张 政.浅谈通货膨胀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分析[J] .经济论坛,2018(5).

[21] 董竹,潘凌云.通货膨胀、企业特征与创新研发——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9).

[22] 夏 喆,魏 涵.预期通货膨胀、企业规模与债务融资规模——基于通径分析的视角[J] .学术研究,2018(11).

[23] 王文胜,朱安维,施 怡.基于局部线性回归的我国通货膨胀的分析与对策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18(12).

[24] 刘学佳.我国通货膨胀现状及其对策[J] .宏观经济研究,2019(8).

[25] 王益君,宋长青,王紫瑜.异质性通胀预期对通货膨胀形成机制的动态影响——基于混合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的实证分析[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17(5).

[26] 杨国中,李宏瑾.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基于生产函数法的潜在产出估计.产出缺口及与通货膨胀的关系:1978-2009[J] .金融研究,2015(6).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13X(2019)06-0027-03

收稿日期: 2019-03-01

作者简介: 刘小嘉(1995-),女,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货币金融理论与政策。

[责任编辑:方 晓]

标签:;  ;  ;  ;  

我国通货膨胀研究现状和趋势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