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方法及控制策略论文_廖广富

广州市御座贸易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 510925

摘要:质量是建筑工程施工的生命线,采取科学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法,有利于促进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文章将分别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方法和质量控制策略进行研究,主要提出在精细化管理理念下健全质量监管体系,全面开展施工质量监督和检查工作,以期促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质量控制方法

前言:在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下,工程建设数量越来越多,对其质量要求也愈加严格。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开展各类建筑工程建设活动的基本要求,也是建筑使用安全的前提保障。通过积极研究可行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控制方法,能够促进建筑工程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最大化满足客户需求。

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质量管理是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性管理工作,只有确保质量管理工作及时、有效的开展,才能为建筑施工质量提供保障,避免因质量不达标出现返工重建等情况。但是从目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仍存在多方面问题。具体表现为:(1)施工前未做好设计审核工作,容易出现设计与实际施工条件不符的情况,进而影响施工质量。(2)材料质量控制不严格,容易因材料质量自身存在的问题,引发建筑结构安全等严重问题。(3)现场监督不到位,受管理技术和人员配置等方面的限制,难以做到对现场施工情况的全面掌控。(4)质量验收管理要求落实不到位,存在问题的建筑如果投入使用,将会对其使用安全和使用寿命带来较大隐患。

某住宅建筑工程总建筑面积为76248.2㎡,包含3栋11层建筑,建筑高度为33.6m。该工程建筑整体采用混凝土框剪结构,计划施工周期为12个月。在其施工过程中,上述提到的质量管理问题也有所存在,为确保建筑施工质量,需要对其质量管理方法及管理改进措施进行系统研究。

二、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方法研究

(一)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

精细化管理是现代工程管理中的重要理念,强调对管理责任进行精细划分,通过确保每个环节的执行质量,实现最终的项目管理目标。精细化管理发源于日本,本身具有三层含义,即规范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和个性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可通过对工程质量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合理分配到每个建设环节,在各方管理主体的共同努力下,完成工程质量管理任务。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增加,其施工复杂性也明显上升,必须通过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减少质量管理工作的漏洞和冲突。在相关标准规范及设计要求的指导下,有序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从而实现对工程质量风险的有效控制[1]。

图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管组织结构

(二)健全施工质量监管体系

在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健全施工质量监管体系十分重要。精细化管理需要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且需要完善的制度体系,确保实际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在实际施工中,上到项目经理,下到施工班组成员,都需要有效的参与到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肩负起自身的工程质量管理责任。其中,项目经理总体负责制定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计划,分配质量管理责任,并监督其执行过程。然后在项目总工程师和项目副经理等的组织协调下,调动各专业人员的知识力量,以科学的方式方法开展施工质量监管活动,确保施工质量监管的有效性。通过健全施工质量监管体系,提升施工质量管理协调能力。

(三)协调各项管理工作关系

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同时兼顾安全管理、进度管理和成本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各项工程管理工作之间具有密切的相互影响作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质量管理失效。比如在实际工程建设活动中,经常出现施工变更问题,施工单位为追赶进度,盲目加快施工速度,容易引发质量问题。在成本管理方面出现问题,也会对施工质量工作的开展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必须协调好各项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在工程质量要求前提下,合理安排施工活动,认真执行质量管理制度[2]。

三、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策略

(一)加强施工设计方案审核

许多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是由于施工设计方案自身不合理导致的。在上述工程中,由于设计人员未全面开展现场调查等方面的工作,提出的施工设计方案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如果未提前发现设计问题,或临时改变施工方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因此,在正式施工前,应做好施工设计方案审核工作,根据施工设计方案的参数,在现场做好复勘工作,确保测量放线的准确性。如果发现施工方案存在不合理之处,应及时与设计人员、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及时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在施工设计方案审核过程中,还可以采用BIM技术辅助审核,通过构建三维建筑模型,开展碰撞检测试验等,确保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在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下,提高工程质量管控效率,做到质量管理提前化。

(二)严格控制材料入场质量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材料质量对工程施工质量水平有决定性影响。上述住宅建筑工程施工使用的材料种类众多,包括钢筋材料、混凝土、防水板材等等,每种材料都有其具体的质量标准。对于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而言,应重点做好材料入场质量检查工作,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对材料类型、规格、性能参数等进行仔细检查。一般采取随机抽样检查的方法,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随机抽样,记录检查结果。如果在随机抽样中发现不合格材料的数量超过规定要求,则需要扩大抽查比率,尽可能找出所有不合格的材料。然后联系供应商进行退换处理,杜绝劣质材料入场。对于施工中使用的机械设备、临时设施等也是如此,比如严格控制其入场质量,确保设备装置的使用状态良好,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避免引发安全和质量问题。

(三)全面开展现场监督管理

现场施工活动的监督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核心工作。根据《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50430-2007)等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施工企业在实际建设活动中,必须全面开展现场监督管理工作,落实质量监督责任,并积极配合监理单位等外部质量监管工作的开展。上述工程施工企业为确保现场质量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首先通过安排足够的现场监管人手,积极开展日常巡检工作。对于重点施工环节以及大型机械设备作业环节,必须安排现场指挥和质量监管人员,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动态监管。在现场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也需要借助现代化技术的作用,通过安装传感器、高清摄像设备,为远程集中管理提供支持。通过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避免出现较大规模的工程变更。

(四)落实施工质量验收要求

建筑工程建设周期长,分部工程众多,除了竣工阶段的质量验收工作外,在各项分部工程施工结束后,也要及时开展验收工作。在此方面,应严格落实现场签证制度,首先由施工单位自行组织技术人员进行验收检查,检查无误后提出监理验收申请,再由监理工程师开展质量验收工作。在验收过程中,需要确保施工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特别应加强隐蔽工程的验收工作,确认检查无误,才能进行现场签字。通过落实工程施工验收管理要求,为工程最终施工质量提供保障,最大化的实现预期建设目标,保证建筑的使用安全性。

结束语: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通过健全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要求和标准,细化责任分工,可以确保施工质量管理活动的规范化开展。在此基础上,采取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全面开展质量监管及验收工作,可以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金平.浅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及控制方法[J].四川建材,2019,45(01):189+192.

[2]鹿瑶,张凤山.关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法及控制对策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36):122-123.

论文作者:廖广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

标签:;  ;  ;  ;  ;  ;  ;  ;  

试论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方法及控制策略论文_廖广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