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松对中国旅游垄断融化的准入限制_北京旅行社论文

放松对中国旅游垄断融化的准入限制_北京旅行社论文

放松准入限制中国旅游垄断先期融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旅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7月15日,记者从上海市旅游管理委员会得到消息:美国、日本、欧洲等地排名前10位的旅行社开始提前进入,在上海开办合资、独资的旅行社。

与中国加入WTO时在旅游业的承诺相比,这一步骤提前了3年多。当时中国政府的承诺是:合资旅行社不迟于2003年1月1日允许外资控股,不迟于2005年12月31日允许设立外资独资旅行社。

这意味着,中国旅游业的垄断壁垒开始逐渐瓦解,规模巨大且在快速成长的中国旅游市场将要面临更加惨烈的国际竞争。

政策松绑

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司长张坚钟近日在上海透露,全面开放非国有经济进入旅游服务业,并推进外资以控股或独资的形式进入。

《旅行社管理条例》中对旅行社性质规定的空缺为这一政策提供了便利。该条例第三条规定:“本条例所称旅行社,是指有营利目的,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显然并未规定旅游服务类的企业必须是国有企业。

事实上,根据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中国国家旅游局已会同外经贸部于2001年批准设立了11家中外合资的旅行社。而民营资本对旅游服务的渗透则由来已久。

政府的直接操控之手在旅行社的发展中处处可见,体制上的高度垄断带来了市场的混乱。对于中外合资旅行社的设立,不少业内人士倾向看空。

“合资旅行社受到的政策限制过多,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实力上都不足以改变现状——别忘了,现在的中国拥有近9000家各自为政的旅行社。”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说。这位人士认为,通过外资主体的引入,不仅可以引入国外可观的旅游资源,加大中国旅游市场的规模,还可望带进来一些新的业务模式和运行规则。

市场反应不一

同日张坚钟还宣布,将逐步取消对外资进入中国旅行社市场地域限制,规范和简化审批程序和审批标准,并完善旅游投资导向体制。

对此,旅游市场的各类主体反应不一。

首批11家合资旅行社之一、法国雅高(Accor)集团投资的首旅雅高准备加大在中国市场的开拓力度。自从控股了欧洲著名商务旅行社通济隆,并于二三年前实现了通济隆与国际著名旅行社Carlson的合并后,雅高成为可与美国运通集团比肩的巨型旅游服务集团。

该旅行社总经理常洪安向记者透露,首旅雅高准备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分支机构建设,具体的方法是品牌特许加盟。“除此之外,我们正在与北京的公交等部门合作,准备推出一个与市场上现有业务不同的新产品。”常洪安透露。

上海的春秋国旅是一家以民营资本为特色的旅行社。该公司有关负责人透露,“企业转制”还在进行之中。

而上海市场的“老大”——中国国际旅行社上海分社则表现出对政策变化的淡漠。“无可评论”。该公司一位胡姓负责人说。

胡先生告诉记者,他对公司的性质并不看重,“关键还是看本事”。而且,他对张坚钟在上海宣布旅游业开放的消息并不知晓,而且对外资旅行社在上海的经营状况知之甚少。

内外同步

尽管政策层公布了大幅度的开放政策,业界不少人也对外资和民营资本的进入抱以期待,但仍然存在的大量限制让人们对这些新型主体的作用心存怀疑。

利润最为丰厚的出境游业务将新兴旅行社拒之门外。在目前的市场状况下,出境游的利润是国内游的8-10倍。上海市场上有500多家旅行社和40多家国际旅行社,在这40多家国际旅行社中,只有5家获准提供出境游服务。

上海市旅游局的有关人士透露,今年有望出台新的法规,以上40多家国际旅行社只要没有违法、违纪的记录,都可能获准经营出境游业务。这意味着中国旅游管理部门在推进“对外开放”的同时也在积极进行“对内开放”。

出境游正在成为中国旅游业的重要增长点。据统计,2001年中国国际旅游收入达到1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7%,首次超过德国和英国,跃升至世界第5位。

而世界旅游组织负责人弗朗切斯科·弗兰贾利日前在墨西哥发表讲话时说,预计到2020年将有1.3亿人到中国旅游,同时将有1亿中国人走出国门周游世界。他认为中国也将是一个外出旅游的重要市场。

在市场充分开放之前,这个巨大市场的最后争夺远未完全展开。

标签:;  ;  ;  

放松对中国旅游垄断融化的准入限制_北京旅行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