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内河流域综合发展规划论文_李强

中交广州水运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510221

摘要:在我国,河流在城市中的作用,从最初的被视作饮用和灌溉等生存资源珍而重之,到作为交通运输命脉、能源供应设施(水坝)等经济发展基础,而今则转化为区域污染物排放的集中出口,其受重视程度恰恰与人类经济社会文明发展成反比。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对城市中河流的“待遇”,这一过程看似客观必然。莱茵河流域治理、韩国清溪川改造等案例,则为我们展现了河流在城市发展中更理想的形体。耗费资源、时间重走前人旧路,还是根据宏观背景和自身条件明确目标、精明发展?本文通过国内案例总结分析,提出内河流域综合发展规划的概念,因河施治,希望对内河流域综合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内河流域,综合发展,载体

1内河流域综合发展的背景

1.1顺应供给侧改革的要求

化解过剩产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支持和培育是供给侧改革的三个方面。内河流域综合发展结合地方特色旅游开发,助力地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顺应国家政策。

1.2特色城市形象打造

为打破由前期盲目跟风开发建设导致的“千城一面”尴尬困局。城市需要寻找凸显自身特色的空间要素。穿城而过、绕城蜿蜒的江河水道,正是很好地展现特色城市形象的空间载体。

1.3生态保护的要求

在前期的过度开发中,对河流水系的保护不足,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内河流域综合发展规划,契合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人们对城市环境改善与提升的要求。

1.4城市发展的要求

内河流域综合发展规划是城市、镇增量发展的重要部分。当城市、镇的陆域建设渐趋饱和,缺乏经济增长载体,则可以以城市更新、环境提升、生态修复、旅游开发等名义,对规划区内的河流水系进行流域综合发展规划。对江河水道沿岸地区进行统筹整合,调节出新的开发用地。内河流域综合发展规划大有文章可做。

2内河流域综合发展规划内容分析

2.1内河流域综合发展规划的定义

内河流域综合发展规划是对城市、镇区域内河流或整个河湖网络以及周边相关区域进行的统筹部署。作为未来发展的指导依据和实施计划,其内容包括产业布局、空间建设、环保分区、交通衔接、配套设施建设等。

内河流域综合发展规划与国外的流域治理规划相类似,也有不同之处。一是范围的不同。国外的流域治理规划,涉及范围不受行政边界限制,甚至跨国界进行统筹。内河流域综合发展规划,基本上以行政区划为边界,涉及跨行政区划的,需要在高一级行政管理范围内,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流域治理。长江流域提出的经济带建设,实际是以长江流域内各级城市经济发展为基础的流域综合开发项目,在落地实施过程中,还是将建设主体回归到地方管理部门手上。二是目的不同,国外的流域治理,以流域内的生态治理为目的。国内的内河流域综合发展规划,源自于对经济发展和生态治理的协同需求。广东省提出的“碧道”概念,对应陆域的“绿道”概念,以河道生态环境治理为核心,未对沿河用地和河道使用作出考虑。

2.2内河流域综合发展规划的类型

从空间上,可分为城镇区段内河流域和自然区段内河流域;从使用功能上,可分为交通性内河流域、景观性内河流域、旅游内河流域、其他功能(泄洪、灌溉)内河流域等;从生态保护层面,可分为一般敏感度、中级敏感度、高级敏感度。

2.3内河流域综合发展规划的主体

政府主导,由地方海洋厅、海洋局负责整体的规划建设与实施管理,其他相关部门协助相关工作,其中水利部门对内河流域的安全生产有重要话语权。

2.4内河流域综合发展规划涉及的建设

内河流域综合发展规划,包括水运工程、水环境治理、水利工程、市政设施、滨水绿道建设、滨水用地统筹规划等方面内容。从空间上划分,水运工程、水环境治理、水利工程等,属于内河河道范围;市政设施、滨水绿道建设、滨水用地统筹规划属于陆地范围内河流保护的隔离带范围,应当与内河河道主要功能协调。

2.5内河流域综合发展规划体系

作为新类型规划,内河流域综合发展规划以概念规划的形式编制,可以以上位规划和相关规划、周边规划作为依据和衔接标准,形成自身编制的体系。其中的行业标准可以直接引用借鉴所衔接的规划。

内河流域综合发展规划与相关规划协调

3内河流域综合发展规划工作重点

3.1加强统筹

流域自身的发展应与区域发展相互协调。强调流域与陆域的统筹,加强经济、生态、产业、人文等的综合融和。

3.2明确定位

每条河流、河流的不同区段应根据所处城市的发展阶段和发展需要确立自身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策略等,避免盲目套用既定模式,出现“千河一貌”的尴尬。

3.3深挖潜力

在项目实施运营中,深入挖掘产业内在联系,提炼创新,引发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助力区域更新发展的目的。

4内河流域综合发展规划存在问题及调整策略

4.1存在问题

(1)未形成规范性的审核机制和评判标准

现行项目的审核还是按照各个专业分别审核,未能形成综合的评价审核系统。

(2)缺乏专业团队支撑,项目实施难度大

流域综合发展规划项目的推进与实施,需要跨行业的技术力量支撑。从设计、施工到维护管理各个阶段侧重点各不相同,需要多专业紧密配合。现阶段这种综合能力很强的人才队伍凤毛麟角。

(3)实际实施项目不足

缺少运行有序的建成项目作为参考,对项目的实施效果、投资回报等未有有效的评判标准。项目的盈利模式和收入来源不确定。

(4)项目的适用范围较窄,可开拓的市场较小。

项目适用的前提条件是要有河流水道,能满足条件的城镇数量一定,限制了此类项目的长远发展。

(5)资金缺位

作为新型项目,流域综合发展规划项目缺乏政策层面的支撑,非政府团体对项目的回报方式不明确,导致项目推进的资金缺位。

4.2改善策略

(1)建立机制

发展初期以个别项目的形式出现在地方政府层面,随着项目建设推进的需要,由更高层级政府制定和推广专属政策,进而由分管部门介入,制定相关行业标准,逐步形成同类型项目推进的系列机制,形成成熟体系。

(2)建设团队

项目涉及专业众多,各专业的专业化程度高,需要组织相关人才组建团队充分合作,才能更好推进项目。可通过设计院内组建团队和跨设计院组建团队等方式实现。

(3)积累经验

作为新类型项目,国内可借鉴参考的已经实施项目较少,可以通过对已有项目和国外类似项目的搜集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形成系统理论,作为新项目开展的参考依据。

(4)深挖市场

充分开放市场,积极发掘与项目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通过新兴项目拓展产业新蓝海。同时,加强与区域内其他产业的联系,实现产业联动的复合效应。

(5)增加投入

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难以在短时间内直接体现,没有有效的投资机制和法律制度保障,很难保证资金来源和项目落实。政府可以通过法律和政策建立良好的投融资体制。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通过公布项目,建立激励机制,吸引外资和社会资本参与建设,保证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6)创新发展

由于是新类型项目,可以借鉴已有类似项目模式,大胆创新。以新的技术实现项目,以新的流程审批项目,以新的模式运营项目,以新的标准评价项目。

5结语

内河流域综合发展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新型载体。因此,做好内河流域综合发展规划可以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结合地方特色旅游,引入共享经济、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引领水上共享交通和绿色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伟桥.充分认识内河航运的优势和作用,推动广东航运事业的跨越式发展[J].珠江水运,2004,1.

[2]任晓冬,黄明杰.赤水河流域产业状况与综合流域管理策略[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18(2):97-103.

[3]高新,陈三宝.浅析航道如何更好地助力港口和城镇化发展[J].交通科技.2013(06)

[4]张雄文.内河运输与可持续发展[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1(11)

[5]长江航道建设对流域经济影响作用的研究[J].周业付.湖北社会科学. 2010(09)

论文作者:李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

标签:;  ;  ;  ;  ;  ;  ;  ;  

浅析内河流域综合发展规划论文_李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