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资本问题_股票论文

股票市场资本问题_股票论文

股市资金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股市论文,资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证券投资/主持人 李洲

资金问题,是中国股市发展中一个带根本性质的决定性因素,资金是股市的血液。1993-1994年16个月股市低迷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是缺少资金。通俗的说法叫做股市失血。但股市失血,关键不是补血,而是要从根本上重塑造血机制。

一、股市资金上有什么障碍?

中国股市资金在造血机制上存在什么障碍?从根本上说,中国股市一开始就缺少一种正规途径的资金支撑。国外成熟的股市中,支撑股市的各种资金包括:1、各种保险基金、养老基金、社会保障基金;2、各种投资基金、信托资金;3、企业的间歇资金;4、个人资金;5、最后还有部分信贷资金。但是中国的股市,一开始就只有个人收入中节省下来的推迟消费的消费基金,缺少各种基金和机构投资者,更缺少各种游资。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中国初期股市,因为上市公司和股票过少,求过于供,股票的高位行市脱离了经济基础,而高股价、高投机的超常收益,又诱使大量企业和机构通过非法集资和违章拆借,使巨额生产流通资金转化为投机资本,从全国各地注入沪深股市。扰乱了金融秩序。一旦治理整顿,资金回流,股市立见失血。

二、宏观调控和整顿金融是必要的

有人把16个月熊市的股市失血,归咎于去年以来的加强宏观调控和金融整顿,这并不公平。就扰乱金融的严重性,其主要表现有三:

1、1992年开始的社会集资活动在1993年第1季度达到了高潮,引发了当季储蓄存款的大面积滑坡。

2、1993年国家银行中企事业单位存款增加额为881.5亿元,与1993年的货款增加额4845亿元和储蓄存款增加额3219亿元形成明显反差。银行贷款转为个人收入提取现金比重过大的民政部较为严重,反映出企业的金融资产转移于国家银行之外。

3、1993年5月末金融机构相互拆借的资金有1050亿元的净拆出额,实质上是以违章拆借,搞了“绕规模”放款。国家专业银行的净拆出资金成为货币市场上的主要资金来源,并且有相当部分进入房地产、股票或地方自筹投资项目。

针对这一严重情况,从1993年7月份起,国务院和中央银行加强了宏观调控,严禁社会上的乱集资,并清理违章拆借。到1993年10月末,仅收回违章拆借的资金就达810亿元,使非法进入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投机资金回归正常的生产流通渠道,为抑制通货膨胀打下了基础,这正是加强金融宏观调控的一大成效。

当然,清理违章拆借,使股市资金立即捉襟见肘。这一釜底抽薪的治理措施,就逼得那些靠违章拆借资金来炒股票的股市投机者,不得不斩仓割肉,抽回投机资本归还拆借。所以股价下跌,跌去了过度投机形成的股价失真,向其内在的真实价值回归。但股价的下跌以及下跌过程中投机者恶炒个股,即使散户投资者遭致损失,也使他们对股市望而却步。这样,就使股市严重失血,进一步暴露出股市缺少正当资金支撑这一根本性的缺陷。1994年5-7月的3个月,月平均换手率已经降到20%多,7月的月成交额已不足80亿元。

股市缺少正当的资金支撑,尽管证监会宣布的“四不”政策,但王府井、城少、哈岁宝、琼金盘等新股还陆续上市,以山东渤海为代表的20家历史遗留问题股陆续开禁,各家职工股的入市,以及1993年盘子的无底“黑洞”等等,就使股市失去信心,狂泻不已,跌进400大关,7月底一直跌到333.92点。

三、金融的不足之处是没有适时地为股市规划正当的资金渠道

现在可以看到,金融宏观调控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同时金融的不足之处,是关闭了“旁门左道”,却没有及时、适时地开辟正道,为股市规划正当的资金渠道。而前一个时候不许保险基金入市,不批投资基金,不许券商贷款自营等等规定,更加堵死了股市的正当资金来源。因此,当务之急是要从体制上给中国股市规划一个正当的资金渠道,而不是仅仅为了缓解低迷而提出什么权宜之计的救市措施。说到底,既然开办股市,就要从体制上给股市资金划出圈定的范围,在资金上老是靠打游击、到处拉钱来支撑的股市是不能持久的。

四、如何规划股市的资金渠道?

如何从体制上规则股市的资金渠道,重塑造血机制?第一个渠道是允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以及各种社会保障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入市,使它们成为股市中长期稳定投资的主力,这也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

这里有一个观念更新的问题。据报道,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保险资金有150亿元,13个省、11个行业试点滚存的养老基金结余有250亿元,但是有关部门老是把它们当作平衡基础货币的筹码或者只能购买国债,固然可收平衡财政金融的一时之效,却不能解决它们的保值增殖问题。这些基金的解除禁锢,就将使股市获得一种巨额的规范的具有中长期稳定性较强的资金主渠道。

有人担心股市投机性大,保险基金、养老基金还不具备入市条件。一是认为,两类资金对市场的安全性和套现能力的要求很高,而当前我国股市还很不成熟,投机风气很浓重,会影响基金的安全和套现能力。其实,目前股市上真正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已经不少。基金入市,可以分别在不同时期选择合适的股票,进行组合投资,分散风险。这比起现在把基金用于贷款、产业投资和某些有价证券,风险要小,相对要安全,变现力也是较强的。二是顾虑两类资金入市有可能挟巨资炒作,助长股市的过度投机。现在看,限制过度投机,可以从制度上规定基金入市应注重长期投资,限制短期炒作。至于上市企业业绩好坏、回报率高低,是可以通过基金经营上的选择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来解决的。

第二个渠道是发展共同投资基金。它的好处,一是可以把中小个人投资者组织起来,由专家管理,可以分散风险;二是以基金培育机构投资者,为股市组织巨额稳定的资金;三是基金代表分散的股民,以法人身份作为大股东,可以加强对上市企业的监督。其实,这也是去年和今年年初酝酿已久的话题。

第三个渠道是对证券公司的自营业务开放一部分以证券为抵押品的贷款。这也是旧话重提,但却是市场经济所必需。同一切商品流通都必须有流通资金一样,股票的流通,也必须有包括贷款融资在内的流通资金,这应该是起码的金融常识。

第四个渠道,机构和企业的间歇资金,这是具有一定用途的生产流通资金,在间歇期间流入证券市场的游资,是一种不具稳定性的资金。

第五个渠道,个人资金。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存款有一万多亿元,在股市具有投资价值时期,会有一部分转入股票投资和投资基金。

第六个渠道,引进外国资金。7月底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当前股市问题举行“高层会诊”,曾经提到组织中外合资的基金公司,吸收外国资金入市,作为“三大力措”之一。

五、股市资金结构构想

目前,在股市资金问题上。管理层只主张发展投资基金、有条件地开放对证券公司融资和创造条件吸引外资入市,而对保险基金和养老基金入市未置一词。8月中旬曾有保险及退休基金有望进券市的消息见报,并说“国家证券管理机构正在制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并考虑在条件具备时,允许保险基金及退休基金投入证券市场”云云。

重塑股市资金造血机制的关键是允许保险基金和养老基金入市。如果这个命题成立,能否设想,在股市资金总额中,保险基金和养老基金占一个较大的份额,譬如30-40%左右,然后,共同投资基金占20-25%,个人资金占15-20%,企业间歇资金和信贷资金占15-20%。这样的结构,使各类基金比重达到一半以上,可能会形成一种比较健康的造血机制。当然,这些比例,仅仅是一种设想,究竟多少合适,是可以斟酌,实践中也是可以变化的。但设想一个合理的结构,总比盲目自发的无政府状态要好。

附带说说,8月以后的股指上扬,在资金上除了散户股民的资金以外,有大量是机构或企业逐利而来的游资。今年企业存款增加,主要是两大块资金,一块是外汇体制改革以后,出口创汇的外汇要换成人民币;另一块是企业互相拖欠的“三角债”越多,越不愿意还钱,因而不少企业都有一块因躲债而游离在市场上的资金。这两块资金在前一段成了银行存款大战中各方争夺的重点。这两股间歇资金既然存在着利益冲动,就不排除它们也会成为“过江龙”入市来捞点油水,或被机构大户短期借用入市谋利,而当股指盘整时这些获利的资金主力一旦退出,就会重新使股市缺少有力的支撑。因而从体制上流通股市资金渠道,确实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标签:;  ;  ;  ;  

股票市场资本问题_股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