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切口保护膜在肠梗阻术中应用体会论文_吴柳英

脑科切口保护膜在肠梗阻术中应用体会论文_吴柳英

福建省沙县医院手术室 365050

摘要:目的:评价脑科切口保护膜在肠梗阻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总结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16例急性肠梗阻病人进行急诊手术,术中脑科切口保护膜的应用,观察术后有无并发肠漏、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腹腔脓肿等并发症。结果:无手术死亡,无并发吻合口瘘,切口延期愈合1例。结论:术中脑科切口保护膜及封闭式灌洗术的运用,对预防急诊情况下肠梗阻手术后的并发症有一定作用。

关键词:肠梗阻;脑科切口保护膜;切口保护圈;灌洗术[1]

肠梗阻是肠腔内容物的正常运行发生障碍,不能顺利通过肠道,是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2],在临床上以腹痛、呕吐、腹胀、排便排气停止为主要表现,伴随肠管解剖和生理上的改变,导致全身性生理功能紊乱,病情变化复杂,若处理不当,后果严重,死亡率很高。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对16例肠梗阻手术患者,术中使用脑科切口保护膜及封闭式灌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男,12例,女,4例,年龄63-85岁,平均年龄70岁。肠管外受压粘连引起肠管扭曲而至粘连性肠梗阻4例,肠壁病变肠肿瘤引起急性肠梗阻11例,肠腔内异物堵塞引起的肠梗阻1例,腹部平片表现肠管扩张,气液平面,全组病例均有腹胀、腹痛,停止排便排气,以急性肠梗阻入院。

1.2术前准备 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应用有效抗生素防治感染及毒血症,加强营养,调整和控制老年人慢性病,使其能耐受手术的风险。

1.3手术方法 常规消毒、铺巾、进腹,用切口保护圈保护切口,自动拉钩,暴露手术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探查肠管,确定肿瘤,在近肿瘤处用肠钳两道夹闭再进行术中肠道减压。在保护圈塑料膜上垫上双层无菌中单,脑科切口保护膜漏斗型的开口处粘贴在中单上,保护膜的另一端出口处放入手术床下的污物桶内,污物桶内套有双层防渗漏的污物袋,用Y型冲洗管连接好3L等渗液,将减张的肠管拖出腹腔外放入脑科切口保护膜的塑料袋内,扩张肠管切开小口,此时肠内容物即刻倾入塑料袋流到污物桶内,用手顺肠蠕动方向挤压,以助肠内粪便排入污物袋内。肠内压力解除后,用14号硅胶管置入肠腔内,连接冲洗管,将准备好的3L等渗液进行彻底灌洗直至肠腔清洁。冲洗完毕,拆离脑科切口保护膜及中单,并把污物袋密封,防止二次污染手术空间。然后再铺无菌中单保护切口,手术者更换手套。根据肠梗阻病因采取相应手术方式。如粘连松解术,肠切除吻合术或肠癌根治术,肠内异物取出术等。手术完毕,取出切口保护圈,若为肿瘤,用温等渗液,其它原因的梗阻用温盐水彻底冲洗腹腔,在吻合口附近放置引流管,常规关腹,逐层缝合。

1.4结果 16例患者中无手术死亡病例,无并发肠漏病例及切口感染,切口延期愈合1例,经换药治愈。

2、讨论

许多肠梗阻手术是在急诊情况下进行的,病人没有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常合并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增加手术的风险性,营养不良或贫血,多数病人既往有手术史,腹部情况较复杂。其中老年急性肠梗阻尤为多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急性肠梗阻在老年人群体中的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而老年患者全身情况差,生理功能衰退,代偿能力和免疫功能减退,常合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等。因此,急诊情况下进行肠梗阻手术,由于术前未做充分肠道准备,肠内细菌数量多,毒力强,及血运影响,术后较易出现并发症,主要包括:吻合口瘘,伤口感染,伤口裂开,腹腔脓肿,肺部感染等,手术死亡率偏高。由于重视了术中切口保护,术中紧急肠道准备肠管减压,及术中封闭式灌洗清洁肠道,这样既降低了肠梗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加强术中切口保护及肠道灌洗是行之有效、安全可取的。

参考文献:

[1] 罗林海.何涛.李院江.封闭式结肠灌洗术在左半结肠癌梗阻I期切除术中应用体会.大理学院报2002.5(1);64-65.

[2] 曹伟新.李乐之.肠梗阻.本科护理学类专业.外科护理学2007年4月第4版236.

论文作者:吴柳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5

标签:;  ;  ;  ;  ;  ;  ;  ;  

脑科切口保护膜在肠梗阻术中应用体会论文_吴柳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