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开拓工程哲学领域”--关于哲学几个问题的思考_哲学论文

“努力开拓工程哲学领域”--关于哲学几个问题的思考_哲学论文

“努力向工程哲学领域开拓”笔谈——关于哲学的几个问题的随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哲学论文,笔谈论文,几个问题论文,随想论文,努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李伯聪教授出版了《工程哲学引论》一书,现仅就已读的部分谈几点随想与感受。

一是关于人的本质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一谈到人的本质,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援引马克思的名言“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当然是没有疑问的。但人们往往忽视了马克思还把人的本质与生产力联系起来。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说,对于生产力“人们至今还没有从它同人的本质的联系上,而总是仅仅从有用性这种外在关系来理解”。把人的本质与生产力联系起来也就是与生产劳动联系起来。作为“人的能动的类生活”的生产劳动,一方面满足人的直接肉体需要,另一方面又不断满足属人的需要,而人的自我形成、自我创造、自我完善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的。劳动是人的自我诞生的过程。所以“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不难看出,确定人之为人的真正的本质不是别的,正是劳动。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又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只是因为劳动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所以马克思才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如果把李伯聪教授所谓“我造物故我在”中的“造物”理解为生产人的生活资料的劳动的话,我想这一命题可以看作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一种具体化的表达。只有把人的本质不仅理解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同时还理解为劳动、“造物”或“营造”,才能真正理解人的价值,才能理解马克思批评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不是把事物、现实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人的实践去理解”的意义。

二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派别的共同之处。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没有与其他哲学派别不同的、属于自己的基本问题?读了《工程哲学引论》,经过反思,我认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应该是肯定的。马克思说:“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说到底就是如何解释世界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仅仅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不懂得如何改造世界,所以才有思维和存在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当然也以自己的方式解释世界,但她并不限于此,而是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如何改造世界的问题上。如何改造世界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其他一切哲学派别的基本问题。或许由于这个原因,一些学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

以改造世界为自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能简单地归结为“工程哲学”或其他什么哲学,她应该具有更深刻、更丰富的内容。但李伯聪的工程哲学至少在不是以解释世界为出发点,而是以改造世界为出发点这个意义上,我想是和马克思的要求相一致的。

三是关于如何处理从解释世界到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工程哲学引论》开头就提出了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过去钱学森先生谈到科学分类的时候,曾经把科学按照层次划分为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三类。这三类都是理论,只是理论的深度不同。李伯聪教授则从另一个侧面强调三者的性质和作用的差异,即科学活动以发现为核心,技术活动以发明为核心,工程活动以建造为核心。这样,既澄清了长期以来人们把科学与技术不加区别、混为一谈或干脆简称为“科技”的不妥之处,又强调三者的特性和作用的不同。除此之外,我以为科学——技术——工程或发现——发明——建造这“三元”,就某个方面说也体现了从解释世界到改造世界的逻辑过程。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等本质上都是对世界的解释,这种解释远比从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解释要丰富得多、具体得多、现实得多;工程则是改造世界的具体的和现实的活动。技术(发明)应该说是把科学和工程、发现和建造联系起来的中介,是从解释世界到改造世界得以实现的基本环节。科学、技术、工程三者在现实中是紧密联系着的、统一的。如果从这三者的关系上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概念,将会显得更加生动、现实、具体。人类的实践活动主要和基本的方面就是发现发明到建筑(营造)的活动。

最后讲一点不成熟的建议,可否将“我造物故我在”的“造物”和与工程相关的“建造”换为“营造”?因《营造法式》、《营造法源》等书名的影响,营造多被人用作建筑工程的意思,其实早就有人在经营建造的意义上使用“营造”了(如《晋书·五行志上》:“清扫所灾之处,不敢于此有所营造”),而《汉语大辞典》更列举了营造的四种含义(建造、制作、构造和建筑工程)。我认为,“营造”既有“营”——经营管理、建设、谋求等义,又有“造”——建造、建立、制作、构造等义,是一个较造物内涵丰富的词,用在工程的特性和作用上较为贴切,因为工程不单纯是造物。就语言形式而论,造物不是一个词(古代作为一个词用是指天与造化),而是动宾结构的短语或词组,这与笛卡儿的“我造物故我在”在语言形式上也不够协调、相称,营造或许更能反映工程的性质和特点,与科学之发现、技术之发明在语言形式上可能更为适合。

标签:;  ;  ;  ;  

“努力开拓工程哲学领域”--关于哲学几个问题的思考_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