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湿地公园的保护与景观规划研究论文_王慧茹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湿地公园的保护与景观规划研究论文_王慧茹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 710055

摘要:城市湿地是城市里一个生态交错地带,具有很强的生态功能,一旦城市湿地受到破坏,其特殊的湿地功能和系统不易恢复,城市湿地公园兼有城市生态调节、环境教育、生态保护、以及观光游憩等综合性的功能作用,并具有调蓄城市的雨洪,提升城市景观形象和品位,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城市化建设和发展中,如何规划建设好城市湿地公园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城市湿地的保护和适度开发一直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湿地公园保护;景观设计

引言

湿地,是指人造或者自然造成的浅水域,淡水期时水深不超过六米。湿地水源,水流形式,水的深度等确定了湿地的生态多样性。湿地与海洋、丛林并称全世界三大生态系统,遍及世界各地。湿地生态系统中存在着许多动植物,对维持生态多样性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湿地具备三大基本特性:第一,湿地以水的存在为特质,不论是在地面,或是在物种的根部。第二,土壤的条件常常与附近的区域不相同。第三,湿地的植物以潮湿环境下的植物组成。

1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空间结构与形态特征对生物活动与人类活动影响的科学。景观生态学主要研究构成景观的元素类型以及类型之间的空间关系的景观结构、景观功能、景观动态及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景观的结构、功能与动态之间互相依赖、相互作用,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功能,功能反过来影响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国内外学者对景观生态学理论体系的认识尚未一致,但基本都包含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复合种群理论、渗透理论和等级系统理论。

2湿地公园保护措施

2.1重视湿地文化挖掘

我国当前正在大力推动城市化建设,该追求不仅仅是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还要提升人们的精神文明水平。作为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载体,建设湿地公园项目时设计人员要充分地了解、迎合地区文化,确保项目建设能够充分融入和展现地区文化的精髓。项目建成后不仅要让公民能够借此充分领略湿地的特色景观,同时要让公众感受到其中蕴藏的文化特性与科学知识,让项目展现生态效益的同时有力促进民众生态观念与意识的提升。

2.2进一步完善配套机制

当前国内在该领域的投资机制建设不全,需要尽快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机制。首先对于项目资金获取要充分综合社会融资、政府投资等多种方式;要充分迎合市场发展趋势,确立PPP和BOT等多种先进模式,让个人、集体等各种主体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此外,项目主管单位要积极争取从多个渠道获取建设资金,通过建立完善的公共参与平台,大力引进社会各界的捐赠、投资与支持。建立主管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委员会、主管湿地信息宣传与湿地科学教育的专业机构以及湿地公园的官方网站;其次,对项目参与制度进行完善。确立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民意调查以及信息公开和反馈回应等多项制度;三是对当前的参与形式进行拓展与创新。一方面要努力强化同该领域内国际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通过“角色互换、真实体验”等特殊方式让民众有机会亲身参与项目的实际建设。推动该领域经营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要实现经营、管理两项权利的全面分离;确立投资、建设、收益三位一体的新经营制度,在政府主导下引入更多的投资主体。

3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建设目标:改善水体水质,构建健康生态系统,缓解城市内涝,提升城市景观?为居民提供一处集湿地保护、休闲娱乐、科普教育、康体运动、生态旅游等为一体的湿地公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根据湿地现状:上位规划功能定位及建设目标,湿地公园的总体布局以景观规划设计为核心形成,一带一环六片区的布局?同时兼顾污染防治、生态修复、防洪排涝规划、

一带,即蓝带。是湿地公园主要生态水系骨架。清理水葫芦等外侵物种。环保疏浚污染严重的流泥,扩大水域面积保证水系连通增加湖体容量。各区均围绕这一脉络展开,它同时也是湿地公园整体生态格局形成的基础。

一环,即外围生态缓冲环,包括环绕湿地公园的生态缓冲带和污水收集管网,生态缓冲带遮挡周围的不良景观削弱湿地生态环境的边缘效应,保证湿地内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视觉景观,同时净化面源污水保障湖体水质,污水收集管网对湿地周边居民生活污水实施截污,最大程度保证生活污水不直接排入水体。

六片区,将湿地公园化分为管理服务区、城市休闲区、科普文化区、湿地观光区、湿地探索区、湿地游憩区六个功能片区,不同的功能区根据不同的自然生态环境及城市特征进行空间布局。

3.1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原则

生态系统保护原则,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是城市湿地公园的首要核心任务,所以在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中,设计者应尽最大能力使湿地景观保持有其独特的自然生态平衡。使湿地生态中多样性的动植物物种,在湿地公园的新环境中可以保持生态性的平衡和种群上的协调发展。合理利用、协调发展的原则,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第一职能,与此同时湿地作为人类生存空间的组成部分,人类对于湿地也有利用的需求。因此,合理利用是城市湿地规划的重要原则。要在保护和利用之间找到契合点,使利用与保护相和谐,促进湿地生态的和谐发展。

3.2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设计方法

景观设计,城市湿地公园中的景观主要为湿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人工景观的修建的时候要尽量契合湿地的景观特点,在景观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合理的搭配,确保在园区开放时游览可以观赏到美的景色,避免过于单一。

河道设计,在河道建设规划的时候,要注重水体的连续性与原有的河道脉络,在优化水质的同时,为湿地中的鸟类生存提供好的环境,并增加了景观的多样性。由于河道中水道的一体化,从而为湿地内物种的迁移提供了自然的水上通道,并且由于水道的整体性从而增强了湿地环境的稳定性。

道路设计,由于湿地景观拥有分散化,区域化的特点,所以在道路设计上要对景观位置进行整体规划,在合理性的基础上考虑其便捷性,与公园的景观相呼应,增加公园的整体美感。

生物设计,湿地系统内生物拥有其相对稳定的生物链,在湿地内生物选择的时候,要优先考虑与湿地生态的契合性,以免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植物的配置与水体岸线的设计多种类植物的搭配不仅有利于形成富有对比冲击层次感的效果,还在视觉效果上相互衬托,同时有效对水体污染物进行净化,因此应多选择包括水生、沼生与湿生三类在内的植物品种,将各种层次上的植物进行搭配设计并从功能上综合全面考虑,还要严格按照土壤中含水量的差异和水深选取和放置植物。此外,水体岸线应以自然升起的湿地基质的土壤沙砾代替人工砌筑,促使水面与岸呈现一种生态交接,同时在湿地公园内的服务区和部分游憩区道路可以运用灌木或草本花卉进行简单朴实的绿化,注重与农田林网的配套复合建设来发挥生态效益。

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选择,要符合湿地的生态稳定性,并给动物合理规划生活区域,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结语

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实现了对湿地的保护与发展,在开发的同时使湿地生态实现长效发展,是一种相对成熟的发展模式。城市湿地公园建设要因地制宜,考虑自然资源和地域文化相融合。

参考文献:

[1]张淑青.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J].现代园艺,2017(20):100.

[2]张晓晨,李佩佩.针对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提出的几点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7(13):147~149.

[3]孙悦真,钟学群.关于当前我国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要点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21):106~108.

论文作者:王慧茹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5

标签:;  ;  ;  ;  ;  ;  ;  ;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湿地公园的保护与景观规划研究论文_王慧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