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的急诊诊治特征及误诊原因分析论文_赵松青

主动脉夹层的急诊诊治特征及误诊原因分析论文_赵松青

湘潭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411228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主动脉夹层的急诊诊治特征以及临床误诊的原因。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间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3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治特征以及误诊个例的原因。结果:2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上经各项检查后在短时间内被确诊,5例因临床症状表现较不典型,因而未在有效救治时间内进行确诊,误诊率为16.7%。5例未能及时确诊的患者中,2例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2例误诊为早期急腹症、1例误诊为脑梗死。19例患者在经保守治疗救治后的1个月病情基本痊愈且出院,另11例患者在进行救治过程中病情加重,其中6例转入上级医院、4例进行介入治疗、1例猝死。结论:临床上对疑似此类疾病的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时需要提高谨慎性,医师需明确掌握主动脉夹层的各种临床症状及表现,并通过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对该疾病进行早期临床诊断并积极治疗,以降低该病的误诊率。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急诊;诊治特征;误诊原因;分析

主动脉是人体内的一条主干血管,主动脉主要作用是为心脏的跳动提供负荷压力,且主动脉的血流量大[1-2]。主动脉夹层则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内膜撕裂口进入到中膜位置,同时沿着主动脉的长轴方向进行扩展,从而导致主动脉出现有真假两腔分离的病理学变化[3]。对于主动脉夹层患者需在就诊的早期进行明确诊断并及时予以临床干预,通过在有效时间内进行及时救治,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本研究主要以分析探讨主动脉夹层的急诊诊治特征以及临床误诊的原因,为该病的诊断与救治提供思路。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间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3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患者当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患者年龄在32~79岁,且平均年龄(53.7±6.6)岁。纳入患者中,19例合并高血压、8例合并冠心病、2例合并大动脉炎以及1例合并其他疾病。

1.2方法

对本研究纳入的所有患者临床就诊资料展开统计分析并进行详细记录,所有的患者在就诊后均予以影像学检查(包括心脏彩超检查和主动脉CTA检查),经检查的结果发现患者其身体内部的主动脉处存在有游离瓣、真假腔。根据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断标准结合患者相关的症状及检查诊治结果,分析所有的患者在诊疗过程当中症状表现情况。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展开观察与记录,分析患者就诊检查的过程;对误诊的例数、治疗情况以及患者病症的发展情况展开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发病初期的患者症状表现

分析发病初期的30例患者症状表现发现,患者病程上存在有较高的不一致性。在发病初期有20例(66.7%)患者表现出剧烈的疼痛反应,均存在有显著性撕裂性疼痛感,且患者均不能耐受。另有4例(13.3%)初期表现为神经系统的反应,6例(20.0%)疼痛感相对不明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患者就诊的过程

在所有的患者进行就诊后均予以影像学等检查,2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上经各项检测后在短时间内被确诊,5例因临床指征相对复杂且症状表现较不典型,因而未在有效救治时间内进行确诊,误诊率为16.7%。5例未能及时确诊的患者中,2例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2例误诊为早期急腹症、1例误诊为脑梗死。

2.3患者的病症发展情况

分析研究中具代表性的初期病症患者,显示患者疼痛感多是集中在胸部、上腹部及腰背部位,且患者的疼痛感会随时间发展而发生转移,而在疾病病情的发展过程中,患者会因剧烈的疼痛感及其他的因素影响而表现出大汗淋漓、恶心呕吐、眩晕、休克样症状。

2.4影像学检查情况

对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影像学资料与其他的临床检查资料展开统计分析,研究的结果显示,存在有16例患者主动脉的根部出现明显变宽;8例患者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有6例患者在经影像学检查之后,显示主动脉腔内存在较明显的破口。且经心电图的检查结果显示:有20例患者的主动脉夹层心电图检查发生异常显示,在其中,主要包括了10例左心室高电压、6例ST-T现象、2例心房颤动以及2例右束支传导的完全性阻滞现象等。

2.5急诊诊治的过程分析

针对于30例患者的临床急诊诊治分析当中,首先予以硝普钠或者硝酸甘油通过静脉用药。要求在治疗中迅速地降低收缩压,使其保持在100~120mmHg;同时通过β受体拮抗剂将其心率减慢至60次/min。诊治结果显示,有19例患者在经保守治疗救治后的1个月病情基本痊愈且出院,另11例患者在进行救治过程中病情加重,其中6例转入上级医院、4例进行介入治疗、1例猝死。

3讨论

目前,对主动脉夹层疾病的危重程度的认识主要是根据患者夹层累及范围以及其动脉对应相应组织器官缺血所致的症状体征[4-5]。临床上对于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主要是通过超声检查、CTA检查等检查手段对该病进行诊断,从而及时地对患者进行确诊并予以相应的治疗措施。而要想降低临床误诊率,就需以提高相关临床医生对于主动脉夹层疾病的认识。此外,基层医生应对于该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知识进行详细、熟练地掌握,同时对于主动脉夹层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需要牢记,并要求临床医师需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的诊断当中,以充分地提高对主动脉夹层疾病的辨别能力;对于该疾病的诊断,有经验的医师可以通过临床表现诊断,还可结合CT、超声心动图、MRI等影像学检查进行详细检查诊断,确保及早诊出并对疾病进行有效预防。

在主动脉夹层疾病的临床急诊诊治当中,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极易发生误诊的现象,从而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预后等情况。为确保临床诊断准确率,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所有的患者进行就诊后均予以影像学等检查,2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上经各项检测后在短时间内被确诊,5例因临床指征相对复杂且症状表现较不典型,因而未在有效救治时间内进行确诊,误诊率为16.7%。5例未能及时确诊的患者中,2例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2例误诊为早期急腹症、1例误诊为脑梗死。低于该病的临床诊治,需要求接诊医师加强对主动脉夹层的识别,认识该病的病理特点以及相关病因,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对可能导致相关临床症状发生的情况加以注重和留意;此外,也需加强临床医师与影像科医师的交流。在获取到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后,通过对检查的结果展开分析后显示,从不同角度对于病症展开深入性的认识和了解,可有效的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有19例患者在经保守治疗救治后1个月病情基本痊愈且出院,另11例患者在进行救治过程中病情加重,其中6例转入上级医院、5例进行介入治疗、1例猝死。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疑似此类疾病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时需要提高谨慎性,医师需明确掌握主动脉夹层的各种临床症状及表现,并通过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对该疾病进行早期临床诊断并积极治疗,以降低该病的误诊率,以致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屠淑敏.主动脉夹层40例急诊诊治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20):3083-3086.

[2]闫文杰.主动脉夹层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二例原因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7,30(5):1-4.

[3]李建强.首诊不典型主动脉夹层15例误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4):459-460.

[4]刘元税,宋维,欧阳艳红,等.无痛无危险因素的主动脉夹层破裂出血误诊报告[J].临床误诊误治,2016,29(8):10-12.

[5]张长江.主动脉夹层在基层医院急诊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6):103-104.

论文作者:赵松青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0

标签:;  ;  ;  ;  ;  ;  ;  ;  

主动脉夹层的急诊诊治特征及误诊原因分析论文_赵松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