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葡萄糖对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效果临床分析论文_庄贵英

江苏丰县人民医院儿科 221700

摘要:【目的】探讨口服葡萄糖对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效果,并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将我院儿科新生儿室自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新生儿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口服葡萄糖加常规护理模式,记录两组新生儿3-7天黄疸指数、首次排胎便时间与首次排黄便时间。【结果】实验组30例新生儿黄疸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首次排胎便时间较对照组提前(P<0.01),首次排黄便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1),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葡萄糖能显著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病率,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是简便、有效、安全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葡萄糖;黄疸指数;排便

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若血中胆红素超过5-7mg/dL,即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部分高未结合的胆红素血症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严重者病死率高,存活者一般多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1]。为了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我科对60例新生儿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并进行血胆红素测定,及其排便情况严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我院儿科新生儿室收治的6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30例作为本研究的实验组,男18例,女12例;另30例作为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两组新生儿胎龄38-41周,平均39周,体质量2500-4000g,平均3300g,出生1min时Apgar评分在8分以上的足月顺产儿,除外新生儿产伤、感染、ABO溶血或Rh溶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酸缺乏症,其母年龄21-32岁,平均27岁,无妊娠合并症,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胎龄、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新生儿护理模式:即早接触(生后30分钟内)、早吸吮(生后15分钟~2小时内尽早开奶)、24小时母婴同室[2],每隔2~3小时给新生儿喂开水一次,不给予任何辅助食物,直至母乳分泌量能满足其需要。实验组的护理方法如下:生后半小时内与母体亲密接触,于吸吮母乳(双侧吸吮时间共约半小时,此时尚无乳汁分泌)后,立即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加温至38-40℃,用5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2mL,从一侧嘴角沿颊部缓慢滴入,边滴入边观察其吞咽功能,如有无呛咳、呕吐,面色青紫、发绀等呼吸困难症状。无上述症状者,可于每次吸吮母乳后逐渐增加葡萄糖剂量,直至母乳能正常满足新生儿需要量即可停止喂哺葡萄糖,注意每次喂哺葡萄糖后应将新生儿竖抱,面部侧贴母亲肩部,用手轻拍其背部,以排除进入胃肠道的空气。

1.3观察方法与指标

采用XH-D-01婴幼儿黄疸测试仪。选择两组新生儿眉心上方0.5-1cm处、胸骨柄中上方、左前臂内侧三个部位的皮肤分别测量,取其平均值记录,统计两组新生儿生后3-7天黄疸指数,同时记录两组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及首次排黄便的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3-7天平均黄疸指数比较,通过分析可知,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3.1 新生儿黄疸形成的原因有:①胆红素生成过多;②血浆白蛋白联合胆红素的能力差;③出生时肝细胞将结合胆红素排泄到肠道的能力暂时降低;④肠肝循环增加;⑤饥饿或伴有缺氧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及颅内出血时易发生黄疸或黄疸加重[2]。

3.2 口服葡萄糖能补充热量,增强食欲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文献报道新生儿每日摄入热量少于90kcal/kg,其血胆红素明显高于每日摄入热量大于90kcal/kg者(P<0.05)[3],如果摄入量不足,肠蠕动减少,肠道菌群不能及时建立,可使肠道内结合胆红素排泄减少,又因B-葡萄糖醛酸苷酶可分解结合胆红素,使血中胆红素含量增高。频繁多次喂哺葡萄糖,可增加肠道内容物,刺激肠蠕动,促进胎粪排出,结合胆红素排出增多、重吸收则减少,新生儿食量增加易产生饥饿感,而增加吸吮次数,更进一步刺激母乳、促进乳汁分泌。因开始时,母乳尚未分泌,母乳中前列腺素因乳量少而进入婴儿体内量也少,不足以将胎粪及早排尽。新生儿食欲增加,从而加速正常菌群生长促进尿胆原排泄增多,未结合胆红素生成减少胆汁分泌增多,也达到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病率的目的。

4.结论

通过研究表明:正常足月新生儿在新生儿黄疸阶段伴有胎粪排出时间及胎粪转黄时间延迟,食物摄入不足可对胆红素代谢产生影响,造成新生儿胆红素超出生理性黄疸范围。新生儿生后就口服葡萄糖,能及时补足热量,促进肠蠕动,促进排尿排便,是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简便、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

参考文献:

[1]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14-117。

[2]崔焱.儿科护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85-86。

[3]李佩红,俞善昌,李云珠等.母乳性黄疸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杂志,2004,9(2):110。

论文作者:庄贵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5

标签:;  ;  ;  ;  ;  ;  ;  ;  

口服葡萄糖对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效果临床分析论文_庄贵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