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兰兹:一个利害攸关的杀手,用剑封住他的喉咙_格兰仕论文

格兰仕:一剑封喉的暴利杀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格兰仕论文,暴利论文,杀手论文,一剑封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与“长虹”龙啸虎吟、气吞山河相比,“格兰仕”简直就是不动声色、水到渠成地占据了中国微波炉市场的75%。不仅如此,它还虎视耽耽地盯着那仅剩的、已不足25%的市场余额。

但它占领市场的手法,简直就是“长虹”手法的克隆,只不过格兰仕运用得也许更老辣。

就是那句话:踏雪无痕。

最近,“格兰仕”又发动了一场更惨烈的价格大围猎。其麾下的所有各型号规格的微波炉价格一律大跳水,所有800瓦“新世纪”系列的价格,降至700元以下,最大降幅竟高达70%!

“格兰仕”公司副总俞尧昌对此举解释说:由于今年“格兰仕”的产销目标已高达1500万台,生产规模急剧扩大,经营保本点已从99年的200万台变成了今年的400~500万台,价格下调在所必然。“格兰仕”的营销策略是“高档中价,中档低价,低档淘汰”。

哪里有暴利,暴利杀手格兰仕就闻风而至。

消费者从降价战中所得到的实惠是实实在在的。

现在“格兰仕”已经把目光转向了国外,今年的目标是70%的产品出口。让我们自豪的是,“格兰仕”正在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微波炉生产企业。

暴利的杀手

当媒体们为降价战的利弊得失争得口干舌燥、喉咙失音的时候,当政府的相关部门在忙着组织一个又一个价格同盟,派出一支又一支维和部队,以扑灭降价战火,并忙着输送人道主义物资,赈济难民的时候,格兰仕在扫荡了微波炉市场的群雄割据,建立了自己的一统天下之后,又十路大兵从空而降,杀向空调市场。

哪里有暴利,暴利杀手格兰仕就闻风而至。

我们对几年前一台普通的微波炉售价3000多元还记忆犹新,那时的微波炉是厨房的豪华用品,是贵族消费。可不过两三年,它就跌到了三五百元,还带微电脑,不但质量好得无法相比,前几年买一台微波炉的钱,如今能买10台,真是其价也廉,其物也美!现在,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有它了。

我们真该感谢格兰仕。

看看如此惨烈的降价战,真让好心人担心“谷贱伤农”了。可情况恰恰相反,正是如此惨烈的降价战,使格兰仕打遍天下无敌手,独霸微波炉市场,成就了一代枭雄。

有人给降价战勾画了这样的一幅地狱的景像:那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那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战争,而具最终伤害的是消费者自己……

真能胡说八道!

从微波炉大战中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吗?微波炉正是由于这样的降价,才走进了亿万中国人的家庭,并使中国的微波炉以价廉物美闻名天下,而且使微波炉市场没有伪劣假冒之忧,真货比假货还便宜,伪劣假冒在微波炉市场如何生存?

先下手为强

每年的春天,都是靠天吃饭的空调业预热炒作的尖峰时刻。

从近几年空调市场的经营来看,似乎形成了一个规律:谁先打响降价第一枪,谁就能率先掘得当年的第一桶金。让我们回顾一下去年的市场——

2001年,中国家电业最凶猛的价格战不是爆发在彩电业,而是爆发在空调业。这是因为,至今中国空调业还未蒙受过像样的降价战的洗礼。中国的空调业还是个没出过麻疹的小孩子。

2001年5月,河南的洛阳、山东的荷泽牡丹花会才刚刚开过,中国便急急地热了起来,华北华东都出现了37℃以上的天气,北京、上海胆大的女孩穿着吊带装满街跑,让人弄不清到底是5月还是7月。这天气便宜了空调商。

于是,2001年还没等到夏天的销售旺季,空调便急不可耐地拉开了价格大战序幕。

其实在老百姓当中蕴藏着巨大的购买力,空调生产厂家们的老总们发现,要唤醒这种购买力也并非难事。在中国城市的家庭中拥有空调的尚不过27%,远远低于彩电的98%的拥有率。而西安市拥有彩电的家庭居然达到了1.24台,空调拥有一个多么巨大的市场!

目前市场上三四百家空调生产厂商,年产量在2000多万台,此时的空调,犹如1996年的彩电,那2002年夏天,会不会迎来又一轮降价狂潮?许多人认为,在旺季,厂家考虑更多的还是利润,而消费者注重更多的是服务。一线品牌不降,二三线品牌会不会乘机降价瓜分市场?

倚仗“价格”这“天下第一剑”,格兰仕踏上了征战海外市场之途……

马年刚到,空调业已是黑马嘶鸣:威力空调要放“三把火”,乐华空调提出“破冰行动”,格兰仕空调更是一马当先,拉响空调降价“第一炮”,近20款畅销主力空调齐声降价,平均降幅达35%!其中1款1.5匹分体机一步让利1055元。

对于格兰仕降价,人们已是习以为常,正如该公司的新闻发言人俞尧昌所说,“降价是我们的‘战斗机’,哪里需要我们就投放到哪里。”这家以规模为导向、以降价为战略、将“价格战”的常规武器操练成核武器的另类企业,是如何运筹的呢?

靠成本优势“借鸡下蛋”

从格兰仕的起家产品微波炉来看,格兰仕舞动的就是“急剧扩大生产规模——大幅降价”,“大幅降价——再次大规模扩大生产规模”之剑,使的是招招紧逼,急急如风的剑法。

对于生产厂家来说,降价战是一种很危险的武器,稍一不慎,就会元气大伤、重创自己。

在残酷的价格战中,几家欢乐几家愁。输家多而赢家少,输得一败涂地的是大多数,而格兰仕却怎么能屡战屡胜,常胜不败,呈现出“赢家通吃”的局面?

俞尧昌的解释是“把戏人人会耍,巧妙各不相同”。

试举一例:本来格兰仕没有微波炉的变压器生产线,但格兰仕的优势是,有质优价廉的生产能力。于是,格兰仕在认清了自己和对手的目标和底线后,充分运用了成本优势“一剑封喉”。

当时的情况是,在国际市场上,日本变压器价格是20多美元,美国企业的成本是30多美元。

格兰仕与美国公司谈判:你把最先进的生产线搬到我那儿,我帮你生产,以每台8美元的成本价向你供货。这个报价,吓人一跳!

格兰仕之所以敢出如此之低的报价,道理很简单,中国有比美国便宜得不可比的质优价廉的劳动力。格兰仕提出:设备的使用权归我,在保证你的需求之后,其余时间及产品由我支配。

从每台成本30美元一下子跌到8美元,这几乎是不可抗拒的诱惑,对于美国的微波炉变压器生产厂,这简直就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于是,美国人义无反顾地把生产线搬到了格兰仕。

此举对格兰仕来说,是一石两鸟。由于中国的人力和土地成本比日本低得多,在格兰仕拥有了美国的生产线后,日本变压器企业已无钱可赚。格兰仕又找日本企业来谈:我出5美元,你把变压器交给我做,于是,日本企业也趋之若骛,把生产线搬了过来。

格兰仕把这一“无中生有”“借鸡生蛋”的计谋,反复克隆在微波炉其他零部件乃至整机上,从而将昔日的竞争对手的防御链条各个击破,自己的刀锋却在“交易”中磨砺得更为锋利。

读了这段旧闻故事,你不觉得这真是“天下第一剑”吗?

有这样的实力,有恃无恐!

对于此次空调降价,俞尧昌又有新解: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降价”本是企业布局中普通的“马”,但在格兰仕“伯乐们”的精心调教下,这匹普通“下驷”却能在“马走日字象飞田”的对弈中,变成纵横驰骋,能征惯战的“千里马”。格兰仕靠的就是“柔道经济学”和“规模交易论”。

全球化采购大规模生产

所谓:“柔道经济学”,就是不断地转移战场,创造商机。

去年格兰仕空调年销40万台,今年格兰仕空调锁定的产销规模是180万台,其中外销占2/3,内销占1/3。去年格兰仕空调原计划是外销占1/3,内销占2/3。但通过一年的实践,格兰仕感到海外市场相比之下好做一些,格兰仕空调与国际市场上的同类空调相比,明显地价廉物美,只要服务到位,格兰仕空调在国际市场上有着强大的竞争力。

今年1月份,格兰仕在欧洲空调市场有了一个漂亮的开门红:仅法国一个客户的一个订单就达近4万套,令一些欧洲空调厂家以及日本韩国空调厂家,都备感格兰仕这一中国制造模式的强大压力。

首先,格兰仕以高效能、高品质的产品,顺利地拿到了欧盟CE认证等出口通行证。其次,基于格兰仕微波炉的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以及格兰仕企业的信誉卓著,一大批海外经销商对格兰仕生产空调也充满信心。因此,格兰仕空调刚一起步,即有了通畅的出口渠道。

同时,格兰仕定位于“全球制造中心制造者”,许多跨国公司将生产订单交由格兰仕定牌(OEM)生产,使格兰仕在无市场风险的情况下,获得了大量现成的市场。

所谓的“规模交易论”,就是要千方百计地降低造价成本。据介绍,此次格兰仕空调大幅降价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全球化采购和自动化生产线上规模生产:

一方面,通过对全球范围内的空调元件、零件的比质比价,格兰仕以最优的价格采集到了最优质的元器件、零部件;(写到此处,当中国的汽车制造业还对“汽车的零部件国产化率”而津津乐道的时候,不知该作何想?)另一方面,从跨国公司低成本引进的专业化生产线,快速走入规模化、集约化运转轨道,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

从格兰仕的环环相扣、持之以恒的降价战略来看,它走的是一条通过降价占有市场份额,通过扩大规模再降低成本,推动新一轮降价的道路。

构筑经营安全线,然后加大研发投入,通过规模分摊研发费用,以持续不断的降价造就持续不断的新品,构筑技术安全线;从而形成一个“中国制造”的良性循环。

时下,家电业的跨国巨头纷纷抢摊中国,在这场中外家电业的对局中,中国家电业如何能以弱胜强?格兰仕的“柔道经济学”和“规模交易论”是不是值得我们多加思考?降价究竟是常规武器,还是核武器?

降价战就像一场足球,鲜花和球迷都会扑向胜利的球队,球迷的欢呼和美女的热吻,都会飞向手持胜剑的球星,而把“下课!”的吼声、轻蔑的唾沫和愤怒的矿泉水瓶,投向在沮丧和流泪中黯然退场的球队和他们的教练。

“格兰仕”终于出击了——虽说最先冲上孤岛的总是冲锋舟和登陆艇,可最后占领孤岛还是靠航空母舰。

标签:;  ;  ;  ;  

格兰兹:一个利害攸关的杀手,用剑封住他的喉咙_格兰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