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物管理与保护的探讨论文_龚一飞

关于文物管理与保护的探讨论文_龚一飞

龚一飞

深圳市宝安区文物管理所 广东 深圳 518000

摘 要:文物是先人留给我们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做好文物的保护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法律中的文物管理与保护、文物管理制度创新以及旅游对文物管理的影响三方面对如何做好文物的保护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文物;历史文化资料;价值;文化遗产;法律;制度;创新;旅游业

文物作为一般商品,具有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具有市场的一般性质。主要表现于研究古代社会生活、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每一个民族都能够通过本民族的历史文物来认识并了解本民族,每一件文物都蕴藏着极大地感召力,经典文物的传承已经成为了民族团结的象征。然而,只有科学的管理,妥善的利用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历史文化价值。因此,我们必须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办法来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保留下我们的发展历史,让这些文物能够永远的流传下去,见证我们民族的成长。基于此,文章探讨了一些关于文物管理与保护、发挥其价值的措施,包括法制建立、集权制改革、资源补偿机制建立等,以期能更好地保护文物,使其发挥其价值。

一、法律中的文物管理与保护

所谓“文物管理”,是指国家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手段,协调、处理和文物保护与国家各部门、各社会团体以及人民群众的关系,并通过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制止和防止人为的与自然力对文物的破坏和损害,达到保护文物的目的。1982年全国人大就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使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走上了有法可依、稳步发展的轨道。坚持文物管理的科学性是适应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文物管理的科学性符合科学发展观理论,贯穿于文物管理始终。《文物保护法》规定,对古建筑修缮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这里指的原状就是指古建筑发现时的现状。文物工作者都非常清楚,文物是无价之宝,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他们对待文物达到谨小慎微之地步,竭力为文物创造最佳保护环境,尽量防止文物的自然损坏和避免人为伤害。火是木构建筑最大的威胁之一,常年如此,就是再严于管理也有极大危险性。现在,各地文物单位都有规定,古建筑内都明令禁止出现明火,包括不得通电,不能焚烧香火纸箔,不能用火炉做饭、取暖等,甚至禁止室内吸烟。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文物管理的科学性还要求,文物部门进行文物管理时,必须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工作方针。因此文物保护单位是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宗旨的社会公益事业。

二、文物管理制度创新

文物管理是国家的一种社会公益事业,我国建立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制定了文物保护法其主要功能是保护文物物品、续传优秀传统文化和保护民族精品珍品。公众参观游览各级别文物,是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精深、提高鉴赏水平、增加爱国主义教育等正外部性的行为。爱惜文物,保护古建筑、古遗址和各民族历史实物等保护文物资源行为,不但不会给社会带来外部成本,反而可以给社会公众、特别是当地社区带来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改善,即形成外部效益。一般在存在正外部性的情况下,得由政府提供投入补贴来弥补私人投入不足。同理,需要实行政府管制,通过建立补偿机制或直接由政府从事等手段,激励私人进行具有正外部性的投资活动,以满足社会的整体需要。文物资源具有特殊性质的公共资源,因此,与保护文物资源相关的管理业务是公共事务。政府可以设计多种政策措施去解决各种外部性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常,将政府管制政策分为法律法规、经济政策和市场机制。保护文物资源所产生的正外部性往往造成市场失灵,于是需要政府进行直接管制。我国文物保护企业化、市场化在资源内核和资源性质上双重改变了文物的公共产品属性。为防止文物企业化管理所带来的遗产资源毁灭性破坏或遗失,我国政府尤其需要借助健全法律和加强执法等规制手段,强化对文物资源保护管理的管制。对于市场经济中企业经营的极端无情和残酷的一面,社会也必须建立一套比较严密的监督、平衡、规制制度进行削弱。

(1)加快立法进程。为了规范全国的文物和国家级文物的保护管理工作,使这些重要文物的保护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减少因实行分权化给文物带来的不利影响,结合全国的宏观管理形势,应加快发布有关世界遗产和国家级文物的国家法律文件。(2)公共财政补贴。政府通过非市场机制,按社会公众的集体意愿,提供市场机制无法有效提供的公共物品,从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或分配活动。(3)建立监督机制。建立由各相关领域专家、政府官员、非政府组织和周边群众组成的监督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世界遗产和国家级文物的保护管理工作进行评估,提出对资源保护不利的管理机构进行惩罚的依据,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形成国家(包括专家)、地方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周边群众的良性互动的监管机制。

三、旅游对文物管理的影响

文物古迹作为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充分充分利用它、保护它,可以推动旅游事业的有序和谐发展。人们希望对自己的民族、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历史有所了解,对自己民族、祖国乃至全人类博大精深的文化有所体会。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学习书本知识;二是观览文物古迹。作为人类文化载体、反映人类发展历程的文物古迹给人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受,留给人的印象深刻。观览文物古迹,使人们在游中学,边游边学,学得轻松、愉快、有趣。此外,文物中大量的人类各发展阶段的绝世之作,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由于文物能满足人们探古、探奇、求知的需求。因而成为旅游资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保护文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文物,发挥其作用,实现其价值。在保护好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在利用的过程中加强保护,是我们应坚持的原则。文物作为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既可吸引游客,获得经济效益,又可通过旅游活动起到对人们的宣传、教育作用,弘扬传统文化,并可使文物本身得到一定的保护,这样既保护了文物,发挥了文物的作用,又达到了发展旅游的目的,文物事业与旅游事业可谓是相互促进的。旅游的发展,对文物保护有一定的负作用,这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但我们决不能因此而将文物保护与发展旅游截然对立起来,任何极端的观点和行为都是极为有害的。忽视负作用,对文物只用不保,既不利于文物保护,又会损害旅游景观,从而降低经济效益。一味地夸大负作用,只保不用,既违背了我们保护文物的根本目的,又无视人民群众的普遍心理需求。正确的策略应是在保护好的前提下,合理地利用文物为旅游服务,边用边保,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尽量消除对文物保护的负面影响。

四、结论

综上所述,文物的保护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要做好这个工作,从政府到文物保护单位,工作人员,以及到人民群众,都要引起高度重视。只有对文物进行合理、有效的保护,坚持文物管理权不动摇,建立健全完善文物保护法规,提高全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在实践工作经验中逐步的使文物保护工作越来越科学化和规范化,才能使文物的存在时间延长、提高文物的自身价值,使我国的文物延续至后代子孙,从而代代相传,永放异彩。

参考文献:

[1]陈东銮.浅析文物保护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J].经营管理者.2015(17)

[2]冷静.试论加强文物保护在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4(17)

论文作者:龚一飞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7

标签:;  ;  ;  ;  ;  ;  ;  ;  

关于文物管理与保护的探讨论文_龚一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